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一气呵成

顾为经尝试着感受这种不受控的错误。

他捕捉着每一丝笔尖不受控制的颤动,体悟着笔尖的尼龙毛在纸面上拖拽时的质感,那种干枯和过度汁水淋漓间,好似用牙签从中支起一根筷子的界限的精确平衡点。

“绘画的技法提高——从来就来自于发现错误和解决错误。”

他心中响起,某次微信课堂上,林涛教授告诉他的话。

wWW _тtκan _c o

几个弟子间,林涛是唯一一个及冠之年后,才投入曹老先生门下的。

也就是古时候所谓的带艺投师。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林涛在央美中国画系读书。

一手出色的花鸟工笔在当时很受到关注的国家美术馆“新时代全民美术大赛艺术展”上,在全国成千上万的全民投稿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金奖。

小有名气的他,本来都已经拿到了故宫古书画鉴赏与研究岗这样极为稀罕职位。

却又放弃了珍贵的编制,因缘际会,成为了曹老的二弟子。

林涛说,他大四时经院主任引荐,有一个拜会当时已经风头无量的曹轩先生的机会。

心高气傲的他拎着包稻香村的肉松蛋糕,胳膊下夹着幅自己画着的《墨竹图》,对着导师给他手写的地址,倒了三趟公交车,才找到曹老在京城的宅子。

然后……

就被拒了。

他在曹老家吃了顿饭,聊了会儿家长里短,送了礼。

曹老收了他的肉松蛋糕,却只把国画卷轴打开瞅了一眼,出门时就让家里的保姆把卷轴退了回去。

林涛当时就恼了。

那年代能上的了央美的都不是简单人物。

京城爷们儿有傲气,他年少成名不久,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看着那些风光的大师就觉得彼可取而代之的年纪。

这个曹轩。

他不就是生的早,老师牛,留过洋,名声大,得过大奖,中西域外,墙内墙外都开花都飘香的大师嘛,也算不得……

嗯,这么一想,实诚点说,倒真的是老牛逼老牛逼了。

可你牛逼归牛逼,也不带这么瞧不起人吧。

别的不说。

林涛自认自己的工笔技法,已经触摸到了“大家风范”的边沿。

比作品中的洒脱风骨,意蕴神情,没准确实比不过老一辈的画家们,可比起手上文章的精巧细腻,林涛是有“血战古人,一分高下”的底气的。

我是来代替导师看望老前辈来了,又不是非要求你什么,怎么这么不给爷们面子。

“操,这老东西太过分了!”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你看不上我的画,打我的脸,那我也就看不上伱。

他脸上的神色很不好看。

看在院主任的份上,才没有当场发作。

曹老看出了林涛的傲气和不满,出门前笑笑,在《墨竹图》上点了四下,又用食指做笔,沾着龙井在桌子上一提一画,并说了句“墨竹枯劲,不要曹衣出水,要学吴带当风。”就挥手示意送客。

林涛返程的公交车上,抱着手里的画作琢磨来琢磨去。

他腹中生了一肚子闷气不假。

可曹轩送客时的那句话,也真的有点吓到他了。

所谓“曹衣出水”,说的是北齐的白描造像大师曹仲达,他的笔法稠密,线条圆润多姿,最显著的绘画特点在于,这人笔下的人物衣衫像是从水中拎出来的一样,有润泽厚重的质感。

林涛最得意的事情。

就是他自认创造性的将白描的衣衫画法线条,融入了花鸟植物的勾线之中,画出来的梅兰竹菊。

无水却有水情,墨色却有翠意。

他精心钻研,反反复复磨练,才取前人绘画之精意,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笔势风骨。

被这老家伙随便瞅一眼,就像没穿衣服一样,给瞧的赤条条明明白白啦?

“什么叫要学吴带当风?”

他当然晓得吴带当风。

这说的是在画坛和曹仲达相对的画进吴道子,他的笔下白描人物的衣带法度圆转飘逸,宛若迎风飘逸之状。

比起线条圆润如一的曹仲达。

吴道子的白描线条明显更加凌厉豪放,注重线条的轻重变化。

曹轩临走前那句话,是在提醒自己走错了路?

应该注重表达墨竹的枯劲根骨,而非水润多情,白描线条没错,可应该去学吴道子,而非曹仲达?

林涛抱着画,一直坐到了公交车的终点站都没有下车。

他皱着眉头,回味琢磨曹轩在饭桌上的那一提一画,这么事后回想,越想越觉得羚羊挂角,禅味十足。

有点懂了,又没太懂了。

琢磨着琢磨着。

满肚子的怨气,已经变成了满心的惊叹,他越发觉得那轻描淡写的两笔,回味无穷,就是他所苦苦追寻的感觉。

到了一定的绘画水平,想要明确未来的道路,是多困难的一件事啊?

