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八章 镇定自若的巡抚

陆氏明显不想被剥夺一切权力,他们还想要挣扎。

陆琼宴请吴郡城中的各个家族,甚至还有吴郡的各级要员,意图已经再明显不过。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今夜,很有可能就是陆氏起事的时候。

早就已经听到风声的世家们,不管愿不愿意,这个时候都得做出选择了。

如果他们坚持站到大汉那一边,或许只是丢掉自己的权力,尚且还能自保,不过陆氏今夜一旦有所动作,那么他们很有可能无法在这逆流所吞噬;而如果他们跟着陆氏走了,那么陆氏真的就是大汉的对手么?如果陆氏也败得彻底,那到时候大家也都是要跟着掉脑袋的。

这简直是让人在选择到底是怎么个死法。

有什么区别么?

因此大多数的世家都选择犹犹豫豫,先观望风向。

一开始的时候,世家只有三三两两的前往,但是随着新任江南巡抚和吴郡太守都已经前往赴宴,其余的世家们才算是陆陆续续的前去。不管怎么说,就算是真的要撕破脸皮,那也是朝廷和陆氏之间撕破脸皮,他们只要临场发挥、看情况站队就好了。

连朝廷的江南巡抚都已经去了,若是自己再不前去的话,那就是两边的面子都不给了,到时候不管谁赢了,自己都得先吃亏甚至还得掉脑袋。

这也是为什么宴会持续了不短时间,却随着夜色的深沉而越来越热闹,因为来探听风向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陆琼不得不承认,江南巡抚携吴郡太守前来,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刑部侍郎,这样的阵容的确出乎他的意料。

新上任的江南巡抚,陆琼并不熟悉,但是他知道这个人。

曾经的蜀州刺史戴才。

此人当初是永安都尉,是李荩忱入蜀之后最早一批投靠李荩忱的人,一路随着李荩忱平定巴蜀,劳苦功高。而李荩忱入江南之后,留戴才镇守成都,之后从成都郡守到蜀州刺史,还曾经因为开发蜀中东部而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巴蜀巡抚。

巴蜀,在川中自成一体,关上门来就可以自己过日子。历朝历代除非已经到了国家支离破碎的状况下,时很少会把巴蜀交给一个人管理的。因此李荩忱对戴才的信任可想而知,虽然巴蜀巡抚只设立了一年,但是独自掌握天府之国长达一年,时间已经足够长。

放眼整个大汉,有这样资格的人,也寥寥无几。

也正是这个戴才,全力保障了大汉之后在西北和关中发动的攻势,从天府之国源源不断输送过去的粮食是大汉军队无坚不摧的重要保障。这个人当初做将军没有什么名气,搞后勤倒是让人喝彩。

而且他在巴蜀内也是不折不扣的强硬派,巴蜀世家之中也有不少有野心之辈,不过在戴才的压制下,这些人连想都不敢想。

同时戴才积极鼓励安顿巴人,几年来已经完成了数十万巴人的安置工作,一边教化巴人、培养他们对大汉的归属感,一边利用这些巴人稀释掉世家对巴蜀的控制,最终导致巴蜀世家不得不转而开始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经商上,放弃了和朝廷争夺权力。

现在李荩忱把戴才调来担当新设立的江南巡抚,意图自然很明显。

戴才怎么对付巴蜀世家的,现在就可以怎么对付更加嚣张的东南士族。此人和东南士族无亲无故,自然不可能手下留情!

陆琼自认为应该很了解戴才,所以他不相信戴才会前来赴宴。

谁都知道这必然是一场鸿门宴,而汉军在吴郡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其中乡兵都已经被陆氏渗透的差不多了,到时候就算是不会明摆着竖起来反旗,但是也绝对不会直接支援戴才他们。

凭借戴才的护卫,难道真的以为能够对付得了自己?

陆琼认为戴才这个时候更应该在府衙之中紧张谋划才对。

所以陆琼颇有几分挑衅性的也给戴才下了请帖,就是想要嘲讽嘲讽这个几乎算孤身一人来到吴郡的江南巡抚,告诉他,吴郡这个地盘上,陆氏比朝廷说话管用,朝廷的人只要不配合陆氏,就只能在府衙之中瑟瑟发抖!

可是戴才却来了。

而且他前脚到,早就在竖起耳朵听风声的各个世家,后脚就蜂拥而至,导致陆家的门厅里都快站不下人了。

这的确出乎陆琼的意料。

他不知道戴才到底是一个莽撞的二百五,还是早就有谋划。

这让陆琼很紧张。

毕竟家族数百人以及真可以说几十代人的努力,都牵系在自己的身上,一步都不能错啊!

