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王秀的势

“陛下。”范如圭感动的一塌糊涂,能得到天子的肯定,恨不得为赵谌去死。

“诸位卿家,沿河战事仍未平息,或是或非,如何最终定夺,还要畅所欲言。”赵谌说话的时候,目光没离开王秀。

赵官家对王秀很不满,这也是在所难免的,外面的传谣都飞上天了,没有怨念那才是怪事。

王秀也是的,那么大的传言,你就在家称病也行,非得要上朝找没趣,这不是让赵官家看着心烦嘛!

一些人心思很活,或早或晚意识到好机会,能顺着天子意思踩王秀几脚,必能得到不小的好处。

但是,问题就来了,传言是有鼻子有眼,也让王秀极为难看,但那毕竟是没有经过证实的民间谣言,没有有力证据的情况下,你想找王秀的麻烦,简直就是作死。

没看到两府重臣要么维护王秀,要么沉默不语,连天子也只是洒洒火气。

就算赵谌想对王秀下手,那也不是朝夕可以完成,鹿死谁手尚不一定,一个不慎,站错了队伍,往好里说仕途将是一片黯淡,往坏里说那就有可能荆棘三千里,还是看看形势再说,并不急于一时。

其实,大多数人心里最忌惮的不是两府,也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王秀本人。聪明人都知道,王秀看是温文尔雅,实则是杀人不眨眼,阴人也没底线。

近二十年的起伏波折,从蔡京到王黼,再到今天的朝野,多少俊杰无可奈何花落去,唯独王秀仍然笑看风云。眼看唐格也成为日黄花,王秀即将成为首相,这份能耐可不是吹的。

他要动起手来,绝对把拟打出原形,赵家的郓王、康王都是有机会得到皇位的,却都毁在他的手中。这几年,风平浪静的,可不能忘了某些事。

赵谌见众臣不语,心下越发地不满,到了这种程度王秀仍然公开议政,他明确地向群臣透露消弱王秀权力信号,两府重臣无一人响应,许翰作为尚书仅以事论事,并么有攻击王秀本人,可见人家的权威。

他的脸色变的极不好看,恨不得把两府全部罢免。

唐格看看大殿上无人言语,只好出班道:“陛下,王大人自主持和谈事务以来,惮心竭虑、已尽全力,尚未正式签订条陈,此时大臣上书言事,似乎有些孟浪。”

赵谌默不作声,连唐格也为王秀说话,看来今天他失分太多了,既然宰相下了定论,他也只能轻轻点头。否则,他敢肯定唐格绝对会甩袖子走人,不会给他一点面子,文人就是那么拽,让天子也没有脾气。

“陛下,邦国外交非率意所为,王大人敢为他人所不能之事,非寻常人所能。”李纲看了眼对面的王秀,他的话绝对直白,直接表示支持王秀,说的范如圭脸面涨的通红,连许翰也神情不悦。

赵谌的脸色黑了下来,他实在没想到东西府院长官,同时提名表示支持王秀,这还能相互制衡吗?他不仅对王秀有了全新认识,芥蒂越加顽固。

王秀也很为难,就目前形势来说,还真不宜太高调了,但他又必须出现在众人面前,震慑那些心怀他念的人。

不过,两府重臣和尚书六部大臣的态度,让他感到多年的苦心没有白费,至少有识之士对他还是支持的。只要不暴露他和朱琏的关系,就算传言风声再紧,他的地位还无人可撼,就是赵谌也无能为力。

赵谌脸色很难看,这不是正朔朝,他没有平天冠可以掩饰,生硬地道:“王公有何打算?”

王秀不可能不回答,他出班道:“陛下,臣以为增岁赐是无不可,区区四十万贯而已,换取数年发展还是值得的。至于其他的事宜,两府已经有了公议,还需陛下定夺。”

四十万贯,还有折成的绢帛,相对于大宋行朝今天的财政,还真的不算太多。

赵谌撇撇嘴,让他如何定夺?反对,那是两府的公议,兄弟盟约比叔侄或君臣好了许多,至少能免去千万贯战事。

是,但他也难以接受,原来叔侄之国就够憋屈了,那是他还小,现在还要来个兄弟之国,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秦桧看在眼中,心中七上八下,大宋君臣讲究温文尔雅,少有在朝堂上针锋相对,王秀与赵谌的对话看是平淡,实际处处刀光剑影,矛盾几乎到了公开化程度,他决定自己还是闭嘴的好,今日就不要再多言了。

