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三章 年关

萧摩诃和杨素毕竟是上位之人,很快就从刚才的兴奋之中缓过来。

显然他们也意识到这种东西想要完全变成实战用的武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至少这让他们看到能够弥补现在双方人口上差距的一个办法。

“今年是个好年啊。”李荩忱微笑着说道。

西北之战稳住了大汉在西部的局势,彻底形成对关中的包围形势,而火药的出现更是意味着李荩忱总算是找到了能够击破对手最大的屏障的手段。

剩下的就是希望可以尽可能的把时间再拖得久一些,火器只要能够大规模猎列装,哪怕只是小规模的作为前锋的武器配备,也足够在短时间内给予敌人最大的杀伤,而且这种杀伤与其说是肉体上的,倒不如说是精神和士气上的。

毕竟谁都不想和一群能够喷火的怪物对战。

而根据李荩忱的设想,实际上火器的研制还是和历史上一样有三个方向,从投掷和近战用的震天雷、火蒺藜,再到步卒用的火铳和火枪,最后是真正意义上的火炮,而不是投石机。

不过这只是李荩忱的构想罢了,怎么才能把这些东西从纸面上落实到实际,那就要看工部的本事了。不过李荩忱对此还是很有信心的,华夏民族在这个时代尚且还没有完全沦入“天朝上国”的沾沾自喜之中,甚至可以说三百年的山河破碎让这个民族愈发的意识到创新和包容的重要性,方才为之后的隋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也正是在这个时代,涌现出了祖冲之、郦道元、贾思勰等历史课本上都赫赫有名的人物。

因此这个时代的工匠并不缺少开拓进取的精神,他们只是缺少能够支持他们的人罢了,现在只要李荩忱给予他们想要的,那他们自然能够给李荩忱丰厚的回报。

眼前的火药实际上本身就是一个明证。

只可惜上位者往往在很多时候看不清楚,甚至认为这种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人类发展进程的武器是奇巧淫技,却不知道,西方帝国列强也正是依靠火器起家,并且称霸世界数百年。若是当初的宋朝能够好好的利用火器,会不会再和之前一样羸弱,恐怕都不好说。

而在这一刻,和火药有关的时间线,在李荩忱的手中扭曲,并且逐渐向着一条崭新的道路延伸。

“报之中书省,全部按照军功处理。”李荩忱淡淡说道。

在这个时代,军功和其余的功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军功是最硬气也是最实打实的功劳,也是最为世人所认可的,李荩忱直接把这些人的功劳算作军功,显然已经明确的表示火药接下来的用途。工部和太尉府以及整个军队历来同气连枝,所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朝堂上这样的联合也是李荩忱乐于见到的,工部和军方本来就有太多相互合作的机会,若是他们互相之间总是有矛盾,那李荩忱恐怕才头疼呢,而有负责钱粮的户部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工部和军方也很难真正背着李荩忱做出什么事来。

“年关将近了,也不知道我们的两个邻居是不是也有这么好心情。”李荩忱微笑着说道,转身向外走去,他今天出来还得到其余几个地方转一转,不可能一直都待在太尉府和工部,这样也会有人有意见的。

萧摩诃和杨素对视一眼,杨素微笑着说道:“今年对于他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年。”

“明年也注定了不是。”萧摩诃接了一句。

两个相差不过十岁,在历史上是生死仇敌的男人,相视大笑。

————————-

“这是岭南的奏章,务必在三个时辰之内分拣完成发放!”站在屋檐下,门下省的主管人——侍中裴猗大声吩咐。

寒风吹过院落,一箱一箱的公文正在紧张的整理运送。门下省不仅仅有专门呈递给李荩忱的奏章,还有各地需要中央批复的公文,包括粮草、人手的跨境调运等等,就算是时间紧迫先行实施,也必须要在之后在朝廷这里留下档案。

现在临近年关,按照规矩,今年上半年的部分不重要的公文就要进行封存了,要腾出来空间给明年的新公文。

整个门下省都忙得团团转,甚至没有人感受到寒冷。即使是已经上了年纪的裴猗,也只是披着一件外衣。

“陛下!”这个时候门口突然传来一声惊呼。

院落之中的人们诧异的看过去,只见一个装束和普通的世家子弟没有什么区别的年轻人快步走进院子,如果说有什么看上去不一样,那应该就是他的衣衫上绣着一条盘龙,张开的爪牙似乎随时准备把眼前的敌人撕碎。

