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四章 虚张声势

有这么一个南陈老一辈的名将盯着,关中的北周大军自然不敢动。只是北周也不知道,实际上大汉也是在虚张声势罢了,以现在江陵和襄阳等地的粮草储存和后续兵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一场大战。

因此事态很快就好转。

萧世廉留下来五千兵马驻守南乡,旋即返回襄阳,而淳于岑和黄玩也各自退军。眼看是大汉军队退去,但是北周守军却并没有直接卷土重来,只是分兵把守各处要道,显然李荩忱并没有打算在这个时候直接扑向关中,而主力尚且还在北方的北周自然也不适合轻举妄动。

等到杨坚率领大军返回,届时的局势是如何方才能够明了。

“萧伯清做的利落,”李荩忱看着舆图上的变化,这变化虽然很细微,但是却意味着整个战线已经从原来的犬牙交错变成了现在大汉完全占据上风。

已经畅通无阻的道路意味着大汉的汉中和荆州等地已经彻底连为一体,大汉军队可以从容的出汉中和襄阳夹攻关中。若是杨坚手中的南阳也丢了,那宇文赟的小朝廷就真的只剩下一个关中和河套了,甚至还不如占据青州和河北的宇文宪。

“接下来我们不能再对杨坚下手了。”杨素缓缓说道,“杨坚得到消息之后十有八九会引兵南下,就算是不和我们开战,大张旗鼓恐怕也是少不了的,若是我们执意施压,恐怕双方免不了有一战。”

“这一战为何就不能打?”旁边的秘书监黄琦诧异的说道,作为李荩忱身边的亲随文臣,他掌管消息的往来,自问对于天下的局势也能够看得清楚。

若是现在不招惹杨坚,那难道要再去招惹宇文宪?

如今的天下局势实际上也有些诡异,李荩忱是地盘最大的一家,但是兵马和人口的数量都比不上宇文宪,甚至只能说比杨坚阔绰一些,有些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虽然地盘大,但是大多数都是荒无人烟的地方。

而李荩忱看上去和杨坚这边比较融洽,双方不但在西北合作抗击突厥,还签订有完整的通商条约等等,有着正常的南北往来,这和南朝、北朝的和平时期相差无几。

相比之下,李荩忱和宇文宪之间就比较冷淡了,本来双方接壤的地方就只有两淮,而这里可以说是几百年来南北朝爆发冲突和战斗最多的地方,淮水两岸森严壁垒,大有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但是实际上双方在淮水两岸剑拔弩张,却从来没有真的动手,甚至在这个期间,吴惠觉还曾经南下进攻广陵和京口,帮助李荩忱解决了前往江南的道路上的侧翼威胁。而相同的道理,坐镇淮北的王轨和曾经凭借北徐州抵挡吴明彻数月的梁士彦也曾经抽调兵马北上准备支援洛阳战事。

双方就像是保持了一种默契一样,你不来我也不往。虽然说这样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两淮防线经过三百年的经营,城池全部都是要塞形式的,而且都已经坚壁清野,就算是大军主力离开,只要城中的守军数量还维持在一定水平,那么对方想要突破这道防线也需要付出非常惨重的代价。

当初吴明彻率领南陈主力攻击北徐州,而北徐州之中的守将梁士彦不过是初来乍到、临危受命,城中的守军更是几乎以北齐的降兵为主,在北齐刚刚覆灭的情况下,可以说是毫无斗志,可就是这样,梁士彦依旧抵挡住了吴明彻的几次进攻,一直等到北周援军陆续赶到方才放弃一些重要据点。

只不过那个时候吴明彻也没有继续进攻的必要了,只能退军到吕梁山区。

由此可见两淮防线的坚固,也可以看出为什么现在李荩忱和宇文宪之间保持这样有些诡异的和平,甚至还能够在对付杨坚和北方局势上保持一定的默契。

相比之下,李荩忱和杨坚之间有往来,但是双方的接壤之处却并没有像两淮防线那样漫长而坚固的壁垒防线,所以自然而然也就摩擦不断,更何况关中本来就是李荩忱制定的北上路线,这样可以绕过两淮,直扑中原。

所以天下局势怪异如此,也不是不难理解。

可是如今杨素招惹了杨坚之后,难不成又要把矛头转向宇文宪?毕竟黄玩和淳于岑拿下随州北侧的邓县等地之后,向西也就已经和宇文宪控制的地盘有所接触,这也是为什么黄玩和淳于岑没有在这些新得的地方上安置太多的兵马。

要是引起宇文宪的注意甚至是反扑,那就不妙了。

而现在杨素似乎还打算主动招惹?如此一来岂不是把大汉摆在了杨坚和宇文宪这两股实力的对立面?

