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国庆典礼

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1926年9月20日。张安乐发布了对南方叛乱军队最后一击的命令,集结在江西、福建两地的国防军同一时间向北伐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报告总司令,安义前线来报,今天早上6点整,敌军对我防御阵地展开了猛烈地进攻。”

蒋介石刚进指挥部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手下一个参谋走进来报告道。

“我知道了。”蒋介石冲参谋点了点头说道。

参谋给他行了个礼转身离去。

这一天就要来了么?蒋介石心中感到一阵苦楚,他知道自己现在和张安乐已经不是一个等级的对手,这恐怕就是最后的决战吧。

“总司令。”张群手拿着文件夹走了进来。

“岳军你来了。”蒋介石望着这个当年与自己一起东渡日本留学的好友,心中更加酸痛。

当年好友认为自己有帝王之相,认为跟着自己可以封侯拜相。两人一路走来相互扶持,相互鼓励,若没有这个好友,还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总司令,今天北军全线出击,我军伤亡惨重,恐怕无力回天了。”张群说出这话的时候,心中也非常难受,为自己理想的破灭,也为见到蒋介石的英雄末路而难过。

“也许这一天早就注定了,就算没有张安乐会有李安乐、王安乐。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能体会周公瑾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凉。”蒋介石并没有和张群说什么局势、战事,而是说起了三国。他认为自己会败是命运注定的。

张群听出了蒋介石的意思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他知道人一旦拿命运来说事就是对现实已经绝望了,他不知道应不应该把自己手中的东西给蒋介石看。

“好了不说这些了,你手里的什么文件拿来我看看吧。”蒋介石知道张群这个时候来可不仅仅是说部队伤亡惨重的事。

张群将手中的文件夹打开将一封电报递给了蒋介石,同时注意看着蒋介石的变化,愤怒、不屑、冷笑、苦笑,他预料中的几种神情都没有。蒋介石面色平静。从他的脸上看不出来是喜是悲。

张群给蒋介石的电报是张安乐的劝降书,张安乐在信中要蒋介石以民族大业为重,以闽、赣百姓以及两军战士生命为重。劝他投降。张安乐承诺对于蒋介石不抓、不管,他愿意的话可以到北京一起参加国庆典礼,并且可以成为议员。如果他想寓居天津、或者上海也都没有问题。

“你觉得我应该不应该答应他?”蒋介石放下手中的电报,问道。

“应该。”张群轻声说道,他知道蒋介石并不是问他应不应该,而是让他猜会不会。

“你这么肯定?”蒋介石反问道。

“总司令乃仁孝宽厚之人,对张安乐的要求自然会答应。”张群的话一半是恭维,一半是实话。

“那好,就答应他吧。既然我们失败已经是定局,何必要拉这么多人陪葬呢?”蒋介石淡然说道。

1926年9月21日,农历的八月十五,蒋介石在南昌宣布无条件投降。命令所有北伐军将士放下武器投降。至此北伐战争结束,中国再次完成了形势上的统一。

蒋介石作为北伐军总司令,拒绝了张安乐要他参加即将到来的国庆典礼的邀请,带着一些三民主义的坚定追随者去了南洋。

1926年10月10日,庆祝中华民国成立15周年的庆典在北京举行。张安乐、顾维钧、张学良、林长民。还有民国显赫一时的政要:梁启超、黎元洪、段祺瑞、吴佩孚、阎锡山等等,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一同参加庆典的还有首都北京的数万民众。

10点整,北京市市长林长民高声宣布:“首都各界庆祝中华民国成立十五周年大会现在开始!鸣礼炮!”

56门礼炮一同开火,轰鸣的礼炮响彻北京城的上空,十五声炮响代表着中华民国走过的十五年岁月。

“有请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中国民国国防军总司令张安乐讲话。”

站到话筒前面。张安乐刚才还有些紧张的情绪一下子不知道抛到哪里去了。他摊开演讲稿开始发言:

“?全国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隆重聚会,庆祝中华民国成立十五周年,在这个喜庆而又庄严的时刻,我代表参议院、国务院,向一切为民族独立和民国建立、国家统一建立了不朽功勋的革命先辈和烈士们表示深切的怀念。

十五年前的今天,我们的革命前辈在武昌建立了军政府,也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

……

今天我们国家才真正的实现了统一,期间我们经历了护国、护法、以及大小军阀的混战。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民国的建立而发生根本的变化,现在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去!

历史启示我们,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掌握了自己命运,团结起来的人民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历史伟业。

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的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而奋斗!

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伟大的中华民国万岁!”

随着张安乐最后两句话高声喊出,现场几万人同时振臂高呼:“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伟大的中华民国万岁!”

张安乐讲话之后,就是今天庆典的重头戏阅兵仪式。

天安门城楼上除了中国的政要之外,还有一些受邀参加的外国人员。他们的主要目的很大一部分是在阅兵式上,毕竟大规模的阅兵式此前很少出现过,更别提亲眼目睹了!