不过陆琼毕竟也是见过大场面、经历过几次政权更迭的人,还是镇定着迎接戴才:“巡抚赏光,当真令寒舍蓬荜生辉!”

戴才大笑着一拱手:“陆公客气,久闻陆氏菜肴俱佳,不知道陆公是否欢迎某这个客人?”

陆琼点了点头,露出笑容:“这是自然。”

而站在戴才旁边的中年人也开口说道:“可惜陆公只邀请了巡抚,章兄,你我二人倒像是不速之客啊?”

陆琼皱了皱眉,站在戴才一边的年轻人是吴郡郡守章大宝。

别看此人的名字有些俗气,甚至还有些喜庆,但是他是前陈征南将军章昭达的儿子,吴兴(今湖州吴兴)章氏出身,不折不扣的江南将门子弟。

只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知道自己的名字的确有些喜庆,为了避免临阵的时候互通姓名不够霸气,所以章大宝并没有从军,而是选择了从文。

不管从军还是从文,将门的出身让他很坚定的站在朝廷这一边。甫一上任,章大宝就坚决推行朝廷的新政,处处给吴郡世家下绊子,偏偏此人还有几分谋略,吴郡世家几次想要下黑手,都被他敏锐的察觉后躲避过去,甚至自己倒是折损了不少人手。

因此陆琼对于这个年轻人还是很提防的。

而另外一边开口说话的中年人,听他的口音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北方人,陆琼已经久不在朝中,陆氏子弟也都远离朝堂,因此陆琼对这个新上任的刑部右侍郎确实没有什么了解。

只知道他叫做周法尚。

毕竟陆琼离开朝堂的时候,周法尚还在陈叔坚的手下。

第三百五十四章 得手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荩忱和陆腾第五百二十一章 寒夜中的暖意第三百二十七章 杨树枝纹饰第一四七八章 垂帘第二一二九章 为什么要送入书院第一九三零章 陛下对皇后有猜忌?第八百九十五章 进无可进第二百七十八章 明主第二零三七章 大汉,前进!第一三九三章 杨丽华的梦第四百一十八章 还算有良心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一千五十三章 你说了算第二百三十七章 扑城第二零二九章 白沟南北,大战在即第一二五九章 矛与盾第一一七六章 西北余声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云涌第二零六一章 明显的暗示第一二零九章 上元节第一六一七章 争功第一二七三章 少年将才第六百九十三章 风景不殊第五十九章 始兴枪王第一五九五章 路与河第六百七十一章 归来第一九三零章 陛下对皇后有猜忌?第一七三六章 杀人先诛心第二一七六章 鸣金第二十二章 撤退第一一三八章 尉迟家的态度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关那畔行第二百一十八章 俘虏第一二九八章 武关道上的流言第一二七零章 类似的开局第八十八章 四方楼第一千三十章 总攻第九百七十四章 夷陵外第一四八四章 驱狼吞虎第二百七十六章 密报第一一七六章 西北余声第九百六十一章 春耕第八百章 要跑第一九一四章 不要一惊一乍第两千零五章 宇文贡想哭第一九八四章 甲骑的哀鸣第一五四二章 海军上岸?陆军下海?第二一九三章 金城薛举在此!第一百一十一章 家第二十一章 埋伏第五百二十章 不懂事第一七一九章 胶着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二二一一章 难得的赌第一九四六章 打扫干净好请客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乱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第一一五一章 突厥人的噩梦第一六七六章 扬武军,死战不退!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八百二十三章 骗人的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传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样化第一一五二章 叶护大帐第三百七十一章 剑指何处第一七四五章 让军神当苦力第五百四十六章 无奈的周琛第九百三十四章 来自荆州的试探第二二六一章 张掖城外的乱战第一五二六章 小姑娘长大了第八百三十一章 结束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心第一千九十四章 汉家龙旗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三百七十三章 到底打谁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别第一四九一章 认识圆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么样的胜利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战略思想第一九五九章 春水满鸿沟第三百五十四章 得手第一五五六章 不知道为什么很有干劲第六百九十一章 就是要等第三百零七章 敌暗我明第六百三十三章 选择哪一边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一五二一章 林邑贵族的末日第七百一十二章 拉钩第二二六一章 张掖城外的乱战第九百一十三章 归汉中第一五九九章 调皮的陈宣华第二一四一章 不是你和我们,是我们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师登场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杂交的初步成功第一八一一章 夫妻同心第二一九二章 他是将,不是兵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战云急第一八一一章 夫妻同心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