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太子司马绍

随着辽东越战越勇,收复故土越来越多,实力越来越强,让江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不被辽东超过太多,琅琊王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来加强江左实力,其中推行土断之策乃是重中之重。

琅琊王能下定决心实施土断,除了受到来自辽东的压力外,最大原因是他看得分明,世家已经威胁到社会稳定,再不想法限制世家势力,将来必定要威胁皇权安危。

说实话琅琊王有点儿羡慕卫朔,通过各种渠道他了解到,在辽东绝对没有任何一家族敢像琅琊王氏那样嚣张跋扈。

就连河东裴氏出身的裴嶷,其贵为辽东治下第一文臣,可却从未听过他有任何跋扈之举!

再看看王敦,简直不堪为人臣之表!

可即便如此,琅琊王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忍受王敦一次又一次侮辱和欺压。

造成这样的局面,与琅琊王本身势力不足,过于依赖世家脱不了关系。

历史上琅琊王能够督领江东,并且最终登上皇位,并不是其本身实力、地位起到决定作用,而是北地士族和江东士族妥协后的产物。

因此即便司马睿当上了皇帝,他活得依旧很憋屈。他想推行任何一项政策都必须得到世家认可,就拿此次推行土断之策来说,若非琅琊王氏鼎力支持,像这种损害世家利益的政策甭想得到推广。

在原本历史上,司马睿甚至被下属给活活气死,可谓是华夏历史上死得最窝囊、最憋屈的一位开国帝王。

历史上的司马睿憋屈到什么程度呢?

他曾亲自“脱戎衣,着朝服”对王敦说:“欲得我处,但当早道,我自还琅邪,何至困百姓如此!”

意思是说,王敦你如果想当皇帝,早和我说啊,我把皇位让给你,还当我的琅邪王去。何苦让百姓跟着受苦呢?

在历代开国皇帝中,能被臣子搞得这样狼狈,这么窝囊,这般没有尊严的,司马睿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不过眼下司马睿正是春风得意马蹄急之时,不但一举登上皇位,还找到了土断这个能增加财政收入的良策。虽然推行土断过程中遭到世家强烈反弹,可因前面有王敦挡着,司马睿倒也没怎么受到波及。

这一次司马睿可是得到了王敦全力支持,整件事都是由王敦具体负责。一时间,王敦麾下兵马开始打着司马睿旗号在江东各地查检世家藏匿的人口,凡是隐瞒不报的家族统统被抄家,所得钱财一部分被王敦截留充当军资,另一部分则归朝廷所有。

结果在短短十几天功夫里,司马睿就从王敦处接收了百十万贯钱财,同时有十几万百姓和数万亩良田。司马睿看着堆积如山抄家而来钱财,心中的怒火却是再也压制不住。

“呵呵呵!这就是所谓的朝廷股肱之臣?一个个只知道挖朝廷墙角!卫镇北说得一点儿都没错,天下最大的盗匪就是世家大族!世家不死,大盗不止啊!”

不过,他这番话也就只敢私下里发泄一番,连当着心腹刁协、刘隗等人面都不敢提。这两人虽然不是顶级世家出身,却也是次等士族世家子弟,他们可以支持琅琊王限制顶级世家发展,却不可能赞同灭绝所有世家。

旁边一直侍立的太子司马绍闻言苦笑一下道:“父皇,这次朝廷国库是丰盈了,可也深深得罪了江左世家,他们绝不会就这么算了。”

经过一番发泄,司马睿心情平复不少,闻言没好气道:“哼!就算他们要报仇也该去找王敦,朕可没派一兵一卒去抄捡世家!”

然而太子司马绍却依然放心不下,他非常清楚江左世家实力,即便是王敦也不可能完全压制对方。眼下对他们压制越狠,未来江左世家的反噬就越厉害。

想到这儿,司马绍不禁又想起了辽东,他想不明白为何卫朔就能将治下世家压制的死死的。要知道在辽东也有像河东裴氏、范阳卢氏、晋阳王氏这样各方面不输于琅琊王氏顶级世家,可从来就没听说过辽东有世家闹事。

“父皇,镇北大将军是如何整治世家的?怎么就没听说过其治下有世家闹事呢?”

司马睿闻言看了自家儿子一眼,说实话他对司马绍十分满意,年纪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异于常人的表现,而且非常有主见,是个不错的继承人。

“绍儿有所不知,前几年的时候,辽东依然有世家反抗闹事。只是最近几年不知怎么一回事,留守北方的世家纷纷向辽东臣服,再也没有任何不满,大有完全拥护辽东之意。”

www☢ T Tκan☢ C〇

司马绍闻言沉默了一会儿,突然上前一步请命道:“听说父皇有意派人给镇北大将军宣旨?儿臣不才,愿亲往长安走一趟!”

