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初见司马绍

“大晋天子诏曰:朕闻褒有德,赏至材,镇北大将军朔事君忠正,宣德明恩,守节乘谊,以安社稷,朕甚嘉之,特敕封其为大司马,燕郡公,以辽东地益封三千户!”

宣旨后,太子司马绍笑吟吟道:“大司马领旨谢恩吧!”

“谢陛下隆恩!”

卫朔恭恭敬敬接过太子手中圣旨,内心万分惊讶,没想到这么快就一步登天。大司马在魏晋时期是武将之首,与大将军并列,比镇北大将军高一等,为第一品品轶官职。

“大司马之名,孤闻之已久,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司马绍十分热情,上前一把搀起卫朔,拉着其胳膊他感慨不已。卫朔也就比他大了九岁而已,但取得的成就却让他望尘莫及。

“太子殿下客气了,臣不过是侥幸成事而已,与朝廷诸位大臣相比,在下还多有不足。”

“呵呵,大司马过谦了。这满天下有谁不知是大司马力挽狂澜,多次拯救了岌岌可危的朝廷!”

双方寒暄了一会儿,司马绍突然凑到卫朔耳边低语,“不瞒大司马,此次孤北上主要想考察辽东,不知是否方便?”

闻言卫朔心神一震,虽摸不清司马绍真实意图,但面上却不动声色道:“这有什么不方便的?请殿下放心,辽东一定全力配合。若有需辽东帮忙的地方,殿下尽管直言,臣一定鼎力相助。”

看着司马绍、卫朔二人在那儿窃窃私语,无论是从江左而来的周顗、王导、刘隗、顾毗等诸人,又或者是温峤、莫含、游子远、鲁昌等辽东高层,无不错愕当场。

“哈哈哈,好,大司马果然爽快!来来,来,孤给大司马介绍一下朝廷几位重臣。”

说着司马绍一指王导介绍:“这位便是有着‘江左管夷吾’之称的王导王骠骑,为朝廷柱石,是陛下极为倚重的股肱大臣。”

王导不敢怠慢,拱手道:“太子过誉了,臣愧不敢当,导见过大司马。”

“原来是王骠骑,久仰大名!”

望着神色从容的王导,卫朔目中精光一闪。王导不愧是世家顶尖人才,尤擅调和各方矛盾,天生就是做宰相的料。在江左若非有他居中调和,说不定司马睿与王敦或者北地世家与江左世家怕是早就闹翻了。

“站在王大人右边之人是顾毗,江左吴郡顾氏出身,前侍中顾公荣之子,而今官居散骑侍郎;而左边那位是周顗周将军,汝南人,官居护军将军;最后一位不用孤介绍了吧?他是大司马的老朋友,刘隗刘大人。”

“剩下一人是孤随从属官庾冰,其听说了镇北大将盛名,特意跟来见见世面。”

卫朔满面笑容,耳中听着司马绍介绍,目光从周顗、王导、刘隗、顾毗、应詹、庾冰诸人面上一一扫过,眼神中放出炙热光芒,这六位可都是满腹才华的大才。

历史上眼前六人包括司马绍在内,除了顾毗声名不显外,其余诸人无不在史册留下赫赫声名。

以前卫朔总觉得西晋衰落与人才凋零有关,可现在看到眼前六人,突然意识到西晋并非没有人才,而是上层贵族、皇室太废材,才导致人才不能尽其用。且先不说王导、庾冰先后两位功绩显著的辅政大臣,就是周顗、刘隗、应詹三人亦非泛泛之辈。

说起周顗大家或许不熟悉,但要说起‘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典故大多数人绝不陌生。而其中这个‘伯仁’就是指周顗,其字伯仁,而说这句话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导。

“哈哈哈,朔在此欢迎诸位到长安做客。”卫朔爽朗一笑,大手一挥引着江左诸人缓缓步入长安城。

在前往卫府途中,江

左诸人看到长安城内外到处是衣衫褴褛辛苦劳作的民夫,不禁眉头紧皱。众人皆想不明白一向有爱民如子之称的卫镇北,为何在刚刚收复长安之际,就如此急着滥用民力,难道就不怕官逼民反吗?

其他人不好开口相问,而太子司马绍原本就抱着学习态度而来,遂问:“大司马,孤看四周劳作者皆是衣衫褴褛、身体虚弱之辈,辽东为何不放粮赈灾,反而还要强征百姓劳役呢?”

见司马绍满脸疑问,又如此好学,卫朔也不隐瞒,遂将辽东‘以工代赈’之策详细介绍给众人。

“殿下有所不知,在辽东就没有劳役一说,官府若想使用民力,除了出钱雇佣之外,别无他法。眼前这些参与劳役者皆是自愿而来,每日他们都会从官府手中得到工钱,用以养活家人。”

“出钱雇佣?”司马绍满脸呆滞。

“怎么?殿下不信?呵呵,辽东与外界多有不同之处,日后殿下待得时间长了自会明了。简单来说就是,在辽东讲究等价交换,你想获得什么就得付出代价,连官府也一样。”

“等价交换?”司马绍彻底蒙圈了,从小他就知道上位者天然拥有一切特权,可在辽东似乎不是这样。

“这样一来岂不是加重了官府负担?”一直沉默不语的庾冰突然开口道。

“呵呵,官府负担再重也比让百姓生活困顿要好!”

