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一章 二十一条

大汉这边负责主持谈判的杨素和陈叔慎虽然不对付,但是口径是完全一致的。

割地,赔款,称臣!

割地,割什么地?潼关以内,全部关中之地。

赔款,赔什么款?河北半年赋税。

称臣,称什么臣?宇文宪奉大汉天子李荩忱为帝,李荩忱封宇文宪为王,宇文宪向大汉俯首称臣。

宇文宪自然是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的。他的条件也很简单,同样也不是大汉能答应的。

不割地,不赔款,大汉奉还大周皇帝宇文赟,双方互为兄弟之国。

要是杨素和陈叔慎答应了这样的条款,那么他们两个回去之后就可以告老还乡了,否则还有何面目见人?

不过有分歧归分歧,在如今的局势下,不谈是不可能的,所以也只能咬着牙关谈,努力为自己这边再争取到一丝一毫的利益。

经过两天的口水战,双方在充分交换了意见、表达了看法、理解了对方的立场之后,总算是有一点成绩了。

大汉的割地、赔款和称臣变成了割点地、赔点款和不称臣。

所谓割点地,就是宇文宪向大汉移交华阴,但是保留潼关的控制权。所谓赔点款,就是宇文宪可以支付汉军驻扎鸿门半个多月来的粮草军饷,并且愿意接受汉军就鸿门之战的死伤开出来的抚恤金。而不称臣,就是很单纯的字面意思,宇文宪不向也不可能接受向大汉俯首称臣,不过在大汉提出的岁币概念上,宇文宪倒也愿意向大汉退让。

岁币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虽然这种概念最终诞生在总是要向外族低声下气的宋代,但是实际上在汉代对外和亲的过程中就已经有给敌人贡献钱币的说法,只不过这种耻辱的事,大家也就是心知肚明罢了,很少有人拿出来张扬,自然更不会说给这种上贡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毕竟北周大军主力还在,宇文宪多少都还有一战之力,如果李荩忱不想和宇文宪拼个你死我活,那么最好还是不要逼迫宇文宪越过底线,因为那个时候宇文宪更有可能会选择和李荩忱打个你死我活。

宇文宪能够允许向李荩忱缴纳岁币以及割地,实际上就已经是非常大的退让了,现在可不是李荩忱想打而宇文宪不想打,既然大家都不想打,那么实际上大家是处于对等的位置上的,此时宇文宪愿意让步,李荩忱也不可能逼迫的太紧了。

因此最后杨素他们还是很容易和刘休征达成了一致,并且最终请求李荩忱定夺。

“启禀陛下,双方和约总共二十条款。”杨素大步走到李荩忱身边,将手中已经拟定好的条款交给李荩忱。

李荩忱之前就已经得到了杨素的报告,这个时候也就是走个形式翻看一下。

宇文宪承诺在十天之内调走华阴的大军,向大汉和平交接华阴,同时承诺将大汉和北周共同计算好数目的钱财和粮食在半个月之内于华阴交接。

同时宇文宪答应每年给予大汉十万钱的岁币。岁币的数目对于掌控着中原、山东和河北的宇文宪来说当然微不足道,而对于坐拥从江南到西北的天下的大汉来说,更是九牛一毛,但是这其中的象征意义可是截然不同的,这代表着北周——如果现在宇文宪所代表的还能称之为北周的话,正式向李荩忱服软。

或许宇文宪还看不了那么远,但是李荩忱却很清楚岁币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

这是耻辱。

宋代虽然富裕,但是因为年年岁币而被多少后人戳脊梁骨?

实际上又有几个人知道,宋朝用岁币换来的双方边境榷场,每年的贸易顺差可要远远大于岁币的支出,也就是说宋朝用南方的货物换来的利润就已经足够支付岁币并且还有盈余。

这些利润只会服务于一代或者几代人,但是向异族低头的耻辱,却会铭记几百代甚至几千代人。

李荩忱绝对不会损害自己这一代人的利益,但是也不会让自己遗臭万年。不过他倒是不介意把宇文宪的名声弄臭。

五胡乱华以来,曾经被汉族压着打的异族崛起,汉人转而沦为被奴役的阶级,自从那之后,还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异族力量向汉人低头服软甚至还缴纳岁币,李荩忱应该很荣幸自己是第一个。

这也说明风水轮流转,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而现在他们也将夺回三百年前丢回的土地,也夺回祖辈们丢掉的尊严。

