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六章 帝王的弱点

萧湘低声说道:“后宫之内已经一传十、十传百了。陛下下次可不能这样耳根太软。传话的宫女,繁儿姊姊已经在处理了,陛下此次要把她们留下?”

“把这些宫女们都留下吧。”李荩忱苦笑道。

皇帝陛下耳根子软,可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传出去之后,落到有心人的耳朵之中,还不知道会生出什么变化来。

李荩忱身为皇帝陛下,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牢骚满腹都能够随意发泄的年轻人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人抓住之后利用。

帝王最好是十全十美的,一旦被人发现了弱点,就有可能被用于攫取权力。

即使是李荩忱现在绝对算得上手握实权的皇帝,但是他也不能让自己的弱点轻易暴露,若是人人都知道陛下受不得枕头风的话,之后恐怕后宫之中也会平白生出来一些妖魔鬼怪。

李荩忱不得不承认在这上面自己的确是疏忽了,不过好在尉迟炽繁和萧湘还都不至于“一孕傻三年”,乐昌让她们陪着李荩忱北上,就是寄希望于她们能够帮助李荩忱查缺补漏,从现在来看她们应该还是很称职的。

大汉如今疆域越来越大、国力越来越强盛,朝堂内外,人们怀着的心思肯定也是越来越复杂,李荩忱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在这上面自然是要尽量小心。

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是一方面,确保自身不会暴露出来什么明显的缺点和弱点,显然是另外一方面,皇帝只有在不断加强自己权威的同时,尽量把自己的形象塑造的十全十美,才能避免还有胆大包天的人想要“狐假虎威”。

位置越来越高,想要觊觎这个位置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想要坐稳这个位置,就要承担得起更加沉重的担子啊。

李荩忱看着天空上惨淡的太阳,心中默然。

有些事情,果然是很难坚持的。

“陛下?”萧湘轻轻握住了李荩忱的手,她知道夫君在担心什么。当初在江陵初见的时候,李荩忱意气风发美少年,几年过去了,他虽然还是他,但是他所在的位置已经不是当初的位置了。

想要用当初的心来行今日之事,岂是那么容易的?

世道可要远比想象之中的阴险狡诈,以诚心待之,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再走下去。

“朕会把握好分寸的。”李荩忱握紧了萧湘的手。

不管怎么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好,为了保护这些身边的人也罢,他都不会放弃。

既然前路艰难,那李荩忱不介意让自己全副武装。

“是要把身边的人好好查一遍了。”李荩忱淡淡说道。

这一次虽然没有出什么事,但是御书房的事情竟然能够这么快就传遍整个后宫,这是李荩忱始料未及的,不管这些大嘴巴的宫女到底只是因为有诉说的欲望,还是因为她们的背后本来就站着一些人,李荩忱都要告诉她们,天下是李荩忱的天下,这皇宫之中的一亩三分地上,更是绝对的禁区。

不该做的事情,绝对不能发生。

——————————————-

大汉新元二年元月初四。

武关道上。

一场大雪在不久之前呼啸而过,雪铺满了山路,让远处的山、近处的路都看上去平添几分萧瑟和肃穆。

南下的车驾缓缓通行,这是陛下的御辇车队,一切都要确保稳重优先,所以宁肯放慢速度,不过好在这种天气,即使是一向繁忙的武关道,也没有什么行人,就算是有,也被侍卫亲军远远的拦下了。

李荩忱是打算在十二月就动身离开长安的,不过一些事情不是他怎么打算就能怎么办,等召集群臣之后,李荩忱发现长安这边的乱摊子只不过才收拾出来些许眉目罢了。

因此时间一拖再拖,就直接快到一月了,最终李荩忱离开长安的时候已经是大年初一,他还是在北方迎来了新元二年的元日。

不过至少李荩忱可以说,自己在长安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

当李荩忱离开长安的时候,整个关中的行政区划已经全部完成,

从和西北对接的豳州,和汉中对接的岐州,到长安府,再到东方的华州和北方的银州,大汉下血本设立了五个州,相当于把关中划分成了五大块。

豳州是从萧关到长安的地域,其实并没有比原来的豳州大多少,银州也是类似,只是五原、银州和延州的总和罢了,这主要是因为前者这样的地方需要安置李衍这种老资格的降将,而后者又是面向宇文宪的北方前线。

