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四章 岭南事

汉王元年八月十五,正是汉家中秋团圆佳节的时候。

炎热的岭南这个时候也有了一丝凉意,而已经在严关和象郡休整了将近两个月的萧世廉南征大军,再一次向岭南挺进。当然这一次与其说是进军,倒不如说是一路接收城池。

两天之前李荩忱兵入建康府、南陈投降的消息已经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严关,萧世廉也算是长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江南一定,岭南这边自然受到的阻力也就更小了。

而沈君高和傅縡在得知消息之后,也只能北向请罪、接受了蜀汉的册封,有这两个南陈主将在,岭南一些原本还打算负隅顽抗的州府想必也支撑不下去了。

“将军,这便是冼夫人派来联络的人。”作为前锋的李询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属下冯喜,参见大将军。”

冼夫人的夫家是冯氏,所以这冯喜应该也是冼夫人的身边人了。萧世廉虽然因为天气原因,这两个月都没有动兵,但是岭南的局势他可不是一点儿都不清楚。

现在岭南的大多数地区都已经换上了蜀汉的旗帜,剩下州府想要荡平实际上也就是派遣偏师的事,想到这里,萧世廉不禁感谢沈君高和傅縡,他们两个把南陈在岭南的主力都拉了过来,然后在严关一战中几乎损失殆尽。

地方州府根本就没有什么兵马,抵抗的事情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这一次萧世廉一边派遣唐孝率军配合水师直驱番禺,一边调整大军,准备向西。这也是他和冼夫人汇合的主要目的,按照李荩忱的指示,岭南的主要敌人不是剩下的几个州府,而是这么长时间来态度一直模棱两可的百越甚至是南方的交趾和日南等地——当然现在这片地方被一个叫林邑国的国家占据着。

萧世廉并不知道李荩忱的南洋计划,或者换句话说,这个时代也没有谁会把目光放在南洋上,所以他也不知道李荩忱为什么要让这一支足足两三万人的兵马一路向南。

不过对于李荩忱的命令,萧世廉从不怀疑,既然李荩忱觉得那边有意义,那就打过去好了,反正也是汉代故土,收复故土这种事大家都不排斥,说不定还能开疆拓土呢。

“南中那边有消息传过来么?”萧世廉并没有着急询问冯喜,而是先看向负责联络的侯亶。

侯亶急忙说道:“南中各部都已经做好了准备,按照汉王殿下的命令,一并听从大将军调遣。”

萧世廉微微颔首,既然要平定南方,自然不可能只依靠他们这一支军队,而且军中多为巴蜀和北方汉人,这两个月来能够习惯本地的气候就已经算不错的了,真的指望他们能够翻山越岭的进攻那些山间的城寨,未免有些托大,所以萧世廉很干脆的动用了南中的兵马。

南中的兵马人数并不多,主要都是巴人八部和后来归顺的南中部落构成,负责统带的也是奉命入南中的杜齐,虽然杜齐那边撑死天也就是拿出五六千人,但是这五六千人习惯于山地作战,并且由于土生土长的缘故,对这边也很熟悉。

萧世廉的计划很简单,大军正面向前推进,而南中各部直接在侧后方发动进攻,务必要把百越夹击在象郡以南、交趾以北。虽然现在蜀汉不是没有南下交趾和日南的打算,但是至少现阶段还要遵从整个国家战略的安排,所以萧世廉也不能确保现在就可以不管不顾的直接杀到天涯海角。

因此若是能够把百越消灭在本土自然就是最好的。

想到这里,他的目光也落在冯喜身上:“你来说说,百越现在都是什么情况?”

“现在百越各部已经占据了郁林郡、晋兴郡(今南宁南)和宁浦郡(今广西横县),三个郡府成掎角之势,割据一方,听调不听宣。而且这些郡府背靠大山,他们随时都可以向西退走山中,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大山才是根基之地。”冯喜急忙说道。

“冼夫人可以出多少兵马相助?”

“可有万人。”

萧世廉微微颔首,和李询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冼夫人倒是很有诚意了,不过这岭南各部所谓的万人,实际上也就是手持兵刃的普通青壮罢了,不能和蜀汉大军久经训练的万人相比,但是他们对面的百越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样,某会亲率大军直接从象郡沿潭水顺流而下,进攻韶阳,根据我们斥候探查,那里应该只有游走的百越部落,之后大军会直扑郁林郡。”萧世廉沉声说道,“同时某会派偏师沿柯水溯流而上,扫荡安成郡和领方郡(今广西宾阳东部和西部),切断郁林郡西去进入大山的道路。”

顿了一下,萧世廉的手在舆图上敲了敲:“我南中各部会从南中直接包抄敌人在郁水、柯水上游山中的营寨,而冼夫人需要做的,就是从电白郡、高兴郡(今广东茂名)绕过云开山,包抄合浦郡,切断敌人南下道路!”

