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概况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坐落在四川省通江县城东四十余公里的沙溪王坪村,原名王坪烈士墓。墓区安葬着3800多名红四方面军指战员的遗体,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墓,1934年秋建成。198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其扩建为“红四方面军王坪烈士陵园”。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重点保护单位,并进行维修。2002年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2009年5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中宣部评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修缮后的陵园由“铁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烈士陵园牌坊、陵园核心区、散葬墓区、纪念馆等部分组成,核心墓区及保护区扩至1800亩。从高处俯瞰,陵园气势磅礴、巍峨壮观,墓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小径蜿蜒于绿树黄菊之中。
青山忠骨
1934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粉碎四川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迁至王坪村。总医院担负着医治红四方面军伤病员的繁重任务,然而成百上千的伤病员因缺医少药导致伤病恶化,最终医治无效光荣牺牲,他们就被安葬在医院附近。
同年7月,红四方面军为褒扬革命烈士,在王坪墓区修建了一座纪念碑,碑文由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亲自设计并题写。纪念碑由碑帽、碑柱、碑座组成。碑帽呈塔形,碑座为须弥座,碑身为正方体,正面竖刻“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两边刻有对联,上联是“为工农而牺牲”,下联为“是革命的先驱”,横批是“万世光荣”,左右两侧镌刻着手枪和步枪的浮雕图案,碑座正面镌刻着镰刀斧头和五星浮雕图案。墓碑前有石质供桌一张,左右两边各放置一门仿真石质迫击炮。
1935年春,红军撤离通江后,当地的恶霸地主王笃之随国民党清乡委员会返回王坪村。他立刻进行报复,并强迫长工毁碑掘墓。当地群众冒着杀头的危险,在纪念碑还未被砸的当晚,把碑移至附近,埋在地下藏了起来。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恢复了碑及烈士墓,并建有一座集墓,将分散的数千具遗骨集中安葬于集墓,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