而华州和银州的情况也类似,只不过疆域将整个华山南北都包括在其中,武关也是其一,显然这是大汉为了统筹东部战线上的力量,从华州的地域内,向东北可以进攻洛阳,向东南可以连接南阳,让其在萧世廉的掌控之中彻底成为大汉东入山东的门户。

而岐州的情况就有些不同了。按照李荩忱的指示,岐州准备和汉中合并成一个州,让关中的范围跨过秦岭深入巴蜀北侧,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汉中不再归属于巴蜀的传统范围,而是隔着秦岭归入关中。

这样做的意义自然也非常明显,就是形成犬牙交错的行政体系,只不过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李荩忱通过汉中来牵制关中的意义大于通过汉中牵制巴蜀,毕竟相比于巴蜀,关中对大汉的离心力相对还是要强一些的。

李荩忱是从巴蜀起家的,在巴蜀心中,这里就是大汉的龙兴之处,所以他们对于大汉的忠诚也可想而知。再加上李荩忱这些年来有什么政策、制度乃至于先进的器械,都会选择巴蜀作为优先试点的地方,算是对得起巴蜀百姓这么多年的衷心支持了。

李荩忱不负川人,川人不负李荩忱,大家相处的很是愉快,自然谈不上什么割裂。

在这基础上,李荩忱又设立关中巡抚和九原巡抚,前者的任务显然就是统筹关中的各项事务,不出所料,这个官职落在了这一次李荩忱北上关中的过程中表现最为出色的陈叔慎身上,相比于太尉府,这一次文官们也的确大放异彩,没有他们的努力,自然也就没有长安之后的稳定。

第一九零八章 破冰奋战第二零八零章 何为重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一三八八章 抠门的陛下第一七五七章 克忠职守,大汉万岁第一五六九章 圣人第一五五八章 火炮的诞生第二百三十三章 带她走第六百六十四章 誓师第二二六六章 平定河西第一四零二章 短兵相接洛川城第二二零二章 破敌先锋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发展第六百七十六章 风雨愈急第四百八十八章 战郫江第二三一一章 “老农”李渊第二二四零章 汽车?火车?第一九五一章 春水初生(新春快乐,加更一章)第五百七十章 苍溪谷大道第一四七二章 从南阳向洛阳第一九九零章 溯流而上,满盘皆活第一千五十九章 开皇?大业?第六百五十二章 家书第一七八三章 内城第五百七十章 苍溪谷大道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围第二一八五章 帅才第二百三十八章 隐约雷鸣第一六六九章 这不是胡闹第六百七十一章 归来第四百三十一章 条件第六百七十七章 石头山下第一九四零章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第四百五十六章 米仓道中第六百一十四章 秘密第一五八一章 各领风骚数百年第一六七二章 混账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子连狗都不如?第一四零一章 宇文述的噩梦第一六六六章 引他南下第一五二三章 谋求决战第一八五六章 这不是应该的么?第一七五八章 大汉需要更加稳定第一六四四章 汉军骑兵的突进第七百四十五章 长安夜色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帜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七十四章 相送第二零六六章 秦爱第二二二八章 张掖第二十二章 撤退第七百九十一章 隆中第二零三六章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第五百九十六章 议论汹汹第八十章 款待第一四四一章 元家的鸡蛋第四百一十三章 泸州城上第五十九章 始兴枪王第一五四七章 能坚持多久?第三章 邻里第九十一章 陈叔陵第九百一十二章 外交家第二百八十九章 忧虑第一一二六章 战云催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樊城第五百二十六章 总有一天第二百五十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千三十四章 新白袍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关外几人回第五百二十三章 祸起萧墙为大患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一五一零章 十月的岭南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战略思想第四百二十七章 重见顾野王第七百二十七章 不走就好第二一三八章 潜移默化,由缓至极第二百四十二章 效死而已第一千六十九章 利益锁链第八百九十二章 惨叫声第三百三十六章 陆之武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一五九零章 从山东到辽东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五百零七章 惊人的消息第八百七十二章 来者不善第三百七十四章 猎物第五百四十六章 无奈的周琛第二一九九章 不变的战法第一一四六章 血肉磨坊第五百四十章 巴人的担心第一六九六章 转进,时间不等人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难处第二零七二章 劫后余生第二三零零章 内府的橄榄枝第一六零九章 秋闱,房与杜第二二四四章 且战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