除了这些明显是宇文宪向大汉低头的条款,也是双方争执最明显的地方之外,其余的倒是非常容易达成一致,最重要的还是大汉和北周之间将新开潼关、南阳等通商城镇,这对于宇文宪来说也不能算是让步,在双方互相贸易交流的这么长时间来,依靠向南方商人征税,实际上宇文宪的收入也不少,而且北方也的确需要依赖南方的茶叶、丝绸等物品。

一旦双方断绝了通商的渠道,这些南方货物之中的必需品,价格自然就会水涨船高,到时候牟利的还是居中控制甚至于走私的南方商人,宇文宪当然也不会让南方人这么占便宜。

除此之外,自然也就是双方加强对军队的约束,沿着现在的战线控制两侧驻军数量,避免出现重兵云集和军事竞赛。这也是现在的大汉和北周急需的,多年的战争让大家都在竭泽而渔,百姓和朝廷都想着能够喘口气,因此尽可能的减少驻军、避免冲突自然是大家都乐意看到的。

和平从来不是在朝堂上拍拍桌子就能实现的,既然想要和平,自然就要付诸行动。

对此李荩忱倒是并不在乎,以大汉军队现在的集结能力,也就是两三天就能把大军从内线拉到前线上去,再加上大汉第一线的重镇,要么就是诸如淮南的钟离、梁郡这样的军事重镇,要么就是南阳、长安这样的雄城深堑,所以用不到李荩忱担心防线会一触即溃。

深吸了一口气,李荩忱提笔,又在上面加上了一条。

双方以兄弟称,为兄弟之国。

这样正好凑够了二十一条。

条条款款,全部对大汉有利。

这也算是李荩忱的一点儿恶趣味。

第一千九十章 怀璧其罪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一五九三章 送别第一八九零章 河内部署第八百五十一章 战利品第二百四十四章 皆动第一七八零章 致命的威胁第七百零七章 大婚流程第一八一八章 矛盾要让陛下知道第一四一九章 又要交易?第一三三七章 战局骤变第一百一十六章 诗会第五百二十三章 祸起萧墙为大患第二二七二章 昏君第五百七十七章 胜利第六百九十七章 合作愉快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袭第二一三三章 题名第一七四六章 那朕给你打下手如何?第二百一十二章 缸中酒第二一八五章 帅才第一七二四章 逆流而上是男儿本色第一七三六章 杀人先诛心第二零二四章 回马滩头,激战不休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戏第一七七二章 坑儿子的爹第一九一七章 你想拧朕,还找借口?第一千三十四章 新白袍第一千八十章 杨素在成都第一四八三章 刑法第六十章 不求第二三二一章 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冲过去第一千一十九章 颠倒第一五五三章 陛下很疲惫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这边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绕着弯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走着瞧第九百一十六章 缺钱第五百四十五章 蝉第一百八十一章 过招第六百九十三章 风景不殊第一一九零章 选秀第一二四六章 萧萧淮上第一八五八章 未战先怯,不足为虑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一五零一章 求死不得第一九一九章 乐昌的爱第一五一二章 登陆地点第一七一一章 洞开的许昌城第七百六十七章 随风云而动第四百三十五章 灯下人如玉第七百六十八章 狂风卷地第一九二六章 稳定西北,当步步为营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欢喜第一百章 继承第一七九二章 纠结第一九一二章 早晚会有那么一代人(如约加更!)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战急第二一七九章 与此城共存亡第二三六七章 松江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门第二一九零章 激战荒原第一九二二章 绝不偏袒,问心无愧第一三九二章 今年之内第一一八三章 也是后路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态第二零三九章 宿命中的敌人第六百五十九章 扯皮第一二九一章 让牺牲值得第一八一四章 调动第一百二十一章 对诗第八百九十二章 惨叫声第四十章 惊现第九百零六章 明知道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袭第一七四一章 粮食,从四方而来第一六六四章 歧途第五百零三章 承蒙不弃第一一九零章 选秀第一七二一章 狂澜难力挽第五百七十九章 困兽第二一六五章 巡视陪都,名正言顺第一八三五章 后勤保障第一二八一章 稳坐钓鱼台第二一四七章 房彦谦第一二三零章 土地集中制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孙第一八二零章 无事献殷勤第一六二七章 长安会馆第七百六十五章 牵扯利益第二零八七章 邺城在望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一千二十四章 后尘序章 白袍第一九六二章 兴替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坊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群臣的态度第一六七九章 得亏咱们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