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襄国的变化

自进入永昌元年,辽东便暗中抓紧时间布置出兵讨伐石勒的事宜,可对外却仍装出一副天下无事的样子。

除了以训练的名义将各攻击部队悄悄调至前线外,粮草、军械亦在源源不断往各地囤积。

为了防备不被石勒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辽东不得不利用夜幕进行部队调动,为此大大影响到备战任务进展。可是为了保证取得战役胜利,也只能如此。

与此同时,卫朔多次在报纸上公开表示支持天子,让外界以为辽东关注的重点依然是江东。

但是辽东这些伎俩瞒过一般人还行,想要骗过精明的石勒却有点儿困难。

最近两年辽东军没有对外扩张,让不少羯胡都放松了警惕,唯有石勒却始终对辽东抱有深深警惕。

眼下正是隆冬时节,在石勒统治下的襄国城内外,是一副白雪皑皑的样子。

由于多年来冀州不曾燃起战火,再加上石勒、张宾的确用心治理地方,倒也让襄国出现难得的兴旺之象。

其实在石勒立足襄国之前,根本就不懂得经营地方,其打仗所需军粮除一部分自给以外,大多数皆靠抢掠而来。

待石勒占据襄国,得到张宾等汉族精英辅佐之后,才改变了以往强盗式打仗风格,渐渐懂得进行了农业生产。

甚至石勒还任命了右常侍霍浩为“劝课大夫”,与他人一起“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

如此经过数年努力,石勒治下农业生产虽然还比不了辽东,但也算小有成绩。

眼前的襄国城已不复刚占据时的破败,石勒耗费巨资在原有赵都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和扩建。不但按周礼建宗庙社稷灵台,还营造东西官署,历数年方完成了城池建设。

当襄国城完成建设之后,石勒就将自己的族人全都搬迁到城内居住,让襄国城内的羯胡人一度高达三十万之多。

再加上其他胡虏,整座城市已完全被胡人占据,其中留在城内的晋民尚不足十万人。

襄国除了胡虏众多外,另一个明显不属于华夏的象征便是城内寺院众多,这显然是佛图澄的功劳。

佛图澄靠着神秘的神通手段,嬴得了石勒信任,被其当国师供养,于是襄国和邺城两地佛寺骤增,和尚云集。

当今襄国繁华如斯,生活着好几十万人口,包括汉、羯、匈奴、鲜卑、氐、羌等各族人,甚至在大街上还能见到深目高鼻卷头发并拉着骆驼的康居商人。

积雪覆盖在修葺一新的街道与城池上,因为刚过完春节之故,街道上行人明显比以往多了一些,若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民众行走方向赫然是城内最大的寺庙。

石勒没有因佛图澄北上辽东而迁怒于佛教,反而在张宾的建议下,重新招揽了新的僧人,以取信于佛教信徒。并不是石勒宽宏大量,而是因为羯族大部分人都信仰了佛教,若石勒敢强行压制佛教,很有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动乱。

但不管怎样,两年来,经过石勒不断努力,襄国实力有所增加,并走出青州之败的阴影,各地民生逐渐得到恢复。

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当地商旅较少,大多数商队更多的选择了去长安、晋阳或者蓟城等辽东治下进行交易。

但是谁也不能否认,石勒通过减少赋税,赈济灾民,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襄国城内汉胡之间的对立,甚至还有不少数典忘祖之辈为石勒歌功颂德,称其为乱世英主。

此刻,在襄国城主干道旁的一家酒楼上,两名客人正凭窗而坐。其中一个是汉人儒生打扮,其头发已花白,虽然眼睛看起来炯炯有神,但神色之间难掩疲惫,在汉人儒生对面则是个深目高鼻的胡虏。

两个人盯着窗外街景看个不停,其中汉人儒生看着街道上来往寥寥的商旅,叹息一声道:“主公,自辽东崛起使得每年来往襄国、邺城两地的商队锐减不少,这个月的税收恐怕又要下降不少,都是宾无能,无力为主公分忧。”

这个汉人儒生非是旁人,正是石勒麾下的谋主——张宾张孟孙。

而坐在其对面的中年胡人,则正是大名鼎鼎的中原霸主——羯胡石勒。

近年来随着辽东商业逐渐繁荣,再加上辽东对襄国的刻意封锁,导致进入襄国的商旅日益减少,让羯胡征收的税赋大幅度减少,大大影响到襄国财政收入。

面对襄国商旅不兴,连张宾、夔安、程遐等大才都束手无策,石勒自然也无能为力,只能一边看着冷冷清清的街道愁眉不展,一边对辽东暗骂不已。

石勒望着张宾几乎快要完全变白的头发和那一脸的疲倦之色,不禁有些心疼道:“孟孙,你千万要保重自己身体啊!我襄国大业可不能没有先生的保驾护航。”

石勒的眼前总是一幕幕回放着张宾协助他建立霸业的情景:从张宾提剑军门大呼请见开始来投奔,期初未受到重视,到屡次建议百发百中而成为石勒智囊团的谋主。真是“机不虚发,算无遗策”。

毫不夸张地说,成就石勒基业的奠基人,张宾的功劳是最大的。

历史上张宾真是对石勒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担任右长史、大执法,封濮阳侯之后,他官高爵显,位冠僚首,却又时时处处谦虚谨慎,虚怀若谷,始终保持低调,从不拉帮结派,在朝堂则直言敢谏,言必有中。

看着石勒真心关心自己的样子,要说张宾不感动绝不可能,有那么一瞬间他差点儿要对石勒和盘托出。好在关键时刻理智战胜了感情,走到今天这一步,石勒无法回头,张宾又何尝不是呢?

