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平定蜀地

三路大军通过日夜兼程赶路,北宫纯、谢艾、姚弋仲三位主将终于成功会师成都城下。

由于已接到李雄投降消息,眼见着战事即将结束,众将心情十分轻松,相互之间还不时开个无伤大雅的小玩笑。

原本人心惶惶的成都民众,随着李雄投降而逐渐平复下来,再也不用担心被战争波及。

数日前由涪城南下的谢艾第一个抵达成都外郊,让他多少舒缓了一下内心的郁闷。说实话此次灭成汉之战,谢艾是三位主将中最郁闷的一个,若非关键时刻宋袆劝降了李越,献出了剑门天险,他和中路军众将士还不知何时才能入蜀。

“北宫将军、姚将军,艾恭候多时了,请两位将军账内叙话。”谢艾诚挚邀请道。

北宫纯、姚弋仲也不客气,与谢艾并肩而行,缓缓步入大帐内。

三人分宾主落座,接下来他们要商议一下接收成都的有关事宜。

经过一个时辰讨论,三位主将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受降入城时,为了照顾各方利益,人员将从各路军抽调精锐共同担当。

除此之外,三位主将还暂时划分了各自负责的地盘,毕竟益州局势复杂,只靠一个人根本看护不过来。,

三人决定,在完成受降后,鉴于中路军受损最小,由谢艾驻守成都,暂时负责威慑各方;而北宫纯返回江州负责益州东边防务;至于姚弋仲的右路军,则暂时还驻扎在越巂郡以防备晋宁州刺史王逊在朱提郡的驻军。

十月二十三,李雄手捧降表、玉玺、典籍、图章,肉坦而降,成汉文武众人纷纷跪在城门两侧,恭迎燕军入城。

谢艾三人入城后,迅速接管了成都城防,由于是李雄主动投降,让燕军在接收时受到的阻力很小,守军几乎毫无反抗的放下武器,拱手让出城防。

在接管了成都之后,谢艾、北宫纯、姚弋仲亦约束士兵不得抢掠地方,并对外宣称一经发现军法处置。得益于燕军严苛的军法,蜀地百姓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骚扰,民心亦随之稳定下来。

十月底,在初步掌握了成都后,谢艾三人立即将以李雄为首的成汉文武要员纷纷被押解至洛阳,交由燕王处置。

另外,成汉的降表与报捷文书一道走驿站,被以极快的速度送往洛阳。

同时三人联名奏请燕王尽快派刺史、郡守、县令前来接管益州、梁州政务。

……

太宁元年年底,燕王卫朔是繁忙而愉快的。

伐蜀之战进展得非常顺利,进入十一月份以来,捷报像不要钱似的一封接一封地飞往东都洛阳,燕国上下为此是喜气洋洋。

有时卫朔觉得看军报不过瘾,总是每每跑到参谋部在沙盘上重演战事,看着沙盘上几只红旗步步向成都推进。

十一月上旬,从蜀地传来捷报,中路军谢艾部终于攻破入蜀之重要关隘——剑门关,并且趁势夺取了涪城,进而打开由北进攻成都的大门。

消息传来,群臣自是一片恭贺,连卫朔也忍不住为之欢欣鼓舞。

灭掉成汉,燕国将彻底占据上风,只要本身不犯错,未来统一天下将是板上钉钉之事。

如今蜀地大局已定,燕国上下开始目光放在如何安定蜀地上。

至于龟缩在成都的成汉残余势力,并未被卫朔放在眼里。

可以说随着三路大军合围成都,成汉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果然到了十一月下旬,蜀地再度传来捷报。

在天险尽失、诸军连败、长子投敌等连番打击之下,成汉国主李雄最终放弃固守成都的打算,在丞相范贲的建议下,开门投降。

至此,割据蜀地十多年的氐族成汉政权终于覆亡,曾经存在于华夏大地上的各胡虏政权彻底消失不见。

整个天下除了江东外,皆归燕国所属,天下正式进入燕晋双雄对峙之局面。

洛阳皇宫内,卫朔正随意地翻看着通过李雄递交的降表。

只见上面写道:“王纲失道,群英并起,龙战虎争,终归真主,此盖天命去就之道也。自古圣帝,爰逮汉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兴洪业,其不由此,未有不颠覆者也。”

“隗嚣凭陇而亡,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也。燕王明哲,诸相忠贤,将比隆黄轩,侔功往代。衔命来征,思闻嘉响,果烦来使,告以德音,此非人事,岂天启哉?昔微子归周,实为上宾;君子豹变,义存大易;来辞谦冲,以礼舆榇……”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卫朔微微摇摇头,对李雄最后时刻才投诚不以为然,他虽然不会对其秋后算账,但一系列优待同样也不会再存在。若是一开始李雄举国而降,卫朔至少会封对方一个国公之位,眼下投降过来顶多保住性命而已,至于爵位?想都不要想。

将成汉降表放在案几上,卫朔沉吟片刻道:“诸位,蜀地初定,须尽快派官员前往镇抚当地,以防有宵小为祸地方。我意调谢艾任益州都督、姚弋仲任梁州都督,至于刺史、郡守等人选,不知内阁可有什么建议?”