雪中送炭很可能把自己赔进去,锦上添花就算聊胜有无,那也是补救措施,总比走独木桥好。

赵鼎看了眼王秀,意味深长地道:“陛下,朝廷与女真称呼事关国体,不可不慎,当由陛下钦定。”

王秀若有所思地看了眼赵鼎,无论对方处于何目的,都把他的主张延伸,等于间接地相助。

赵谌诧异地看了看赵鼎,他是知道赵鼎和王秀主张不同,怎么在和谈上取得谅解,不由地道:“容朕深思之。”

“陛下,上国与小邦称兄道弟,天下士庶将如何看待陛下,望陛下三思。”范如圭急的大声呼喊。

众人纷纷暗骂范如圭多事,就目前形势而言,明白人都能看出来,战场上是金军占据优势,已经算是最好的结局,南北最终的较量,并非建立在一厢情愿上,停战已经是不可免,王秀争取到的条件勉强可以接受。

而且,两府重臣心知肚明,他们已经被王秀说服,大宋近期的战略重点已经转移,不再放到北方。你还在唠叨不停,怂恿天子表态,明显和两府对着干,这不激化群臣矛盾嘛?

赵谌却眼光一亮,似乎抓住救命稻草,笑道:“范卿家真国士矣!朕断不能向鞑虏妥协。”

王秀狠狠地瞪了眼范如圭,不了解前方事态,就妄自空谈,简直是书生误国。

唐格、李纲等人面面相嘘,赵谌显然想坚持下去决不妥协,简直是意气用事。

“当年,仁宗皇帝位天下苍生,盟约契丹分天下为南北朝,难道不是例子?”王秀瞥了眼范如圭。

第11章 九步成章第1470章 河西乱第563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8第29章 波澜不惊第453章 南迁6第304章 月殿影开闻夜漏1第180章 东京最后的梦华2第697章 如手纸般地盟好第1350章 丢脸的同窗第1100章 夏殇之追杀第634章 张过的才能第963章 战事的顺利第377章 知孟州军州事第891章 对宇文逸的期望第407章 钟离秋的求死第756章 事有点不妙第1387章 祸起江宁之前夜6第1379章 祸起江宁之秦桧的心态第648章 王秀论兵2第284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8第1272章 血色骄阳之进退失据第1027章 奢华的阵容第883章 西北战事的开端第1118章 张启元的应对第625章 新山长之论第1432章 庙堂百态第1308章 血色骄阳之土丘血战第942章 我的杀戮是文明进步第1228章 王门子弟没有庸人第1337章 邱云登场第624章 王秀要回朝了第587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32第1327章 朱琏的责备第1151章 打通路桥战略第303章 一自胡尘入汉关12第142章 争权夺利的开始1第1434章 少年轻狂时第784章 反击第414章 二月十日第1298章 血色骄阳之困守第1406章 祸起江宁之赵构阴谋第307章 月殿影开闻夜漏4第388章 转折时刻8第1454章 太吃瘪了第511章 誓将报主静边尘27第1176章 宫变3第466章 欧阳澈的投效2第1179章 宫变6第574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19第1492章 接纳第1058章 禁军的矛盾第427章 两府夜谈第268章 有学问的职事第1110章 夏殇之青天子之殇第26章 莫言的愁和王秀的笑第300章 一自胡尘入汉关9第511章 誓将报主静边尘27第948章 份量太轻第1289章 血色骄阳之奇袭第1527章 挑唆第1161章 中秋之变10第32章 沈默第636章 无可奈何第1563章 送别高升2第209章 京东的风第720章 封元的前程第1471章 玉门第980章 没有别看人看不到的战略第291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15第1428章 祸起江宁之赵谌出逃第17章 一场小人命官司第875章 机速司和职方司的矛盾第1138章 落子高丽第213章 盗匪终于来了第1256章 慈寿殿第1085章 还是封元出马第1217章 战第82章 疯狂的陆天寿第1337章 邱云登场第1009章 江云的翻云覆雨第1035章 高丽形势第1570章 张启元的摇摆第675章 新安大长郡主第343章 东京保卫战32第268章 有学问的职事第1612章 决战之辖里的请战第779章 王家内眷2第804章 十年心愿一朝解第908章 车兵的再现辉煌3第709章 对二元君主制的想法第1474章 西事第843章 我们来承担万世骂名第539章 大宋新政的序幕1第1402章 祸起江宁之有惊无险第79章 疾言厉色第199章 东京最后的梦华21第625章 北方的局势2第815章 钟山书院的讲学会第1270章 血色骄阳之女乐第51章 经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