冯喜急忙一拱手:“我家夫人也有此意,所以将军放心。”

萧世廉微微颔首:“带他下去休息吧。”

等冯喜告退之后,萧世廉转而看向李询:“李将军,偏师那边就得拜托你了。”

李询急忙一拱手,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而萧世廉也有些无奈,他的手下能够独当一面的也就只有一个李询了,无论是唐孝还是罗毅,终究都没有当过一方主帅,这个时候深入不毛,让他们去自然有些托大,不过现在李荩忱军中,能够独当一面的人也不多,在北方战场的压力之下,南方战场有人可用就已经算不错的了。

“你觉得冼夫人信得过么?”萧世廉斟酌问道。

“信应该是信得过的,”李询先回答了一句,不过声音一转,“现在信得过,不代表之后也能信得过······”

“此话怎讲?”萧世廉倒是错愕。

李询沉吟片刻,低声说道:“汉王殿下在巴蜀的所作所为大将军应该也清楚,划分田地,让部落下山,化蛮族为我汉人,至此所有百姓知有汉王、知有华夏,而不知有部落,不知有族长。”

第一六七零章 输血第一九七零章 甲骑登场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六百六十六章 最后的旨意第二零二五章 突击队第一二三三章 郡县与分封第二一一五章 未来的燕郡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三十一章 脱险第四百四十一章 杯水车薪也算给第九十一章 陈叔陵第一二一六章 枢密院第二百一十六章 接下来第五百六十四章 想的简单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二百七十五章 莺啼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业大问题也大第一二三二章 鸡汤第一千五十九章 开皇?大业?第二二一四章 陛下对军队的掌控第二一七四章 浴血武威第一九八三章 会师山巅第二三四三章 猪鼻子插大葱第一三二四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一百一十二章 面君第五百四十九章 无处可逃第五十一章 光亮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门第一五三二章 何谓汉人,何谓大汉第五百一十七章 越来越看不懂了第一八九六章 叫骂第一六六六章 引他南下第二二五一章 黎明前第二百六十章 战旗第一四零三章 降职肯定有好事第三百二十章 前路第一四七三章 两相权衡第一二三一章 动脉第一一五八章 是谈判不是求和第四百六十一章 几路敌人第九章 秘密第一七三五章 怎么对付尉迟迥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一五五六章 不知道为什么很有干劲第四百八十七章 置之死地第四百八十二章 生与死第二百八十六章 环环相扣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战略思想第一七六八章 会攻洛阳,谁来主攻第一五二八章 战卢容,大象来袭第一六二六章 朕要解释第一二零五章 隔墙有耳第六百五十九章 扯皮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二一三八章 潜移默化,由缓至极第五百六十七章 战溪谷第二百三十九章 势均力敌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为重第一八三九章 暖手第一五五九章 比技术更重要的第二百零一章 入城第六百六十三章 夏有凉意第一六九四章 战到最后一人第一千三十六章 玉树后庭花第一九二三章 提上日程第一三零三章 抗命第七百八十九章 淳于家的抉择第一五二零章 象林,风雨正急第五百零八章 孤城绝地第一四四六章 不试试怎么知道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开始西梁——一城之地,夹缝之国第一六一八章殿试题目第二二四五章 牛刀小试第一九八八章 这不是田忌赛马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会师灵武第一二八五章 倒霉蛋宇文温第一八五九章 旧时代的背叛者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过一山拦第二零四二章 火枪虽好,不是万能第九十四章 过吴府第三百六十章 马不停蹄第二二四七章 地道内外第八百七十四章 杨素的使者西梁——一城之地,夹缝之国第八百一十一章 间隙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四百七十八章 洛水上第二二零八章 憋屈的精锐第二二六六章 平定河西第一六一一章 星散的吴郡世家第一八二四章 扶贫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见第五百四十五章 蝉第一百六十一章 捧场第五百六十章 不占便宜就是吃亏第一八九六章 叫骂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一九四九章 犹记当年,石头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