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一章 耕种的意义

“老乡,今年的收成怎么样?”站在田埂上,一身便装的李荩忱大声对着田里喊道。

小麦的分布在华夏九州之内还是很广泛的,向南覆盖荆湖和赣州,尤其是现在还是小冰河期,气温要比后世低,南方也没有那么热,显然更有利于小麦的生长,所以生长边界还要向南。

荆湖这里也算是小麦的产区之一了。

在田里忙碌着收割的农夫抬起头来,看田埂上骤然站着这么多人,虽然都是便衣,但是只是看容貌就知道是上官微服,急忙起身说道:“好着呢!”

“来,能不能让某割一下?”李荩忱饶有兴致的喊道。

“陛下!”陪同的杨素等人急忙想要阻拦。

那农夫也听见了田埂上的声音。

陛下?

其余的农夫们也都抬起头来,紧接着同时跪倒在地,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象征着九五之尊的皇帝陛下竟然会出现在这个地方,也不会想到皇帝陛下竟然会如此的年轻,而且看上去除了衣冠华贵一些,似乎和邻家少年郎没有什么区别:“草民参见陛下。”

李荩忱笑着伸手搀扶起来当先年纪最大的那个农夫,接过来镰刀比划了比划,实际上李荩忱还真的没有干过割麦子这种事,他尝试着抓起来麦子的茎,对着根部就是一镰刀下去。

这镰刀很快,直接把麦子割断。

而李荩忱也来了兴致,直接脱掉外衣:“老人家,你看朕这样对也不对?”

шшш ttk an ¢O

或许是因为李荩忱的笑容至少看上去非常的亲和,老汉鼓起勇气说道:“陛下应该如此,这样才能更快一些,否则的话这么多麦子,还不知道要割到什么时候呢。”

李荩忱点了点头,看着老汉的动作有样学样,而他身后杨素等人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也没得选了,陛下都已经亲自上手,他们这些人哪里还能愣着?一群人也都帮着割起来,虽然速度不快,但是人多力量大,再加上李荩忱的亲卫之中不少也都是出身农家,对此还是颇有几分心得的,所以这一片麦田很快就收割干净了。

“陛下,多谢陛下啊。”老汉看着已经汗流浃背的李荩忱,连连说道,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会有机会和皇帝陛下一起收割。

李荩忱随意的用袖子抹了一把汗水,旁边的几个年轻人已经递上来了凉茶。李平担心的看过去,而李荩忱摆了摆手,径直接过来凉茶一饮而尽,这不过是茶梗冲开的茶水,又用井水浸过,并没有什么令人回味的地方,就是单纯的解渴。

而后面的官员们也都有样学样,陛下都已经喝了,那他们还有什么好讲究的,更何况这顶着大太阳忙乎了半天,每个人都出了不少汗,正好借着喝茶的功夫喘口气。

不管陛下是想要收拢民心还是只是一时间起了玩兴,大家奉陪就是了。

“老人家是本地人么?”李荩忱岔开腿一屁股坐在路边的石头上,这里正好是一棵大树的阴凉,当然了,侍卫们早就已经沿着这里向道路两侧搭起来了凉棚,好把所有人都遮进去,否则陛下当面,若是中暑了几个人,少不得引起混乱。

“回陛下,小老儿祖辈是从中原迁徙过来的,”老汉急忙说道,“到小老儿这一辈才算这襄阳人。”

“中原战乱久矣,南迁之人络绎不绝啊。”李荩忱不由得感慨一声,一句民族融合的背后,焉知有多少血泪,“现在我大汉已经兵临长安,收复关中和中原指日可待,老人家可想回故土看看?”

老汉摇了摇头:“小老儿的家已经在这里了,子孙已然开枝散叶,那故土回不去也就回不去了吧。”

李荩忱一时默然。

乱世之中,对于这些根本没有办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随波逐流的确是最好也是唯一的办法,他们背井离乡、他们颠沛流离,但是他们依然顽强的开拓、顽强的生存。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才让这个民族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潮流之中幸存下来,甚至一度站在世界之巅。

但是这也意味着李荩忱在之后继续向前走的时候,很有可能将会面临更多的障碍。一旦百姓们已经失去了北还的想法,那么这种想法自然而然的也就会牵扯到和他们息息相关的地主阶级,而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自然就是各个世家。

