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零章 新式战船

超乎于时代的思想,比超乎于时代的技术要重要。

李荩忱是这么认为的。

只有思想,这里的思想并不只是指人的思考方式,还应该包括对科学的认知和了解,进步了,才能技术跟着进步。思想和技术本来就是不分家的,抛开任何一个谈论另一个都是耍流氓。

李荩忱更想带给这个时代的,并不是后世那些先进的技术,而是引领这个时代的人们更加科学、更加理性的进行思考和分析,让知识水平脱离愚昧和朦胧,破得云开见日出。

至于技术,只要知识储备有了,技术自然也就有了。

因此看着欢呼的人们,李荩忱很欣慰。

他欣慰于工部克服种种困难、承担住了层层压力,总算是将火炮研制了出来,更欣慰于工部在这一次火炮研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畏艰难、深入探究的精神。

大汉如果能够持久的保持这样的探索精神,那么未来亘远的世界,都将是大汉主宰。

“万岁”的欢呼声在山谷之中回荡,李荩忱抬头看向蔚蓝色的天空,天空分外广阔廖远,就像是这个民族要继续向前走的路一样。

——————————————-

今天除了火炮试射之外,还有一件事,就是海军的新式战船,李荩忱长期以来只是看过图纸、知道其工程进度,但是还没有亲眼看一下这种应该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式船只到底长什么样。

当李荩忱走入船坞的时候,监工的邱志正在和户部右侍郎于德大眼瞪小眼,谁都不想后退。

这里是大汉在建康府以东江面上建立的最大的船厂,海军现在几乎所有的内河和外海所用船只都是从这里下水的,当然了新的船厂正在沿海的各地进行前期的考察勘探,在新船厂建立起来之前,这里依然会是海军最重要的船厂,哪怕是这个船厂实际上是在内河上。

户部右侍郎于德,是已经去世的老将于翼的侄子,也是汉军之中统带骑兵的小将于玺的堂兄,出身将门的他倒是舞文弄墨比较有本事,在大汉征服西北之后就一直在户部任职,骆牙退隐之后,户部年轻一辈上位,陈叔慎成为了左侍郎,而于德成为了右侍郎。

他在户部侍郎的位置上倒是没有什么突出的功绩,不过最让李荩忱以及户部尚书宗元饶欣赏的,就是于德处处较真的性格。

户部是朝廷的大库房,户部的官员们就是大大小小的账房先生和管家,可不能人人都花钱大手大脚,因此正需要有如于德这种处处较真、处处仔细的人盯紧了下面的细枝末节。

现在户部内部的分工也比较明确,宗元饶已经快到退的时候,在大汉北上的时候崭露头角的陈叔慎肯定会顺势取而代之,而陈叔慎主持户部,自然也没有那么多精力顾及到方方面面,细心的于德就能够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所谓的细枝末节的问题,可能是账户上几百两的偏差,可能是器械统计上一两个、一两艘的差距,一旦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聚集的多了,也会形成大问题,而且朝廷如果一直对这样的问题都不管不问的话,也会给一些心怀不轨的人找到钻空子的机会,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朝廷的利益,甚至还会滋养出来一些贪污腐败之人。

因此于德这样的人虽然没有什么随机应变、力挽狂澜的作用,但是在日常的部门运作之中也不可或缺。

否则陈叔慎又要判断大局,又要拿捏细节,怕不是要累死。

现在于德就是在抓这样的细节,海军就是重灾区。

这也不怪海军,海军是吞金巨兽,这是大家都有心理准备的,而海军的账单因为金额巨大、涉及的类别繁多,所以也最容易会出现一些小细节的问题。

比如现在于德和伏波将军邱志争吵的原因,就是海军打造新的战船的预算超出了预期,虽然这艘战船已经临近完工,但是如果继续建造下去的话,超出预期的额度就会越来越多。

户部显然是不太倾向于给海军填补窟窿的,大汉刚刚稳定下来没有几年,南方的战事还没有完全平定,户部有的是需要用钱的地方,拿来给海军造战船,户部是不太乐意的,宗元饶和陈叔慎更倾向于修建道路和修补边境城镇的城墙。

并不是因为户部和海军有矛盾,而是既然缺钱的话,钱自然就要用到刀刃上,现在的大汉海军称之为“天下无敌”也没有什么问题,因此他们的需求自然应该排在后面。

“再拨款两千两,这艘战船就能完成改造!”邱志脸红脖子粗。

“不行,一分钱都没有。”于德跺了跺脚,“此次某亲自前来,就是想要让你们清楚,国库里虽然并非没有钱财,但是现在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就算是你们再怎么急需,也必须等一等!”

