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九章 几代人的努力

搜肠刮肚的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名字。

“经世济民?”

不行。

李荩忱并不打算拾人牙慧,更不打算让历史变得这么诡异。

毕竟拥有这个名字的人还没有出生,甚至他的父亲现在都还是一个书院里的学生。

李荩忱沉默片刻,沉声说道:“便叫‘沧海’吧。”

乐昌有些惊讶,李沧海?

这倒是一个大气的名字。

而且陛下起这个名字,喻义在哪里?

沧海,茫茫大海,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遥远的存在。不过对于李荩忱来说,沧海,才是大汉下一代人应该努力的目标。

李荩忱并不奢求着自己这一代人就能完成对北方草原和南方大海的征服,只要自己能够带着大汉向北走到草原上,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而继续向南,则要交给下一代人了。

任何一个庞大帝国的出现,都不是只是因为一代人的努力。如果一个帝国和王朝的奋斗全部都牵系在一个人的身上,那么最终其强大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最有代表的当然就是亚历山大的帝国,亚历山大这一代人去世后,亚历山大帝国也就灰飞烟灭。

同样在东方也有大秦帝国这样类似命运的王朝出现。

既然要避免二代而亡,那么第一代、也往往是最雄才大略的那一代君主——当然诸如汉武帝、明成祖这样的人物不算,要提前制定好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历史上从刘邦到文景两代皇帝,汉朝向北解决匈奴、然后向西北发展的国策就已经初现雏形,之后深刻的影响了整个大汉帝国甚至整个华夏的历史。

而唐代也是这样,从李渊到李世民,唐代向北、向西发展的国策就已经定下来,之后唐高宗、武后以及唐玄宗,都是在遵循这样的国策一步一步的带着大唐走向全盛。

李荩忱有信心趁着自己尚且年轻,带着大汉解决掉北方的敌人、并且开始向西北发展,但是他并不倾向于一路向西越过中亚,因为作为一个后世人,李荩忱很清楚在未来的前进征途上,大汉将会遇到怎样的敌人,又将会面临怎样的困境。

西域,大汉不会放弃,但是西域以西,越过葱岭之后的中亚,李荩忱并不认为大汉应该倾尽人力物力去征服,因为冰河期的影响,中亚势必将会更加荒凉以及干旱少雨,这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里面就可见一斑,再加上西域还有反复不定的昭武九姓、大小勃律以及注定会衰亡的波斯和崛起的大食,都意味着大汉到时候或是不得不以举国之力放在保卫远在天边的土地上,或是不得不放弃几代人的努力。

唐朝的经验甚至是西域将士的血泪教训,李荩忱打算好好地吸取。

几代人的努力,不能荒废在这个上面。

因此李荩忱认为之后还是要向南。

向南去征服海洋。

华夏如果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内陆上,那么终究还会变成历史上那个闭关锁国的华夏,而只有先主动的去征服海洋,才能让海洋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

海洋,对于这个时代的北方人来说,或许是有些陌生的概念,但是对于南方人来说、尤其是岭南沿海的人来说,并不陌生。

李荩忱记得自己当初看过一篇文章,后世越南考古,曾经发现华夏汉代的器物,但是汉代之后的器物却很少出现,但是华夏的史书上却记载着从汉代到隋唐,岭南和南洋的贸易却从未停止。

这就足以说明在汉代的时候,人们没有足够的船只以及对南洋上的航路并不了解,所以只能沿着海岸线前进,越南自然就是重要的停泊点。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南郡消失,后世的越南一带不再是华夏的固有领土,因此华夏的商人们也开始寻求横跨南洋,也就是后世的中国南海的航路,事实证明他们成功了。

也就是说实际上至少在南北朝时期,人们就已经有足够的航海技术来横渡南海,直接前往南洋,只不过这样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现在在岭南也只是极少数人有,工部已经出面组织工匠,但是这一切当然也都需要时间。

不过这已经不足以妨碍李荩忱制定整个大汉未来几代人的战略。

因为李荩忱自己还春秋鼎盛,的确有很多事情能够在自己这一代人就先落实下去。

年轻就是资本。

李荩忱为大汉未来几代人制定的战略,并不是向北或者向西,而是向南,向南去寻找属于大汉的印度洋出海口。

虽然人类更习惯于脚踏实地,但是海洋却是比陆地更优良的媒介,能够让人们更快速地抵达另一片土地,这主要还是因为海洋占据着这个地球上百分之七十的区域,更因为海洋上的海浪和狂风终究还是有规律可循从而可以避开的,相比之下,陆地上的地理障碍,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克服,尤其是那些无边无尽的荒漠和高山。

