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辽东初印象

“阿嚏!嘶!好冷啊!”

刚一踏上辽东大地,一阵寒风吹过,卫朔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站在他身边刘总同样冻得直哆嗦,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

“主,主……主公,辽……辽东……怎会如此……此寒冷?”

卫朔裹紧了身上的斗篷,扭身问身边的商队负责人,道:“此地是何处?”

“启禀主公,此地乃前朝故地沓氏县,原是三国时期江南吴国与辽东公孙渊政权之间,使臣往来与军事行动的水陆转运站。三国魏景初三年因辽东城乱,朝廷以辽东沓县吏民渡海居齐郡界,故立新沓县以居徙民,而旧地沓氏县遂废。”

“从此地往西南不足四十公里处,就是主公想要建港口之地。”

“原来这儿就是后世的大连啊!”直到此时卫朔才反应过来,原来他的舰队停在了后世的大连地区。不过,此时的大连可还没后世那么繁荣,入眼处一片荒芜,连个人影儿都没有。

刘总看了看荒凉的四周,不由得眉头紧皱,担心道,“主公这里是不是太荒凉了?如果我们选择在此地筑城的话,本地辽民愿意放弃北边富庶的生活,而迁徙到此地吗?”

“哈哈哈,荒凉有荒凉的好处,正是因为此地荒凉,我们崂山才有机会,否则怎会轮到我们在此地筑城?你看这里水面开阔,冬天来了也不曾结冰,是多么适宜的一座港口啊!而且,我相信荒凉与贫瘠只是暂时的,旅顺港一旦建成,它必将成为整个辽东对外贸易的窗口,到时它想不富裕都不成!”

古代晋人或许无法理解海外贸易对当地经济的巨大影响力,可卫朔却十分清楚。他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只要旅顺港投入使用,未来本地一定会成为辽东最为繁华所在。

三日后,在考察完了旅顺港口后,卫朔与众人又坐船北上西安平。西安平位于马訾水北岸,西汉时在此地置县,后成为出入带方、乐浪二郡的咽喉要地。近年来随着高句丽逐渐入侵带方、乐浪二郡,使得大批两郡百姓逃亡此地。

“主公,再往前就是马訾水入海口了,沿着马訾水而上就是西安平县城。如果需要交易的话,就可在县城内进行。”负责辽东商路开发的负责人站在卫朔身后指着远处的港口介绍道。

辽东毕竟乃荒芜偏僻之所,这里虽说是个港口,但却没有多少船停靠,四周也不见来往的商贾,只有几个苦力百无聊赖的站在岸边无所事事。忽然众人看到十几艘大海船朝着港口驶来,顿时引起一阵骚动。

不少人对着三艘两千料的大海船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嘶!怎会有如此大的海船?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

“恐怕是江东的大商贾又过来了,在下曾听祖父说起过,前些年有江东大船来此地贸易,这两年随着战乱频发,前来西安平的商贾愈发少了。”

“如果真是江东来的商贾就好了,大伙儿发财的机会来了,赶紧回家看看有什么皮毛、人参之类的值钱玩意儿没,人家江东商贾最喜欢用粮食和食盐交换皮毛和药材。”

“对呀,对呀,大家赶紧回去找找看吧!”

不一会儿码头上就消失了不少人,他们都是本地的猎户,平日里以打猎为生,家中藏了不少动物皮毛和各种珍稀药材。这东西虽然在辽东不甚值钱,可对江东来的商贾来说却是个稀罕物。

卫朔刚一上岸,就感觉不对劲,不知为什么周围的人总是满脸热情地盯着他看。如果不是看到他四周围满了精悍护卫,说不定这会儿周围的人怕是早就一拥而上了。

“主公,好像有点儿不对劲啊!”这时,刘总来到卫朔身边耳语道。

没成想那个商队负责人却笑道:“东家莫担心,周围的准是把我们当成大商贾了,每次有大海船来北地贸易,都是当地最为热闹的时候。其实在北地行走最受欢迎的就是商贾啦,无论汉民还是胡人,总是希望有商贾来贸易。”

正在这时,外面一阵骚乱,人群向两侧分开,一个身穿官服的中年人带着几个士兵匆匆赶到海边码头,想必本地官府也得到了大船队抵达的消息。

“东家,来人就是西安平的县令沓氏霞客,乃沓氏族人,沓氏县废止时,沓氏族人一部迁徙到齐郡,还有一部则留在了辽东本地,后来他们就聚集在了西安平。此人为官还算不错,对汉民多有维护,民望很高。”

听完下面人介绍,卫朔忙整理一下衣服,疾步上前道:“在下卫朔,乃青州崂山人,今日路遇宝地,想要休息一二日,不知可否?”

县令沓氏霞客一看到器宇轩昂的卫朔就满心欢喜,他驻守辽地多年,见过不少世家子弟,但却无一人可与卫朔相提并论者,故他不敢怠慢,忙搀扶道:“哎呀,贵客多礼了!我西平安已多年不曾有大海船前来,今日卫东家前来,可谓是我满县百姓之福啊!”

