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

他们的脸上只有沧桑和麻木,根本就没有面临乱世时候应该有的热血澎湃。

这样的神情李荩忱并不是没有在别的地方见过,从江南到巴蜀再回到江南,李荩忱白鱼龙服去考察民情的时候也不少,这样的神情在这片土地上比比皆是。

因为绝大多数的百姓,对于所在的王朝根本就没有什么认同感和归属感。

对于他们来说,脚下的一亩三分地是自己的,也是天子的,自己只要好好地种地、好好地听从天子的命令就好了,打仗不是自己的事,天子换了个人也不是自己的事,只要这片土地还有自己的份儿就可以了,别的没有什么好在乎的。

他们的眼睛所能看到,只有这片土地。

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实际上已经要到五四运动之后,大批量爆发的农民起义、工人运动、学生运动,表明这个民族真正的走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

当然了历史上华夏民族的民族意识并不是没有觉醒过,南宋末年,面对蒙古铁蹄、上帝之鞭,华夏民族曾经进行过整个世界范围内最顽强、最不屈的抵抗,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上帝之鞭之前抵挡五十多年,而华夏民族、被很多人认为是羸弱的南宋,却做到了,并且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族英雄。

李荩忱要做的,就是要加强整个社会对于国家和民族概念的认识,而让百姓、让社会的每个阶层参与到朝廷开疆拓土的行动之中,用经济和文化向前拓展,而不再仅仅只是使用暴力和战争,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只有这样,恐怕才能让已经经历了三百年乱世的百姓,对于这个重新崛起的大一统王朝有归属感,并且能够因为自己是汉人而骄傲,同时愿意在民族面临威胁的时候倾尽所有。

华夏民族,作为历史上最源远流长的民族,一旦凝聚在一起,将有全世界都无法与之抗衡的力量。

而李荩忱要做的,就是团结起来这股力量。

自己有幸来到这个时代,背负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私欲,还有将这个民族带上一条更加宽敞快速的发展之路的责任。

“大汉通过南中,向东可以连接岭南,向西可以抵达高原,向南更是可以和南方湿热之南洋连接。”李荩忱抿了一口茶水,实际上这就是南中的普洱茶,李荩忱后世是喝过的,只不过像是这种上好的陈年普洱,原来可是真的喝不起,“无论是商贸还是军事,亦或者南中这块土地下埋藏着的金银矿产,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

他有许多想要向别人倾述的想法,但是至少现在李荩忱并不打算向杨坚解释那么多,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思想和思维和这个时代的人终究不可能保持一致,李荩忱要比他们多看两千年。

这两千年,绝对不是轻松就能迈过去的沟壑,而是一条不折不扣的鸿沟。想要让两千年前的人快速的理解并且认同两千年后的观点,岂是那么容易的。

杨坚若有所思,他倒是还没有意识到李荩忱做这些背后更加深层的意义在,只是感慨似乎自己之前的目光太局限了一些。

北周拿下巴蜀那么长时间,也从未想过向南再进一步。

南中地形地势之重要,终究因为气候条件的恶劣而被忽略,甚至这气候条件还是三百年前的气候条件。

三百年,足够沧海桑田变化的了。

“若是以后有机会,期望能去南中看看啊。”杨坚感慨道。

不过他说完,就意识到自己说错了什么。

以他现在的身份,李荩忱能够给他言论自由和人身自由就已经算不错的了,还期望能够去南中?难道李荩忱就不害怕他跑到南中之后造反么?

杨妙也意识到什么,紧张的看向李荩忱。

李荩忱不由得一笑:“以后朕肯定是要去南中走一走、看一看,到时候岳父大人可不能缺席啊。不知道那得是几年后、十几年后的事了,岳父可得好好活着,否则朕可就不能带你去了。”

杨坚心中松了一口气,笑着点头。

而李荩忱伸手又刮了一下杨妙的小鼻子,这个丫头紧张兮兮的,就怕李荩忱直接把自家爹爹怎么样:“你要是能给朕生三个,朕就带你去。”

“三个?!”杨妙悲声道。

那得生到什么时候?

至少三年内是没有希望了吧?

