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四章 商量扩军

马队之前,崔文卿身穿月白色的儒士长衫,胯下一匹白如霜雪的骏马,正与振武军大都督折昭并辔而行。

“娘子,看来农人们的情绪非常高涨啊,四处都是忙碌一片,光从这种干劲来看,免税五十年对他们的鼓舞的确不小。”

“夫君所言极是。”折昭轻笑颔首,美目望向旁边雄姿英发的夫君,心内满是高兴之意,“作为百姓们来说,日子有奔头干活才会有乐趣,特别是这些刚从江南路水灾中迁移过来的百姓们,更是懂得生活的珍贵,相信他们也定能够扎根在北地四州,安居乐业的。”

听到娘子也是如此乐观,崔文卿心情大好,手搭凉棚环顾一周四野,不由满足笑叹,脑海中已经开始思索其他之事:“安石相公令人送来了书信,言及购买猪仔之事,目前河东路经略府童经略使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准备,相信不久,便会有大批猪猡运抵隩州,前日我让苏兄将养猪补贴之事对农人们说了,大家热情都非常高涨,纷纷前去各村的村正那里申请养殖。”

折昭展颜笑道:“夫君拿出了那么多的银两进行养殖补贴,农人们的积极性自然非常之高,一年便能赚到十多两银子,且并不耗费太多功夫,比起种田来实在划算多了。”

崔文卿哈哈一笑,言道:“那是自然,娘子,说起来还有一件事须得与你商量。”

“夫君但说无妨。”

“呵呵,常言肥水不流外人田,待到这些猪仔长大之后,咱们振武军可得多多采购猪肉,也算是对北地四州的支持,不知你意下如何?”

折昭嫣然轻笑道:“倘若猪肉真如夫君所言那般好吃,振武军自然会大批量采购,这一点夫君放心便是。”

崔文卿点点头,想及平息隩州之乱所费的一番功夫,不由大是感概,看来这个难关已经顺利度过了,只要今年再赚上大批银子,相信他也能够顺利向着朝廷交差。

想到这里,崔文卿又想到了一事,开口询问道:“对了娘子,不是说开春之后辽人将会南侵么?为何直到现在也没有消息传来?”

最近几日折昭也正在为此事而疑惑,听到崔文卿的话不由轻叹一声道:“根据密报,辽人的确已经开始准备南侵之事,然也不知道为何最近却偃旗息鼓,变得一点动静都没有了。”

“哦,竟有此事?难道是辽人计划有变?”

“辽主耶律洪基即位不久,乃野心勃勃之人,一直想着取得军功巩固自己的帝位,既然是决定的事情,按道理来说也不应该会发生改变,而据我朝探子回报,辽朝中也并无什么不妥,就这么偃旗息鼓,实在有些奇怪。”

崔文卿轻轻颔首,皱眉沉思半响,猛然想到一点,不由正容言道:“娘子,你说辽人突然停止南侵,会不会与咱们隩州有关呢?”

“哦?”折昭剑眉一挑,询问道,“莫非夫君想到了什么?”

崔文卿轻轻颔首,按照自己的所想自顾自地言道:“去岁隩州等地异地安置之民动荡,使得北地四州也是为之动荡,辽人自然想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准备侵略之事,然好在我朝以快刀斩乱麻之事平息了隩州动乱,北地四州也恢复了平静,加之现在这些异地安置之民安心在四州耕作,护卫家乡之志更是高涨,辽人即便南侵而来,所面对的也是同仇敌忾的四州军民,故而就目前而言,南侵占不到多少便宜,辽人才选择静观其变。”

折昭想了想,颔首言道:“夫君此言倒是很有可能,这么说来,这次隩州的动荡会不会与辽人有关呢?”

崔文卿略作沉吟,言道:“上次我在密林中遇袭的那批刺客,乃是明教中人,相信隩州动乱与明教脱不了联系,至于辽人……倘若真的如娘子所言牵涉其中,那事情就变得更是麻烦了。”

折昭明白崔文卿的意思,俏脸神色也是转为了凝重。

若论大齐首要外敌,自当属于雄踞于北方的辽国。

辽人弓马娴熟,军力强大,自大齐开国以来,对辽人的战事也是输多赢少,而前朝故地燕云十六州依旧深陷在辽人手中,未曾讨回。

可以说光凭这一点来看,大齐与辽国便是死敌,终归会有大战。

而大齐首要内患,则是盘踞在江南道的明教。

自李唐以来,作为明教前身的摩尼教便在江南发展信徒对抗官府,昔日唐高宗时期的陈硕真,便是叛军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硕真之后,摩尼教遭到重创,渐渐转入了地下,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变作了明教,在唐末天下大乱之际,明教更暗中支持江南义军割据一方,对抗大齐的统一天下。

