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

“长安还是那么残破!”看着眼前残破不堪的长安城,卫朔轻轻叹了一口气。

若是历史没有改变,至少还得几百年后盛世大唐时,长安才会重放光彩。

“自光武帝建都洛阳,长安地位就一降再降,到了今天已不复前汉辉煌。”

“我决定了,即日起辽东将重修长安,建成后其规模至少得与汉长安相当!”

若是搁以前,卫朔这话肯定得被属下们喷其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然而经过连续几年‘计划经济’洗礼、实践,不管是商贾出身莫含又或者是传统士族温峤,他们都已经意识到大搞城市建设并不只会徒耗民力,关键看官府如何筹划。

闻言鲁昌忍不住调侃道:“呵呵,眼下长安还没被攻下呢,主公竟开始想着要重修长安城,看来真是没把南阳王放在眼里啊!”

听到这儿,卫朔不由大笑起来,指着鲁昌道:“一群土鸡瓦狗而已!何足道哉!”

旁边温峤、莫含、游子远、刘遐、陈安诸人闻言亦是大笑不已,由此可看出辽东上下根本就没把司马保当成对手。甚至在众人看来,司马保还没有秦州苻洪、杨难敌、杨坚头三人威胁大。

“主公,接下来该如何行止,您还得拿出个章程来,这样臣等也好安排下去。”

“嗯,长安城内大多数是晋人,若直接动用武力攻打,难免会伤到普通百姓,最好是能不战而逼降对方,不知诸位可有妙计教我?”

“嘶……好像不太容易,南阳王犯下十恶不赦之罪,投降也绝无好下场,在这种情况下,其肯定会选择困兽犹斗。”

“是呀主公,且不说南阳王愿不愿投降,就是他真要投降,主公也不能随便答应啊。万一其要求放过他一命,难道主公也答应吗?辽东是打着为天子报仇的旗号起兵,假若最后却放了司马保一马,外界该如何看待主公?您一世英名不都毁了吗?”

“主公要我说,根本就不用劝降,直接让刘将军指挥弩炮对着长安城轰上几炮,然后趁着守军人心惶惶之际,主力迅速展开攻城,说不定可一举而下。”

卫朔劝降的提议竟遭到众人一致反对,他只是怜惜城内百姓,战场上刀枪无眼作为普通人难免受到波及。若城内是胡虏也就罢了,可满城都是晋人,怎么也无法让他硬下心来。

“你们说得对,也很有道理,只是大家别忘了,城内可都是晋民!倒不是某妇人之仁优柔寡断,而是自汉末以来,华夏一直战乱不止,无数庶民百姓在战乱中丢掉性命。曾经汉时近六千万民众,到了今天已不足三千万,足足少了一半以上人口。”

“眼下辽东虽说有四百八十万民众,可其中一半都是胡虏,要想保证辽东稳定,必须保持晋民占到人口一半以上。眼下每一个晋民都是宝贵的资源,辽东必须尽最大努力去拯救晋民。”

见众人被自己说服了,卫朔接着道:“如果大家没什么意见,那就派个人进城跟南阳王谈判了?”

……

就在刘遐部主力包围长安期间,东路军毛宝部已经南下攻取了蓝田关、峣关,卡主了关中通往上洛的关隘。紧接着毛宝并未停下脚步,继续分兵西进,一路横扫京兆郡西部以及始平国南部。

在京兆辽东得到了当地豪门韦氏鼎力支持,自去年科考成绩公布后,韦謏高中第六名的消息传到京兆韦氏家中,整个家族开始全面向辽东靠拢。

今年随着辽东军入关,韦氏更是早早派出人与辽东军取得联系,然后充当大军向导。结果毛宝在韦氏的帮助下,十分顺利拿下京兆、始平两郡国。

晋镇北大将军、幽州牧卫朔从开春出兵到四月中旬包围长安略定关中,不过只用了月余时间,当这个消息传出之后,所有人都不得不开始以一种敬畏的眼神仰视辽东。

四月底,琅琊王正在府内设宴款待部下幕僚,当长安被围的消息传至建邺时,司马睿一下子呆住了,他心情十分复杂,不知该欢喜好还是该发愁好。

千里关陇一夜之间改姓卫,让琅琊王深切感受到来自辽东的强大与威胁。现在他越发觉得未来对晋室国祚威胁最大者,非辽东莫属!很可惜辽东失去了制约辽东发展的最佳时机,眼下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一步步壮大。

看着琅琊王坐在那儿愁眉苦脸喝闷酒,旁边的王敦脸上露出几分幸灾乐祸神色。他早看卫朔不对眼,还曾几次与对方交手,不像琅琊王那样感到懊悔。

看着面前心思各异的堂兄与琅琊王,王导觉得非常头疼。由于琅琊王与王敦二人不合,时常因各种事情而闹矛盾,而王导作为中间人只能竭力调解,每年光是耗费在上面的精力不知有多少。

眼下人家辽东将拿下关中,统一半个北国,成为天下最强的藩镇,而江左两大代表人物却还是面和心不合。如此下去江左如何赶得上辽东?将来等到辽东兵临城下,江左除了引颈就戮外,哪里有其他出路?