李荩忱大笑道:“朕不急,不过岳父可急着抱孙子呢。”

“那让姊姊先来,她一看就是好生养的。”杨妙抽了抽鼻子,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毫不犹豫的把杨丽华出卖掉了。

李荩忱和杨坚面面相觑,杨坚叹息一声。

看来自己真的是对儿女疏于管教啊,竟然能说出这样不成体统的话来,回去得和夫人一起好好的管教管教那几个小的。大的都已经长歪了,小的以后还指望着成才重新振兴杨家呢。

李荩忱笑道:“朕和你姊姊都把你宠坏了,你这样说,你姊姊知道么?”

杨妙吐了吐舌头。

有李荩忱罩着,她怕什么?

反正姊姊最怕的,不就是陛下么?

后面的马车上,杨丽华打了一个喷嚏。

尉迟炽繁递过来手帕,又吩咐婢女拿一件厚衣服来:“这时候可不要受了风寒,到建康府的路还远着呢。”

杨丽华有些无奈:“并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啊?”

“那肯定是有人在背后说你坏话了。”尉迟炽繁笑道。

杨丽华怔了一下,如果真的是这样,她都能猜到是谁。

——————————-

风雪停后,车队一路向东南,几天之后就抵达了南阳。

这也是李荩忱停下来休整的第一站。

南阳是大汉之前发动关中之战拿下的第一个要塞,而现在也是大汉之后向中原挺进的桥头堡。

镇守南阳的是曹忠和陈智深。

这绝对是现在大汉称得上豪华的阵容了。

陈智深是李荩忱手中最锋锐的矛,而曹忠则是最坚固的盾。

李荩忱在拿下关中之后,就抽调陈智深部返回南阳,后来又抽调曹忠部南下,就是为了守住南阳这个直接沟通关中和淮西以及荆襄的战略要地。

若是南阳丢了,大汉两淮、关中这两个战场之间最直接的联系就被切断了,想要从淮西到关中,就只能绕道走荆襄。

第一四二零章 你是要行刺小皇帝啊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罗地网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第一二二二章 他以为他是谁第二零五九章 局里局外第一百九十六章 先行第一五六三章 掌握在手里的第六百六十三章 夏有凉意第五百七十四章 废物章节修改情况第二零八五章 河套告急第一百九十一章 决断第一二五九章 矛与盾第四百二十一章 唇亡齿寒第七百三十四章 闷热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业大问题也大第一九二零章 江东子弟需要的是共赢第一千九十章 怀璧其罪第一六六九章 这不是胡闹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达的想法第一二二三章 淮南二三事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二一五八章 祭坛上的五个牌位第九百九十章 激战湘州城第八百八十七章 暗藏的刀第二零七六章 冀州民心,献于陛下第五百二十章 不懂事第一七五零章 少年不知愁第七百四十九章 天下更大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八百四十五章 还有大目标第五百零二章 破胆第五百七十七章 胜利第一二零四章 臣坚持所请第一五六五章 解燃眉之急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负的沈姊姊第八百八十三章 真是一场豪赌第四百零九章 敲山震虎第二百七十章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第四百七十七章 李荩忱的野望第六百七十六章 风雨愈急第二十二章 撤退第一九一八章 迁都之念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一九二二章 绝不偏袒,问心无愧第一百六十四章 杨愔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二零三零章 世上安得双全法第八百九十六章 塬上的风第一二九八章 武关道上的流言第二百七十五章 莺啼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一五七零章 增进姊妹感情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二百七十二章 江陵夏日第一五二九章 战卢容,火枪对大象第八十八章 四方楼第一千零四章 民富之后第一七七九章 大汉的家底第一一二三章 回乐城第五百三十九章 做个示范第一八三一章 坐看风起云涌第一一四六章 血肉磨坊第一六一四章 内河水师不是咸鱼第四百九十六章 进退不得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一千八十章 杨素在成都第一一一七章 雪舞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绸缪第二十二章 撤退第一六二五章 从龙之心,人皆有之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修改版)第一二九八章 武关道上的流言第一八七六章 汇合白袍,夜袭之计第一四七四章 颍川世家的害怕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轻第二三零七章 陛下信什么?第一九二二章 绝不偏袒,问心无愧第七十三章 号箭第一百七十三章 风雨如晦第九百五十一章 温水煮青蛙第二二四二章 吐谷浑来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真正的将军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国事第三百七十九章 竟全功第两千零一章 “如数”,“足额”第一二四六章 萧萧淮上第二一零八章 北周差在哪里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关那畔行第一三五四章 萧世廉战杨坚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欢喜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甘的尉迟顺第二三四二章 一碗水端平第一七六九章 将将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