对于大汉来说,只有越过南中甚至越过吐蕃,继续向南,占领一直延伸到海洋的广袤土地,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的疆域,才能真正确保东方的海洋和陆地上的一切都在大汉的统治范围内。并且大汉如果真的走到了这一步,到时候也完全有资本从西域、吐蕃以及更南的天竺向西进攻,这样大汉就不再是一支孤军,而是全方位的向西进攻,上帝之鞭,或许将会在未来大汉的身上重演。

而要征服南方,就要征服南洋。

李荩忱给自己的儿子起这样的名字,已经很明确的表明大汉未来要征服海洋,而他也相信,这个年纪小小就已经胆大包天的儿子,应该是有能力继承自己的愿望的。

至于是“沧海”不是“南洋”,这自然就有李荩忱更大的野心在其中。

南洋只是一部分,也不是不可以继续向北征服北海、继续向东将整个东洋岛链都掌握在手中!

沈婺华和尉迟炽繁她们都在用“沧海”的新名字来叫皇长子。

而乐昌大概已经明白了李荩忱的意图,尤其是想要通过这个名字表达出来的意图,微笑着说道:“陛下之志,颇为远大。”

“好男儿在世,当然不能局限于方寸之地。”

第二一八三章 遗书都写好了第四百八十七章 置之死地第五百四十四章 曹孝达的信第一五二二章 战争,真的才开始第八百七十五章 没有那么好心第七百七十七章 鹅卵石和统筹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胁第二百九十一章 陈叔宝第五百八十九章 风口浪尖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去第一三六五章 喋血宫门第一百五十一章 家徽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情无情第一千零二章 应变第七十一章 时间第二零六一章 明显的暗示第八百四十三章 头狼和狼群第三十一章 脱险第八百三十章 稍显既逝的笑容第一七七七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五百七十一章 正在眼前第一八八零章 一步慢,步步慢第四百零二章 重逢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四百九十一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一一三一章 忍第一百五十章 月色第一七六八章 会攻洛阳,谁来主攻第九百三十一章 钱不能堆着第二一九五章 洮水捷报第一四六九章 对世家开刀第九十八章 习武第二二八九章 先汉因何亡?第二一八四章 合围和解围第二百零三章 夜行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五百七十九章 困兽第四百九十五章 小心为上第二一二零章 边关战事第一百一十章 季孙第一八五零章 雪夜破营第九百五十章 徐陵到来第二三五六章 且将新火试新茶第一千四十六章 怎么安置第八十章 款待第一五八八章 目光当向北第五百三十九章 做个示范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二一七一章 马革裹尸,犹然不悔第一三一六章 朋友嘛!第八百零七章 黑暗中的危险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与火第一六四四章 汉军骑兵的突进第一百一十九章 睁眼第一千三十一章 诅咒第四百一十四章 气运第六百零七章 两条计策第二百一十九章 纪南第九百零五章 各有难处第一八八二章 无事不登暖香阁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么第一二零七章 白袍的重心第八百零八章 被包围的陈智深第一二四四章 又是一年春好处第八百七十五章 没有那么好心第四百一十二章 如风第一二五七章 为朕更衣第二一九零章 激战荒原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一四四六章 不试试怎么知道第一三一六章 朋友嘛!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决战方案第一六九三章 精神标杆第一四二四章 韩擒虎的犹豫第一三二零章 天平倾斜第二零二八章 桥上桥下,激战未休第一二九五章 叔父要小心此人第一九八六章 变阵第一九五六章 定策,南北夹攻第一百三十一章 走着瞧第三百七十二章 忽东忽西第一三零七章 天子之怒第二二八四章 西宁第五百三十八章 唯一的希望第二百一十二章 缸中酒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三百七十九章 竟全功第一一九七章 楚囚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第四百一十九章 张开的手第一五九零章 从山东到辽东第一六四五章 合围,司马消难何处去第一千六十三章 登基第一八一一章 夫妻同心第一八一五章 卿乃大汉所需之人才第一九九九章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第八百三十二章 秋去第五十八章 夕阳(加第二更)第七百八十一章 看清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