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燕王归来!

(提前说一声,本书明日完结)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若朝廷置万民于不顾,贪图自身安逸,弃建邺南下,所为恐有失民望……”

“中书大人,此言何意?难不成尔已忘记淮南已被燕国拿下?燕军十几万大军正对建邺虎视眈眈,朝廷、天子再待在建邺已不安全,为何不能撤到三吴去?”

“天子南下避其锋芒,有何错?天下之势,避实而击虚,不过如是。也不知你庾元规处心积虑反对朝廷撤离到底存了什么心思?”

陆晔作为江东士族领袖,非常希望朝廷迁都三吴,以让其脱离北方士族控制。

“移镇他处,沿江各郡等同遗弃,届时北方大军南下,攻略长江南岸,我们肯定要鞭长莫及,长江防线危矣!东晋霸业危矣!”

“为国为民,道之大者。术为道生,方为大术。大术之首,韬光养晦。十年砺一剑,出剑,一剑封喉。朝廷暂容燕国猖狂一时,我等休整之后必定一举荡平天下,扬大晋之威。”

“为君之道,始于立志。志不立,人不成。今上弃建邺,畏敌手,何来志哉?”

“好啦!二位莫要争吵,有什么话可以慢慢说。不过在下看来,建邺的确已不再适合作为朝廷都城。建邺时刻都要面临燕军水师威胁,所以迁都势在必行!大家还是考虑一下,朝廷何处为好?”

出乎众人预料,身为北方士族领袖的王导竟站出来支持迁都,打了庾亮一个措手不及

庾亮黑着脸默然不语,不由暗暗惊醒:难不成王导为了重掌朝权,想要借助江东世家来对付他?想到这儿,庾亮眼中闪过一道不易察觉的冷色。

其实庾亮小觑了王导,王导真要对付他,哪里用得着联合他人?

说实话王导也不愿意迁都他处,但考虑到现实威胁,他认为迁都以避燕军兵峰势在必行。

但是迁哪里好呢?江东本地人希望司马睿将治所迁移到吴郡或吴兴郡这两个江东本地士族较为强大的地方,以便他们从北方侨居士人手中争夺主导权。

庾亮眼见迁都势在必行,他眼珠子一转道:“迁都也不是不行,只是应该迁到何处?”

“嗯,依臣来看,迁居会稽郡最好,那里地处江东内地,又东临大海。在陆地上由于据长江比较远,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足够的回旋空间,又能沿途建立起几道防线。”

“不行,怎能迁都会稽?应该迁都吴郡,那里原是经济相对比较发达,朝廷列位大臣去了那里也不至于吃苦。”

庾亮看着再次吵成一团的朝堂,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作为世家他怎么可能不清楚世家是什么德行?别看江左世家刚刚在迁都问题上团结一致,可一旦涉及到各自利益,同样会再次龌龊不断。

以顾陆朱张为代表的吴郡世家希望朝廷迁都吴县,而以虞魏孔谢为代表的会稽世家则强烈主张迁都会稽,说白了世家只会为自家利益考虑。

就在朝廷上下就迁都一事吵得热火朝天时,却见一郎中匆匆而入,面色惊慌道:“禀诸位大人,刚刚接到急报,燕王凯旋归来了!”

“什么?!”众人闻言一片失声。

……

潼关作为关中门户之一,为燕国重要的折冲府,关内驻有府兵三千,负责把守这座险要关隘。

太宁二年,七月下旬,沿着关陇大道从西边突然来了一队盔甲鲜亮的骑兵。

只见数千骑兵个个身着鱼鳞甲,腰挎环首刀,打头的赫然是威名赫赫的侍卫军大将陈安。

潼关守备心中一动,连忙大喝一声:“诸营出城列队!”

三千府兵很快手持兵器昂挺胸整齐地站立在大道两侧,几名军官立在守备身旁。原本还在进出关门的商旅百姓,晓得其中大有玄机,遂纷纷默然站立在一边。

关内驿丞更是激动不已,赶忙也把驿卒吆喝出来列队。驿卒多是退伍厢军府兵组成,对列队一事相当熟悉,很快就在驿丞的指挥下站好队形。

陈安用眼神扫了一眼站立在路边面色恭谨的府兵,知道人家已猜到自己一行人身份,遂也不说话只是冲带头的守备微一点头,右臂横于胸口,行了个军礼后继续行进。

很快又有一面大旗从西边缓缓而来,上面赫然写着一行斗大的字——“燕王”!

燕王凯旋了!潼关守备突然觉得心口一阵激荡,几乎要喘不过气来了,整张脸激动地泛起一片血红色,而他旁边的部属们激动地连拿兵器的手都颤抖起来。

在众骑兵簇拥着年轻人目中投出一双目光望向潼关下众人,这双目光中带着温暖、带着威严、带着赞许让潼关守备觉得浑身燥热,身体不由自主地起抖来。

“向燕王致敬!恭迎大王凯旋归来!”

在众人齐声恭贺声中,卫朔过潼关向洛阳奔去。

燕王回来了!西征军凯旋了!这个消息如风一般迅速传遍天下!