“大王,梁州刺史倒还罢了,夹在益秦之间,只需懂得安抚地方即可。唯有这益州刺史需得好好斟酌一番,益州南与晋广、宁两州相邻,成汉曾多次在朱提郡与宁州爆发冲突。”

“另外,考虑到益州西南多蛮夷,故而益州刺史必须是个文武双全且通蛮夷事务者。”

“除此之外,梁州将被大巴山分割成两部分,中间只有米仓道等几条栈道相连,实在是不方便管理。因此,为了方便治理,臣建议将涪陵、巴两郡划归益州。”

这已不是燕国对第一次旧有州郡辖地进行调整,以前多是卫朔提出来,后来内阁成员也习惯了从管理角度出发,一旦有任何不适合管理的州郡都会被调整。

“至于益州刺史人选……臣举荐辽东太守乙逸。”

“乙逸?”卫朔没想到内阁会举荐乙逸,倒不是他不熟悉乙逸这个人,相反他非常了解对方。乙逸是燕国首届科举中举的士子,而且还高中第七名。那一届科举出了很多人才,除了名震天下且即将官至都督高位的谢艾外,尚有皇甫真、阳裕、韦謏等人。

从建兴四年被录取,到今天已过去了七年多时间,首届中举的士子中,除了少数败类被监察署查处外,大多数已成为燕国中坚力量。

一些出色者如乙逸、韦謏、皇甫真、阳裕、裴开等人更是早早担任郡守主政一方。

只是之前卫朔怎么也没想到会是乙逸第一个走上刺史高位,在首届士子当中,除了皇甫真有些特殊外,他原以为裴开或者韦謏、阳裕这几个世家出身的士子会率先脱颖而出。

“禀大王,辽东太守乙逸上任以来,内服民众,外慑四夷,功绩赫赫。同时,在今年他还曾协助内阁与高句丽完成划界任务,并带人监督高句丽南迁,为日后燕国完整接收高句丽立下汗马功劳。”

“眼下随着高句丽南迁、扶余臣服,辽东郡面临的边防压力顿减,像乙逸这样军政俱全又熟悉蛮夷政策的人才,继续待在辽东就有些可惜了。正好益州局势复杂,正好适合乙逸发挥才能,臣这才举荐他。”

“嗯,如此益州刺史就是他了!至于其他人选,请内阁确定后再上报与我。”

“诺!”众人躬身应是。(。

第247章 去?不去?第370章 南阳王野心作祟第629章 成立内务府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笔交易第633章 热闹的崂山第145章 玄菟郡(下)第212章 大破乌丸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676章 和谈破裂第206章 主公,您违律了!第198章 入主蓟城第534章 各方准备第208章 再添一良将第338章 总算没赔本第27章 途经郯县第400章 石勒的应对第532章 襄国的变化第470章 长城会盟(下)第419章 整顿关中第397章 新年初定计第78章 前往江东买船第375章 虽远必诛!第23章 南下徐州第141章 威震辽东第97章 水泥作坊第153章 平州州学第481章 形势不妙第458章 北伐誓师第622章 谢艾的打算第565章 石虎、石勒被擒第385章 嘿!罗马!第87章 雷霆万钧!第362章 为石勒编织的网第296章 朝堂交锋第609章 伐蜀之议第396章 宗室鼎沸第324章 平阳之乱第335章 自取灭亡第276章 关中求援第575章 南北碰撞第157章 邵续来访第3章 跟着张大郎去买盐第70章 均田令第296章 朝堂交锋第433章 出巡之潼关、大荔第661章 悅般王的野望第98章 筹谋辽东第515章 苻洪单刀赴会第231章 钱庄第487章 即将巨变的凉州第418章 隐士献策第127章 改土归流第438章 成汉入援仇池第596章 新年王子到第660章 前哨战第367章 授剑仪式第618章 西出玉门关第295章 老而弥坚的梁芬第361章 水师前出第382章 刁协献计第637章 返回洛阳第571章 兵临城下第417章 秦州诸胡第549章 中原争锋第554章 羯胡中计第602章 治蝗之议第288章 谋取陇东第625章 长矛兵之威第159章 新任陌刀将第351章 《互不侵犯条约》第113章 带方、乐浪危矣!第499章 迟来的归宁第151章 提升工匠的地位第269章 炮灰作用第155章 新式马刀、陌刀第228章 风起北疆第340章 整合政务(下)第198章 入主蓟城第206章 主公,您违律了!第92章 终至临淄第648章 暗潮涌动第562章 羯胡弱点第12章 拖!第317章 青州求援第187章 祖约野心初膨胀第113章 带方、乐浪危矣!第211章 西征广宁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487章 即将巨变的凉州第463章 马踏弹汗山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670章 昭武九姓第488章 剑拔弩张的江左第465章 狭路相逢第11章 再进县城!第265章 晋军渡河第650章 高车与嚈哒第458章 北伐誓师第107章 辽东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