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_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概况

农民运动讲习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原是明代修建的孔庙清朝时改为番禹学馆。1926年5月至9月,毛泽东在这里主办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古老的孔庙成了革命的摇篮。讲习所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现有毛泽东当年的办公室、教务部、军事训练部、庶务部、阅览室、课堂、学生宿舍、食堂等。

1953年,广州市政府成立了修建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筹备委员会,1956年正式成立了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1961年3月,该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11日,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全称为“中国国民党农民运动讲习所”,成立于1924年7月。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在广州先后开办了6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前5期共有毕业生454人。其中,第1至4届学生全部来自广东,第5届学生分两个班,一个是外省班,另一个是本省(即广东)班。

1926年3月,国民党中央农民部聘请毛泽东担任第6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周恩来、萧楚女、彭湃等兼任教员。

此前,广州已经连续办了5期农民讲习所,培养了大批农运骨干,推动了广州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为了扩大农民运动的影响力,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更多的农民运动骨干,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通过农民运动决议:要在中国的南部、北部各设立农讲所,“以扩大中国之农民运动”。

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根据这一精神指示,于1926年2月6日发出了第二号“通告”:“为发展全国农民运动起见,特扩充广州农民讲习所,从各县选派学生来所肄业”,并向各省提出了选派学生的具体标准。

5月3日,第6期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学,所址设在

番禹学馆。学员有来自包括广东当地、山东、河南、山西、四川、湖北等20个省的327名学生,居于各期农民讲习所学员之首,可以称得上是全国性的农民运动讲习所。

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们,在这里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农讲所第6期的授课时间最长,训练4个多月;开设课程最多,共开设25门课程,内容都是围绕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展开的,其中关于农民运动的课程占8门。毛泽东亲自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3门课。“中国农民问题”是所有课程中授课时间最长的,共23课时。此外,学员们还会在这里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参加重大的社会活动。

1926年9月,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以湖南为中心掀起的全国农村革命再迎**,第6期农民讲习所学员提前结业,全部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分赴各地,直接投身农民运动。

农民讲习所是一个培养革命先锋的摇篮,从这里毕业的学员们,犹如革命的种子,撒遍全国各地。

毛泽东与农民运动讲习所

一间仅有十平方米的屋子,一张由几块木板拼成的单人床,一张简陋的办公桌,组成了毛泽东在农讲所的办公室兼卧室。床头的竹箱里放着书籍、文稿和几件衣服。书桌上堆满了学员的笔记本和调查资料。

在担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期间,毛泽东除了负责全部的领导工作外,还亲自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程。他白天忙碌于政务,晚上还要挑灯夜战,为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备课、写讲义。

为《农民问题丛刊》撰写政论文章,也是毛泽东主要负责的内容。教员和学生从毛泽东窗前经过时,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夜晚降临,其他房间都黑了,只有毛泽东的房间还闪出微弱的光。毛泽东在农民讲习所授课的内容被学员们牢记,他勤奋刻苦的精神也在时刻激励着讲习所的每一个人。

农民讲习所的学员们都喜欢听毛泽东讲课,因为

他能将深奥的革命道理深入浅出地讲出来。比如,毛泽东讲授“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时,他会在黑板上画一个金字塔,形象地把各个阶层展现给学生看。同时他还有准确的比喻:金字塔的最底层是塔基,好比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这一层的人数最多,受压迫和剥削也最重。在塔基的上一层是地主阶级、买办阶级,人数相对要少一些。再上一层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人数会更少。临近塔尖的部分,好比军阀。金字塔的塔尖部分,就是帝国主义。

这个图简单明了,将当时中国及人民所处的状态表现了出来。学员们看清了压在人民身上的大山,懂得了只要人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这座大山就会轰然倒塌。可以说,毛泽东在农民讲习所教授的每一堂课都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第六期农民讲习所办得卓有成效。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采取了具体的措施:

首先,注重挑选革命运动中的领导骨干,组成优质的师资队伍。在20多名教员中,共产党员占绝大多数,除了毛泽东自己外,还有周恩来、澎湃、萧楚女、张秋人等。除此之外,郭沫若、张太雷、陈延年、邓中夏等进步人士也曾被请到农民讲习所为学员们作报告。

其次,注意紧密联系农民运动实际设置课程。毛泽东深知,要让学员们更加透彻地掌握农民运动的知识,必须引导他们学习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并以此为中心,对学员进行国民革命基础知识和农民运动理论的教育。

“学生们上课已久,接受各种理论之后,深入革命的农民群众中,考察其组织,而目击其生活,影响学生做农民运动的决心极大。”农民讲习所在办学期间会组织学员到粤北曲江县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学员毕业前夕,还专门到广东农运先锋海丰县实习两周。

如今,在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中,仍保存着农民运动讲习所证章和毛泽东主编的《农民问题丛刊》,它记录了毛泽东在农民讲习所期间的点点滴滴。

(本章完)

福建省_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福建省_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广东省_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海南省_广西烈士陵园福建省_建宁县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暨反“围剿”纪念馆福建省_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福建省_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福建省_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广东省_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海南省_张云逸纪念馆福建省_建宁县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暨反“围剿”纪念馆福建省_华侨博物馆福建省_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广东省_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广东省_叶剑英元帅纪念馆广东省_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福建省_华侨博物馆福建省_建宁县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暨反“围剿”纪念馆广东省_叶挺纪念馆海南省_百色起义纪念馆福建省_建宁县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暨反“围剿”纪念馆福建省_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建省_华侨博物馆广东省_鸦片战争博物馆福建省_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海南省_龙州县红八军军部旧址海南省_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海南省_百色起义纪念馆福建省_华侨博物馆福建省_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广东省_叶挺纪念馆海南省_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海南省_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海南省_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广东省_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广东省_鸦片战争博物馆海南省_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广东省_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广东省_鸦片战争博物馆福建省_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福建省_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福建省_林则徐纪念馆福建省_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建省_林则徐纪念馆福建省_林则徐纪念馆广东省_叶剑英元帅纪念馆福建省_华侨博物馆海南省_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福建省_郑成功纪念馆福建省_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广东省_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福建省_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海南省_龙州县红八军军部旧址福建省_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海南省_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福建省_林则徐纪念馆广东省_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福建省_闽侯县“二七”烈士林祥谦陵园海南省_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海南省_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广东省_鸦片战争博物馆福建省_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海南省_广西烈士陵园广东省_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海南省_广西烈士陵园广东省_叶剑英元帅纪念馆广东省_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福建省_古田会议纪念馆福建省_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海南省_广西烈士陵园福建省_长汀县瞿秋白烈士纪念碑海南省_广西烈士陵园广东省_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海南省_百色起义纪念馆广东省_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福建省_冰心文学馆海南省_龙州县红八军军部旧址海南省_百色起义纪念馆福建省_郑成功纪念馆广东省_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海南省_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纵队改编旧址福建省_郑成功纪念馆广东省_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广东省_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海南省_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广东省_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海南省_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福建省_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海南省_广西烈士陵园海南省_张云逸纪念馆福建省_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广东省_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东省_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福建省_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福建省_建宁县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暨反“围剿”纪念馆广东省_叶剑英元帅纪念馆广东省_叶挺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