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九章 招生

成都书院的山长是徐陵,这是江南名家,大家公认的“孝穆公”。而紧接着建立的岳麓书院,李荩忱也请来了琅琊颜氏的颜之仪。以琅琊颜氏的名声,颜之仪自然是当得起这个位置。

那么剩下的金陵书院,作为大汉国都之中的书院,山长的位置也可以说是炙手可热。徐陵和陛下亦师亦友,再加上其资历活生生摆在这里,担任山长大家无话可说。而琅琊颜氏也不需多言,他们本来就是颜回的后人,而且这些年来专心治学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个位置自然也是当之无愧。

想要找到一个能够和颜之仪、徐陵这样的人物比肩的山长,显然是难之又难,而且金陵书院在天子脚下,这书院的名声和教学质量自然也不能比剩下的两个差。所以就当一些人甚至已经在揣测李荩忱会不会把徐陵从成都请过来,还有一些人已经准备毛遂自荐抢夺这个几乎象征着江南文脉之首位置的时候,李荩忱却出乎意料的以名不见经传的萧琮作为金陵书院的山长,这的确让很多人都为之惊讶。

不过转念一想,大家也都明白过来。

萧琮明显就只是李荩忱推出来的一个幌子罢了,毕竟谁都不相信李荩忱真的会把金陵书院交给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相比之下主持另外两个书院的徐陵和颜之仪可都已经白发苍苍了。

真正站在金陵书院山长位置上的,应该是萧琮的父亲萧岿,曾经的西梁皇帝。只不过以萧岿的身份不太合适直接抛头露面罢了。

兰陵萧氏本身也是以学问起家,这自不用说,而萧岿的祖父则是赫赫有名的南梁昭明太子萧统。正是在萧统的带领下,南梁汇聚天下文人,编纂成了华夏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汉族文化诗词总集——《文选》,当时尚且年轻的徐陵便是这庞大的编纂队伍之中的一人。

《文选》的面世,标志着华夏文明,尤其是华夏文明之中的汉族文明第一次作为一个整体出现,把汉族这个名称从原本的汉朝人变成了华夏民族的代指,同时这一部作品也总结了前人的诗词佳作,让先秦两汉的很多文化成果得以保留。

也正是因为这一部书,昭明太子萧统被江南士林尊为学问大家之第一人,大家对于这位太子殿下继位之后能够带来的太平盛世很是期待,只可惜天妒英才,萧统英年早逝,昭明太子终究没有成为皇帝。不过萧统的第三子后来建立了西梁,也就是西梁的第一代皇帝萧詧。

因此萧岿和萧琮是萧统的正统后代。由他们主持金陵书院自然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就算是孝穆公和琅琊颜氏,也终究比不过兰陵萧氏和昭明太子在江南士林之中的地位。

更何况这本身也是给李荩忱脸上贴金的事情,毕竟李荩忱竟然敢能准许西梁的太子甚至是皇帝来主持这金陵书院,包容大度之心自然已经毋庸多言。只要他们乖乖听话,就算是曾经的生死仇敌都能够容忍,更何况别的。

这对于大汉吸引更多的人才自然也是有不可估量的好处的。

当然实际上也是因为李荩忱自己清楚,萧家父子对于当皇帝本来就没有什么兴趣了,尤其是他们尝过了当傀儡皇帝的味道,因此让他们前来主持书院,他们本身也很乐意。

“现在书院改建的如何?”李荩忱一边继续向上走,一边打量着周围的景致,他的说话声音非常平淡,就像是和自家人唠家常似的。当然了实际上现在他和萧琮这个大舅哥也算是自家人。

萧琮急忙说道:“原本山上的这两个寺庙相对而开,每个寺庙都是三进的院子,算不得大。现在全部翻修之后,又在两侧加盖耳房作为学生住宿的地方,同时向后开辟菜地,能够让书院自给自足。”

李荩忱微微颔首。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实际上还是非常淳朴的,他们并不奢求能够依靠朝廷的帮助,只要能够有一片地让自己种点菜、养一些牲畜,也就能够满足书院的日常开销了。

更何况种地······本来就是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

而萧琮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引着李荩忱入了正门:“现在书院之中的大殿已经修缮完毕,后面的房间都还在整修,但是上元节前肯定都可以收拾妥当。”

