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各方反应

“号外!号外!国防军攻破苏军防线,敌军死伤无数!!!”

“号外!号外!苏联军队不堪一击,国防军一夜突进60里!!!”

“号外!号外!国防军神兵天降,苏军全线崩溃!”

中午刚过,全国各主要城市,都响起了类似的叫卖声。报童们胸前挂着书包,手里扬着报纸在闹市中一边走一边喊。

“给我来一份。”

“我要一份!”

报童的报纸很快被抢购一空,看了报道之后,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就是:这是假的吧。

没错,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条假新闻,或者说这是中央政府故意糊弄百姓的假消息。你说把敌人打败了,还有人信。说什么敌军死伤近半,国防军一夜突进60里,这不是糊弄人么!把老百姓都当傻子耍呢。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不相信,比如原西北区治下的很多百姓都相信这是真的。政府在那里的公信度还是很高的,以前说的很多事情、做出的很多承诺都兑现了。尤其是西安城,很多人高兴地跑出来放鞭炮。噼里啪啦,仿佛过年一样,好不热闹。

哈尔滨,奉军前敌指挥部。

“没想到现在国防军的实力这么强了,咱们的进攻被苏军的二流地方部队给阻挡住了。他们迎着主力精锐部队,硬是推进了几十里。”张作相手里拿着报纸感慨了一声。

坐在他旁边的张学良却是什么都没说,虽然他嘴上没说话。可是心里却仿佛激起了层层的浪花。之前张安乐来向自己借部队的时候,自己还很高兴。心想,你张伯伟也不是什么都行啊,这不还有用着我的时候。

他甚至想战争开打,国防军和苏军在西线僵持的时候,自己的部队率先攻占了海参崴。那个时候也能在张安乐面前扬眉吐气一回,没想到这个梦才刚开始做就破碎了。

“现在能摸清他们的作战思路了么?”张学良突然开口说道。

“呵呵。这个还没有想过。”张作相没想到张学良问的是这个,他还一直在感慨自己不如国防军,却并没有仔细想到底哪里不如。尴尬的笑了笑。

张学良望着有些不好意思的张作相,也是笑了笑:“咱们的部队武器装备与国防军可能会有些差距,但是为什么他们连苏军的精锐都能打败。咱们却只能和二流部队不相上下。要知道敌人的武器装备还不如咱们,这只能说明要么咱们的战法老旧,要么就是咱们士兵的水平不行。,以后要多在这上面下功夫。”

“还是总司令想的长远,我还一直在想国防军真厉害,却一直没想他们为什么厉害。听你这么一说,我才有所领悟。首先,国防军打仗,很看重飞机的使用,他们先把敌人的机场给炸了。再一个就是他们拥有数量庞大的坦克群。我听说他们这回进攻就是靠着坦克的掩护。有这铁疙瘩在前面挡着,不怕枪打,不怕炮炸。咱们的飞机和坦克都太少了啊。”张作相听张学良这么一说,琢磨了一下开口说道。

“是啊,坦克、飞机。没想到这两样才发明了十几年的东西成为了决定战争走向的武器。看来咱们的观念确实落后了。这次仗打完了之后,咱们也要想办法多搞些坦克和飞机来。”张学良感慨了一下。

关东军司令部。

新上任没多久的司令官武藤信义看完了中苏战场探子传来的电报,久久不语。他的参谋长斎藤恒也在看着电报,越看心里越吃惊。

武藤信义回过神来,望着同样不说话的斎藤恒知道他也被震惊了。之前他一直认为‘四.一三冲突’之所以帝国军队会被中国打败,是因为白川义则并没有携带重武器。中国人则使用了大炮。再加上中国人的突然袭击,才会造成那样的结果。

他对中国部队的看法与以前没有什么区别,那就是扛着枪的农夫。在他看来中国的军队根本就不配称之为军队,可是这次的结果却让他非常吃惊。苏联的军队之前和帝国的军队在西伯利亚交过手,那个时候虽然他们的武器装备落后,可是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让武藤信义非常佩服。

这么些年过去了,苏军经过了军事改革,能够保留下来的部队绝对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这就像帝国的现存的十三的师团一样,这可是军队的种子,是军队的支柱。有了他们国家才能在短时间内召集大量的士兵并且迅速的形成战斗力,这是这样的部队居然被中国给彻底击败。

没错,就是彻底击败,中国以千余人伤亡的代价,造成了对手几十倍的损失。对于苏联来说绝对是完败,输的一点借口都没有。

“斎藤君,电报看完了你有什么感想么?”武藤信义向着自己的参谋长开口问道。

“此人乃国之大敌啊!”斎藤桓徐徐说道。

“国之大敌。”武藤信义重复了一句“你说的很精辟啊,没想到短短两年的时间,他居然能在中国训练出这么强的一支军队。”

“其实对于中国的军队我倒是没有太大的担忧,令我担忧的是中国的经济。也不知道现在西方国家都着了什么魔了,纷纷大规模的对中国投资。张安乐光从美国银行的贷款就达到了10亿美元,从蒙古的小型重工业基地到西安的轻工业基地再到现在包头、平顶山重工业基地。不出三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就有可以赶上帝国,他们和英国合作兴建造船厂,他们的军舰技术也将会大大的提升。现在他们已经能够生产坦克、飞机,枪炮都是早就自足了。如果我们不能再短期对中国动手的话,几年之后,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斎藤桓开口说道。

