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四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

将领们顿时哄然大笑。

他们还在细细琢磨刚才萧世廉说的这些话,结果没有想到被萧世廉直接来了这么一句,差点儿都没有反应过来。

一边笑着,将领们看向这个年轻人的目光之中也平添了几分别样的信任和敬佩。

这个年轻人显然无论是指挥打仗还是逞口舌之快,都是有几分本事的,也难怪当初拿下韩擒虎这样的人物。之前大家对于韩擒虎还并不感冒,可是这一次韩擒虎包抄萧关、一下子展现出了自己的将才,才让大家意识到之前萧世廉为大汉拿下了一个怎样的人物。

而这贺若弼自然就更不用多说,之前的武关之战他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这一点是在座的众人都承认的。

萧世廉沉声说道:“贺若弼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现在北周的秩序和统治已经在不可遏抑的崩塌,这些将才和人才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而我们就要尽最大可能在其中网罗人才,你们都清楚?”

“属下明白!”

虽然作为南方将门出身的这些将领,实际上对和他们做对了这么多年的北方将门并没有多少好感,甚至恨不得将他们置之死地,毕竟这么多年好几代人的争斗,已经让双方之间存在不小的仇恨。但是大家心里也都清楚,想要坐稳天下,单单凭借南边的人可不行。

他们对于北方的了解肯定比不上北方将门,相同的道理也可以扩展到整个北方文臣武将的范围上,依靠这些出身北方的人才才能够镇住北方。

尤其是诸如贺若弼这样的汉化的鲜卑人,对于之后稳定北方局势肯定是有作用的,要知道现在北方有大量南下并且已经完全融入汉族生活的鲜卑人,如果没有相似出身的人来管理他们,不知道他们还会闹出来什么幺蛾子。

华夏民族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的包容和同化的民族,这些鲜卑人既然已经选择融入汉族,那自然就要让他们彻底变成汉人。再加上连年的征战已经让人口这种东西变成大家都必须的,没有人就是没有生产力。所以李荩忱之后对于北方的民众,无论是汉人还是鲜卑人,都不可能真正的区别对待,也不可能说把鲜卑人都赶尽杀绝。

那就是对于整个华夏民族的复兴不负责任。

所以能够得到贺若弼这样的人才,当然是求之不得。

“将军,那那个崔仲方?”黄玩开口问道。

贺若弼还算好的,另外那个看上去才是柴米不进的主儿。

萧世廉苦笑一声:“先带着吧,轮流派人劝一劝,如果看上去有松动的话某再出面,免得自取其辱。”

对于这种杨坚的死忠,萧世廉并没有多少兴趣。

等打破了长安城之后,他们也就该动摇了。

不过是现在还以为有希望,所以盲目的坚持罢了。

将领们都露出笑容。

萧世廉也有头疼的东西啊。

“好了,休整一天之后,准备进军蓝田!”萧世廉紧接着下令,“不管要不要打,态度都要摆出来的!”

“遵命!”

宇文温投降之后,宇文亮也肯定坐不住了,所以不管汉军愿意还是不愿意,至少是要和周人在蓝田打一仗的。

——————

南船北马,既然要在南方生活,就要习惯坐船。

实际上后世的南方因为道路交通等等的发展,人们出行也早早不再依靠船只,但是在这个时代,水网密布的江南地区,船只依旧是最主要并且无可替代的交通工具。

这一次李荩忱前往江陵,依旧是沿着大江溯流而上。

这应该是李荩忱这一生中第四次这样走这条道路了。

第一次是他从建康府前往江陵的时候,当时一切都还是个未知,初来乍到的李荩忱在经历了磨难之后对于自己未来能走多远根本就没有把握。

第二次是他前往建康府夸功之后“逃婚”而归,那一次虽然狼狈,但是也正式代表着李荩忱要和南陈划清界限了,为之后双方彻底撕破脸皮打下了基础,同时李荩忱以一种绝对战胜者的身份出现在建康府,夸耀一番之后又毫发无损的回到了巴蜀,对于他的声望也是一个绝佳的助力,人们开始正视这一支从遥远的巴蜀崛起的力量,徐陵和吴明彻等人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一点一点把重心转移到李荩忱的身上。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东宫的统治班底受到了重创,沈君高等人被迫远走,而新上任的江总和孔范一步一步的将陈叔宝带到了不可挽救的深渊之中。