这绝对是不符合现在大汉的国策的,大汉地盘虽然大,但是却并没有那么多的兵马能够和两个敌人同时开战,在其中挑拨离间然后缓慢蚕食才是应该做的。

就是因为想到这里,所以黄琦才会如此疑问,当然他的话里也多少带着对杨素的不信任。这也是现在出身南朝和北朝的官员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毕竟大家敌对了这么长时间,骤然坐在一起,不信任那是正常的。

更何况李荩忱不管怎么说都是出身南朝,所以这种怀疑和不信任主要集中在南朝官员对北朝官员身上。

而杨素微微笑道:“我们直接和杨坚开战的话,便宜的是谁恐怕不言而喻。宇文宪也巴不得能够看我们打的两败俱伤,然后从中攫利。所以我们也是时候想想应该如何对付宇文宪了。”

“和宇文宪开战?”黄琦眉毛一挑,若不是李荩忱还在这里,他恐怕都要准备拔剑了。

杨素摆了摆手:“当然不是,我们和宇文宪只谈不战。”

“谈?”

“没错,谈!”杨素微笑着说道,“宇文宪此时大军还在北方不说,洛阳这边一直僵持不下,也是他长久以来的心病,没有拿下洛阳,就没有办法掌控整个中原,更没有办法从东侧直入关中。”

这也是事实,这几年来宇文宪和杨坚围绕洛阳到潼关一线来回拉锯,双方都想争夺这个连接关中和河北的通道,现在虽然洛阳控制在尉迟迥的手中,但是从洛阳向西的通道甚至南侧的轘辕关等地都在杨坚的掌控之下。

第一九九五章 独孤永业会怀疑的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正的抵抗者第二十三章 生变第二一九九章 不变的战法第二一三三章 题名第一二零四章 臣坚持所请第八百零九章 督战队第六百八十二章 登城第一四六三章 班师回朝第二二七三章 财政补贴第二零六二章 那就没得谈了第一七七八章 教科书式的攻防战第一七七一章 尉迟老夫人的信第四百二十四章 看得起我第四十八章 探幽第四百二十四章 看得起我第一二六零章 后院火起第一千九十五章 抢人头第一五三九章 宣华夫人第一六二五章 从龙之心,人皆有之第一五七四章 给李询的新任务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流涌第九百一十八章 白纸般的巴蜀第五百二十一章 寒夜中的暖意第二一五二章 地上和地下第二三四五章 杨坚:我亏了呀!第四百三十一章 条件第二三三四章 万岁第六百九十八章 对着喝毒药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责第一七三五章 怎么对付尉迟迥第一二二五章 修仙党第八十六章 三天第二一零九章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第七百章 还不冷血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二三六五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标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一二八二章 眼前只有关中吗?第一百二十七章 渔翁得利第二一八三章 遗书都写好了第一五六三章 掌握在手里的第一一八六章 萧氏的担忧第七百二十一章 牵手第二一一二章 来生还是兄弟第三百八十七章 以退为进第四百五十五章 雪落第八十四章 君自酌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一七四七章 铁骨铮铮宇文达第二三七一章 岁岁有今朝(本卷最后一章)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欢喜第一四一七章 老帅的反应第二二六九章 臣妾向陛下讨个人第一千零九章 灵前第一八二二章 山东见闻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九百八十四章 业火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孙第一五三三章 平乱的好办法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二二五二章 改弦更张第八百七十一章 冬来第五百七十章 苍溪谷大道第七百三十六章 每个男儿的梦想第三百七十一章 剑指何处第一一四九章 血偿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一六零四章 弯路不可怕第七百四十四章 会面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一二七章 这是运气好第一五八二章 孙思邈的决定第二零五九章 局里局外第三十五章 动静第二二八九章 先汉因何亡?第九百四十九章 偷懒的士兵第一一八零章 过新年第一五七五章 战争服务于政治第六百三十六章 他的意见第一五三八章 战,在细雨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问第五百八十四章 在朝廷心中第五十四章 篝火第一五二三章 谋求决战第七百零一章 两步走第二零二九章 白沟南北,大战在即第四百一十三章 泸州城上第九百四十八章 真实的训练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报第一六三二章 舆论之战第一一七六章 西北余声第二二五九章 挽救三千青丝第一六七二章 混账第七十六章 淮口第二百八十二章 真正的将军第一二三一章 动脉第四百四十一章 杯水车薪也算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