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南迁10

对于两府重臣几乎统一的大义立场,入京大臣谁也没说话反驳,也不敢反驳。-..-论名望、论功绩,王秀完全有理由安居执政之位,何况众位大臣只是反对王秀握有兵权。

王秀的自辞兵权,足证明他们担心是多余的,哪怕这是王秀心有不甘、以退为进的做法,也不足以使这些君子们团结起来,事不能做的太过分了,这是为官处事的原则!

再说,人家都请辞了,还有完没完,难道你是嫉贤妒能?那可是要遭士林唾弃的。

“臣以为王大人罢宣抚,不入两府,实在意气用事,将置天子与诸公于何地?天下军民将如何去想?”李纲说话就是直白,却毫不隐讳着说王秀因被迫放弃兵权,心有不甘、不顾大体,已经不是令人下不了台的问题了,而是直指心存不满,更是让人感到王秀有居功自傲,有不臣之心。说实话,他真的很难堪,刚刚回过味来就小小反击。

王秀的脸当即变的煞白,高声道:“臣受天恩,心可昭日月。”他心中直打冷战,要是李纲之言做实,即使有朱琏在,他的名誉前途也要受到致命打击。实在不曾想到李纲会放出狠话,彼此没有深仇大恨,何至于此?不就是折了你的面子,那也是你老小子自找的。

想想自己曾尊敬的偶像,话锋竟也如此犀利狠辣,心中如打翻五味瓶,尊敬的味道淡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平等对视,还是缺点多多啊!

“李相公言重了。”秦桧翻个白眼,不屑地道:“王大人誓死勤王,天下人有目共睹,何况早已上书自罢兵权,维护朝廷法度纲纪之表率。今天是谦谦君子,推迟两府宰相,怎么可以说意气用事?”

唐格饶有意味地看了看秦桧,绝对是大义凛然的脸面,尤其用宰相而不是执政,一箭双雕的谋划。既然摊牌了,王秀不入两府绝对不行,但要直接担任宰相,恐怕要退避三舍,他不禁暗叹:‘秦会之谋划之快,朝中几无人可比!’

御史中丞吕好问出班,正‘色’道:“李大人初入京城,寸功未立,便是指责勤王大臣,褒贬功勋得失,下官实是不知李大人何意所在?”

李纲瞪着吕好问,不悦地道:“吕大人又要参人?”

“下官职责所在,固不敢辞。”吕好问不满地看着李纲,冷冷地道:“虏人肆虐开封,下官等人有目共睹,天下守臣独王学士与虏人血战数日,城池尚未拿下,学士率死士突击,才从虏人刀下夺回大内。今天罢兵归政,正是天下臣子之楷模,到了相公那却成了意气用事,李大人若是不能服众,下官定当参之,但大人似乎另有所指,恐怕山后有山。”

这话说的犀利,直接挑明你李纲是什么意思?嫉贤妒能外加另有目地,还隐晦地指出李纲背后有人,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朋党是朝廷最忌讳的。

“一派胡言。”李纲又惊又怒,他自认对王秀并没恶意,只是小小反击王秀的羞辱,哪想到吕好问竟然扯到朋党上,怎能不让他恼怒哦

“大胆,御史中丞质问,李大人竟敢顶撞,就是宰相也得南面跪地谢罪。”吕好问抛出了杀手锏。

朝廷风闻弹劾制度,御史有很大的权力,御史中丞或殿中‘侍’御史弹劾两府,无论是对还是错,是有还是没有,两府重臣必须退到南面跪拜谢罪。

李纲脸‘色’大变,想要再说却不知怎样说,胡子气得直抖,但他还是忍住了,御史都是疯狗,不能过分计较。

“中丞勿怒。”孙傅微微一笑,吕好问步步质问,也到了他的时候了,慢悠悠地道:“秦大人言之有理,王大人罢宣抚,却不能不任执政,如今尚书左丞厥,臣议王大人以翰林学士知制诰,除尚书左丞妥当。”

“王大人入中书省,正好理顺辅政之序。”张叔夜立即附议,他可不愿王秀入枢密院,分了他的权柄,哪怕是王秀依然掌握内外诏旨,老伙计还是有点‘私’心的。

“诸位相公所言及是,臣以为王大人出任尚书左丞,上可传天子赏罚公允,下可除军民惊疑传谣,大善。”范宗尹做为被贬出京大臣,但昨天又复任原职右谏议大夫,他的附议没有谁感到意外,当年这厮和蔡易、沈默就差和王秀穿一条‘裤’子了。