“大人客气了,此次随卫某前来的这十几艘海船上,载满了各种物资,包括粮食、食盐、茶叶等等应有尽有,大人尽管去城内张贴布告,让城内百姓只管前来交易。无论毛皮还是药材,我们都要。”

“哎呀,真是太好了!”

“卫东家,好人啊!”

卫朔话音刚落,围在四周的百姓顿时一阵欢呼,不少人一路小跑着回家拿东西去了。就是沓氏霞客也满脸笑容道:“卫东家豪爽,本官就替西安平的百姓谢谢你了。请卫东家与我一同前往县府歇息吧。”

“如此就叨扰县尊了!”卫朔也不客气,笑着答应了下来。

随着卫朔入住县府,整个西安平都轰动起来,本地不少商贾前来县府打探他的消息,想要从中牟取利益。看着络绎不绝出入县府的商贾,卫朔忙吩咐刘总,让其安排人将他们需要马匹的消息散播出去。

到了晚上,县令沓氏霞客在县府宴请卫朔一行,参加宴会的还有本地众多商贾。在宴席上,本地商贾纷纷向卫朔敬酒。可能卫朔要购马的消息传了出去,席间就有不少商贾前来打探交易细节。

卫朔对交易细节三缄其口,只是笼统的告诉众人,他需要大量马匹或者耕牛。可以用青盐或者茶叶来交易,如果需要粮食的话,则再商议。当宴席结束后,一个苏姓商贾带着县令的引荐信前来拜访卫朔。

“在下苏平,乃本地马商,见过卫东家。”

“苏东家有礼了,既然阁下是县令介绍来了,那卫某就不虚言相待了。实话告之苏东家吧,眼下我在徐州收留了不少流民,急需大量牲畜开垦荒田。劳烦苏东家相告,不知辽地的马价值几何啊?”

“实不瞒卫东家,近来随着中原战乱爆发,我辽地的马价也上涨了不少。辽东一匹普通马的价格大概在万钱左右,战马一般在八万钱以上,好一点儿的马都要十五万钱以上。”

“我靠!这么贵?”闻言卫朔与刘总相视苦笑,来之前他们已高估了不少马价,可没想到还是低估了战争对各地物价的影响。

“一匹战马竟然要八石米,如果主公要要组建一千骑兵的话,加上其他武器装备,起码得花百万钱!”刘总在心中稍稍计算一二,不由得咋舌不已,这时他不禁对卫朔拥有青盐秘技感到庆幸,如果不是靠着渔盐之利,崂山想要在乱世争雄怕是不容易。

第181章 各方准备第389章 徐兖变局第667章 西域初定第467章 草原大捷第210章 温峤的试探第595章 新的时代第99章 辽东初印象第306章 再袭定襄第65章 拯救刺史裴盾第396章 宗室鼎沸第620章 太宁元年科考第544章 大破支雄第214章 连锁反应第445章 太子算个屁!第81章 救了一个公主第615章 秋闱将至第402章 祖逖的担忧第59章 将离彭城第234章 莫含的大礼第120章 辽东局势大变第49章 野心家们都跳了出来!第566章 坑杀羯胡!第410章 榆眉会战之单骑冲阵第567章 夔安投江东第235章 出兵代郡第590章 余波第388章 罗马人的震惊第17章 青岛港第329章 不堪一击第227章 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第341章 整合军队第505章 新年述理论第232章 代县榷场第271章 致命一击第173章 州学开学第478章 影响(下)第586章 给藩属国立规矩第463章 马踏弹汗山第187章 祖约野心初膨胀第250章 路遇名将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601章 王敦病重第482章 谢艾智破麻秋第473章 王者归来!第267章 刘遐入关第116章 兵围西安平第670章 昭武九姓第513章 局势将变第559章 驱除胡虏,复我华夏!第62章 裴盾又回来了第531章 时光如梭第295章 老而弥坚的梁芬第198章 入主蓟城第193章 幽州巨变,各地反应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311章 走向前台第672章 东晋变天(下)第451章 婚期将至第394章 孤立宗室势力第145章 玄菟郡(下)第237章 终遇莫含第571章 兵临城下第561章 不分胜负第521章 决战张掖第423章 威震西北第77章 石勒崛起第543章 辽东挖坑第25章 祝其县买粮第295章 老而弥坚的梁芬第427章 名动蓟城第191章 王浚称帝,天下震动!第597章 不同的选择第482章 谢艾智破麻秋第406章 石勒的闪电战第43章 空谈误国第589章 天子驾崩第589章 天子驾崩第445章 太子算个屁!第665章 最后的决战第647章 进驻高昌第629章 成立内务府第614章 蝗虫来了第314章 欲行科举第429章 退耕还林第209章 高瞻归来第613章 平定漠北第519章 走西口第233章 拓跋内乱第569章 横扫千军如卷旗第546章 范阳陷落第590章 余波第12章 拖!第570章 襄国欲和谈第72章 鸿门宴第63章 胡人突袭,彭城失守第337章 晋阳公祭第663章 骑兵威力第377章 江东的试探第518章 罗马商人在辽东第397章 新年初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