第三次是他前往江陵主持西北和北方战事的时候,而现在则是为了关中战事的收尾,同时也确定了之后对关中的战略部署。

别说第一次西去时候的李荩忱能不能想到今天,就算是第二次和第三次,他都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能够走到这一步。

对于一个穿越客来说,杨坚这个历史上不折不扣的胜利者,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大山,无论是从真正的实力上还是从心理压力上,李荩忱想要克服这种担忧和恐惧实际上是很难的。

哪怕是历尽千帆,看到了太多历史上栩栩如生的人物,经历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挣扎,李荩忱也不敢信心满满的说自己就一定可以战胜杨坚。

因此当现在他意识到自己距离战胜杨坚真的只剩下一步之遥的时候,反倒是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一切都似乎不那么真实,就像大梦一场。

“树倒猕猴散。”李荩忱看着从武关和萧关传来的急报,微笑着说道,他这个时候内心之中的喜悦是在座的杨素等人很难理解的,“这大难临头,大家终于要各自飞了。”

萧关自然更不用说,周军大规模地投降让西北各部控制的区域一下子延伸到了北方的延州,直接和宇文盛父子还有梁睿等人对峙。而周军将领们的心态显然已经暴露无遗。

大难临头,他们也已经不想为北周卖力。

而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上洛,贺若弼的立场动摇,实际上长安中其余周人将领和官员的立场,又怎么还会和之前一样坚定?

贺若弼也不过是他们的一个缩影罢了。

不过李荩忱倒也清楚,上洛那边应该一时半刻还很难见分晓,还有一场战斗不可避免。

第一一八八章 剑履上殿第二零七一章 御驾渡白沟第二三五四章 宿命?天敌?第一一一九章 你们的名字第七百四十七章 看到那一天第一七二七章 整好以暇第九百零三章 不是好汉第七百二十七章 不走就好第一六六零章 誓师出征第一八一六章 “离经叛道”的二刘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阴山第二零二九章 白沟南北,大战在即第五百零六章 傻丫头第一三八零章 回家第一五一四章 李询聚将第一五八八章 目光当向北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标第四百六十六章 将旗升起第二二零零章 身手矫健第一四六二章 可能会被打第三百六十八章 涪陵已定第五百一十四章 难以为继第二百七十五章 莺啼第九百零五章 各有难处第一四八九章 几代人的努力第一百六十一章 捧场第二一二八章 心有春天,自是春天第二一八三章 遗书都写好了第二二七七章 落叶满长安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艺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远第二一七六章 鸣金第七百零二章 孔范第二百零八章 动手(第三更)第一八一五章 卿乃大汉所需之人才第一六二八章 大时代下的每个人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胆就够了第九百八十四章 业火第一百九十七章 家书第三十八章 进山第二二二二章 虚晃一枪第三十五章 动静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变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兴亡第一一七五章 开垦淮南第一四八六章 校阅三军第四百零四章 喜事第一八零零章 李荩忱入城第二二四零章 汽车?火车?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纯,逃!第五百二十三章 祸起萧墙为大患第一五八五章 油嘴滑舌的新解释第七百七十九章 难缠的在后面第一七八零章 致命的威胁第一八三四章 初雪第一一一五章 三重奏第三百七十九章 竟全功第三百八十六章 未来的对手第一三四五章 皇帝,是真正的皇帝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二零五零章 此间诚意,贵使放心第六百九十三章 风景不殊第一九六七章 各军争锋第一七三零章 打断了脊梁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来客第二一二零章 边关战事第八百一十章 见死不救第四百四十六章 主将之选第一二七四章 登上历史舞台的李靖第一七零二章 粮食的难题第一千二十一章 江州之会第九十一章 陈叔陵第一二九七章 他想要的和平第二百二十二章 绫罗之下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圣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当年第一三九七章 静水之下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后悔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车轮第一八四八章 平静之下第八百六十章 搓背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责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国事第二一九零章 激战荒原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亲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第三百八十六章 未来的对手第一九五九章 春水满鸿沟第一七四八章 嵩山月第二一八五章 帅才第四百四十三章 攻与守第五百九十九章 仅凭这些还不够第一七六八章 会攻洛阳,谁来主攻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一千零四章 民富之后第一五一六章 为了大汉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决战方案第一四一零章 陛下的愿意和不愿意第三百二十章 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