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当年

书院既然是新的选拔人才的重点,那么陛下对于书院上下包括山长和每一个先生在内,肯定都集中注意。

所以当徐家的人在外面接待宾客的时候,徐陵躲在自己的大书房里饶有兴致的品茶。

说来这书房也有故事,正是当初李荩忱写下《爱莲说》并且和乐昌相见的地方。

弹指一挥间,想到当初的种种,徐陵不由得微笑。

当初的小男女现在也变成当今圣上和母仪天下的皇后了,而这书房真的也算是见证了一段有趣的历史。

“给孝穆公拜年了!”声音骤然响起,把徐陵从追忆中拉了回来。

虽然徐陵概不见客,但是有些人还是不能不见的。

微微抬眼,徐陵点了点头:“季高,别来无恙。”

这一句话出来,沈君高也不由得动容。

别来无恙······上一次自己和徐陵见面的时候还是李荩忱第一次入建康府夸功的时候吧,那个时候这建康府皇位上坐着的皇帝还是陈顼,当时的沈君高执掌东宫,眼见得陈顼驾崩之后就是不折不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徐陵更是本身就在左仆射这个位置上,哪怕是和陈顼貌合神离,但是这个“孝穆公”的名号是谁都不能小看的。

谁知道短短几年之间,风云变化,沈君高从被贬到变为阶下囚,再到现在的重新回到朝堂,可以说经历了此前从来没有想过的大起大落,也彻底让他从一个自视甚高的世家子弟经过大浪淘沙之后彻底变得成熟。

毕竟沈君高从当初继承自己兄长的衣钵到执掌东宫,一步步走过来实在是太顺畅了,以至于他本身实际上缺少很多应对挫折的能力的。而现在经历这些磨难,再站在徐陵面前的沈君高,两鬓生华发,但是一双眼睛之中炯炯闪烁着的依旧是勃勃英气。

看着已经经年未见的沈君高,徐陵一时间竟然也有些恍惚。

似乎这还是那个当初石头山上白衣飘然的林泉隐士。

不过······徐陵下意识的伸手摸了摸自己手上更多的老年斑和皱纹,自失的一笑。

岁月不饶人啊。

“孝穆公,别来无恙。”沈君高的话里也依旧带着相似的感慨,只不过更多的是带着的愤怒。

徐陵并没有跟着李荩忱一起从巴蜀来到江南,而是一直留在成都教授学生,一直到去年年下才回来,回来之后也是闭门不出、概不见客。因此早就有问题要问徐陵的沈君高,即使是今天是大年第一天,也依旧气势汹汹的来了。

“来找老夫是有事?”徐陵缓缓起身。

沈君高下意识的想要上前搀扶,不过想到了什么,手上的动作转瞬又停下来了。察觉到了这个细节的徐陵只是一笑,却没有多说什么。

而沈君高沉声说道:“余想问孝穆公对陛下开设书院,并且逐渐以书院作为选贤举能之根本的看法。”

徐陵瞥了他一眼,这个问题显然他早就已经料到了:“老夫并没有什么看法,教书育人并没有什么错,古之圣人以传授学问为己任,老夫已经这把年纪了,自问无法比肩古之贤圣,却也还算有些墨水,能够把这满腹学问传授下去,老夫也就心满意足了。”

一边说着,徐陵一边伸手推看半掩的窗户,看着窗外的雪景。

风雪之中,几株腊梅正迎风绽放,散发出时浓时淡的幽香,而遒劲的枝干和白色、黄色的花朵和后面的白墙黑瓦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似乎那黛瓦就是画框,而白墙就是画纸,挥毫泼墨之后,那花朵和树枝栩栩如生。

沈君高显然对于徐陵这个模棱两可甚至直接回避了重点的回答很是不满,他一扬袖子,大步绕到徐陵的正面:“孝穆公,就算是您自己满足了,可是您可曾考虑过偌大的徐家之后应该怎么办?难道所有人都能够通过书院作为进身的途径么,陛下现在只是卡住了我们这些家族直接提供人才的道路,谁知道在这之后又会不会······”

“又会如何?”徐陵径直问道。

老人微微眯眼,目光甚是锋锐。

而沈君高几乎下意识的打了一个寒颤,仿佛站在眼前的还是当初那个在朝堂上把陈顼骂的狗血喷头的年轻官员,一时间沈君高竟然不敢多说什么。

徐陵回过头,沉声说道:“季高,老夫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三百年来,世家一直都是支撑一个王朝向前走的根本,其实很多人都意识不到,如果没有世家在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和提供财富,无论是哪一个王朝实际上都不会长久。”

