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老朋,这小子多大了?!”永乐帝突然问起了王千军的年龄,似乎有新的动作。
王千军没回答,道衍则在一旁淡淡地说道:“十六了虚岁,明年就十七了。”
“十六了,不小了,明年十七,可以行冠礼了。他是你的徒弟,你来主持。冠礼后,朕会任命他为锦衣卫百户,御前行走。其他的,以后再说。”
永乐帝的意思很明了,王千军要出仕了,等了这么多年,王千军等待的就是这一刻。不需要任何的隐藏,王千军真诚地笑了出来,笑得很开心,赶紧大声地再次说了一声:“谢皇隆恩!”
看到王千军高兴的样子,永乐帝与道衍都摇了摇头,道衍更是说道:“还是个孩子。”
只是,他们都不明白,王千军等这一天等了多久。这是王千军来到这个世界后直接定下的目标,可这么多年了,他一直在路途徘徊,没有真正踏他想走的路。而这一天,终于是来到了,王千军为什么不能开心的笑?!
永乐帝离开了,接下去也就是等成年冠礼的那一天到来了。所谓的冠礼,就是这个时代男子成年的标志,成年了,也就是大人了,也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这其中就包括入仕参与政治。
可是,事情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永乐帝刚走,道衍就对王千军说道:“从今天开始,你尽量不要去东宫。当然,也该跟皇太孙好好告别一下。”
王千军要入仕了,身份不再是一个小小的皇太孙侍读了,那只是读的伙伴,连个正式的官职都没有。王千军将成为锦衣卫百户,并且拥有御前行走的权力。也就是说,王千军将长时间待在永乐帝的身边。那么,王千军就不应该继续跟东宫太子有什么关系。
“学生遵命。反正,东宫里的那些文官都不喜欢弟子,只是与皇太孙之间,实在有点难分难舍,呵呵。”不能跟太子走太近,即便内心支持太子,也不有一点太子党的影子存在,这可是为了保命。权力的天平从徐皇后死后就开始倾斜了,向汉王一党倾斜。
“与皇太孙之间的关系,你自己也要把握好,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无论皇如何宠爱皇太孙都没用。还有就是,你知道为什么文官们为什么反对加印《永乐大典》这部文人的心血吗?”道衍又将话题拉回了《永乐大典》这部来。
王千军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最终说道:“学生感觉,文官们有些害怕,害怕这样的惊世大典流传到民间!可是,弟子还是有点不明白。”
再次拿起佛珠转动的道衍嘴角一阵冷笑,回答道:“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大德。儒生们也经常以次口号来教育学生。只是人性却并非如此。读人在害怕,害怕目不识丁的老农、苦力、妇人,如果这些人都学会读识字,那他们该怎么办?除了读,这些读人其他的什么都不会,所以他们并不希望这个世,会读识字的人还是少一点好。而文官们,他们是从读人进阶而来,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后面的人赶他们,抢走他们的位置。天下的读人很多,可官位却很少,很多读人一辈子都只能靠卖字教混口饭吃!如果让《永乐大典》这样的奇流入民间,那么他们这些文官,有几个不怕的。如果,让那些文官知道,是你说服了皇,想出了加印《永乐大典》的办法,我的好学生,你会引来很多人的嫉恨。呵呵。”
知识垄断,这在封建社会是绝对存在的。文官们就是依靠着知识来辅助皇帝统治万民。如果让文官们知道后世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绝对会吓坏很多人。只是,在后世,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只是个开始而已,那只是后世知识的基础。
面对道衍的恐吓,王千军笑了,笑得很大声,笑得很狂妄。他最后冷冷地说道:“老师,如果让那群人知道我内心的宏伟目标,我到底想做什么?!那可不只有嫉恨那么简单。我真的很希望,希望看到一个全新的中华,一个重现百家争鸣的时代。老师你可以说我疯了,但这正是我要做的。因为,我不喜欢固步自封的现在。”
王千军似乎真的是疯了,可历史的成功者,很多都是疯子。道衍也不是什么好人,他也是个疯子,一个煽动别人造反,弄得天下大乱的妖僧,一个疯子。所以道衍能够理解王千军!