“臣参见陛下!”裴猗急忙越众而出,“陛下驾临,臣有失远迎,还请陛下恕罪。”

“还请陛下恕罪!”这个时候院子中的人们方才慌忙行礼。

而李荩忱笑着扶起来裴猗:“是朕前来没有派人告知,怪不得诸位卿家,各自忙各自的吧,朕只是临近年关了前来看望一下。”

在场的很多人实际上都是没有见过李荩忱的,不过对于李荩忱的种种当然是早有耳闻,这位陛下和想象之中的略有不同,算不得棱角分明,也算不得圆润富态,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平易近人的气质,他不是圣人。

但是他同时也不是凡人,平易近人,可不代表着这真龙天子就和他们这些凡人一样,想到这位陛下是怎么一路浴血厮杀到这个位置的,谁不是觉得背后一凉?

文人的心思更多于武将,要说这年关下没有什么要紧事情的,陛下跑到门下省来做什么?

要知道门下省应该是三省之中最为清闲的一个部门,主要也就是负责搜集、筛选和发放奏章公文,当然还有通事馆等对外交流的部门也是挂在门下省的,不过大多数的文官实际上对于这个通事馆到底是干什么用的真的不太清楚,只知道等仗打完了,就是他们出去负责和谈和擦屁股。

“今年可还有积压的公文和奏章?”李荩忱大步走入议事堂。和他已经习惯了的议事堂不一样,这里的议事堂也悬挂着一副舆图,只不过这是以大汉的国土为主,每个地名上面也都标注着文字,表示从那里送过来的公文有多少。

第八百一十二章 顺水推舟第四十九章 乱战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内府第九百零四章 坐下来谈谈第二二八八章 大汉第一份公开的舆图第二十九章 虚实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第一二七六章 为大汉之崛起而读书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进退不得第四十七章 香囊第二一七零章 廉颇未老,尚能饭否?第二一二一章 你这样让我很难做啊第八百一十一章 间隙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后奏第二百三十五章 冲过去第一二零六章 杀伐果断?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与丝绸之路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群臣的态度第一九三五章 这就是朕的底气所在第一百一十二章 面君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温柔似水?第一百四十章 心思第一五六五章 解燃眉之急第一千八十章 杨素在成都第四百零四章 喜事第七百五十章 日出第二零四二章 火枪虽好,不是万能第二百一十四章 缠战第一七一一章 洞开的许昌城第四百零五章 出嫁第六十五章 选择第一五二四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一百五十六章 告知第一千六十七章 斗志昂扬第二百二十四章 鏖战第一五一八章 群众的力量第一四八三章 刑法第一一二七章 这是运气好第一千九十六章 假装没看见?第一八六八章 大军渡河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难处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三百二十一章 搏命第一二三零章 土地集中制第九百七十二章 恍然如梦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当别人家的孩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没有真的桃源第二一八三章 遗书都写好了第二零九八章 今夜开门,迎入王师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九百零六章 明知道第一三九五章 不服输第一三一二章 两大都督第一千五十章 便宜大舅哥第一八六零章 卖队友?第三十九章 逃避第九百章 农夫的战斗第二一二七章 孩子的教育第二三四二章 一碗水端平第五百五十三章 钩直饵咸第二一五一章 以后有他们好看第一三七九章 长安一片月第一七八二章 陛下是什么意思第一九零八章 破冰奋战第九百二十一章 宇文温第二二二二章 虚晃一枪第一五七四章 给李询的新任务第一四三零章 证明自己的机会第一二三三章 郡县与分封第三百七十三章 到底打谁第一千三十九章 混账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达的想法第二一五零章 唇亡齿寒还是虚与委蛇第一一三一章 忍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发展第一八九零章 河内部署第一九二七章 做好眼前事第七百八十二章 军功的算法第六百八十五章 前夜第三百七十四章 猎物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温柔似水?第一一三八章 尉迟家的态度第九百一十七章 名义第二百章 公安第二零二八章 桥上桥下,激战未休第一四一三章 心境不同第一一五一章 突厥人的噩梦第一千五十八章 给个“关公”拜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九百八十五章 没有近战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凤坡第二零七六章 冀州民心,献于陛下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二零五四章 持节北方,比肩苏武第一三八零章 回家第五十章 冷潭第一九六五章 打点行装第三十七章 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