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回赠

先生摇摇头说不然。

过去伶行的规矩,戏台最不值钱的角儿就是这种翻跟头的,一般都是初入行的小武生新上台,资历浅,也开不了口,所以就从翻跟头干起,和观众混个脸熟。

翻的花团锦簇,热火朝天,却没啥嚼劲,在戏台上,只是噼里啪啦演个热闹而已。

想看武术,可以去京城大栅栏,想看杂耍,不如去沧洲吴桥。

多的是人玩花拳绣腿,干额头顶碗,胸口碎大石的活计,省着点花几枚铜钱就能能看一整天。

先生从荷包里摸出两块银元,轻轻一磕,发出了一声轻鸣,放在了面前的桌子上。

“那十六个跟头,这份卖力气的辛苦,倒是值这样的两块大洋,却也仅此苦劳而已,想要赢得好声满堂,且有得熬着呢。”

那时曹轩对戏园里的门门道道无甚了解。

却也被老师的勾起了兴致。

梨园和书画一样,也是那收入贫富差距大的匪夷所思的行业。

他在报上依稀看到过类似的描述,老师那两块大洋的比喻,还是往多了说的。

这种翻跟头的小武生熬到能出名开腔唱戏前。

往往一个月只能拿半块大洋,多的也不过是一块大洋的薪水,比最末等拉琴的琴师都不如。

就这,还要谢谢那些梨园里的那些台柱子们。

因为这一块、半块的大洋的活,是人家前辈赏给你吃饭的,不是你挣来的,要靠你卖门票,班子里大家就全都喝西北风,给饿死了。

而一代宗师梅兰芳梅老板,早在二十年前的时候,戏班就给他开过2000块大洋的天价薪水。

注意。

是2000块银大洋每个月,而不是每年。

梅老板甚至一度在报纸上博得了一个“梅半城”的称呼。

这次南方画派开纪念展,请恰好在沪上演出的桐馨社来表演,

一次演出,仅戏班出场费,不算打赏,南方书画协会就是上千块大洋泼水似的撒了出去,还是人家杨小楼给面子,才愿意来演。

名角儿和普通戏子的待遇差距,如同天堑云泥之别。

“就算翻跟头没什么门道好了。可他杨小楼不过晃悠几步路,脸不红,气不喘,汗都没出,就能拿普通小孩儿几百倍的收入。他那几步路,真有别人翻的跟头,几百倍那么好?”

年轻的曹轩斜着眼看着戏台上的人影交错,语气中依旧有些揶揄。

啪!

“什么叫他杨小楼!没教养,叫杨老板,杨先生。”

他又被先生毫不客气的用折扇敲了一下额头。

“怎么不服?就许这满座的高朋,不少卖一幅画,写一幅字,是潘家园琉璃厂那边卖书画,替人写信,代笔写对联的落魄书生的润笔费几十倍,上百倍,就不允许人家从小辛辛苦苦练嗓子,踏踏实实唱戏,唱出名堂,熬出头来,挣大钱?”

先生依旧笑眯眯的看着曹轩,只是老人的语气中,同样有些揶揄讽刺的意味。

“小轩,这个道理不太对吧,为师怎么不知道,何时你长了一双狗眼睛啦。”

“呃……不一样的。”

曹轩神色依旧有些倨傲。

他大概知道说出来,又少不了头上挨扇子敲,这才强行把已经到了嗓子边的“一个是清贵文人,一个是卖唱戏子”的论调憋回了肚子里。

“有什么不一样,你看戏时心沉不下去,所以你看不明白杨老板的好。”

先生两根手指点在茶桌上,像是比画出了一个小人走路的样子。

“杨小楼所扮演的楚霸王,从屏风背后绕出来,绕到台前正中,是两丈三尺三寸的距离。左脚迈出曰跬,右脚迈出曰步。以前传统这出戏的唱法,这两丈三尺三的距离,刚好要常人分成八步来走。”

“杨老板认为项羽是何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杰,走八步步子太小,太密,走不出来西楚霸王的气势,于是就首创了将台步由八步简为六步。步步气度从容,步步虎虎生威,步法凛然,望之便有英雄气概。”

先生在茶桌上,用双指演示方步,讲解道:“后来,杨老板演了两年,又研究认为。项王毕竟是兵困垓下,战势渐颓,虽豪气不减,但终究不负往日气吞天下的雄风,所以就又加了半步,变为了今日戏台上的六步半。”

“短短两丈三尺三的距离,台步的一增一减之间,整个角色就入了魂,谁看了不得说这戏演的好,演的活,演的好似那西楚霸王栩栩如当面?不得大声发自肺腑的喝一句彩?”

