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五章 从蛮夷到汉人

大汉正在全面列装这种已经体现出来威力的新式火器。

并且也只有大批量生产列装,才能让一种武器存在的缺点彻底暴露出来,小规模的试验性质列装并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在火枪大规模列装之后,关于枪刺以及装填等等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优化,但是现在大批量生产并且列装的火枪还没有真正参与过一场战争,借用这一次大汉南征,工部也想要对火枪以及其余的器械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改善,因此工部对这一场战争也是期待已久。

这些搞研究的疯子,在李询看来,当得知要发动战争的时候,甚至要比军人们还要激动。

而疯子,从来都不少,除了工部的这些之外,还有太医院的那些。

孙思邈,这是李询印象最深刻的名字,而和孙思邈一样的人,军中还有七八个,他们的徒弟更是有五六十个。对于所有的军中将士来说,这些人不啻于活菩萨,自从他们来到军中,军中再也不用为一些小病小痛而苦恼。

但是对于那些被抓捕的林邑人密探或者游兵来说,这些名字和噩梦没有什么区别,当然他们的梦一旦开始,就再也结束不了了。

李询记得很清楚,有一次他眼睁睁的看着一个林邑人的密探被五花大绑着进去,而出来的时候,人都已经很难拼成完整的了,目睹这一幕的一些老卒,都有好几顿饭吃不下去,毕竟那些乱七八糟的内脏拖了一地,就算是久经沙场的老卒也忍受不了。

而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虽然很清楚孙思邈他们在干什么,也知道他们是为了以后在战场上能够救死扶伤,李询也只能下意识的和他们保持距离,不过还好大多数并不知道这件事的将士们,依旧把他们当做神仙供奉着,有他们在,军中对于征战南方的底气都足了很多。

毕竟南方最令人害怕的就是瘴气以及那些林邑人们不知道怎么制作的毒箭、毒镖,这些东西或许还不至于让人死亡,但是一旦中了毒,缺胳膊少腿却是很正常的,而孙思邈他们曾经努力挽救过一个中毒的将士,通过切掉病变的地方保住了他的手臂,让将士们对孙思邈等人更是多了几分信心。

中军帐中,孙思邈代表这些随军的医生们也在,他们头上可都是顶着太医的名头,在官衔上并不比军中的偏将低,因此自然也有资格位列此处。

看着众将领昂然离开,李询下意识的看向慢吞吞的同样转身的孙思邈。

孙思邈笑得很开心。

李询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他下意识的觉得,林邑人可能真的要倒霉了。

——————————-

林邑人要倒霉了,有相同想法的并不仅仅是李询,杜齐此时叉腰站在一处山坡上,尽力向南看去,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在他的脚下,一望无垠的原野上,人们正在努力的耕耘。南中气候怡人,四季如春,即使是冬天也没有和春天存在明显的区别,所以在这里自然也就不存在冬天农闲的说法。

自从大汉入南中之后,这片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

官府出面组织耕种,原本居住在山中的蛮夷部落纷纷下山,他们每个人从官府那里领取自己的土地,而同时也领取自己的身份牌证,官府借助这次机会完成了对蛮夷部落的人数清点,同时蛮夷部落们也终于能够借助华夏先进的耕作技术,让原本的刀耕火种成为历史,也再也不用为饿肚子犯愁。

至于各个部落的酋长,朝廷自然也给他们委派了里长、亭长的官职,相当于后世的村长和乡长,通过他们来管理自己手下的百姓,对于这些酋长们来说,或许丧失了原本占山为王的权力,但是生活的变得更加富足,是他们更愿意接受的。

Www●тt kΛn●¢ ○

如果不是没得选择,谁愿意每天在山上风餐露宿,靠山林的产出饥一顿饱一顿?

