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
概况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1997年7月,八达岭长城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八达岭自古便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燕国在此修筑了长城,至今仍然可以看见残墙、墩台,走向与明长城大体一致。明代《长安夜话》记载:“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可见八达岭的地理战略地位。
八达岭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建于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经过明朝八十余年的修建,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
中国长城博物馆位于八达岭关城外,是一座全面反映长城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面积为3200平方米,由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于2008年5月18日正式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世界奇迹·历史丰碑”为主题,由“两千余年·续建不绝”、“恢弘巨制·绵亘万里”、“长城内外·同是一家”、“浩气长存·发扬光大”四部分组成。展览集中了全国各地长城沿线出土的文物、标本,辅以图表、照片、人文景观和模型,并采用触摸屏、投影仪等多媒体手段,对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进行全方位的展示。
长城全周影院位于长城博物馆旁,距长城登城口200米处,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是国内首家环幕型电影院。影院分上、中、下三层。主体部分是全周电影观众厅,直径20米,高7.5米,有9幅巨大银幕和全方位立体声音响,主要放映360度环幕电影《长城》。影片通过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6000余千米的长城古迹、战争场面、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春夏秋冬的景色等向观众展示长城的历史和现状。
中华文化名人雕塑纪念园位于八达岭水关长城西南侧。园内安放有冰心、茅盾、叶圣陶、夏衍、田汉、徐悲鸿、郭沫若、曹禺、吴文藻9位文化名人的骨灰、遗物和雕塑。
守卫边疆的明长城
在明朝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后,蒙古族退回漠北,但仍具有较强的实力,因而还不断侵扰明朝内地。这一时期东北的女真族也逐步发展壮大,威胁着明朝政权的统治。明政府为了巩固政权,开始修缮长城,企图阻挡蛮野民族于塞外。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曾几次出兵塞外漠北,取得了军事上的重大胜利,边疆比较稳固。即便如此,明朝也很重视对长城的修缮和加固工作。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就派大将军徐达修筑居庸关等地边墙。后来,又多次召集内地民工和士兵合力修
筑长城。此外,明政府还调动人力和物力在山西沿边建立烽火台,并且在关外各个隘口筑起要塞。
经过几十年的修缮工作,在魏齐长城的基础上,明朝增建了许多烟墩、烽堆、屯堡、关城、濠堑等,从而使长城发展成为一个更为完备的防御体系。
明代中期,由于不断受到北方民族的侵扰,明朝意识到解决北方边境的安全问题刻不容缓。于是,修建了两条长城,一条长城横亘于今陕西北部全境,达到黄河,东连偏关,西接宁、固。另一条长城在今蒙古南山西北部至河北宣化,但是现在基本被毁坏。
明朝后期,北方蓟东沿海一带受到倭寇的骚扰。为了加强京师东北外围的防御,明政府先后在“渤海所南,山陵东、苏家门七十里平坦地”修建长城。另外,在今河北保定以北一带也曾修建长城。
与此同时,明朝在西北地区也修建了长城。这段长城由甘肃黄河两岸北面的芦圹营堡(今景泰境)起、向西经红水河堡、七门堡,至武威东南靖边堡附近古浪河口,与另一道长城会合,直到酒泉西北嘉峪关。
明代长城横跨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八个省市自治区全长12700多里,气势雄伟,颇为壮观,前后施工达200多年。城堡分作镇城、路城、卫城、关城和堡城。关城都设在高山峡谷之处,扼守要冲,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形势。最有名的如长城起点的嘉峪关,位于险峻挺拔的雁门山上的雁门关、坐落在形势险要的平型山上的平型关,以及山西、河北交界处长城最南的关口娘子关等。
明代长城的城墙一般用整齐的条石砌成墙身的外层,内部填满泥土石块,非常坚固。平均高约7.8米,墙基平均宽6.5米,顶部宽5.8米。烽火台也建得高大雄伟。明代长城不仅在建筑上有所突破,而且在防御工程上也做了许多改进和发展。
独特的元首文化
八达岭见证了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第一位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之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朝帝王北伐、清代天子亲征……都要经过八达岭。历代皇亲贵族、文人墨客吟诵八达岭的诗文数不胜数。至于在那些民族纷争、金戈铁马的岁月,八达岭上更是上演过一幕幕恢宏的史剧。
如今,两千年的诸侯争霸,旧中国的苦难,都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长城十万里,文化五千年。时代赋予了八达岭长城新的使命。它成为联系中国各族人民、海外侨胞、国际友人的友谊纽带。
有400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400位“世界巨人”来八达岭长城参观。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社会,他们的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政治见解不同。但是当他们面对历经沧桑而又雄伟壮观的万
里长城的时候,都从心底产生了一个跨越国界与隔阂的共识——长城是人类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八达岭长城是人类的奇迹,又是展示领袖风采的舞台。新中国成立后,40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八达岭留下了上千幅照片、160多件亲笔题词、数不清的慨叹以及难以忘怀的轶闻趣事。这一切构成了八达岭长城独有的“元首文化”。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在八达岭长城上感慨地说:“太伟大了,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一座伟大的长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则由衷地赞叹道:“我到过许多地方,长城是最美丽的”。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说:“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委内瑞拉共和国总统查韦斯用诗一般的语言写道:“我们来到了长城,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千年神圣的力量,许多热情友好的人民生存在它的保护之下。我们会把这所有的一切,像朵花儿一样放在心里带回国去。我们要把委、中团结真实的友谊发扬光大。”
有的国家总统登上了八达岭,总理来了也要登上去;有些国家前一任领导人登了,后任还要接着登;仅美国就有4任总统先后登上八达岭长城。乌拉圭总统桑吉内蒂和泰国总理川·立派等许多领导人,都是两次甚至是多次登上八达岭长城。
1998年6月10日,年逾八旬的意大利总统斯卡尔法罗来到了长城。他听取了长城的介绍后,陷入沉思。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位须发花白的老人在长城上大步地奔跑起来,警卫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好拼命跟着狂奔。总统跑了有二三十米,才意犹未尽地站住。中方陪同人员问:“总统先生感触一定很多吧?”卡尔法罗总统稍思片刻,然后很严肃地说:“在这么伟大的建筑物面前,最好什么也不要说,沉默代表了一切,中国人的确伟大。”
或许是历史的巧合,2002年2月22日,也就是尼克松总统登临八达岭长城之后整整30年后,时任美国总统的乔治·沃克·布什,在访华行程中特意安排了游览八达岭长城。在长城上,他问身边的导游:“30年前,尼克松总统攀登到哪里?”导游指着城墙告诉他位置后,布什总统说:“我要再向前走几步,我要超过尼克松总统当年的纪录。”由于对长城的神往,布什总统的专机不得不推迟了半个小时起飞。临行前,布什总统在签名簿上写下了:祝愿我们的人民永享和平与好运。
为适应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展示“元首文化”的精彩,八达岭长城利用复建关城古建筑,修建了一座专门用于外事接待的“元首接待厅”。在这里举行简单的礼宾仪式,向外宾颁发登长城纪念证书和赠送纪念品。各国元首、首脑登长城的照片、题词、互赠的礼品等文物都陈列在那里,形成了八达岭长城一处特殊的景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