第4章 这也叫'好盐'

?之前卫朔想着杨家作为盐户他们的生活条件应该比张家这样的普通猎户、农户要好,可当他进屋一看才发现,杨家的生活未必就比张家强多少。屋里也没什么像样的家具,杨家每个人脸上同样带着不健康的菜色。

“杨二叔,你们家的盐一般都卖到什么地方?”趁着张大郎交易时,无所事事的卫朔忍不住向杨二叔打听一些贩盐的细节。

“大郎,这位小哥儿是?”

杨二叔对身着奇装异服的卫朔充满了警惕,他从事的是掉脑袋的活计,万一被有心人发现了,不但连累家人,说不定会给整座山谷里的乡亲们带来严重灾难,因此面对不知底细的外人时,他不得不再三小心。。

“二叔,我是张家的远方亲戚,家里遭了兵灾不得已才来投靠张叔。”卫朔抢在张大郎之前编造了一套谎言,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他本身来历不明,要想快速融入到山谷当中,就必须扯着张家的虎皮。

张大郎见卫朔自称张家远亲嘴唇动了动,最终也没出言反驳,想来是他想起了卫朔包裹当中玉米和红薯。以后玉米和红薯的推广还离不开卫朔的首肯,这个时候卫朔愿意和张家攀亲,张大郎当然求之不得。

“以前盐户煮出来的盐都要交给不其县的官府,由他们统一收购并发卖,我们这些盐户只是赚点儿辛苦钱。可自从天下大乱后,官府盘剥的愈发厉害,普通盐户连赚点儿辛苦钱都无法保证。”

“后来我们一家逃难至此,以前的销售渠道肯定不能用了,目前杨家煮出来的盐也只能悄悄地卖给不其县里的盐商。由于是私盐,所以盐商把收购价格压得很低,一家人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的收入却还不能保证家人的基本生活条件。”

说到这里杨二叔忍不住长叹一声,都说盐商富裕可又有谁知道普通盐户的生活有多艰难。一般普通盐户,都靠煮盐补贴生活,茶油酱醋米,都得从煮盐当中而来。可盐的收购价格掌握在官府跟大盐商手中,盐的收购价格涨不上不去,普通盐户的收入就提高不了。

就在此时杨黑子从屋里挑出自家的盐,轻轻揭开蒙在上面的麻布。看到张大郎走了过来,杨黑子感慨的说道:“张大哥,你看多好的盐啊,可惜盐商就是压着不肯提高收价,若不是我们没有自己的盐店,狗日的才愿意卖给黑心的盐商。”

这时卫朔也慢慢的走过去,扫了一眼箩筐里面的盐巴,才真正看到了古代海盐的真面目。他在盐担的旁边站了一会儿,神色间有些疑惑。

“这就是好盐吗?”卫朔皱着眉头问道。

毫无疑问,在卫朔的眼里,眼前的海盐只是最原始的盐巴,含有很多的杂质,表面带着黄黄的颜色,非常的难看。伸手抓起一把海盐,感觉涩涩的,颗粒很大,也不均匀。这样的海盐,用来炒菜,显然有点勉强。

猛然间卫朔似乎想到了什么,他抬头问道:“杨二叔,青州所有的海盐都是这个样子的吗?”

杨二叔自豪的回答:“当然不是,数遍整个青州,我敢说没有一家的盐有我杨家的好,有些黑心的盐商甚至往自家的盐里掺杂泥土什么的。但咱们老杨家可是本份老实人,从来不干这缺德事。”

“什么?这也叫好盐?”

听了杨二叔的话,卫朔彻底无语了,就算他再没见识,也知道后世的盐都是细细的,粉末状的,白白的。哪像眼前的盐却是大块大块的,黄黄的,卖相实在是太糟糕了,光从外表看起来就没有食用的欲望。

“怎么?你觉得这盐不好吗?”

卫朔的质疑引发了杨家人的不满,竟然敢怀疑他们老杨家盐的质量,若不是因为对方自称张家的亲戚,杨黑子都想将对方乱棍打出去。

张大郎一看卫朔闯祸了,赶忙上前劝解道:“杨二叔,黑子老弟二位莫怪,这位卫小哥儿走南闯北见识过不少新奇之物,或许他在外面见过比杨家更好的盐也不足为奇。不过,我张大郎深知杨二叔的为人,断不会行欺诈乡邻之事。”

“哼!就算如此他也不能平白诋毁我们杨家不是?大伙儿都是街坊邻居的,万一有什么风言风语传了出去,我们杨家还怎么在山谷中待下去。”纵然听了张大郎的解释,杨二叔父子二人仍然忿忿不平。

此时卫朔也意识到自己有些鲁莽了,他向着杨二叔深施一礼道:“二叔见谅,刚刚是小子无礼了,小子确实无意冒犯,希望二叔莫怪。”

卫朔诚挚的道歉顿时让一场风波化于无形,张大郎也悄悄摸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早知如此就不该把卫朔带出来。这要是得罪了杨家,以后他们张家吃盐都要成了问题,谁知他还没把心放回肚里,那边卫朔又开口了。

只见卫朔拿着一块盐巴问道:“杨二叔,若是有质量比这更好的海盐,这价格是不是会好点儿?”