大齐立国之后,明教更是阴谋不断,诚为心腹大患。

倘若如自己和崔文卿所想,隩州动乱之事与明教和辽国都有牵连,那就意味着双方说不定已经暗中结成了盟约,共同对付大齐。

如此一来,可就麻烦了。

心念及此,折昭蹙眉言道:“虽则乃是猜测之事,然我觉得咱们仍应该谨慎为上,夫君,我有一件事想要与你商量。”

崔文卿笑道:“娘子多久变得如此客气了,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折昭嫣然一笑之后,这才收敛笑容言道:“就目前而言,光凭振武军想要抵挡住辽人南侵,实乃太过艰难,在离开朝廷之前,我曾觐见官家,官家承诺若战事紧急,振武军可临时扩军,而兵员则来自异地安置之民,所以乘着这段时间,我计划在异地安置之民中扩军四万,以作备用,也不知夫君你意下如何?”

听到此话,崔文卿眉头一皱,苦笑道:“娘子,七十万异地安置之民只有二十万青壮年,振武军扩军四万,可是抽去了两成的劳动力啊,实在有些多了。”

折昭点头轻叹道:“我也知道有点为难,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倘若四地不保,百姓们更是无法生存,因此扩军四万乃是必须之数。”

望着折昭坚定的眼神,崔文卿心知她说得乃是实话,咬了咬牙言道:“虽然少了四万劳动力,但我相信自己依旧能够赚得上缴朝廷规定的银两,好吧,我答应娘子便是。”

“多谢夫君割爱了。”折昭轻轻一笑,笑容美得恍若是原野上刚刚绽开的鲜花。

第四六四章 丐帮之危第九零四章 储蓄制度第二一七章 苏轼的试探第六三一章 直接打死第一二六章 夸下海口第五十一章 新店开张第六一二章 欧阳修第一七三章 崔文卿的后招第八一九章 逼出来的君子第二六五章 坏消息第一二六章 夸下海口第一三六章 轩然大波第五三二章 左右为难第二三八章 进入宁园第一一零章 以假冒真第六五五章 闻登鼓响(中)第七八零章 是她?第八十五章 胸大肌如此浮夸第六四二章 寒茶第五一零章 打个赌吧第七十一章 鲍和贵的诡计(下)第七六四章 好消息第四四一章 当街挑衅第七十五章 不请自来的宾客第二六六章 丧礼风波(一)第九一零章 司马光出招第十九章 阁下身残志坚啊!第五五四章 跌落崖底第八七七章 折昭的忧愁第八四三章 秋天里的一把火第五零一章 回府第六十九章 表子无情第二六五章 坏消息第六七五章 流放崖州第四八三章 舆论反转第一零二章 凭实力赢钱第七七九章 银行萌芽第三八七章 暴露第二六六章 丧礼风波(一)第六十七章 崔文卿与折昭最大的问题第八九四章 拜访两府第七二四章 商量扩军第七七三章 喜怒笑骂(下)第七九四章 吴都知第六四零章 凉亭相见第一零六章 真有丐帮第三六九章 报信第二七四章 异地安置之议(二)第一七三章 崔文卿的后招第四十三章 火拼械斗第八九四章 拜访两府第六四零章 凉亭相见第七五五章 伊人心乱第二三九章 小姐好算计(补欠更)第一三零章 打预防针第四零七章 对答如流第八二七章 老仇人第八九九章 官家的难处第四二四章 争执一番第五十四章 大齐的第一件文胸第七三九章 站军姿第四九三章 仿制旗袍第一二五章 粮商刁难第五二七章 监牢过招第三零七章 我有一壶茶第二三六章 我花开后百花杀第一四二章 猜灯谜(为“秋怀涵梦”加更)第四四二章 出手相助第一八三章 几分歪理第六九零章 抵达隩州第七六九章 又升官了第三一零章 气晕了第八七零章 自行决断第三零七章 我有一壶茶第五零四章 家宴第九一三章 尘埃落定第一一七章 终于得救第七三九章 站军姿第七十一章 鲍和贵的诡计(下)第四二零章 婚姻之问第三一七章 广业堂第一零五章 狂徒崔文卿第八三四章 一个字的推测第四八四章 吃相难看第七二七章 河曲接风第四一七章 学生会第一零三章 赌术高超(求票!)第十二章 恶霸临门第一九三章 中了圈套第六十七章 崔文卿与折昭最大的问题第二零六章 争锋相对的两人(盟主加更7)第九十章 书录口供第四二一章 学生会诸事第三六九章 报信第七一四章 惊世憾俗之法第六六一章 救出高能第八七零章 自行决断第六六五章 母子相争(上)第九零九章 韩琦的诘问第四一六章 要玩就玩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