沈君高怔了一下。

这样说的确也没有错,南北朝之所以长期以来能够维持这样势均力敌的对抗,和世家的存在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一个王朝骤然间没有了世家的支持,单单凭借几乎没有受到过什么教育的百姓和更没有什么所谓的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士卒,是没有办法对抗任何一个敌人的。

王朝的君主只能通过世家才能把整个国家的所有力量汇聚成一个整体,当然了相应的,君主也必须要确保世家的存在。

与其说是世家在攫取权力,倒不如说是他们和王朝、皇权共生,他们依靠皇权来获取利益,同时他们也把生长和进步的力量反哺给王朝和君主。

“既然如此······”沈君高瞪大眼睛。

“可是一切终归需要改变。”徐陵淡淡的说道,“陛下天资过人,不可能不会明白,实际上世家的存在对于他的统治并没有太大的威胁,但是他更明白,如果不改变的话,那么就永远不可能真的让这个王朝变成一个诸如当年秦汉的整体。”

每一个世家都有着自己的利益,他们相互勾结、相互联合又相互对抗,在这种制衡体制下,实际上最不需要担心自己位置的就是皇帝陛下,比如当初看似是一个整体又相互制衡的王谢两家,就是因为这种对抗的存在,让他们必须需要一个皇帝站在中间。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又一个的世家起起落落,但是王朝的更迭却不会单纯的和世家的更迭有关系。

而作为后果,这个王朝的大多数力量都消耗在了内耗之中,所以也永不可能向前走。

第一五七六章 从林邑向西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一三五七章 可不能抢风头第三百五十九章 战如风第一四四四章 在慈善的基础上第二一四四章 新修订的律法第一四九三章 水陆夹攻第一千八十五章 让他滚过来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阵仗第一五四九章 林邑炮灰第二一七三章 男儿至死是少年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绸缪第一三六六章 驾前惊变第一一一四章 侵蚀第二百一十六章 接下来第一二五七章 为朕更衣第一五一五章 从蛮夷到汉人第二零八五章 河套告急第一六三八章 丢掉的要拿回来第一六五二章 城头战场第一三九三章 杨丽华的梦第二一四五章 杜齐想打自己一巴掌第一八四八章 平静之下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七百四十章 突进第一六八六章 打的就是精锐第二百三十六章 请援第九百七十六章 血与火第八十五章 宿醉第四百四十四章 臭味相投的疯子第二二九七章 这个忧,不分好不好?第一三五一章 一力破百巧第八百七十一章 冬来第四百二十五章 背后的利益纠葛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第五十九章 始兴枪王第一九九四章 海军,靠得住么?第五百六十二章 龟缩第一八四零章 巴不得呢第二二九六章 来自历史的教训第五十一章 光亮第二零八八章 他很镇定第二百九十一章 陈叔宝第二百八十八章 插一手第一千九十三章 转角遇见突厥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变第七百八十四章 军屯第一三三四章 近乡情怯第五百七十七章 胜利第五百九十二章 背负罪名第一二二四章 制衡张丽华第二二零三章 跑得真快第四百九十八章 难测第二一三四章 天子门生第二百一十三章 抢滩第七十一章 时间第二零九四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五百零三章 承蒙不弃第八百七十九章 初到陈仓第一一四九章 血偿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盘山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聊发少年狂第五百四十二章 星火第二零六二章 那就没得谈了第一四五七章 几个字的重量第一六四三章 贫富差距第一七八六章 放心,有拖后腿的第一八六六章 这个长史很不错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过一山拦第二百三十二章 萧湘第三百零六章 雾中峡谷第八百四十一章 潜入第一三零五章 走还是不走?第一七一二章 见风使舵最擅长第九百八十一章 尴尬的顾觉第九百六十六章 激战,狼尾滩!第一五六二章 海军的欠条第六百三十八章 宣旨第二百三十一章 为什么是某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二零二一章 囚徒心理第一六九七章 命中注定的对决第一三九六章 老骥伏枥第二百四十四章 皆动第一七三一章 断后也是老夫来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三百二十三章 破庙第一八二九章 着急的崔世济第一一四七章 血夜第二三零八章 大汉的江南第一五五五章 大决心第二三五八章 针砭时弊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一百零二章 幸好第三百五十七章 巴人八部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里光第二零八三章 某亦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