太初宫内,太子司马绍英气勃勃向司马睿请命前往长安。出生于元康九年的司马绍,今年已经十九岁啦,算得上少年英才,但跟名闻天下的卫镇北相比还差不少。

自打司马绍十五岁,正式介入政事以来,镇北大将军卫朔的名字便多次出现在他耳中,而且每一次出现都会给他带来巨大震撼。他是少年人,对同时年轻人又立下赫赫战功的卫镇北心生仰慕。

多年来每时每刻他都想亲自见见卫朔,然而却总是没有机会。

眼下随着司马睿登基,他顺势成为太子,若是再不行想办法的话,怕是这一辈子都没机会啦。

“邵儿身为太子怎能担任使臣?不像话!再说你为什么要去长安?”司马睿训斥道。

“回父皇,那卫镇北威名赫赫,立下无数功绩,儿臣仰慕已久,特地想去亲自去看看!”

“就为了这个?”

“额……也不全是!”

司马绍犹豫了一下,一咬牙接着道:“听说辽东富庶无比,儿臣也想去亲自考察一下,看看我江东可有借鉴之处。虽说有关辽东的各种传言到处都是,可总没有亲身体验来的直接。”

司马睿看着一脸坚毅的儿子慎重道:“你想好啦?真的要北上?”

“是的!眼下父皇正春秋鼎盛,一切国事用不着孩儿操心,不如趁这个机会好好学习一二。等将来父皇百年之后,将江山社稷交到儿臣手中时,儿臣希望有足够的能力、手段、才学来接过这副重担。”

听了司马绍的话,司马睿十分欣慰,他这一生可以说是成也世家、败也世家,也许就这样啦。可他不想自己儿子也跟他一样天天活在憋屈、无奈之中,若是可以的话,他希望儿子能做个真正的皇帝。

故而对于司马绍北上取经,他是万分支持的。正如司马绍自己说得那样,别人转述的东西,都是经过二次加工,一部分甚至都已失去了原有本质。辽东到底是什么样,需要司马绍亲自去看一看,走一走,并且亲自体验一番。

“既然如此,朕准许你带几名心腹一同前往,另外再调五百护卫负责你的安全!记住此去辽东,你是为了学习以及增长见识,不要为了一时之气与人发生口角。”

司马睿殷殷叮嘱司马绍,他倒不担心儿子安全,毕竟司马绍是太子,各地藩镇除非得了失心疯否则绝不会害了司马绍性命。到了辽东就更不需要担心司马绍安全,这天下还有谁敢在镇北大将军地盘上闹事?哪里还有比辽东更安全的地方?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数日之后,以太子司马绍为首的使团终于踏上北上长安的旅途。此次前往长安宣旨,不但有太子亲往,还有数名朝廷重臣随同前往,同时太子心腹庾冰亦随行。(。)

第58章 内忧外患第111章 整编胡骑第429章 退耕还林第296章 朝堂交锋第235章 出兵代郡第247章 去?不去?第90章 初见苏峻第254章 封锁江面第17章 青岛港第163章 回首青州第109章 刺史府门前的年轻人第351章 《互不侵犯条约》第645章 太宁二年第14章 立下根基第436章 宋、卫初见第612章 再战漠北第246章 损失惨重的江左世家第115章 袭扰战第402章 祖逖的担忧第44章 宴会之后第37章 偶遇第292章 闲话西北第119章 大获全胜第174章 靠着祥瑞升官第590章 余波第108章 乌丸人的选择第620章 太宁元年科考第655章 活捉焉耆王!第185章 过年逼婚第175章 祖逖的死局第230章 挑拨离间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260章 彷徨无助的段氏鲜卑第498章 纷纷扰扰第645章 太宁二年第306章 再袭定襄第559章 驱除胡虏,复我华夏!第33章 上任第一步第392章 祖、刘再会第332章 呼家将投诚第41章 裴颖儿的好意第619章 大迂回战略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119章 大获全胜第436章 宋、卫初见第145章 玄菟郡(下)第240章 刘、卫深谈第239章 敲诈拓跋六修第79章 参观船坊第3章 跟着张大郎去买盐第417章 秦州诸胡第251章 琅琊王的心病第262章 势不可挡第125章 水师、港口第226章 谁赞成?谁反对?第461章 有点儿不对劲!第620章 太宁元年科考第434章 秦州局势第440章 公主身份公开第127章 改土归流第180章 王浚图谋自立第112章 骑兵拉练第558章 争分夺秒第155章 新式马刀、陌刀第88章 苏峻的打算第84章 再见祖逖第138章 开府治事第235章 出兵代郡第112章 骑兵拉练第619章 大迂回战略第363章 疑惑不解的琅琊王第84章 再见祖逖第451章 婚期将至第238章 会盟雁门关第198章 入主蓟城第429章 退耕还林第508章 鼓励生育第359章 扶南的麻烦第644章 燕晋第二次争锋第218章 温峤赞卫朔第509章 姑臧争锋第9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361章 水师前出第494章 欲修洛阳第411章 榆眉会战之大获全胜第326章 讨胡檄文!第601章 王敦病重第211章 西征广宁第300章 阴谋在酝酿第554章 羯胡中计第218章 温峤赞卫朔第556章 危在旦夕第240章 刘、卫深谈第280章 迎头痛击!第303章 替拓跋六修请封第675章 燕王归来!第565章 石虎、石勒被擒第504章 夫人外交第45章 曹宏入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