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四章 忧患意识

罗毅就是通过这种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告诉所有林邑人,和大汉对抗是什么下场,也又羞辱了一把丢下卢容逃跑的范梵志。毕竟这些林邑人也都是范梵志这个林邑国王的子民。

国王跑得快,让百姓遭殃,自然范梵志脸上无光。

“子延这是在给我们争取机会,”李询沉声说道,“他那边兵马数量不多,但是范梵志几次和他交手都没占到上风,再加上又有海军作为后盾,所以范梵志不太可能再和他较量。可是京观一出,就是在打范梵志这个林邑国王的脸,为了稳定军心,范梵志也必须要给出一个说法······”

杜齐不由的叹息一声:“最好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子延兄那边把场子找回来,哪怕是范梵志更清楚我们这边的威胁更大。”

顿了一下,杜齐无奈的一摊手:“某都有些可怜范梵志了。”

“身不由己的事情多了,尤其是作为上位者,”李询淡淡的说道,“不过是一个小国的国主,仰仗巨龙鼻息而活,却不知好歹,有今日之下场,没有什么值得可怜的。”

杜齐登时一笑:“言之有理,那我们就给他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

李询点了点头,冷声说道:“大汉,可不是这等跳梁小丑能够招惹的,某觉得子延在南方做的就不错,我们既然下手,就要下死手,否则之后死灰复燃,只会让我们的后人们徒增烦恼。”

顿了一下,李询径直走向上首的桌案:“传令,击鼓聚将,准备进攻横山!”

——————————-

“这个罗毅,还真是打算把林邑人换个遍啊。”李荩忱微微皱眉,放下手中的奏章,看向御书房中的文武们。

南方战报传来,虽然已经过了黄昏,天色昏暗,但李荩忱还是把官员们都召集了过来,分析当下南方局势。

作为一个后世人,他对于林邑的占族并没有太多的好感,历史上他们没有少在华夏的南方闹腾,历朝历代都对南方的战事颇为头疼,而到了后来又演变成了忘恩负义的越南猴子,想到父辈们浴血厮杀方才换来和平,更是让李荩忱对他们恨得直磨牙。

所以能够在千年之前就彻底把这些猴子消灭掉,李荩忱是没有任何意见的,只不过他更倾向和习惯于通过民族同化和文化输出的方式,让外族人接受自己汉人的身份并且最终彻底融入到大汉之中,成为大汉的一部分,所以当得知罗毅这个家伙杀得人头滚滚,甚至于都能摞起来京观的时候,李荩忱多少还是有些无奈的。

不过他不得不承认,这些林邑暴民已经是食之无味的鸡肋,既然食之无味,那丢了就不可惜。

罗毅所做的并没什么错。

砍脑袋、摞京观,本来就是霸道的证明。

而一统江南到西北的广阔地域的大汉,对内实行的是王道,而对外就没有必要这么仁慈,霸道才是最好的能够征服这些化外民族的办法,毕竟这些化外民族信奉的就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强者为尊,杀人砍头显然是最简单的能够让他们因为恐惧而屈服的办法。

“林邑人好吃懒做,除了最底层的一些尚且还知道为了温饱打拼一下,上层的人每日里沉浸在享乐之中,自是死不足惜。”杨素沉声说道,对于林邑,他没有什么好感,也不介意送这些没少惹麻烦的林邑人下地狱,“根据之前白袍的报告,林邑人的上层贵族整日流连酒肉之中,吃斋念佛之事不做,鱼肉百姓之事却常有,这样的民族,灭亡了乃是陛下为天下做的善事。”

李荩忱叹息一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过如此。朕与诸位爱卿同在云端之上,切不可行林邑人之事,否则到时候我们的下场怕是比他们好不到哪里去。”

御书房内,官员们齐齐拱手:“臣等不敢。”

“不敢就好。”李荩忱调侃一声,神色转而变得严肃起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此次南方之战,是我们大汉第一次征服化外之国,也是第一次征服在政治制度以及治国理念上都不如我们的国家,但是征服或许是轻松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讨论认识为什么这个国家会被我们征服、为什么会失败,只有从他们的身上找到失败的原因,才能避免我们在今后重蹈覆辙。”

杨素等人一时默然。

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似乎把一切问题都想得太简单了。

他们只因能灭一国而感到兴奋和自豪,却并没有考虑过这国为什么会被灭,更没有考虑过大汉又能够从中吸取到什么经验和教训。

的确如陛下所说,大汉之所以能够压着林邑打,是因为在政治、军事、文化以及民族凝聚力上等等都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出现了一股力量,拥有比大汉更加先进的政治体制和更加强大的军队,那大汉应该怎么办,难道就和林邑一样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国土沦亡、百姓死伤么?

