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零章 十月的岭南

大汉新元二年十月初三。

岭南州,番禺郡。

十月的北方已经入冬,而十月的江南也应该是深秋时节,但是十月的岭南,除了海风带来的些许凉意,真的让人感受不到多少寒冷。

到了码头外的市井上,那叫卖声和一张张笑脸,更是让人觉得还在春天一样。

“走一走,看一看,新出炉的胡饼热乎啦!”

“今天海里刚捞上来的螃蟹,大青蟹!”

“梅岭上的二十年老树,拿来修葺房子乃是最好不过!”

市井上的喧闹声一直从番禺郡的码头传到岭南州府。

和其余地方行政府衙往往会分开不一样,岭南州府是新设立的,所以在设立之初就考虑到了其主要作用就是统筹加强对散乱的岭南州的管理,因此岭南州府、番禺郡府以及六部驻岭南的衙门,整齐的坐落在修缮过的番禺城中,让这座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建立的岭南老城焕发新的生机。

大汉新元二年绝对算得上大汉立国之后最平静的一年。

至少从现在来看是这样的。

年初立春之后,陛下在建康府斩作乱之江南、洞庭等地世家魁首凡百人,其中领头的几个世家家主都是被处以凌迟之极刑,这一下直接震慑住了朝廷内外的所有人,世家制度几乎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对于大多数秉持观望态度的世家来说,他们更期望的是陛下在扳倒这些世家之后,不得不借助他们的人力物力完成对江南世家的清算,但是他们忘记了,陛下的手中并不只有世家,更不只有东南世家。最后借助学院士子这些免费劳动力以及军队的暴力,还算成功的解决掉了这些问题。

自此学院书生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世家也随之逐步退出。世家们不再追求直接争权夺利,转而开始谋求将自家的子弟送入书院,甚至还是联合地方政府建立本地的书院。

就在今年夏天,朝廷出台了科举考试制度,确定朝廷之后选取人才将会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这一举推翻了之前李荩忱和世家的约定。按照当初的约定,书院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应该会逐年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依然在世家的掌控范围之内,可是科举考试制度的出台,意味着之后人才的选拔将会和世家再无半点关系,朝廷作为出题者和最终录用人才的录用方,将会决定人才考察和录用的所有过程。

世家子弟,将会和普通学生一样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获得进入官场的机会。

或许在很多人的设想中,科举考试不啻于平地惊雷,一下子打破了之前世家垄断的局面,但是在春末那一场腥风血雨和人头滚滚的震慑下,最终世家们默认了这个结果,否则的话,各地已经全面展开的大汉军队,将会毫不犹豫的冲进去砍掉他们的脑袋。

留氏的前车之鉴,没有人敢于忽视。

随着科举考试制度的确立,各地书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即使是在这岭南被很多人看作荒芜之地番禺郡,岭南州立书院、番禺郡立书院、南海县立书院以及大大小小的私人书院之中,都是书声琅琅。这个时代的底层人们第一次意识到,凭借自己的本事也可以读书认字,就算不去做官,也能够通过进入商贾们、工坊们开办的学院来学习一技之长,甚至可以进入军队开办的军事学院,直接为自己谋求入军中担任将官的可能。

“日日新,日又新啊。”端起茶杯,听着外面的喧闹声,岭南州刺史侯亶笑着说道,“两年之间,岭南都已经快是某不认识的那个岭南了。”

“十年之后,恐怕你我再走这一片山水,都会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大汉左都御史傅縡哈哈大笑道,他的手中依旧拿着那一串佛珠,只不过相比于李荩忱初见傅縡的时候,佛珠圆润光滑了很多。

对于傅縡来说,岭南并不是陌生的土地,而现在重回岭南,他只能感慨世事变化之快。

随着大汉商贸的发展,番禺郡俨然已经成为岭南乃至于整个南方的重要海港,新组建的南洋海军也选择这里作为向南继续征服大洋的落脚点。

傅縡这一次是奉命过来巡查岭南官场的,随着大汉国内的稳定,巡抚和都督这两个临时设立的职位都已经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御史台由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分别带队的定期巡视组,他们每到一地,会负责核查本地的税收政务条目,同时考察民情并直接向朝廷反应。