“臣多谢主公关心,唉,若是不能解决商旅问题,襄国与辽东之间差距会越来越大。”

石勒突然颓废道:“莫非天命真不在勒?自卫朔崛起辽东,我襄国便处处不利,不但在军事上被辽东死死压制,眼下更是连民生发展上也远远落后于辽东,日后辽东军一旦倾力南下,襄国拿什么来抵抗?”

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羯族王者,此时脸上浮现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态。每当石勒想起是自己大意放弃幽州,给了卫朔崛起的机会,悔恨就会充满全身,痛彻心扉。

但石勒毕竟是一代枭雄,不过一会儿功夫便将颓废、伤感全都驱散,重新又变成那个人人畏惧的羯胡王者。

“近来辽东平静的有些诡异,我总是担心辽东会突然发动袭击。襄国虽然在河北一线布置了三十万大军,但我这心里总是感到不安,若是能再抽调些兵力到冀州一线就好了。”

张宾闻言,心中一动道:“主公不必懊恼,辽东虽强并非无可匹敌。原本襄国因南北皆是强敌,需要分别驻重兵把守。但眼下江东内部将有内乱爆发,主公完全可将淮南一线兵力调至中原、河北,以加强两地兵力。”

“江东真的要乱了?”

石勒顿时兴奋了,虽说自淮南大战之后襄国与江东之间一直相安无事,但彼此双方都很清楚,这不是真正的和平。谁也不敢保证,未来辽东军南下时,江东不会北上趁火打劫?

为了以防万一,石勒甚至在淮南留下十万大军驻守。

可如果江东此时陷入内乱,石勒不但不用再担心南方被江东偷袭,甚至还能调淮南大军北上支援河北、中原。若是石勒想孤注一掷的话,完全可集中兵力先行对辽东发动攻击。

石勒笑了笑,拉着张宾的手亲热道:“我有孟孙相助,又何惧什么辽东?”(。)

第536章 风云骤起第357章 江左眼中的辽东第621章 司马绍的决心第100章 引来乌丸人第562章 羯胡弱点第579章 反攻清算(2)第33章 上任第一步第415章 劝降第559章 驱除胡虏,复我华夏!第553章 谢艾之谋第574章 反攻清算第569章 横扫千军如卷旗第563章 汉军倒戈!第198章 入主蓟城第502章 与高僧交流第288章 谋取陇东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536章 风云骤起第226章 谁赞成?谁反对?第587章 劝进风起第311章 走向前台第368章 南洋风云第261章 偷袭临榆镇第449章 扶余来使第153章 平州州学第621章 司马绍的决心第134章 王敦之怒第617章 法治与德治第543章 辽东挖坑第166章 “崂山号”扬帆起航第403章 愍帝之死第479章 青州之争第644章 燕晋第二次争锋第417章 秦州诸胡第65章 拯救刺史裴盾第197章 石勒的转变第84章 再见祖逖第607章 不甘心的李越第177章 公主也要当先生第588章 成汉与江东第168章 卫朔是谁?第35章 徐州新军第143章 高瞻出山第171章 祥瑞白鹿第510章 凉州猛将——索苞第34章 裴盾的变化第209章 高瞻归来第155章 新式马刀、陌刀第91章 曹嶷邀请第76章 不甘心的世家豪强第144章 玄菟郡(上)第549章 中原争锋第610章 成汉反应第134章 王敦之怒第572章 襄国之乱第191章 王浚称帝,天下震动!第73章 对自由的向往第5章 真的变成精盐了?第372章 告别蓟城第236章 血战飞狐口第553章 谢艾之谋第356章 江左来客第613章 平定漠北第281章 擒杀刘虎第182章 农牧场建设第301章 西晋第一武技高手第574章 反攻清算第233章 拓跋内乱第528章 新长安第342章 蒲津古桥第604章 顶风作案第599章 美人间谍第432章 出巡之太子随行第610章 成汉反应第298章 秦州内讧第227章 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第659章 出兵龟兹第518章 罗马商人在辽东第186章 终议亲第362章 为石勒编织的网第296章 朝堂交锋第266章 辽西大捷第536章 风云骤起第269章 炮灰作用第322章 拓跋崛起第613章 平定漠北第310章 裴嶷说王家第229章 出使拓跋第44章 宴会之后第299章 崩溃的前兆第563章 汉军倒戈!第486章 货卖两家第159章 新任陌刀将第166章 “崂山号”扬帆起航第113章 带方、乐浪危矣!第444章 红颜祸水第73章 对自由的向往第472章 祖逖之死第162章 青冀冲突第133章 觐见琅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