曾经供奉四大天王的山门两侧,已经换成了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牌位,而正殿上更不用说,这里既然是书院,原本的大佛之类的自然是不能留的,取而代之的是孔子的塑像,而周围则是孔子的弟子,完全变成了文庙的样式,倒也符合书院的氛围。

而大殿两侧则是藏书楼和讲学的地方,尚未修缮完成的则是住宿的地方。对于这个时代的文人士子们来说,自己风餐露宿当然并不重要,先确定自己的信仰、保护住自己的书籍才是首要的。

“今年金陵书院招生一百三十五人,可对?”李荩忱紧接着说道。

萧琮忍不住苦笑一声:“陛下,现在恐怕远远不止这些了。自从正旦之后,又有超过两百人想要报名进入书院,微臣现在正在头疼这件事。现在至少还得再扩大一倍,我们才能装得下这么多人。”

李荩忱摆了摆手:“我们是书院,不是施粥的铺子,不能来者不拒,你们现在拿出来什么方略没有?”

萧琮听出来李荩忱话语之中的些许不悦,急忙说道:“现在我们打算仿照成都书院的方式,以考试录取人才,而最终推荐给朝廷的人才也是一样,通过考试选拔。具体的题目臣等已经在讨论了。”

李荩忱微微颔首,现在书院也不过是刚刚搭起来一个架子罢了,李荩忱不可能要求他们把什么事情都做的尽善尽美,而且李荩忱也并不打算把后世的那一套考试理论完全搬过来,毕竟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不同需求,后世的东西看上去先进,但是不一定就符合现在的情况,因此李荩忱还是以让萧琮他们自己讨论和完善为主。

“朕要的是人才,不管什么出身,是人才都可以。”李荩忱补充了一句,“所以你们的考核方式也要更加灵活,懂么?”

第二百九十五章 镇定第二二七九章 心服口服第二百七十五章 莺啼第三百零六章 雾中峡谷第一二一九章 东宫的“女主人”第一一五八章 是谈判不是求和第一一二四章 虚张声势第二零五一章 陛下在干什么?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盘山下第一八六五章 朕给你这个机会第一七四八章 嵩山月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樊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五百七十七章 胜利第二百一十一章 雾气第一百九十一章 决断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一七二六章 赵王,不能见死不救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问第二二四五章 牛刀小试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空第九百三十一章 钱不能堆着第二百八十章 名胜第一五零三章 年轻人的较劲第一四四八章 元乐尚的目的第一一五三章 骑兵冲击第一二七三章 少年将才第一二七五章 李渊的建议第一百五十四章 公平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一三零一章 宇文述的野望第一五九三章 送别第二一五八章 祭坛上的五个牌位第一千八十六章 曹忠,可以么?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七百八十九章 淳于家的抉择第一一九一章 和约第十二章 接枪第一八六零章 卖队友?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婵娟第一六二四章 意欲何为第六百一十八章 杨素献策第二二九五章 海军的任务第一三九二章 今年之内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一五七五章 战争服务于政治第五百二十六章 总有一天第五百九十六章 议论汹汹第二十七章 寂静第六章 陷阱第五百二十章 不懂事第二零一七章 那就让他们看看第十七章 弱点第八百零三章 主动撤退?第八十七章 借书第八百零八章 被包围的陈智深第一九五八章 国家未来,在陆也在海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第一八二八章 不消停第一四七三章 两相权衡第七十章 冲杀第二一零五章 宽心第一百七十章 变天(上)第四百零六章 野心第一八七二章 关中男儿耐苦战第一二三九章 如荒草疯长第二百零六章 默契(第一更)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区划第一千二十四章 后尘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国名吐蕃第一七二一章 狂澜难力挽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见第一九四四章 龙门书院山长的人选第一千七十八章 老和少第一七九九章 天助我大汉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一千四十五章 胭脂井与传国玺第五百七十八章 质疑第一七六九章 将将之才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一三四零章 杨坚的骑兵第二十五章 残忍第一九八零章 火炮的威风第一千七十三章 本将军是妻管严第一百九十五章 将令第一六二五章 从龙之心,人皆有之第三百零一章 无须担心第一七三零章 打断了脊梁第一三一五章 后继有人第一四六九章 对世家开刀第一二九七章 他想要的和平第一二九二章 没得选第一五一一章 海陆军登场第一一八零章 过新年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满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洞第一七零八章 人未至,炮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