学艺在京城,成名在津门,挣钱在沪上。

这是梨园的行话。

京城天子脚下,多王候公卿,多达官贵人,也就多戏班子。

京戏,京戏,自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算起,京城就是天下京剧伶人的根脚和祖地。谭、杨、梅等人,皆是在京城学的艺。

шωш⊙ тt kan⊙ ℃o

成名在津门,是因为天津卫的百姓好热闹。

观众最懂行,多票友,多艺术爱好者。

清末民初,津门捧红了无数戏剧名伶,相声大师,鼓乐大王。能在那里出名,说明天底下最挑剔的资深观众,也挑不出你的错去。

戏已经演得炉火纯青,入木三分了。

挣钱在沪上,则是因为南方自古多豪商巨贾,多传承悠久的书香门第。魔都更是内外交汇的大都市,整个东夏以至整个亚洲最为繁华的明珠所在。想要拿着麻袋整箱整箱的往回挣银元,唯有在魔都才可以。

这句行话,京城和津门的观众都爱听。

唯有沪上的百姓听的不顺耳,觉得有点嘲讽他们是只懂钱,不懂戏的土老帽的意思。

凭什么南方的观众,就不如津门的观众懂行呢?

人争一口气。

所以在沪上听戏,大家都听的走心,看的认真。

年少曹轩看见翻跟头的,就在那里炸炸呼呼的鼓掌。

看见杨小楼这般精妙的步法,却不懂的得欣赏,正好像一个刻板偏见里,不懂的戏的外行山炮的样子。

偏偏又坐在他的先生那种资深大票友戏迷的身边,这才被其他人用玩味的古怪目光盯着看。

听老师拆分的说清楚,曹轩那时才有点明白些个中关键,凝神往戏台上看去。

但那时胡琴哀婉,已经到了项王坐看虞姬舞剑的环节。

他无法再去回过头揣摩先生所说的台步的了。

“可戏,看戏如看画,需要分解的讲出来才能看明白所以然的人,终究不是有缘人。小轩啊,翻跟头和走台步的区别,你还有的要琢磨呢……也不知道什么你能想得通,看的懂喽。”

“这出好戏,让你这样心浮气躁的看下去,真是浪费。”

先生的神色有些落寞,微微摇头,叹了口气。

那一次。

老师没有用扇子敲他,曹轩看到老师那种惆怅的神情,却比扇子骨敲在额头并不算太痛的感觉,更让他心情发堵。

时光如流水。曹轩早已功成名就,成为了被无数人敬仰的大师和画坛领袖。

他从心底依然没有很爱上听戏,却时刻记着先生的教诲。

这些年。

他不常听戏,可只要走进观众席,无论是国家大剧院的专业演出,还是一些海外业余票友小剧场里的搭班演出,乃至家中播放的唱片。

但凡曹轩听见夹杂着胡琴鼓点的戏腔入耳,他总是会听的很认真,也总是会想起,他的先生,折扇缓缓和着台上的唱词,在手中微拍哼唱的样子。

台上的电灯灯光洒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那时的他,总像一尊石头雕成的塑像。

“先生。我后来想明白您要说的意思了。”

曹老爷子微微叹息,泪水顺着他的脸颊一滴滴的滴落了下来,滴在了这张珍贵的老照片之上。

那天自己的老师话语中的隐藏的含义——

戏台上杨老板埋的那六步半台步的一减一增,和国画大师绘画作品的相似点,不就都是那“讲究”两个字嘛。

银元千枚,只买讲究。

这里面的味道足啊。

老师其实早就把该说的话,都已经用他特有的方式告诉过自己了,只是自己晚了很多年,才想明白。

顾为经早早的就画出这样一张这么“讲究”的画。

曹轩却没有让自己的老师等到,他交出那份醒悟的答案的时候。

这一点……

“真让人羡慕,我倒是比那顾小子差远了的。”

曹轩缓缓说道。

那若戏罢茶歇,他们离开的时候。

曹轩的老师取出了一枚贴身把玩的玉如意交给戏板的管事,说今天看戏,看的愁肠百转,也看的酣畅淋漓,不虚此行。

感谢桐馨社所奉献出的如此精彩的演出,宝剑赠英雄,这方玉如意特地是赠给杨小楼杨老板的谢礼。

这方玉如意是老师的收藏,品质绝佳,年代不算太长。

不是那种特别珍贵的秦玉汉玉,是一方晚明时的如意。但是珍稀就珍稀在它是传世玉,而非那种墓葬里挖出来的出土玉,通体温润清亮,没有任何一丝土腥气。

年轻时光买这方玉,就花了八百多两白银,还算是捡了大漏的那种。

曹轩眼馋老师的这方玉好久了。

他在旁边看到这一幕的,就像如今唐宁听见曹老可能要再收一个徒弟,把家里没准属于她的大宝贝败家的往外送时的心情一般无二,嘴都快嘟到天上去了。

只是震慑于老师威严的目光和手里的折扇,没太敢提意见。

管事也是相当识货的人,看光泽就知道便宜不了,作揖唱诺道谢爷们的大赏。

先生摇头特意更正,这不是赏,今日在戏台上,他领略了那活霸王的风采,这是谢礼。

管事又问,你们不去后台和杨老板梅老板,一起去饮杯茶吗?他们也很想见见您们这些大画家。

先生再次摇头,回答君子之交淡如水。

台上见了霸王虞姬,台下再唠些有的没的家长里短,反而俗气了。

如今时局不易,世事艰难。

戏如人生,他在戏词中已经听出了那慷慨悲壮之意,佩服不已,只是他如今的心境不太想要画画,故用玉佩相赠。

“经此一别,各自珍重,有缘再见。”