“臣等受教!”杨素等人同时正色说道。

李荩忱微微颔首,声音低沉:“诸位卿家,要常怀忧患意识啊。世界之大,我们并非就是所向无敌,云端之上,也有鲲鹏能够振翅和我们比翼高飞,所以对这个尚未知晓全部的世界务必要心怀敬畏,务必要最好随时会沦入绝境的准备,我们并不是最强大的,但是我们广泛的吸取教训、寻找自己身上的毛病,总归能够变的更强大。”

林邑的灭亡,几乎可以归根于林邑贵族的奢靡和自大,三百多年来汉人的退让,让他们认为汉人根本无暇南顾,自然也就有野心想要北上掠地,最终踢到了铁板上。

林邑人是典型的夜郎自大,李荩忱并不想让这种风气也出现在未来的大汉之中。

历史上的隋朝会灭亡,未尝也没有这个问题在,万国来朝,让时为皇帝的杨广失去了理性,单纯的认为自己已经是天下至尊,却不知道国内国外,多少人在虎视眈眈,甚至就连身边朝堂之上,又有多少人心怀鬼胎。

最终杨广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落得那样的下场。

第一一六四章 父亲第一六九九章 骑兵的肉搏战第三百二十章 前路第七百三十五章 且看着第二百零二章 征用第二零二五章 突击队第三百六十三章 难以拒绝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战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贪心第九百五十八章 归化第一八四八章 平静之下第二零六八章 趁夜色,奋短兵第二二九七章 这个忧,不分好不好?第二三七一章 岁岁有今朝(本卷最后一章)第二百八十三章 翻不起风浪第二十六章 穿云第二三零一章 这就是夫妻默契么第一百一十八章 字谜第一百四十三章 都是走后门的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荩忱和陆腾第一一四三章 带路党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办第一六三九章 大定第七百四十七章 看到那一天第二百零四章 翻墙第二三一七章 辽东有国名勿吉第一八九五章 纨绔对纨绔第十八章 布置第二三二五章 河西巡抚第二二七二章 昏君第十七章 弱点第一九五八章 国家未来,在陆也在海第七百八十四章 军屯第六百五十三章 徐陵需要的答案第一六八九章 有结束,有开始第五百零八章 孤城绝地第一一七五章 开垦淮南第一二零三章 那是个倔老头第二百七十八章 明主第一八零八章 团聚第一百七十二章 盛怒第一五三六章 各司其职第二百五十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八九二章 华夏的民族精神第二一零三章 亲守此地共存亡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会拒绝的办法第一五七四章 给李询的新任务第一四九九章 我看谁敢!第一二六八章 老天爷的玩笑第三百四十章 岁岁因何折绿柳第一六八九章 有结束,有开始第一四零七章 国丈受惊了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风起第二百一十六章 接下来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一三一十章 西北一孤臣第六百九十一章 就是要等第一一三八章 尉迟家的态度第八百二十二章 徒劳第九百三十五章 进退维谷第二三二五章 河西巡抚第六百五十四章 多多益善第二零二六章 韩果常善,难兄难弟第二一四七章 房彦谦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处第八百六十五章 自请第九百零八章 不为我用第一千九十六章 假装没看见?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里光第一八八三章 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第一千八十五章 让他滚过来第一六一六章 水师演练第二一四六章 从制定者到维护者第九百三十九章 看不懂的年轻人第五百七十一章 正在眼前第七百二十三章 惊起第七百零八章 此话当真?第一一九九章 招生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围第二三零三章 内府新的财政来源第一三零五章 走还是不走?第一七一五章 打脸,很疼的那种第四百八十四章 还不晚第三百一十一章 黄雀在后第九百四十二章 农耕事宜第一四零七章 国丈受惊了第一七零六章 分歧第二二六五章 落幕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艺第一七三七章 陛下春秋鼎盛第一八二零章 无事献殷勤第六百八十六章 还有私事第一九二七章 做好眼前事第一一九九章 招生第一四六一章 不走心的劝降第一六二三章 起边衅第七百五十二章 看不穿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当年第一三八零章 回家第一三三七章 战局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