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

三百年前晋室南渡,带走的不仅仅是北方的世家豪门,还有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农耕器械,这让江南的农耕骤然从刀耕火种变成了华夏农耕最先进的地方。

而相反,北方的农耕文化却因为连年的战乱而受到重创,一直到现在方才逐渐恢复元气,但是在农耕技术上,南方已经呈现出领先的势头,毕竟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农耕上本身就缺少管理的经验。

宇文宪在失去了关中和中原这两个主要的农耕土地之后,想要维持足够的粮食数量,那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粮食生产效率。

滑稽的是,李荩忱有足够的技术,但是却并没有足够多的人,这就让南方产出的粮食数量终究没有办法和北方相比,因此李荩忱也寄希望于双方的互市,以求能够弥补现在大汉人口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对粮食需求的压力。

当然粮食还只是其中一个原因,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北方需要的各式各样的器械,尤其是作战用的器械。随着火药的诞生,大汉已经开始逐渐把注意力放到相关的武器研发上,之前研制的那些弓弩和投石机实际上都已经不再算是先进的设备,因此并不是不可以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卖出去赚取外快。

而对于李荩忱来说,现在想要真正和杨坚抗衡,还是需要大量战马的,可是西北落在李荩忱的手中时间终究不是很长,李荩忱还很难通过西北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马匹。

骑兵从来都不是好培育的兵种,在获得足够的战马之后,还有选拔人手、进行各式各样的训练,方才能够把一个普通的步卒训练成合格的马上战士。在这上面农耕民族有着天然的劣势,对于草原上的民族来说,他们本来就是马背上的民族,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自然也就不需要额外的训练。

一个合格骑兵的形成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现在李荩忱不可能再等着西北马场输送过来足够多的战马,这样再等到骑兵训练好,黄花菜都凉了,所以李荩忱也必须要尽量从宇文宪这里获得更多的战马。

实际上这一次杨坚和宇文宪北上驱赶突厥人,实际上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以求能够占有更多北方马场,尤其是对于麾下有庞大数量鲜卑骑兵的宇文宪来说,有马场自然才能保证这一支骑兵的延续,否则只要战马都没有了来源,那么就算是有再多的骑兵又有什么用?

这一次互市显然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而对于已经分割和对立了数百年的两淮来说,这也是一个化冰的机会。

当然了,早就已经摩拳擦掌的南方商贾,也都指望着能够通过这一次抓紧冲入更为广阔的北方市场,要知道当南方已经开始建立起完整的钱庄体系的时候,官府对于商贸的监管和参与的程度都在飞快上涨,这就意味着留给这些商贾获得暴利、甚至谋取更多利益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了。

没有人比完全熟悉后世金融运转方式的李荩忱更能够掌握商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所以在南方,商贾们发现自己至始至终都只能在李荩忱已经制定的几乎天衣无缝的规矩之中来回腾挪,再也不可能和之前那样寻求一夜暴富的机会。

而北方则不同,现在北方在商业上几乎还处于最原始的各自为政的阶段,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片空白,这些商贾们冲入北方市场,自然也就不会再受到大汉律法的约束。

不过大家也都清楚,李荩忱就是打算把商贾们当枪使,通过他们先占领北周的基层市场,也就等于占领北周百姓的生活。当北周百姓已经习惯于使用南方的物品、和价格公道的南方商贾进行交易的时候,北方商贾自然也就会受到打击和吞并,而失去了基层百姓的支持、那些和商贾有不可分割联系的大小世家又都受到打击,那北周朝廷的统治自然而然就会越来越虚弱。

但是这本身就是一个无序而且就连李荩忱自己都不知道结果的过程,这些商贾会把事情弄成什么样子实际上李荩忱自己都不确定,但是至少对于大汉没有什么坏处。

通商就是条约之中最重要的一条,剩下的还有双方互派使者,互送岁供等等,实际上都是把双方摆在了平等的位置上。

能够和宇文宪的谈判取得这样的成果,实际上已经很让李荩忱满意了。毕竟李荩忱现在也的确没有实力和宇文宪硬碰硬,至少能够解决这么长时间以来的淮南问题,可以让整个战线都活起来。

许善心深深吸了一口气,提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转交给旁边的刘休征。刘休征作为北周这边的使者也签下名字,紧接着宇文宪一挥手,侍从拿过来齐王大印。

这合约一式两份,先就近加盖宇文宪的大印,接着会快马送回建康府加盖李荩忱的大印,然后双方各持一份。

看着鲜红如血的印章,许善心的手微微颤抖一下,旋即整个人轻松下来。

不知道这一份和约签订下来,双方的和平又真的能够维持多久?