君子一见如故,便以千金相赠。

而这一别。

山河破碎,也就变成了永别。

两年后,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打响。

7月29日,京城陷落。

同年11月12日,淞沪会战结束,魔都市区正式宣告沦陷。

一代宗师花旦梅兰芳为摆脱日寇骚扰,远赴香港,后蓄须明志,誓不为日本人演戏。

江湖传闻离开京城前,他曾苦劝杨小楼南行避难,你身体本就不好,日本人来了,京城可就呆不成了。

杨小楼答曰,人们抬举我,称我一声生赵云,活霸王,西楚霸王可以死,可曾逃过?

在那个乌云密布,漫长到几乎看不见尽头的冬天里。

杨小楼死于京城和平里笤帚胡同36号,马连良等数百位名家联袂前往吊唁,痛哭声三日不绝。

陈导演的《霸王别姬》里,张丰毅饰演的段小楼对张国荣哥哥的一句经典台词:“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成为了华语电影最为经典的荧幕台词之一。

历史上的传闻中的杨小楼,却毫无疑问,堪称戏台上真霸王的代名词。

同年。

同样不愿意远离故土避祸的老先生,病故于苏杭,画坛震动,弟子们按照老师遗愿,居中负责处理老师后事,以及继承了绝大多数藏书和艺术珍藏的“丧主”人选,不是那些已经小有声名的年长徒弟,也不是已经嫁出去的女儿。

而是当时年纪最小,尚未成年的曹轩。

老一辈的大师们,曹轩的先生们,无论是画画还是做人,都用生命践行了他们宁折不弯的艺术理念。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君王义气尽,妾妃聊何生。”

“呀呀啊!妃子,不可……”

汉堡安静的书房之中,只有咿咿呀呀的唱片,依旧忠实的还原着它们主人多年前的声线。

霸王已自刎,意气如往昔。

“磨墨。”

曹轩睁开了眼睛,望向呆滞的助理老杨:“给我取纸笔过来。”

先生听了一出讲究的戏,便以价值千金的玉如意相赠。

自己收到了顾小子这么讲究的画作为贺礼,曹轩忽得也有了久违的要动笔的念头。

第455章 赠人玫瑰第426章 如何成为一名大画家第21章 礼佛护法图第113章 金钱与坚持第47章 女孩的心思第232章 笔势第249章 去往威尼斯的捷径第161章 最后一幅第306章 潘多拉第452章 月下美人第271章 画刀画奇迹第201章 呕心沥血第168章 无限丹青手第32章 孩子气第39章 自然肌肉第362章 水彩练习第60章 被埋没的天才第274章 枪声回荡第112章 论文的争论第340章 讲究第445章 蔻蔻的战争第359章 融合第540章 敌人第226章 我的弟子第299章 改变第462章 画纸之上第447章 胜子的另一面第39章 自然肌肉第14章 东施效颦第376章 落笔无悔第228章 至高荣誉第179章 经验兑换第73章 唐宁第192章 孔雀第487章 对策第309章 昨日的世界第172章 童子军徽章第413章 烟火第434章 水彩提高(新年快乐!)第478章 到账第406章 天王巨星第271章 画刀画奇迹第72章 中国画升级第297章 轮回第225章 曹老的期望第392章 杨扒皮第515章 野草第509章 以心映心,触类旁通第517章 职业三阶第165章 郎世宁的画第538章 大侦探奥古斯特(上)第265章 紫气东来第15章 画室第405章 年会开幕第218章 真正的大师第298章 艾米第1章 顾氏书画第516章 心肠第326章 气质第369章 丑闻第188章 大礼第454章 梦第324章 酒井同学,我要画画第51章 视频上线(求追读)第280章 天赋第222章 万事具备第122章 代理人合同第212章 顾为经与酒井胜子(求个票票哦!)第111章 失败的讨好第475章 手有余香第110章 新任务——线描速写第140章 灿若星辰第381章 写实之道第362章 水彩练习第65章 淹没的订单第531章 春光第459章 不俗气第329章 签名第156章 市场部调查(感谢Alston-king大大的第113章 金钱与坚持第513章 好人坏人第198章 赐福蜡烛的正确用法第94章 一亿美元转校生第287章 信任与城市采风第392章 杨扒皮第43章 艺术公主第153章 生气第365章 地心引力第398章 安娜第383章 入会考试第58章 激发欲望的工具第378章 水彩提高第112章 论文的争论第36章 连环任务第255章 舆论第455章 赠人玫瑰第142章 市场调查与明信片周边第510章 小小曹轩第181章 线条渲染第536章 参展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