“质量更好的盐?小哥儿说的是来自蜀中、关中、凉州一带的青盐吧。可是如今的青盐只在世家大族之间流通,平常老百姓可见不到那精贵玩意儿。听说目前青州的青盐已是有价无市,不其县城里已经很久没有青盐出售了。”

杨二叔作为盐户当然听说过青盐,只是青盐价格高昂,一般价格都在普通海盐的数十倍以上,眼下天下大乱,青盐的价格越来越高,甚至有的时候就是有钱也不一定可买得到。

听了卫朔的话,张大郎眉间一跳,暗道:“卫小哥儿果然是世家大族出身,就是不知道他跟河东卫氏有什么关系,听说河东卫家就是靠河东的井盐发家致富的。”

“杨二叔,如果我有办法将眼前的粗盐变成市面上青盐的话,你能不能将其卖的出去?”说着卫朔紧紧盯着杨二叔的眼睛。

杨二叔紧张地舔舔干裂的嘴唇,哆哆嗦嗦问:“小哥儿,真有办法将粗盐变成青盐?”

这个时候不但是杨二叔紧张,就是张大郎、杨黑子二人也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卫朔。青盐那可都是传说中的东西,他们长这么大可是连一眼可都没瞧见过。只是听老辈人说过,青盐都是皇帝、贵族用来清洁牙齿用的。

卫朔不理众人的惊讶,自顾自的说道:“杨二叔甭管我有什么办法,你只说能不能卖出去?”

杨二叔摸着下巴沉思片刻答道:“如果真能将粗盐变成青盐,不但可以卖出去,而且价格还不会低了,说不定能卖到百钱左右。眼下天下大乱,蜀地、关中的青盐根本运不过来,这中原一带的青盐价格都比以往翻了几番……”

听了杨二叔的话,卫朔终于振奋起来,暂时忘却了失去家人的痛苦。虽然贩卖私盐是一条快速致富的道路,但目前卫朔却还不敢轻易介入。首先他要考虑到一旦精盐出来之后,他会不会受到来自其他盐商的打压,所以第一步他要建立一定的防卫力量。

“呵呵,二叔、大郎,贩卖私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贩卖精盐,弄不好会惹来滔天大祸。”

“所以制作精盐这事还需要从长计议,我希望将山谷当中所有人都能组织起来,大伙儿全都投入到贩卖私盐的行业当中。将来我们制作出来的精盐通过陆路贩卖到青州各地,甚至可以的话我们还可以通过海路贩卖到江东去。”

卫朔的话如同一盆凉水顿时让激动不已的三人安静下来,杨二叔毕竟见多识广,他猛然意识到卫朔提出的提纯精盐计划不但可以为大伙儿带来好处,同样还有可能带来祸患。不说别的,就是不其城里的那些盐商知道了就不可能放过他们。

第447章 天子赐婚第445章 太子算个屁!第240章 刘、卫深谈第247章 去?不去?第549章 中原争锋第550章 薛涛守涿县第424章 宋祎北上第13章 安抚流民第362章 为石勒编织的网第502章 与高僧交流第447章 天子赐婚第427章 名动蓟城第629章 成立内务府第628章 生老病死第174章 靠着祥瑞升官第368章 南洋风云第203章 战后余波第280章 迎头痛击!第427章 名动蓟城第447章 天子赐婚第632章 逃亡燕国第616章 北宫纯的计划第58章 内忧外患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646章 西征之前第667章 西域初定第454章 威逼张宾第193章 幽州巨变,各地反应第406章 石勒的闪电战第359章 扶南的麻烦第192章 千里奔袭,军事奇迹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笔交易第253章 遇刺第383章 秦州联盟第290章 卢水胡精骑?屁!第249章 裴府门前是非多第101章 插手辽东第202章 陌刀的威力!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212章 大破乌丸第267章 刘遐入关第270章 擂鼓助威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366章 莫含的毒计第231章 钱庄第599章 美人间谍第647章 进驻高昌第201章 辽东军初战!第238章 会盟雁门关第200章 段氏来袭第392章 祖、刘再会第457章 大战之前第306章 再袭定襄第655章 活捉焉耆王!第642章 平定蜀地第162章 青冀冲突第405章 西北氐族反第432章 出巡之太子随行第417章 秦州诸胡第39章 王家新动作第173章 州学开学第212章 大破乌丸第236章 血战飞狐口第388章 罗马人的震惊第160章 修好慕容廆第386章 南安姚弋仲!第357章 江左眼中的辽东第158章 司马邺登基第490章 广固之战(下)第421章 千里夺战马第131章 炒茶带来的风暴第481章 形势不妙第571章 兵临城下第194章 拯救降兵第612章 再战漠北第308章 名震天下第259章 关中?昌黎?第234章 莫含的大礼第160章 修好慕容廆第586章 给藩属国立规矩第645章 太宁二年第426章 宋祎初啼第213章 女将显威第538章 王敦占上风第385章 嘿!罗马!第19章 海盗下帖子第464章 鲜卑主力南下第622章 谢艾的打算第630章 王敦将死第557章 张宾‘料事如神’第633章 热闹的崂山第193章 幽州巨变,各地反应第650章 高车与嚈哒第294章 高调入长安第59章 将离彭城第80章 招募船工第127章 改土归流第301章 西晋第一武技高手第194章 拯救降兵第452章 张宾至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