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一章 星散的吴郡世家

沈婺华果断的掐了掐他的腰。

你是这里功能太强大了是不是,还有完没完了?

当然沈婺华并没有用力,好歹要给皇帝陛下留面子呢,后面那么多人看着。

李荩忱倒是并没有生气,伸手揽住她纤细的腰肢,软软的。

他不得不承认年轻终究是好的,也不过就是二十四五岁年华的沈婺华,在生育完之后,身材恢复的很快,当然了这个时代出来的大家闺秀,自制能力本来也很强。

李荩忱并非睚眦必报的小人,但是今天这个仇晚上必须得报。

沈婺华并没有察觉到陛下眼睛中一闪而过的笑意,靠在他的肩头,风拂动着丝丝秀髮。

这湖光山色之景,真想和心爱的人在此隐居终老。

可惜这不现实啊,不只是他,就连自己,现在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就此撒手。

想到那些流落街头的孩子们能够有上学甚至和同龄人一起参加考试、成为大汉官员的机会,沈婺华就很是欣慰。

而李荩忱微微低头看着她脸上带着笑容的神情,心中又何尝不是欣慰呢?

从当初那个郁郁寡欢的冷宫怨女,到现在的豁达,李荩忱无从说是谁改变了沈婺华,只能说自己做了一些工作,而真正改变她的,应该是这个滚滚向前的时代。

甚至就连自己,也不过是在顺应潮流,尽自己的责任罢了。

前方的天边已经出现了前来迎驾的船只,吴郡官员可不敢让陛下一直到了城门外再来迎接,按照礼法需要迎驾于州府边界,而吴郡和晋陵郡的边界正在太湖上。

“臣吴郡太守徐敞,恭迎陛下大驾!”一名年轻人乾净利落的顺着踏板跳上李荩忱的龙舟。

“爱卿经年未见,清瘦几分啊!”李荩忱笑着搀扶起来他,而沈婺华已经很识相的回避。

当初李荩忱的秘书监,现在的吴郡太守正色说道:“回陛下,臣在任上,自知责任之中,素不敢掉以轻心。”

徐敞名为徐氏,却是出身安陆徐氏,非是吴郡徐氏,和吴郡的这些江南士族非亲非故,自然治理吴郡期间绝对没有任何手下留情。

两年之间,吴郡不但成为大汉最主要的粮食供应地之一,而且曾经世家横行的场景也不复存在,吴郡周围被世家分割的七零八落的山川土地都已经收归国有,否则也不可能组织起来这么高效率的耕作。

看徐敞又黑又瘦的样子,就知道这两年间他怕是有大多数的时间都泡在田地之中了。

屯田可不只是时间足够多的就可以了,更何况大汉的时间,一向不怎么多。

“朕原本以爱卿为吴郡太守,是想要让卿家镀金,”李荩忱拉起徐敞的手,欣慰的说道,“今日方才知道,吹尽狂沙始到金,卿家本身,即是真金。”

“臣惶恐!”徐敞也没想到李荩忱竟然会给自己这么高的评价,当即打了一个激灵,有一股干劲似乎直冲上头,让他恨不得把心窝子都掏出来给李荩忱看。

“来,且入船舱,朕想听听今日之吴郡,今日之江南。”李荩忱径直向船舱走去。

而跟在李荩忱身后的秦思祖看着徐敞,露出羡慕的神情,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够成为这样的大汉栋樑?

不过这也让秦思祖鼓起斗志,自己的前任徐敞在吴郡干出了人尽皆知的政绩,再提拔是必然的,而自己的前前任黄琦,现在也是华阴太守,随着萧世廉镇在关中第一线,同样也是骨干之臣。

只要自己努力,以后肯定也有这样的机会的。

路过秦思祖,徐敞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神情。

秦思祖郑重颔首。

他们这些出身秘书监的人,因为有着相同的出身,也有着相同的被陛下操练的痛苦经历,自然更容易找到共同话题,到时候在官场上自然也要相互扶持。

李荩忱脚步一顿,微微侧头,他感受到了身后两个人无声的眼神交流。官场上官员们拉帮结派本来也在情理之中,甚至如果什么拉帮结派就不是官场了,而这些自己身边出去的臣子们相互之间照应一下也在情理之中。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受到过自己的点拨,是不折不扣的天子近臣,在思想上自然会倾向于和皇帝站在一起,对皇家并不是什么坏事。