听了卫朔介绍,王导、庾冰、刘隗、周顗等智谋之士纷纷若有所思,难怪辽东四海宾服,百姓生活殷实,与卫朔如此厚待百姓不无关系。

卫朔向诸人详细解释以工代赈之策,倒不担心江左学了去。因为他很清楚,辽东一切政策都是以限制世家势力为前提,在江左那种世家林立的地方,政策再好也不可能得到推行。

“太子殿下,可能要委屈一下诸位了,由于长安刚刚收复,物资、条件等都比不了蓟城,希望诸位见谅。”

“无妨无妨,有个住的地方就行。”

司马绍摆摆手不以为意,他来辽东可不是为了享清福,而是要考察辽东各项政策,从中吸取经验。

将江左众人安置在了驿馆后,卫朔告辞离去。而江左诸人因一路车劳马顿早已疲惫不堪,纷纷回各自房间休息。

而司马绍回到房间后,立即将心腹庾冰找来商议。

庾冰是太子妃庾文君兄长,东宫侍讲庾亮之弟,被称为庾氏之宝,因才华横溢且是姻亲而被司马绍引为心腹。

“季坚,今日一见对大司马观感如何?”

庾冰略一沉吟道:“回殿下,大司马不愧是人中俊彦,风度翩翩,气度非凡。明知殿下在考察辽东,仍然和盘托出而毫无隐瞒,大司马如此做显然是底气十足,根本就不怕咱们学到什么。”

司马绍目光一紧忙问道“嗯?季坚此言何意?”

“殿下虽有心效仿辽东,却不知辽东一切政策都以削弱世家特权为要,这样的政策如何在能在江左推行?大司马显然是看清了个中关键,才事无巨细向殿下讲明,因为他知道即便殿下了解透彻,也无法在江左推行。”

“唉!如此说来,此次辽东之行,孤要无功而返啦?”

“殿下无需懊恼,该学习还是要学习,辽东有些政策还是不错的,值得江左效仿。就拿以工代赈一事来说,虽然官府负加重,却于民有利。殿下不妨继续考察下去,说不定还会有其他发现。”

“唉!孤真恨自己晚出生了几年,要不然当年怎么着也得让陛下将大司马召至江左!”

“殿下,大司马早年若是去了江左,以其才华创下一番成绩不难,但想要有今日之成就怕是不可能啦。”(。)

第99章 辽东初印象第361章 水师前出第95章 讨好曹嶷第263章 慕容廆欲决战第195章 邵续反了?!第130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563章 汉军倒戈!第424章 宋祎北上第583章 四州发展蓝图第611章 东北划界第351章 《互不侵犯条约》第552章 准备收网第607章 不甘心的李越第99章 辽东初印象第457章 大战之前第613章 平定漠北第157章 邵续来访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174章 靠着祥瑞升官第294章 高调入长安第43章 空谈误国第157章 邵续来访第585章 祭祀炎黄第109章 刺史府门前的年轻人第274章 一刻不得闲第27章 途经郯县第41章 裴颖儿的好意第32章 司马奥逃了第23章 南下徐州第282章 回师肤施!第615章 秋闱将至第483章 整编青州兵第38章 赴约第309章 北宫纯重出江湖第50章 王桑、赵固犯徐州第367章 授剑仪式第242章 江左裴府的变化第38章 赴约第135章 心急的崔毖第108章 乌丸人的选择第223章 谶语显,胡虏乱第51章 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第314章 欲行科举第471章 徐州之变第205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152章 河北邵续第294章 高调入长安第284章 夜间突袭!第43章 空谈误国第30章 打赌!第284章 夜间突袭!第292章 闲话西北第66章 仓皇而逃第204章 文鸯来投第156章 选拔陌刀手第601章 王敦病重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426章 宋祎初啼第469章 长城会盟(上)第481章 形势不妙第151章 提升工匠的地位第542章 石勒的雄心第251章 琅琊王的心病第258章 布局淮南第302章 宣威朔方第529章 成汉来使第278章 校阅出征第4章 这也叫'好盐'第489章 广固之战(上)第627章 百年河患第196章 众人皆失算第15章 琅琅书声第94章 奇怪的刘总第362章 为石勒编织的网第210章 温峤的试探第20章 徐福岛上会海盗第412章 中原变局第408章 榆眉会战之前锋战第197章 石勒的转变第308章 名震天下第249章 裴府门前是非多第615章 秋闱将至第612章 再战漠北第132章 裴家的争论第438章 成汉入援仇池第511章 开春视察第4章 这也叫'好盐'第547章 双方调整第659章 出兵龟兹第596章 新年王子到第227章 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第259章 关中?昌黎?第452章 张宾至蓟城第123章 辽东农场第205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594章 封邦建国第601章 王敦病重第327章 骑兵夺城第616章 北宫纯的计划第220章 逼降段匹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