想到这儿,王导站起来主动道:“大王,今辽东全取关中已成定局,未来说不定还会统一整个北方。以在下之见,江左也该为以后考虑一二了!”

“不知爱卿有何见解?”司马睿亦深深感受到辽东威胁,迫切想加强自身实力。

“臣请大王行土断之策!以此来增加王府收入,并扩充兵源。鉴于土断之策关系到国计民生,非重臣不能推行,臣请镇东大将军亲自督阵施行。”

“哗!”王导的话引起在场众人一片哗然,在座的有不少原是朝廷官员,对于土断政策并不陌生。

土断,是两晋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指以现居地为准,将人户著之于籍。

西晋武帝太康五年(284),汝南王司马亮、司空卫瓘上疏,咸用土断,使举善进才,各由乡论,以纠九品中正制之流弊,是为土断之始。

而王导倡导的土断则是针对当时侨人和侨州郡而实行的政策。

西晋末,北方百姓大量南流,江左为了彰显规复失地的决心,又为了高标郡望门第的风气,同时出于重视地域乡里的观念考虑,设立了许多侨州、侨郡、侨县予以安置。

侨人中的世家豪族多占有田园别墅,而底层庶民百姓只能沦为部曲、佃客、奴婢,结果使得官府征收税源锐减,大量财富流入到世家大族口袋中。这也是江左雄踞六州,财政收入却远远不及辽东的重要原因。

“大王,而今江东辖地六州,有民六百多万,按说应该比辽东强大才是,可现实却是江左差辽东远矣。臣思来想去认为江左之所以比不上辽东,主要是因为江左财政收入太低。”

“而行土断之策,就可重新整理户籍,使居民不分侨旧,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入正式户籍,取消对侨人的优待,以便官府统一编户齐民,增加税源。”

“与此同时,清查隐匿漏户,把逃亡农民和由豪强隐占的私属搜括出来,充作官府的赋役对象。总之,土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只有这样未来江左才有实力应付各种危机。”

王导的建议让琅琊王眼前一亮,直到这一刻他才真正看到江左管夷吾的风采!

可惜琅琊王很快就意识到这事不是那么简单,土断之策毫无疑问损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若不得世家支持,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第195章 邵续反了?!第227章 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第155章 新式马刀、陌刀第587章 劝进风起第596章 新年王子到第337章 晋阳公祭第589章 天子驾崩第458章 北伐誓师第165章 远航南洋第617章 法治与德治第672章 东晋变天(下)第561章 不分胜负第58章 内忧外患第110章 封释的打算第335章 自取灭亡第280章 迎头痛击!第149章 新年惊变第513章 局势将变第59章 将离彭城第259章 关中?昌黎?第259章 关中?昌黎?第229章 出使拓跋第559章 驱除胡虏,复我华夏!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612章 再战漠北第126章 四月春耕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506章 姑臧之乱第410章 榆眉会战之单骑冲阵第502章 与高僧交流第517章 先缓一缓第27章 途经郯县第605章 权钱交易第649章 调兵遣将第140章 一计退三敌第296章 朝堂交锋第435章 出巡之调查第211章 西征广宁第563章 汉军倒戈!第542章 石勒的雄心第583章 四州发展蓝图第71章 世家的恐慌第389章 徐兖变局第476章 汉奸录第147章 石勒夺冀州第410章 榆眉会战之单骑冲阵第275章 移镇蓟城第407章 军情如火第11章 再进县城!第154章 大炼钢铁第636章 江东新政第467章 草原大捷第205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115章 袭扰战第362章 为石勒编织的网第500章 调整农业政策第591章 交换领土第13章 安抚流民第394章 孤立宗室势力第254章 封锁江面第404章 袭取华阴第25章 祝其县买粮第574章 反攻清算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424章 宋祎北上第186章 终议亲第59章 将离彭城第567章 夔安投江东第143章 高瞻出山第496章 政策调整第75章 推行均田令第46章 永嘉之乱第220章 逼降段匹磾!第531章 时光如梭第64章 彭城之殇第398章 与世家关系转暖第473章 王者归来!第511章 开春视察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653章 高昌被围第158章 司马邺登基第122 章 辽东对第416章 入长安第410章 榆眉会战之单骑冲阵第571章 兵临城下第312章 吞并刘琨部众第199章 上谷寇氏是‘仙家’第101章 插手辽东第100章 引来乌丸人第541章 信心大增的羯胡第211章 西征广宁第98章 筹谋辽东第478章 影响(下)第614章 蝗虫来了第126章 四月春耕第495章 张茂的担忧第350章 科举揽人才第108章 乌丸人的选择第249章 裴府门前是非多第292章 闲话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