“你说的很有道理,可是现在帝国根本不可能发动战争,两年前的那场大地震帝国损失惨重。今上刚刚登基,在他没有把握掌控军队之前,又怎么会轻易的发动战争。”武藤信义嘴里是这样说,可是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发展经济和工业哪里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帝国已经发展了50多年才有现在的规模。

南昌,北伐军司令部。

“真是不敢相信,张安乐居然连苏联人都给打败了。”张群把报纸放到一边,开口说道,他没有注意到蒋介石的心情更加不好了。

“福建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蒋介石故意扯开话题。

“程潜和唐生智的部队,非常的及时的赶到了,现在双方沿着建阳屏南一带相持了下来。”张群顺着蒋介石的话茬说道。

“如今,湖南我们已经放弃了,福建务必要守住,否则革命就会葬送在我的手里了。”蒋介石的言语中带着些许的无奈。

随着军事上的不利而来的是经济上的无助,之前统一了广东,广西也加盟之后。江浙财阀本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给了蒋介石100万大洋的援助。后来,北伐军以狂风卷残云之势攻克湖南,拿下江西,占领福建。四川、云贵也望风来投,一时之间与东北和北京政府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江浙财阀频频与蒋介石接触,要加大对他的支持。蒋介石也信心满满,只待拿下浙江就可三分天下。谁曾想到形式急转直下,广东丢失,四川、云贵再次自治,湖北被攻占。之前还吵着要支持蒋介石的财阀也不见了影子。

蒋介石有些后悔,当初他们说拿出1500万大洋的时候,自己为什么不答应。有了那1500万大洋,最起码军火现在不用犯愁了。

张群望着不说话的蒋介石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现在对于革命的前景很不看好。就算现在能守住了福建,将来张安乐将部队再次调到南方,又该如何应对?日本人对中国人的狼子野心大家都很清楚,只要是靠上了日本人,以后绝对没有好下场。

多伦,国防军前线总指挥部。

“滴滴滴滴滴……”电报房里,发报机的嘀嗒声仿佛是一首轻快的曲子,听的张安乐心情舒畅,当然心情舒畅的更大的原因是各部传回来好消息。

张安乐对于能取得这样的战果也有些吃惊,这样的一场大胜利,足以载入史册了。狂妄的苏联人,也付出了一些代价。不过这个时候,不是骄傲的时候,要想让斯大林走到谈判桌前,就得把他打得更狠!

张安乐从一开始就知道,与苏联的战争走到后来必定要走上谈判桌。可以说这十几个师就是斯大林投入这场战争的的所有力量,就算他想再支援,苏联庞大的国土这个时候反而成了最大的障碍。没有十天半个月,部队根本就运不过来。

可以说从一开始双方都是打着,灭到对方的前线部队。占领对方的部分领土,然后就走到谈判桌前,讨价还价。自然,失败者要付出一些东西。比如金钱,比如领土。

现在对苏联的进攻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还远远不够。要拿下阿穆尔州、滨海省,占领了赤塔、乌兰乌德之后,斯大林才会找自己谈判。到那个时候就是自己满天要价的时候了,那一天应该不远了。(……)

第36章 各有所需第36章 孙中山北上第40章 血战马家军(上)第40章 意料之外的开局第63章 延长石油厂第45章 郭松龄身死第44章 巨流河战役第29章 奇怪的部署第44章 西北军整编第48章 形式上的统一第11章 武力威胁第36章 郭松龄反奉第18章 苏联撤军第42章 直奉联合第16章 寻找大小姐第31章 胜算几何第7章 搞定温树德第9章 外交的胜利第14章 入主铃木(下)第46章 善后会议召开第49章 西南有变(下)第38章 连山之战第24章 武昌之战(三)第46章 政治局会议第14章 孙传芳求见第62章 不卖给日本人第11章 武力威胁第2章 矛盾初显第29章 又晚了一步第11章 当兵光荣第4章 多选任务第28章 仓皇北逃第41章 李景林倒戈第27章 三个女人一台戏第40章 意料之外的开局第70章 战事又起第27章 攻克朝阳县城第35章 部署防务第32章 皇帝出宫第31章 胜算几何第40章 血战马家军(上)第17章 战斗部署第47章 西南事起(上)第54章 活捉傅作义第36章 郭松龄反奉第7章 驱虎吞狼第21章 和苏联合作第45章 风头直转第41章 李景林倒戈第25章 占领张北县第52章 要黑龙江成为内河第54章 一个月的时间第1章 玩游戏也穿越!第35章 段府宴会第44章 西北军整编第9章 各界代表会议第73章 皇姑屯事件第11章 你是亲我爸爸第19章 一网打尽第29章 奇怪的部署第44章 巨流河战役第33章 海州解围第39章 形势比人强第24章 武昌之战(三)第76张 捉贼给贼第17章 战斗部署第37章 再战福建第38章 射天狼行动开开始第21章 被小姑娘算计第19章 一网打尽第50章 智取海参崴第3章 张学良说媒第2章 矛盾初显第21章 双喜临门第25章 茶馆见闻第27章 我们不杀俘虏第七十八 掌馋嘴引发的战争第11章 武力威胁第4章 多选任务第46章 角色转变第39章 攻克南京第18章 一人一杯喝多了第51章 最后一战第47章 大区制第50章 平型关之战第32章 皇帝出宫第53章 苏联的底线第24章 建还是不建第4章 多选任务第11章 新年,新开始第8章 八字有了一撇第2章 《哈尔滨条约》第58章 与日本人会面第34章 中原大战爆发第24章 武昌之战(三)第42章 重创阿穆尔河舰队第41章 李景林倒戈第13章 升官当了副师长第19章 兵谏第12章 好事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