邱志还想要说什么,听到门口的脚步声,不由得大吼道:“不是说了谁都不准进来么,卫兵······”

看到来人,他怔住了。

“朕也不能进来么?”李荩忱似笑非笑。

邱志和于德忙不迭的行礼。

李荩忱大笑着做了一个平身的手势,径直穿过门洞。

再往前就是船坞里面了。

一艘庞大的战船顿时跃入眼帘,就连跟在李荩忱身边,也算是见过不少世面的李靖和李平,都不由得发出惊呼声。

这艘战船要比之前大汉打造的青龙大舰还要大,若是把五牙大舰这种内河平底战船放在它旁边,就像是一只猴子蹲在了猛虎的身边。

更重要的是,这艘战船和其余他们所见到过的战船截然不同。

船身更修长,船舷更高,这显然是为了提高海上航行的适应性,而桅杆也有所调整,和普通船只上常见的桅杆大相径庭,甚至还有横向桅和纵向桅之区分,这应该是采用了在部分青龙大舰上进行实验的软帆。

硬帆,是中式帆船上常用的帆,易于收放,只需要依靠一个滑轮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而且帆是可以随着桅杆转动的,可以承受任何方向的风,这就意味着工作效率非常高。

但是硬帆也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其面积很难太大、桅杆也不能过高。

第九十二章 向何方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过一山拦第一五九七章 但愿人长久第一七二二章 鸣金三声第二零三七章 大汉,前进!第二二七五章 外战则内安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满第一六八九章 有结束,有开始第一八零六章 洛阳皇宫第一百六十一章 捧场第一二一二章 西北还是武关第一四七九章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烦第二二零三章 跑得真快第一八二五章 钱庄的问题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来越近了第一五八六章 让半边天也动起来第一九一九章 乐昌的爱第五百六十章 不占便宜就是吃亏第三百零二章 来客第一八一八章 矛盾要让陛下知道第二十五章 残忍第三百九十章 流民第三十七章 心思第二零九四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一二四零章 掂量掂量第一三三六章 血满蓝川第四百五十八章 西河渡第一八二八章 不消停第七百零三章 必须要做第二一五八章 祭坛上的五个牌位第六百一十一章 时也,命也!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满第二一七九章 与此城共存亡第一九七七章 甲骑恐有千余第一五八四章 就是知道的意思第一八三七章 花钱如流水第一七六七章 先解决哪个倒霉蛋第二三一四章 王世充?第二零二六章 韩果常善,难兄难弟第二二六零章 风又起第一七零六章 分歧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关外几人回第八百三十一章 结束了第一二三二章 鸡汤第一九七二章 甲骑,不可不防第一二六零章 后院火起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枪第一五一三章 朱崖第九百三十一章 钱不能堆着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荩忱的战争第六十二章 平手第四百二十七章 重见顾野王第一四九零章 天圆地方第一八九一章 禁卫军,渡河!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个第一八零零章 李荩忱入城第三百七十九章 竟全功第二三一三章 下田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结第一九九六章 海岸线第二零二一章 囚徒心理第一四一三章 心境不同第二零二七章 鲁班桥头,三军争渡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蛇第二零六三章 御驾临北岸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一七零八章 人未至,炮先至第一四零五章 抓国丈是犯法的第一六五一章 不对等战争第二二七四章 吾道不孤第一二一八章 陛下给了希望第一二八八章 战瓮城第二十七章 寂静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决战方案第七百九十九章 江南士族第三百四十二章 聊发少年狂第一九八零章 火炮的威风第一二七六章 为大汉之崛起而读书第二二八二章 吐谷浑的情况不同第一千三十九章 混账第一百五十章 月色第四百五十章 胡闹第二二三零章 不一样的世家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一二一一章 新元大朝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一七五四章 外室打上门来了?第一五七零章 增进姊妹感情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迂回战术第一五三六章 各司其职第八百零一章 有点儿怪第四百三十九章 这是国战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礼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七百七十二章 苦力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