而且李荩忱既然和宇文宪确定了和约,那么就意味着大汉即将磨刀霍霍对杨坚动手了。

战争,应该很快就会爆发。

目送许善心拿着和约快步离开,议事堂上的宇文宪也是缓了一口气,双方虽然没有明确的在和约上说明,但是就连最紧张的两淮前线都成为了通商的地方,那么也就意味着李荩忱默认了现在双方有着共同的敌人。

“杨坚,本王这一次倒要看看你用什么来对付这样的局面。”宇文宪冷笑一声说道。

而旁边的刘休征微微皱眉,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声。

他也早已经料到,在这乱世之中是不可能真的把所有战争都避免的,一场战争的化解,只是因为要给更加激烈的战争让路罢了。

就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的理想未免有些太丰满了。

而现实,一向是骨感的。

“贤弟,这一次就留在本王的身边吧。”宇文宪此时殷切的说道,“本王有你相助,横扫天下,如虎添翼!”

第一百八十一章 过招第一一七五章 开垦淮南第一五九五章 路与河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一三四零章 杨坚的骑兵第一六九五章 将军,带我们守住这里第四百九十章 动向第一五一四章 李询聚将第一九七七章 甲骑恐有千余第五百一十二章 更为艰难第一八三三章 来者不拒第二百三十三章 带她走第八百八十二章 不宜大动干戈第二二三六章 抱大腿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二二六四章 插翅难逃第七十九章 等待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关中么?第九百一十二章 外交家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第四百三十八章 着急的沈君高第一三四九章 日南和灌汤包第五百四十一章 狠辣第一七二二章 鸣金三声第五百六十章 不占便宜就是吃亏第一八二零章 无事献殷勤第一三七七章 难当都城之重任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国事第一八一三章 开窍的薛延陀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开花,中路突破第一百四十三章 都是走后门的第一九五三章 未来,当在他们手中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七开第五百六十一章 都在改变第五百六十五章 君臣第八百二十三章 骗人的第一三六二章 又近了一步第七百零九章 保护自己爱的人章节修改情况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儿至此(下)第一五四七章 能坚持多久?第一千九十四章 汉家龙旗第一四二九章 今日于郎,今日汉将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长安第一一零一章 吐屯背后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归流第一四八一章 该去了第四百九十五章 小心为上第两千零七章 说好的轻兵呢?第一一六七章 长处和短板第一五二六章 小姑娘长大了尾声 江山如画第一九零四章 汉军兵线第一二一九章 东宫的“女主人”第一八四二章 风箱里的老鼠第二零六三章 御驾临北岸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满第一二七四章 登上历史舞台的李靖第二一六一章 授印挂剑第一七八七章 不可阻挡的力量第九百九十五章 仓库争夺战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关那畔行第一七五九章 家国第一二七八章 年轻人的把戏第四百一十三章 泸州城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时也,命也!第二一二四章 贸易体系下沉第一四八七章 震慑宵小第六百一十九章 独木桥第一四九七章 吴郡的人,出列第六十三章 介绍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为虑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一九六四章 战争,近在咫尺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负的沈姊姊第二一五二章 地上和地下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个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一六三零章 面圣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一五八一章 各领风骚数百年第三百二十四章 腐朽第一四九一章 认识圆第五百三十三章 山外苍天第一千八十一章 雄心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宪的准备第七百四十四章 会面第七百三十二章 罪该万死第六百五十五章 忽悠第一一四五章 青石嶙峋第六百八十五章 前夜第一一三五章 使节第八百七十六章 乱世的主题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辽东第四百一十八章 还算有良心第一千四十五章 胭脂井与传国玺第一九五五章 王昌入洛第二零一五章 将士用命,攻破居庸第一七九二章 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