“好,我的好弟子。你想做什么,贫僧不会阻止你,但也不会帮你,只会在你摔倒的时候扶一把,然后看着你继续走下去。贫僧真的很期待,期待你超越为师的那一天。可惜,那一天,为师似乎很难得到。就让为师送你一句批言好了:社稷之栋梁,乱道之狂徒!”
道衍回自己的禅房休息了,一切看起来十分的不可思议,但却真正的发生了。王千军重来没有怀疑过古人的智慧,因为高高站在权力山峰的人,没一个是简单的。如果山的人都是庸才,那么这个皇朝也就到了覆灭之时。可王千军所在的,正是大明盛世!
不过话说回来,封来封去,都是锦衣卫,还真有点难为永乐帝的。明朝的体制,可不是皇帝想封什么官就封什么官的,永乐帝也不行。文武官员,武将的提升要通过五军都督府或者兵部;文官的提升,则要通过吏部。因为体制的问题,皇帝无法随便乱封什么官员,《皇明祖训》也有记录,要求后人赏罚分明。
结果,大明官员的提拔都是要靠资历与功勋的,皇帝想随便将一个庶人提拔成一品大员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就连一个小小的县令都很难。即便后世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他也只能自称自己是“九千岁”这个虚衔,而他的官职始终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从四品。
提拔文官,要过吏部。吏部是六部之首,文官们都盯着。如果有人被皇随便提拔,吏部的官员就会联合其他文官反弹。一群人熬资历,熬功劳一步一步往升,哪里有让人一步登天的道理。五军都督府那边也是一样,一群功勋都盯着。如果武将也可以随便提拔,那功勋的从子们也要分一杯羹。
不过,锦衣卫就不一样了,锦衣卫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锦衣卫指挥使不需要通过五军都督府,也不需要通过兵部,他直接向皇帝负责,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兵。所以,皇帝有直接提拔锦衣卫的权力,当然了,很多被提拔来的人都只是领俸禄的虚衔,没有一点实权。但至少是将一群没有官职的草民一下提拔成官员了。
王千军该去跟皇太孙说再见了,在政治投资这面,王千军比谁都精明,因为他偷看了历史。只是,人类的情感真的很复杂,跟皇太孙在一起,王千军玩得很开心,皇太孙现在看起来,的确是一个很好玩的小弟弟。可这位小弟弟,日后是要继承皇位的人。所以,还是要保持一些距离比较好、
这一日,王千军再次来到了东宫,监视的文官有被小太监弄走了。看到王千军到来,朱瞻基很是不满地说道:“千军,这些日子你都在做什么?!很久没来了,我问道衍师父,道衍师父也不说清楚!你不在,那些大臣实在是太讨厌了,成天围着我教这教那,我身边一个小虫子只是陪我玩了一会促织,就被抓去打了一阵板子,实在是太过分了!”
朱瞻基很气愤,因为他连属于自己的一点时间都没有,被一群文官盯得死死的。王千军多少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位未来的宣宗皇帝为什么要教太监读,让太监帮着他对抗文官集团了。大明的历史,就是依靠皇帝与文官集团两帮人互相拔河来维持的,皇帝依靠的是宦官,文官集团则依靠着天下读人,依靠着舆论。
“练功,一直在练功,老师帮我找了一个武当山的师父,教我道家的功夫。我是武将的儿子,所以我也是武将,我将以武入仕,靠战功来获得自己想要的权势。所以功夫一定要好,不然头的脑袋可就是别人的了。好了,先不说这么多,为了把它带进来,我可没少费功夫。还好我师兄了空跟东宫侍卫的关系不错,这才省去了不少麻烦。”
王千军拿出了身的竹筒,里面装的是他从集市买来的蛐蛐,现在正是斗蛐蛐最盛行的时候,这只蛐蛐可花了王千军不少钱。还好有人报销,道衍每月的俸禄都会拿出一小部分给王千军用,有个把自己当儿子的老师就是好。看到蛐蛐,朱瞻基也是眼前一亮,马就不生气了,赶紧让身边唯一伺候的小宦官去把斗蛐蛐的工具拿来!
即便是次受了教训,挨了一顿打,可一瘸一拐的小虫子还是没有一点迟疑地拿来了斗蛐蛐的工具,还有藏起来的蛐蛐。被东宫的官员警告、打板子算什么!小主子开心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