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一府一路之首啊,还真不是人人皆知的知府大人,而是这通判。
一府之事知府定夺没错,可知府决定了的事却要通判批准了才行,可见这通判呀,对一府之事的权利并不比知府小。
“世子同夫人真是伉俪情深,嫡女满月礼能在岳长家办,我辈之楷模。”
枍哥儿满脸懵懂,“爹爹,伉俪情深是怎么意思?”
沈南珣解释,“就是说爹娘情深意笃。”
枍哥儿点头,“哦,原来如此,那伯伯没说错。”
龙大人顺着枍哥儿的话引导他,“哦?伯伯话没说错?何以见得。”
“爹娘就是感情深厚呀,娘说我听话就是爱她的表现,爹也听娘的话,那也是爱她的表现,娘让爹带我出去玩儿,爹就带我出去玩儿,娘让爹再睡会,爹就睡到用朝……”
沈南珣打断枍哥儿,“好了好了,你三舅舅他们过来了,去找哥哥姐姐玩去。”
枍哥儿垫着脚张望,果然看到了原来住在西府的叔外祖一家子,冲沈南珣和龙大人行礼之后就带着木头跑了。
沈南珣这才故作姿态地对龙大人说:“龙大人见笑了,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龙大人哈哈大笑,“世子此言差矣,孩子什么都看在眼里,心里明镜似的,世子同夫人情深意笃,令人钦慕。“
沈南珣装作不好意思的样子,”龙大人谬赞了,辛苦龙大人舟车劳顿走这一遭,某替夫人小女谢过龙大人了。”
“世子这就见外了,世子难来一趟,若非琐事缠身,下官该早些来拜见的。”
两个人又客套了两句,知晓陆风禾会在毗陵住上一段时间,龙大人又有话说了。
“那敢情好,出月岳家来信,说老太太身子不爽利,内子带着孩子回荆湖老家去了,她仰慕世子夫人许久,若是知晓夫人还在毗陵,定是要叨扰的。”
这就不是简单的恭维了,这是连下次往来的由头都找好了。
沈南珣挑眉,“龙大人客气了。”这就是委婉地拒绝了。
“听闻师座吴勋大人次子好日子将近,某有一个不情之请,想让家丁随世子的船一道到京都去送贺礼。”
沈南珣又看了龙大人一眼,“大人是吴大人的门生?”
龙通判未曾隐瞒,“下官省试那年,吴大人是主考,这些年也多亏了师座的提携。”
这么一说,沈南珣心里就有数了。
西北虽文风不盛,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读书人,吴勋就是其中的典范,吴勋就是永兴军路考出来的三甲,也是近百年来,永兴秦风二路唯一连中三元的读书人。
人人称赞吴勋天赋异禀,一直在永兴军路闭门造车都能高中。
其实这内里可没这么简单,吴勋曾是军户,西北的军户是有义学的,会要求所有还未到年龄的小子去识字。
吴勋就是个这个时候入了沈南珣祖父的眼,调到了沈励身边去做个陪读书童,沈家给沈励请了西席,吴勋也跟着一起读。
吴勋原也不叫吴勋,而是叫吴三牛,显然他在家中行三,属牛。
永兴秦凤两路的军户制同别处又有不一样,世代为军没错,却不需要所有男丁皆入伍,只要求一户一人,夫终子续,兄终弟及。
这样既能保证军户人家的香火传承,也能让军田有人耕,老寡有人养。
若是一家有很多男丁,自愿入伍,沈家军查明了,确实家里还有其余男丁也不会拒绝。
当时吴父还在军中,也说好了由长兄接替,吴勋若是不读书,他大约也只有种田耕地的命。
可机会送到了跟前,身子不算强健,太阳晒久了会头晕眼花的吴勋怎么可能放过这样好的机会。
在读书一事上极其刻苦,没有纸笔,就捡沈励用功的,鼻尖炸毛没关系,只要能写,纸张写过也没关系,还有空白的地方。
墨更是一点都不浪费,每次沈励写完了他就抓紧时间,在砚台剩下的余墨里再加水,淡一些也没事,只要能看出写了什么。
沈励也是个宽厚的,知晓吴勋的行为之后,为了照顾吴勋的自尊心,况且他读书也还没看出成果,沈励只能从别的地方想办法。
每次都会要求吴勋多多地研出一些墨来,写字四周也都要留很多白,至于笔更是,写上三两天就借口不好用给了吴勋,要么直接给新笔,借口太涩,不够顺滑,让吴勋写顺滑了再还他。
一次两次便也罢了,每次沈励写完字都能剩下满满一砚台的墨,纸更是能写半张就不错了,吴勋渐渐也察觉到了沈励的心意,读书更加刻苦。
后来沈励鼓励吴勋去参加县试,在写履历的时间,吴三牛想都没想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吴勋,从了沈励这一辈的力字旁。
吴勋不负沈励的期望,考了案首,沈励当天就求了父亲消了吴勋一家的军籍,吴家也是知恩图报的,虽然消了籍,也并没有离开沈家军离开永兴军路,吴父依然行伍之中,吴大郎入了乡兵。
过了县试,沈励提出让吴勋出府去进学,不必再在自己跟前伺候。
吴勋拒绝了,依然在沈励身边,同沈励同进同出,伺候沈励读书写字。
直至吴勋考中乡试解元才离了沈励身边,去书院进学。
沈励担心吴勋给他当书童这段经历影响他将来的发展,严令身边人不准提及,时间久远,知晓这段往事的老人老么远在西北,在京都的都是些嘴严的。
沈励出事之后吴勋要回西北被沈励阻止了,让吴勋好生备考,一定要从永兴军路出去,给西北两路的读书人争口气也做个榜样。
后来沈励带家小长居京都,吴勋也登过两次门。
沈励不过一刻钟就让人送了吴勋出来,此后吴勋送过几次拜帖沈励都拒了,外人都只当吴勋想去同同样西北出来的时定西郡王交好,可惜定西郡王看不上他。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吴勋每年四时八节都会用吴三牛的名义往定西郡王府送节礼,他这是告诉沈励告诉定西郡王,他永远不会忘本,更不会忘了沈励对他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