而随着南中基层政权的稳定,大汉接下来的政策自然就可以稳步推行,商部、工部和学院作为现在大汉征服一个地方冲在最前面的力量,在南中自然也是如此。商部的贸易网络很快就向这边蔓延,并且逐渐把整个南中纳入大汉的贸易网络之中,来自于天南海北的货物很快就吸引了南中人的注意力,而通过和来自其余地方的商人进行贸易也能够为他们创造额外的财富。

工部自然不用说,一座座工坊的设立,让南中各个部落的人们在除了耕作之外又有了新的选择。之前大汉的工坊还因为缺少丁壮而不得不利用战俘,但是现在工坊越来越多,流水化的生产意味着学徒不需要太长时间的培养就能够上岗工作,而且工坊的高利润也意味着工人能够得到高报酬。

至于学院,说实话朝廷在背后的推动远远比不上前两个,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忽略华夏的学者们想要教化蛮夷的决心和勇气。

早在当初大汉才立国的时候,成都书院就已经开始筹划南下,后来各地书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开始联合起来对南中地区进行援建,不断的派遣人手前往南中,建立一座座的学堂。

这些学堂的主要目的就是教授南中百姓们最基本的一些汉语知识以及文化学说,和华夏中原地区的书院自然是没办法比的,但是这将会培养南中百姓对于华夏汉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当这一代的南中孩子以及下一代的南中人长期处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他们自然也就会逐渐忘记自己的出身,并且融入到华夏这个大家庭之中。

从蛮夷到汉人,这并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书院的努力自然也被朝廷看在眼里,朝廷开始出面推动到对南中的援建,尤其是对口援建,江南、荆州和巴蜀各地的社会各界纷纷登场,支援南中。

在南中的工作经历不但能够让他们获得官府的奖励,还能够极大的增强他们之后回到家乡高就的可能。本地的官府和商号也都倾向于任用这种有丰富外出工作经验的人。

在这个大建设、大融合和大发展的波澜壮阔的时代,人才显得非常重要。

第一七七零章 问计第五百六十章 不占便宜就是吃亏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去第一三五六章 北周骑兵的突进第一八四零章 巴不得呢第九百零九章 去西北的人选第一八二零章 无事献殷勤第三百七十八章 道义良知第二零九一章 雁门关上,人心浮动第二三四七章 “执手相看泪眼”第一一一九章 你们的名字第九百二十五章 双全法第一三九九章 一边倒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过分第一三三四章 近乡情怯第四百四十章 孤家寡人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内法第一三五二章 囚笼的钥匙第八百一十七章 会不会是罪人第二零六二章 那就没得谈了第二二零三章 跑得真快第六百七十二章 不会太久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三百七十四章 猎物第二一零零章 城门洞开,汉骑入城第四百二十四章 看得起我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脉第三百四十二章 聊发少年狂第一千二十八章 轮战第四百五十一章 对不住第七百七十七章 鹅卵石和统筹第一七二七章 整好以暇第两千零二章 刺史的欣赏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二零五二章 反战第一七零八章 人未至,炮先至第三百四十九章 推演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一千四十八章 画卷第一七一八章 要拦住他第七百九十二章 前进第六百九十章 朝堂上第一六三八章 丢掉的要拿回来第八百零六章 错在哪里第二三零八章 大汉的江南第一七九三章 邙山伏击战第四十七章 香囊第一五二四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一九六五章 打点行装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战云急第一四四零章 后生可畏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儿至此(上)第一五六二章 海军的欠条第九百三十四章 来自荆州的试探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现状第六百五十三章 徐陵需要的答案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九百八十七章 妥善安排第八十一章 承远斋第一一一六章 叶护第二二零二章 破敌先锋第九百二十章 山呼第一八七六章 汇合白袍,夜袭之计第二百九十八章 步步第一七六三章 朕的旗帜只在此处第四百九十章 动向第七百六十五章 牵扯利益第一五零一章 求死不得第一五三二章 何谓汉人,何谓大汉第七百二十四章 走水第一一九四章 朕是天第一六七五章 窄窄的栈桥第一六零零章 谁能同去第一千六十七章 斗志昂扬第一五六八章 药房第一九一四章 不要一惊一乍第一八一六章 “离经叛道”的二刘第一千六十四章 大朝第一二一零章 行酒令第一七四三章 轩辕关,全军冲锋!(补上昨天少的一章)第一七七一章 尉迟老夫人的信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空第八百三十二章 秋去第二百七十四章 命途第一一四三章 带路党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围第二一三九章 朕不过是向前看了一眼第九百章 农夫的战斗第一七七九章 大汉的家底第二二七九章 心服口服第五百五十八章 猛攻第九十六章 请赐字第二零九八章 今夜开门,迎入王师第二二四八章 自乱第二三三七章 安抚江南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战第七百二十九章 识时务者第一二七三章 少年将才第三百三十章 眼中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