曹轩在《墨竹图》上所点的那四处,同样一针见血,分别恰好是自己气息不畅,用笔不够连贯的地方。

而那演示的笔法……一条康庄大道铺在身前。

只恨自己当时没认真多留心,后悔的想要扇自己两个耳光。

售票员望着车上这仅剩的一位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发呆,一会儿微笑的乘客,半天确定这家伙不咬人后,才提醒对方都到终点站了。

林涛二话不说,就买了张车票,坐了回去。

当天晚上就老老实实,恭恭敬敬的在曹老的宅子前站了一个晚上。

他当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操,这老东……先生也太牛逼了。这么神,我一定得跟他学两手啊,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后来。

林涛终于拜入曹老门下以后,有两年的时间,吃住都在曹老的家里。什么也不画,什么也不练。

只画最简单的竹节脉络。

只练最为朴实的白描线条。

每练一幅,曹轩就用笔勾出线条的气息不畅之所在,打回去重画,开始是只有最基础的长短直线,圆线,螺旋线,波纹线。

两个月后,开始在行笔间加入力量,转折,顿挫,强调线条的弹性和韧劲。

力图做到笔顿神不顿,形散气不散。

四个月后,练习笔间平扫出现的飞白和疏密的变化。

半年以后开始画单支竹子的躯干。

十个月后开始加入枝叶和竹林。

……

那是林涛教授一生中学画最苦的两年,也是他一生之中,学画进步幅度最大的两年时间。

林教授告诉顾为经,那是他人生中的第二次书画启蒙。好似一个井底的青蛙,第一次跳出枯井重新认识世界,又像是一个混沌无知的婴儿转世投胎。

拜师从来如认父,学艺本就似投胎。

两年以前,林涛走入老师的宅子前,他只是一个触摸到“大家气象”就自得自满,心比天高的无知青年。

竹影摇曳间,他悄然成长。

两年以后,当林涛画完了不下三千根涛涛竹海,把所有的缺点和毛躁都细细的打磨一遍以后,他行笔落笔间,已然成为有了真正名家法度的国画大师。

足足拜师二十个月以后。

曹老才收下了林涛第一幅竹画,没有让保姆像往日一样销毁而是挂于墙上。

“气息凝聚,竹根深扎入纸,笔法一气呵成,终于有点意思,可堪一玩了。”曹轩如此点评。

“一气呵成?”

顾为经想着林涛教授的学画故事。

有点出神。

他在做水彩平涂的练习的时候,也不自觉下意识的将手中笔刷填色的节奏对应上自身的呼吸节奏。

呼,吸,呼,吸……

提笔,落笔,提笔,落笔……

顾为经自己都没注意到,他涂着涂着间,手逐渐变的越来越稳,笔触间不受控的颤抖和斑驳也逐渐变少。

不是他受到了水彩之神的偏爱。

而是顾为经误打误撞的逐渐发现,虽然笔法、底材,颜料都不尽相同。

可其实……

水彩和水墨中国画,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

除了画水墨国画时,不需要特地将纸张倾斜,吸水能力极强的宣纸自身就能直接完成颜料渲染的步骤,以及国画的画法潇洒写意,水彩的画法轻薄写实之外。

分别诞生在欧、亚大陆上的两种传统画法。

冥冥间有着某种殊途同归的相似性。

同样的强调笔法的精妙,强调对画师使用软笔时的手腕稳定性的训练,同样的水染纸张,一笔一画,白纸染墨如刻刀凿石,落笔后要顺势而下,一气呵成,再无给画家转圜踌躇的空间。

在调整好呼吸之后,明明他涂色涂着涂着,做这种重复性的工作有点走神。

可顾为经反而画的更加轻松了。

水彩画笔他所接触的训练不算多,毛笔他几乎是从小就开始拿到大。

更不必说,他的中国画从纯粹的数值上来说,是目前他所有的绘画技法中最高的那项。

毛笔和水彩笔的持笔、运笔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

画家的心境心态却都是相似相通的,当他不再考虑如何在画纸上删删改改。

他用思考国画勾线填色的方式思考水彩的笔触。

用水墨画的运笔的力度控制,来思考水彩在纸板上的晕染控制。

纸面上涂到一半的水上廊桥,在顾为经的眼中,开始变的有趣了起来。

【水彩技法经验+303!】

他注意到系统面板上闪过一个高额的经验值增加的提示。

顾为经微微愕然。

比不上他在皇家植物园时那次顿悟代来的数千点天文数字般的收获,可瞬间三百点的收获,也真的很多了。

要知道。

他原本的水彩经验值总共也就在半专业两百多点左右,这还是进两个月得到系统以后,其他技法增加,所带来的雨露均沾的提高。

顾为经从小上的就是艺术学校。

水彩是德威的主课,纵使顾为经本人没有在闲瑕时在这门技法上投入太多的时间、精力来练习,日常接触的机会,也不算太少。

刚刚顾为经随便一个觉得有趣的想法和呼吸节奏的感悟,就基本上顶的上他整个中、小学学生时代,在水彩技法上练习所获得的全部收获?