——————————

“吴郡现在已经不是当初的吴郡了。”秦思祖在李荩忱的身边低声说道,“根据年初的统计,原本吴郡之中有可称为豪门大族的世家凡二十家,其余寒门以上家族也在三十家左右,现在吴郡之中的大家族只有徐氏、顾氏等寥寥可数三四家,寒门以上的家族更是已经泯然众人。”

顿了一下,秦思祖紧接着说道:“取而代之的,则是大量的商铺以及声色犬马之所。运河和江南大道开通之后,从会稽乃至更远的海上转运来的货物,以及江南的粮食,都汇聚在吴郡,经由此处转运向北方,因此这里自然而然成为商贾文人聚集之地。”

马车穿过街道,李荩忱稍微掀起来车帘,看着街道上的景象。

他这一世并没有来过吴郡,但是好在上一世还是去过苏州的。这座两千五百年没有变化城址的城市,就像是凝固了时间一样,尤其是看到城中心高耸的报恩寺塔还有热闹的街道景色,李荩忱一时心中感慨万千。

街道两侧鳞次栉比的楼阁商铺,还有来来往往的车辆船只,无疑都在印证秦思祖的话。

这个历史上到明清时期才彻底形成的江南商贸重镇,在这个时空之中提前千年出现。

而可想而知,吴郡,只是漫漫大运河沿线的一个代表,向南的会稽,向北的京口、广陵,想来也都是这样繁华景緻。

经过这么多代人的努力,江南也总算是从当年侯景之乱的摧残之中恢复元气,发挥出来其巨大的潜力。

进入吴郡,李荩忱第一时间参观的并不是吴郡的府衙,而是粮仓,粮食,是他此次前来江南的重中之重。

硕大无朋的粮仓坐落在城南,这里靠近城外的胥溪,方便粮食经过运河转运。

当粮仓的仓门开启,看着那些白如雪、堆成山的大米,李荩忱刹那间知道了一种感觉,叫幸福。

第一百八十三章 制胜第一九二四章 尔是何等官职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二三六一章 产业定位不准确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烦第一八五六章 这不是应该的么?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达的想法第八百三十章 稍显既逝的笑容第一八一六章 “离经叛道”的二刘第四百七十四章 夜袭第九百五十八章 归化第六百七十五章 难得消闲第一六七八章 血色晨曦第一千四十五章 胭脂井与传国玺第二三六二章 亲眼所见方为真第一三五六章 北周骑兵的突进第一三九三章 杨丽华的梦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发展第一二八四章 程峰他有前科第二一一九章 且看门外,风犹未定第一八五五章 陈王慢走第四百九十一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二一八零章 披挂上阵,恍惚少年第四百七十二章 孙家门第一七四五章 让军神当苦力第九百六十三章 斥候交锋第一七四四章 万户侯的诱惑力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第一三五六章 北周骑兵的突进第四百七十三章 狭路第一千九十二章 灵武敌踪吕梁之战——隋唐盛世的滥觞第一八零一章 一杯酒第一九三五章 这就是朕的底气所在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石二鸟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气运,佑我华夏第一六四六章 战还是降,都是开门红第一千九十二章 灵武敌踪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观火第一五五三章 陛下很疲惫第九十八章 习武第一四五一章 不是巧合第六百六十一章 离别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战第九百二十一章 宇文温第一四八三章 刑法第一五四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二二九五章 海军的任务第五百六十九章 刀尖上跳舞第八百七十八章 长安大第一八八二章 无事不登暖香阁第一八三六章 这是头孤狼第六百零八章 小心为上第一二二一章 南阳攻略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二零八九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第一五九三章 送别第七百一十五章 红裳第一二六六章 李穆的人情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樊城第一千八十五章 让他滚过来第四百七十九章 霜满天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七百零一章 两步走第九百九十八章 战俘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尽第四百八十六章 还打得起第一百零五章 遇袭第一百八十八章 无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城第二三二五章 河西巡抚第二三五九章 忽闻河东狮子吼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五百六十章 不占便宜就是吃亏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车轮第八百三十七章 作壁上观的感觉第一二八九章 先登,先登!第二二七五章 外战则内安第五百七十六章 透重阵第二百五十一章 山呼海啸第一千六十四章 大朝第三百三十七章 岁岁不得清平久第六百一十四章 秘密第一五一六章 为了大汉第一六六零章 誓师出征第五百零三章 承蒙不弃第二一八五章 帅才第二章 温饱第一四八一章 该去了第七百八十八章 乌云卷地第一六六二章 昆阳和滍水第五百零二章 破胆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杂交的初步成功第九百一十章 初见李渊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样的宇文亮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