因此世家们有的时候在北伐上表现的不是很积极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北上往往就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也意味着自己将会失去佃户的支持。本身地主和佃户之间就是相互依存的,如果让地主丢掉佃户独自北上,他们也很难闯出一番天地。

这也是为什么李荩忱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都要扶植工商行业,因为工商行业更习惯也更擅长于白手起家,这才是李荩忱未来北上到更远的地方的根基所在。

老汉似乎察觉到了皇帝陛下似乎有些不悦,急忙说道:“小老儿的三个儿子之中两个都在骠骑将军麾下征战关中。说不定他们之后也就留在关中了。”

“无论是在襄阳还是在关中,都是我大汉的子民,只要忠诚于大汉,朕都会庇护你们的。”李荩忱也察觉到了老汉的紧张,微笑着说道,“天色也不早了,多谢老人家款待。”

“草民不敢。”老汉急忙行礼。

而李荩忱放眼看向还有很多没有收割的麦田,沉声说道:“这些麦子就是我大汉的生命,无论是王朝的兴衰还是大军的征伐,都和这粮食息息相关,无论是浴血厮杀还是耕种好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朕都不会忘记你们做出的贡献。你们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你们生存,大汉就有源源不断的血,就能继续向前走,所以务必要耕种好这里的土地。”

几个农夫静静的看着李荩忱,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敢想象自己只是耕种一片土地,养活自己的家人,也有这么重要的意义。

而李荩忱已经大步离开。

“圣人,当真是圣人啊。”老汉的手微微颤抖,捧起来刚才李荩忱留下的茶碗,直直的看着李荩忱的背影。

第八百四十六章 收获第五百九十九章 仅凭这些还不够第一八五二章 惊回首第二零二一章 囚徒心理第九百二十八章 除却巫山不是云第一四二七章 秋后的蚂蚱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车轮第二一九零章 激战荒原第四百八十三章 断后第一七四九章 神医也要嫁人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儿至此(上)第一二一四章 稳扎稳打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标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七百七十九章 难缠的在后面第一五九三章 送别第一千四十三章 入城第一四零七章 国丈受惊了第八百一十一章 间隙第三百四十三章 后路第二零六一章 明显的暗示第一一八八章 剑履上殿第一一五一章 突厥人的噩梦第二百四十八章 兵锋第二二七七章 落叶满长安第二二七六章 最恶劣的思想第两千零四章 一把椅子第九百六十四章 烽烟起第六百七十二章 不会太久第二二九七章 这个忧,不分好不好?第一百五十三章 上钩第二一八六章 河边第一二九三章 两代人之间的争锋第一五六二章 海军的欠条第一千九十六章 假装没看见?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第三百三十八章 池上鸳鸯啄翠羽(上)第一四四七章 通事馆的重任第一百一十一章 家第一百二十六章 可还有人?第一百七十章 变天(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风浪急第二二一二章 渡口惨案第九百零二章 危险的夜第二一九五章 洮水捷报第一九九九章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五百三十六章 铁骑卷尘来第四百九十七章 涌上心头的四个字第八百零六章 错在哪里第九百一十三章 归汉中第二一三一章 龙门书院的新学生第五百四十二章 星火第六百一十九章 独木桥第一九六五章 打点行装第一一五八章 是谈判不是求和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帜第二一三八章 潜移默化,由缓至极第一八八三章 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第一百三十章 惊鸿第一九四零章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荩忱的兵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当年第一三三三章 保证夏收第一六九二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一四二一章 二十一条第一八八五章 凿空河东第一千九十四章 汉家龙旗第三百七十五章 突破第一二二九章 醉后第一三七七章 难当都城之重任西梁——一城之地,夹缝之国第二零八九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第九百九十五章 仓库争夺战第三百三十七章 岁岁不得清平久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荩忱的兵第五百八十二章 谈判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云涌第十八章 布置第一三三六章 血满蓝川第二二八七章 雪域高原为汉土第二三零零章 内府的橄榄枝第一三一九章 大相径庭第一八九六章 叫骂第四百七十二章 孙家门第八十九章 听一言(第三更)第一五七八章 港口的选择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满第四百三十一章 条件第一七二二章 鸣金三声第二一三零章 内府要改制第四百一十八章 还算有良心第七百六十七章 随风云而动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样化第二二六七章 周边局势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司其职第二章 温饱第一六四三章 贫富差距第二百三十一章 为什么是某第二三三一章 今后国策,内扩外缩第一一八九章 雷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