固然。

普通学生很难有Lv.5级别的国画技法这么好的底子,但这也足以让顾为经感到喜出望外。

“美术真的是一种追求灵性感悟的学课。气息……没准我发现了绝大多数软笔绘画时,控制用笔的共通之道。”

顾为经轻轻笑了起来。

他能明显感受到,在绘画间,加入了手部动作和呼吸节奏的整体控制以后,水彩纸上的平涂线条几乎瞬间变得流畅和听话了起来。

平涂和毛笔的控笔方式相差不算太大,只是它手中的线条是一根宽度为12mm的粗线条而已。

看来,他的代入想法并没有太多错误。

东西方的画家都是人。

文化差异固然存在,艺术的共融共通之处,反而更多。

技法隔阂,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不可逾越。

研究印象派画家的用笔方式受到日本画的影响和东方画的相似之处。

已经算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的研究了。

算是学界没有争议的定论。

至于其实是有不少研究书法的欧美艺术评论家。

文言文能力很一般。

甚至都不认识几个汉字,而纯粹把书法当成了一门绘画学科。

单纯是从笔画行笔力度和用笔结构解读作品,甚至把毛笔的行笔拆分出来,加到其他先锋艺术创作的过程中。

这几年都蛮有建树的。

不偏不倚的说。

顾为经从小就学国画,可他还是觉得水彩的色彩科学和细腻程度,以及整个的比例关系、透视焦点体系,都要比国画先进不少。

但论行笔用笔。

在苏轼开创了文人画体系,将汉字的书法根骨植入到东方绘画系统以后,基本上在所有的绘画方式之中,根本就双手插兜,找不到任何的对手。

何况,在郎世宁将水彩画的绘画方式带来东方的时候。

早期不少东夏画家本来就是在用毛笔在画水彩的。

时至今日,一些艺术学校给初学者的建议中,也建议可以使用传统的毛笔来蘸着水彩颜料进行作画。

吱扭……

顾为经涂色练习接近尾声完成的时候。

门轴合页的转动生响。

瓦特尔教授双手插兜,走进了屋来。

第50章 情绪指针第317章 尘尽光生第408章 唐宁的要求第441章 交谈第223章 安娜的小心思第133章 代笔第46章 Girl Friend第353章 奇男子第250章 针管画第511章 爱城与画宗之禅祝大家五一劳动节快乐!(顺便说一下五一节第290章 进步第241章 顾童祥的春天第33章 老杨的善意第354章 成熟第241章 顾童祥的春天第382章 月亮与六百万英镑第353章 奇男子第125章 宾利第542章 顾逼王第12章 钢笔画第197章 初稿完成第429章 封面画《女皇》第108章 有所不如第279章 新西兰第460章 传承第147章 西河会馆第429章 封面画《女皇》第41章 批判现实主义第144章 丹青入墨第45章 婶婶第269章 布朗爵士的恐惧第236章 好奇的起点第208章 借你之手第396章 世界观(加更)第53章 蕾·路易丝的野望第467章 顾为经第340章 讲究第12章 钢笔画第377章 一气呵成第234章 认定第413章 烟火第326章 气质第59章 镜子第29章 技巧 知识 情绪第103章 Soulmate第284章 刻画艾米的方式第114章 德容·范多恩的新采访第71章 不以物喜第315章 思维如水第459章 不俗气第38章 Heperion1077第200章 思维圣殿第59章 镜子第317章 尘尽光生第81章 印象派画圣与低俗报刊第183章 恋人(月末求个月票喵!)第244章 安娜的大发现(求票票!)第255章 舆论第63章 找到你了,我的梵高第102章 镜像(谢盟更)第75章 尿尿的母猫第63章 找到你了,我的梵高第390章 微商顾第528章 千里之外,两花两人(下)第148章 红鲤鱼第406章 天王巨星第315章 思维如水第485章 泄画第549章 非洲的青山第264章 融合画的最后一步第304章 直击魂灵第36章 连环任务第17章 任务第227章 抛硬币第311章 我是曹老的接班人第220章 办展第552章 生日快乐(下)第482章 主心骨第398章 安娜第209章 仰光的新画室第440章 逐渐靠近的修罗场第59章 镜子第88章 艺术期刊第29章 技巧 知识 情绪第267章 新发现第94章 一亿美元转校生第21章 礼佛护法图第332章 献给曹老的礼物第147章 西河会馆第172章 童子军徽章第358章 敲边鼓第189章 不够成熟的画第243章 向卡拉致敬第35章 素描——职业一阶第153章 生气第91章 国王与王后第254章 黎明之前第216章 汉克斯的大发现第550章 生日快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