而且李荩忱充分的利用现在朝堂上依然存在的南北方之间的矛盾,一般是出身南方的左都御史及其属官负责北方,出身北方的右都御史及其属官负责南方。

御史台巡视天下已经两轮,这还是傅縡第一次再回到岭南。

既然是傅縡前来,那么这一次朝廷的主要目的就不是为了巡查官员。此次傅縡的主要目的,就是监督从北方运过来的一批器械,这批器械正是新生产出的火枪。

虽然岭南还是阳光明媚,但是云集的军队无疑已经在告诉所有人,朝廷对于一直在边境上挑衅的林邑,已经忍无可忍了。

长久以来,因为林邑的存在,大汉甚至很难维持住日南郡的统治。尤其是年初李询领兵北上坐镇江陵之后,汉军在岭南采取的是全面收缩的战略,以至于大汉在日南建立起来的短暂统治再一次分崩离析。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现在的大汉处于快速扩张的时期,之前的对内收缩也单纯的只是因为世家作乱导致李荩忱只能就近抽调岭南的兵马,毕竟北方战线上的主力大军无论如何都不好轻动,否则很有可能导致原本的世家作乱转头变成内忧外患。

可是现在大汉内部因为李荩忱的打压和拉拢,已经完全稳定下来,百姓们的关注点也不再是朝廷和世家的斗争,转而变成了朝廷的新政策能够给他们到来什么好处,毕竟这短短的多半年和平时期,绝对算得上日新月异的一段时期。

朝廷不断出台新的政策,而事事处处都指向现在百姓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四百四十章 孤家寡人第一二五九章 矛与盾第一千二十五章 战争的演变第五百九十六章 议论汹汹第一八八零章 一步慢,步步慢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有此意第二二二三章 欢迎来到武威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五百五十四章 愿者上钩第九百四十二章 农耕事宜第二百零三章 夜行第一三四九章 日南和灌汤包第七百七十二章 苦力第一九七八章 先连成一片第七百九十三章 有埋伏第五百五十八章 猛攻第一六二七章 长安会馆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职,谋定河东第四百零五章 出嫁第一三一六章 朋友嘛!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茧第三百四十一章 截断沔水第一二四三章 来之不易第三百二十五章 温泉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甘的尉迟顺第一二五七章 为朕更衣第一三零零章 本末倒置第八百七十三章 两个老贼尾声 江山如画第八百五十四章 是时候休整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赏第一九七三章 白袍传出的六个字第一四四零章 后生可畏第八百五十四章 是时候休整第二百六十一章 但使龙城飞将在第一五八八章 目光当向北第五百五十三章 钩直饵咸第两千零四章 一把椅子第九百四十一章 加班不一定有成效第一百一十五章 猎物已定第九百九十八章 战俘第一百章 继承第一八四一章 军议不是儿戏第一六四三章 贫富差距第三百二十一章 搏命第一八六九章 王君当为河东首义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二二九七章 这个忧,不分好不好?第一四七九章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九百五十八章 归化第一九二六章 稳定西北,当步步为营第七百六十五章 牵扯利益第二百一十九章 纪南第一七五一章 最后的强援第一百一十七章 熟人第一二零六章 杀伐果断?第一七七零章 问计第一四九六章 留鸣,留名第四百一十二章 如风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里光第五百四十七章 蝉要叫得响第三十六章 萧世廉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杂交的初步成功第一三零二章 你们要觉得丢人第一八七九章 当为将军擒此獠第六百七十章 开拓的精神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纯,逃!第一三三八章 未败已败第一五四九章 林邑炮灰第二一二八章 心有春天,自是春天第二三零三章 内府新的财政来源第一一二一章 吃醋的萧湘第二百九十三章 北天崩第一一三一章 忍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温柔似水?第五百八十七章 谈判代表第七十一章 时间第一二二二章 他以为他是谁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后奏第二零七七章 愿革除功名第九百六十章 如何服从第二三四零章 陛下的心结第六百零二章 惊喜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四百七十八章 洛水上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帜第一三六一章 捉杨坚第一六四四章 汉军骑兵的突进第六十四章 力争第一四七六章 冬风正冷第五百七十六章 透重阵第一八二零章 无事献殷勤第三百三十七章 岁岁不得清平久第七百四十九章 天下更大第二百八十三章 翻不起风浪第一九三七章 从内府到内廷第一二五五章 春雷第二二一四章 陛下对军队的掌控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