“大王以为如何?”朱琏感到王秀入两府水到渠成,不过她尚有顾忌,毕竟以赵构与李纲为首的入京大臣,还是有相当的实力,他们的态度不容忽视,索‘性’单刀直入,直接迫使赵构表态。

好毒的‘妇’人!赵构心中暗骂,却不得不道:“臣是外藩,不敢干预朝廷大事。”

“非常之际,朝野就剩大王是官家至亲,还请大王但讲无妨。”

面对朱琏的步步紧‘逼’,赵构面‘色’如常,谁也拿不准他的心思,只听他平静地道:“祖宗制度,孤不敢违,不过王学士为社稷居功甚伟,德才天下少有。”

这句模棱两可的隐喻,不咸不淡地说出,令群臣纷纷揣测这位大宋硕果仅存亲王话中的隐逸,似乎是支持王秀入两府。

朱琏淡淡一笑,赵构的态度在她意料之中,淡淡地道:“那李卿家以为如何?”

李纲做为资政殿大学士,刚刚被任命为领开封府事,虽说被吕好问‘逼’的尴尬不已,但还是要对执政任免,做出自己的意见的,他看了眼王秀,说道:“臣以为王大人虽年轻资浅,德才足以入两府,就是宰相也能胜任。”

此言即出,满殿默然,人人都认为李纲会竭力反对,没有想到赞成王秀升任尚书左丞,甚至出人意料地说出宰相,不知是真心还是讥讽,反正已经不重要了。

“臣任翰林学士承旨已属违制跃升,岂能不足逾月,再入中书都堂,实在惶恐不安,还请陛下另选贤能。”王秀很谦让,说的话也很真实,他的确不想入两府,而是另有打算。

第722章 博望军第568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13第642章 王秀的态度第1048章 王秀的考量第513章 誓将报主静边尘29第1386章 祸起江宁之前夜5第1608章 决战之张过的志向第98章 商水县的博弈9第377章 知孟州军州事第319章 东京保卫战8第167章 政治斗争的漩涡4第1188章 联合倒王集团第562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7第1513章 震惊第1438章 庙堂的斗争第1100章 夏殇之追杀第70章 倒霉的孩子第969章 王秀的战略决策第1606章 决战之张启元脱身第859章 两银法顺利试行第973章 天武军主第453章 南迁6第868章 王家的诰命夫人第204章 回乡1第1498章 王秀对资本的忧虑第911章 高升的悲哀第709章 对二元君主制的想法第215章 战2第795章 封元的准备第1451章 河西的局势第1053章 俊杰的对话第848章 能人太少第1626章 决战之彻底失败第1103章 夏殇之无耻第826章 对家国改良的核心问题第1051章 局势紧张第326章 东京保卫战15第1187章 虞允文第294章 一自胡尘入汉关3第1544章 文武意见冲突1第152章 让人头疼的麻烦事第1464章 不能停止的闪击第1092章 静州内乱第574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19第597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42第1345章 给狗几根骨头第539章 大宋新政的序幕1第1365章 牺牲第286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10第1252章 獠牙第585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30第428章 要变天了第1583章 盛宴下的凋敝第1626章 决战之彻底失败第829章 薄章第860章 钟离睿的不服第1005章 王秀的取舍和党项乱起第179章 东京最后的梦华1第129章 延福宫陛见第1301章 血色骄阳之尽力了第1248章 保皇一方的反应第659章 人死不能复生第1591章 决战之战场违令第956章 给你看机密又如何?第1239章 王家妇人的惩罚第836章 二元君主制的开端第637章 王相公的子弟第868章 王家的诰命夫人第914章 开局不利否?第708章 上阳宫的谈话第846章 叛逆张启元第489章 誓将报主静边尘5第1376章 杀张通古第93章 商水县的博弈4第868章 王家的诰命夫人第550章 谋划杭州6第986章 辎重转运道路的战斗第917章 各人的算计第1413章 祸起江宁之无题第649章 王秀论兵3第240章 利国风云20第528章 誓将报主静边尘44第813章 赵柔嘉该出嫁了第658章 丰乐楼第111章 夏殇之 高升的妥协第965章 贺兰原军事会议第512章 誓将报主静边尘28第1646章 拨乱反正第301章 一自胡尘入汉关10第1541章 捅刀子第1650章 战后会商第865章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第72章 阴险的张启元第1151章 打通路桥战略第752章 国策不可率意1第1375章 王秀的绝对强势第198章 东京最后的梦华20第732章 上清云霄观5第634章 张过的才能第994章 奔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