喧闹的声音中突然传来一阵整齐的踏步声,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一时之间全场静了下来。往东面望去,已经可以看到走在最前面的仪仗队员了。

他们是从部队挑选出来身高在177-182之间的战士,穿着全新的军服,脚踏崭新的军靴。手中握着的枪支也都是为了阅兵式统一整发的新枪,士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合着军乐队的鼓点,一下一下走进了广场。

最前面的三个战士,中间那个战士,身穿陆军军服,举着中华民国五色陆军旗。左边战士,身穿海军军服,举着青天白日满地红海军旗,右边的则是身穿空军军服,举着新定为空军旗的青天白日旗。

他们后面的仪仗队也是身穿三军军服,迈着正步向前走。

仪仗队后面是被张安乐成为猛虎连的直属师二旅一营二连,赵二楞子高举着猛虎连的连旗一脸激动的从天安门前走过。

九个步兵方队之后,是骑兵方队,参加阅兵式的骑兵除了直属师原来的骑兵之外,还有对苏战斗中参加战斗的蒙古活佛的骑兵,以及东北的骑兵部队。

每只骑兵部队都是六纵六横三十六匹马,每个方队马匹的颜色也都是一模一样。

每一个方队走过,现场都有解说介绍这只部队。在中苏战争中立功的部队得到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

4个骑兵方队之后是火炮方队,75、102、105、120,各种口径的野战炮在汽车的牵引下从缓缓的从天安门前驶过。

8个野战炮方队之后,就是今天很多人都想看到的重头戏,坦克部队。

32辆坦克,2辆一排发出轰隆隆的声音,驶过天安门。就在大家以为阅兵要结束的时候,天上也传来了轰鸣声。

激动的人群向天上望去,是空军部队在接受检阅。六架飞机为一个梯队,一共6个梯队从天安门上空飞过,很多人激动的把帽子,手中的报纸都往天上扔。

望着一个个的方队从下面走过,城楼上的人各有心思。已经过了气的政要,比如黎元洪等人会感慨部队的强大,曾经败于张安乐之手的阎锡山、张之江等人则是一阵庆幸,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至于外国的观礼者,脸色各有不同,英国人是比较高兴的,作为准盟友的中国越强大,对于他们来说越有利。日本、苏联两国的观礼者则是面色不佳,首先他们都曾败给这支军队,还有就是他们与中国还有爆发战争的可能。至于美国、法国则是在考虑是不是该加强和中国的合作了。

阅兵式之后已经是下午,民众渐渐的散去。早就准备好的战士们打扫干净广场,夜幕降临,喧闹了一天的天安门又恢复了往日皇城的宁静。(。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3章 视察海军基地第33章 视察装甲师第50章 智取海参崴第44章 巨流河战役第23章 风雨欲来第79章 南满守备军被灭第38章 各怀鬼胎第34章 装甲师的惊喜第41章 李景林倒戈第49章 西北发展规划第6章 都想要海军第27章 攻克朝阳县城第43章 最后的冲锋第54章 一个月的时间第9章 工人罢工第9章 工人罢工第11章 当兵光荣第42章 直奉联合第13章 视察海军基地第30章 苏联断交第29章 攻占西直门车站第35章 金蚕脱壳第2章 思维觉醒第36章 各有所需第10章 这不是商议而是通知第18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第5章 路有冻死骨第17章 初见黄金荣第2章 矛盾初显第2章 《哈尔滨条约》第35章 部署防务第26章 四面楚歌第60章 各方反应第39章 形势比人强第23章 武昌之战(二)第26章 都在糊弄第30章 玉麟山之战(上)第33章 视察装甲师第65章 分道扬镳第22章 武昌之战(一)第52章 要黑龙江成为内河第14章 初入上海滩第12章 徐志摩夸我是大才第67章 马不停蹄十第25章 占领张北县第43章 最后的冲锋第27章 我们不杀俘虏第8章 愣子不傻第11章 当兵光荣第13章 英国调停第7章 驱虎吞狼第3章 张学良说媒第31章 胜算几何第5章 善后会议第20章 招贤纳士第7章 搞定温树德第16章 寻找大小姐第12章 徐志摩夸我是大才第55章 飞机下线第36章 郭松龄反奉第6章 都想要海军第14章 孙传芳求见第23章 武昌之战(二)第32章 都有援军第50章 平型关之战第10章 这不是商议而是通知第24章 蒙古军南下第51章 最后一战第3章 声东击西第50章 智取海参崴第50章 智取海参崴第7章 驱虎吞狼第28章 又见任务第9章 工人罢工第21章 和苏联合作第32章 皇帝出宫第61章 建立装甲师第2章 矛盾初显第50章 智取海参崴第67章 马不停蹄十第15章 老婆还是别人的好第6章 大帅驾到第55章 飞机下线第10章 这不是商议而是通知第52章 再战平型关第65章 分道扬镳第20章 祸不单行第6章 都想要海军第53章 苏联的底线第38章 各怀鬼胎第17章 战斗部署第7章 敲打顾维钧第43章 一分钱都不捐第6章 国民军又投降了第46章 善后会议召开第59章 武功再高 也怕阴招第32章 都有援军第27章 攻克朝阳县城第17章 安抚军进城第8章 小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