太宁二年五月中旬,卫朔接到东晋将有变的消息,当即启程返京。历经近两个月时间,终于在巨变将要爆发之际,顺利赶回洛阳。刚一回来他就在政事堂内,聚集燕国文武于召开军政联席会议。

“景前执掌枢密院,由你先介绍吧。”

“诺!”

高瞻也不客气当即起身道:“五月天子驾崩后,淮南三镇随即起兵清君侧。内阁、枢密院见淮南空虚,遂调集兵力渡过淮河南下。”

“六月,在燕晋双方前后夹击下,苏、祖、郭三人相继败亡。”

“此战之后,燕国兵临长江,虎视江东,随时可南下收复江东!”

听到这里众人纷纷安静下来,目光灼灼地望着主位上的卫朔。自去年灭掉成汉、今年降服西域,整个华夏只剩下东晋一个割据势力。面对眼前这个轻取江东,统一天下的契机,每个人都期待着燕王作出选择!

“想不到司马绍最后竟落了个如此悲惨的结局,而世家的魄力出乎了寡人意料。但也恰恰给燕国创造了南下良机,眼下燕国当只有一个对策:那就是打!”

听着卫朔如此斩钉截铁的话语,众人无不感到振奋。

其中莫含更是按捺不住道:“燕王所言甚是,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当前晋国历经多次内乱,正是实力最为虚弱,人心最为不稳之际。现在燕国必须趁其根基未稳出兵伐晋,要是等世家安抚好了内部,必将大大增加燕国收复江东的难度。”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就是这这个理儿。世家干掉了司马绍,彻底在东晋内部占据了主导地位,若真给对方几年时间,其必定能安稳地方,到时可就没有眼前这么有利的形势了。

“大王,有没有想过招抚江东?”在一片喊打喊杀声中,裴嶷突然提出招抚之议。

“怎么?有人找文冀递话了?”卫朔不动声色道。

“没有,是远在建邺的国丈提出的建议!”

原来一直待在建邺的裴盾看到燕国兵临长江,东晋朝不保夕,而他即将进入燕国。为了不让外人小觑他,裴盾就想着招抚江东,立下不世之功。

“世家怎么可能愿意投诚?恐怕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啊!”卫朔不看好招抚之议。

“不管怎么说,试一试倒也耽误不了什么,甚至还能为燕军调动争取时间。”

“这……好吧,就让国丈试试!”卫朔一想裴嶷说的有点儿道理,便同意让裴盾试试。。

第383章 秦州联盟第430章 发展关中,商业为先第461章 有点儿不对劲!第275章 移镇蓟城第25章 祝其县买粮第456章 请鲜卑人离开华夏故土第5章 真的变成精盐了?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22章 开辟新的市场第498章 纷纷扰扰第75章 推行均田令第626章 成汉震惊第131章 炒茶带来的风暴第117章 浴血厮杀第295章 老而弥坚的梁芬第29章 诘问刺史第19章 海盗下帖子第393章 先谈经济合作第410章 榆眉会战之单骑冲阵第162章 青冀冲突第533章 江左风起第589章 天子驾崩第303章 替拓跋六修请封第619章 大迂回战略第52章 祖逖卫朔初相见第461章 有点儿不对劲!第653章 高昌被围第142章 全取辽东第429章 退耕还林第222章 轰传天下第673章 在途中第149章 新年惊变第394章 孤立宗室势力第249章 裴府门前是非多第656章 进退不得第41章 裴颖儿的好意第483章 整编青州兵第669章 东晋内讧第244章 欲发横财第305章 奇袭雁门第429章 退耕还林第554章 羯胡中计第14章 立下根基第269章 炮灰作用第559章 驱除胡虏,复我华夏!第96章 曹嶷有心事第494章 欲修洛阳第359章 扶南的麻烦第453章 冬狩阅兵第51章 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第372章 告别蓟城第438章 成汉入援仇池第334章 躁动的琅琊王第37章 偶遇第401章 司马保称帝第289章 苻洪的选择第538章 王敦占上风第592章 王敦‘入朝’第511章 开春视察第321章 福船战舰入役第560章 床弩,又见床弩第559章 驱除胡虏,复我华夏!第165章 远航南洋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41章 裴颖儿的好意第284章 夜间突袭!第278章 校阅出征第641章 车师前国内附第157章 邵续来访第222章 轰传天下第145章 玄菟郡(下)第322章 拓跋崛起第361章 水师前出第507章 尔等欲抗旨乎?!第341章 整合军队第447章 天子赐婚第370章 南阳王野心作祟第288章 谋取陇东第638章 蜀中变局第651章 西征!西征!第627章 百年河患第69章 返回祝其县第523章 不甘心的祖约、苏峻第258章 布局淮南第352章 张榜公布第85章 清扫地方豪强第349章 水师陆战队第408章 榆眉会战之前锋战第673章 在途中第171章 祥瑞白鹿第254章 封锁江面第116章 兵围西安平第294章 高调入长安第621章 司马绍的决心第455章 再次大婚第466章 阵斩拓跋郁律第43章 空谈误国第131章 炒茶带来的风暴第90章 初见苏峻第552章 准备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