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五章 从龙之心,人皆有之

不说别的,宇文宪面对李荩忱这个皇帝的时候,都要低人一等啊。毕竟他是王,而李荩忱是帝。

就算是宇文宪自己没有想法,也保不齐手下的人同样没有想法。

登基做皇帝的野心,不一定是人皆有之,但是从龙之心,绝对是人皆有之。

此时李荩忱当然不好直接说出来自己的想法,毕竟这只是自己目前没有任何证据的揣测。而身为皇帝,他的观点自然而然在群臣眼中就会有一定的权威性,一旦自己先说了,说不定大家的思路都会跟着一路跑偏。

“启禀陛下,已经派人去宣刘休征。”杨素急忙回答,“顷刻当到,还请陛下等候。”

李荩忱微微颔首,先把话题转移开来:“如果此时开战,我们的胜算有几成?”

这个问题显然杨素等人早就已经考虑过了,或者说太尉府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从整个大战略上估算战争的可行性。

杨素沉声说道:“启禀陛下,六到七成是有的。”

“那你们觉得我们如果以此为借口先行开战,能否取得突破?”李荩忱紧接着就把问题牵扯到了最敏感的地方上。

如果我们要打,那么能打到什么地步?

“单纯就现在国内的粮食储备来看,足够支撑大军作战半年,按照我们原本的计划,应该是在来年开春之后再动干戈,这样虽然会多消耗一部分秋天的粮食,但是能够保证明年春耕的顺利。”杨素斟酌说道。

李荩忱等人都微微颔首,实际上就是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现在就发动进攻,但是进攻的持续时间可能不会太长,因为军队一旦北上,春耕很难有所保证,自然再下一轮的夏收和秋收就很难提供足够的粮食,因此不管是怎么打,都只能止步于明年年内。

还有一个选择自然是等到来年开春之后再行北上,春耕完成之后,粮食至少可以保障今年年内以及来年下一场春耕之前的消耗,给了汉军至少两三个月的时间,如果再算上岭南一年三熟的农作物的话,那就等于让汉军又多了至少两个月的时间,加起来就是小半年啊!

北方雄关众多,尤其是还有潼关、虎牢关以及大河这些阻碍,想当初李荩忱入关中的时候,武关就曾经阻拦汉军长达一个月之久,若是想要在年内就一路破关斩将杀入邺城,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可是如果进行到一半戛然而止,那么很难再构筑起来一道坚固的防线,很有可能会在原野上遭到鲜卑骑兵的反扑。

到时候汉军缺少粮食,在北方原野上又很难抵挡鲜卑骑兵,保不齐会演变成又一次的“元嘉草草,仓皇北顾”,当初的元嘉北伐,不就是面临了类似的情况么。

而当朝的人当然不会知道,历史上还有一次端平入洛,也是和这个一样的遭遇,当时的宋军远道北上,缺少粮食又正值冬季,被蒙古骑兵从北到南一路席卷、势如破竹,最终南宋丧失了最后收复中原的机会。

李荩忱当然不倾向于让端平入洛的悲剧提前千年上演,所以他是想要选择后者的,这也是李荩忱为什么一直坚持要等到春耕之后,就是想要让大汉的粮食有更多的储备,哪怕这种储备还在田里,至少给人一个念想。

毕竟一年半的征战时间和小一年是不能相比的。

小一年可能只够汉军杀入洛阳,但是一年半应该足够汉军突破大河了。

杨素显然也明白李荩忱的想法,所以他刻意强调出来了现在开战的弊端,当然了这也是为了让军方大呼小叫的将领们能够坐下来冷静冷静。

对于太尉府和工部来说,当然不期望着现在就开战,因为工部的新式火器还在紧张打造中,淮南各军已经开始接收,但是关中各军因为路途遥远的原因,现在还在转运,等到军队之中熟悉这些火器,又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这些辛苦打造出来的火器起不到什么作用,那工部和太尉府这么长时间来的忙碌不就功亏一篑了么?

另外太尉府可是有论功行赏和抚恤伤亡的责任在身上,如果火炮和火枪还没有大规模列装,战争就已经爆发,伤亡肯定会更大,到时候太尉府承担的压力当然也大。

所以太尉府是期望着能够把战斗开始的时间稍微往后拖一拖,能够再等一等的,在这一点上自然是和李荩忱一致。

其实只要是军中老持稳重一些的将领,都是类似的想法,只是往往架不住下面群情激奋。大汉关中、淮南等地的驻军也已经有两年甚至三年没有见过阵仗了,大家当然都期望着能够抓住机会建功立业。

对于普通将士们来说,若是等到自己退役之后战斗才爆发,那岂不是自己之前和之后的将士都有功劳,就自己没功劳么?而对于将领,尤其是年轻的低级将领们来说,没有战功,自己就只能一直蹲在这个位置上,谁不想再向上走一走?

所以现在军中众多将士的呼声,也不容小觑。

好在军中已经建立起来了完善的主簿教导制度,有主簿负责压制汹涌的军心,至少还能让军队不至于现在就嗷嗷叫着扑上去。

“朕之意,还是等到来年春天。”李荩忱的手轻轻敲着扶手,“刘休征现在到何处了?来了就宣!”

“刚到门外,”袁大舍急忙说道,“宣刘休征!”

刘休征此时大步走进来,见到李荩忱之后郑重行礼:“拜见大汉天子。”

李荩忱的声音冷了几分:“关中起边衅之事,尔可曾知道?”

刘休征有些无奈:“已然知道。”

“有何解释?”李荩忱冷声说道,“难道贵主认为由尉迟迥出面,用‘误会’两个字就能解决?”

刘休征的额头上已经冒出了汗水。

挑起边衅的事情他也是后来才收到的消息,宇文宪在往来信件之中向他摆明了自己的意图,宇文宪就是想要通过这一次试探一下李荩忱的态度,看李荩忱到底敢不敢大打出手。

至于深层次的意思,刘休征当然也能揣摩到一二。

齐王殿下是坐不住了,怕是想要尝一尝九五之尊的滋味。

第一章 千年第二二六九章 臣妾向陛下讨个人第二一三七章 你来我往,针锋相对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华夏一体第一一四一章 初担重任第一八八五章 凿空河东第八章 危机第六十四章 力争第八百三十三章 差不多了第四百六十章 陷阵第五百五十四章 愿者上钩第九十章 袁英第一一七二章 毁灭的力量第一五七三章 天朝上国第一七六二章 击鼓,死战!第一四八零章 刑部的态度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二一五零章 唇亡齿寒还是虚与委蛇第八百三十九章 鸣金第二零三二章 跟着陈宣华不学好第二零八四章 巡抚之信第一一九九章 招生第七十四章 相送西梁——一城之地,夹缝之国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观火第一五一二章 登陆地点第一八八三章 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第一六零八章 苏湖熟第一百五十六章 告知第六百七十章 开拓的精神第九百八十八章 有机会和没机会第一四二六章 梁睿之死第一三四零章 杨坚的骑兵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忠第一一六六章 童谣第二二二九章 汉土第五百四十章 巴人的担心第二百六十九章 飞将军第一八八七章 太尉府的计划第四百九十九章 斗的是耐心第一百零四章 亲卫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一三二零章 天平倾斜第六百七十二章 不会太久第一六零九章 秋闱,房与杜第七百七十一章 威风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二三零六章 两教之争第九百六十章 如何服从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一二七三章 少年将才第三百三十一章 身后名第一三八七章 把长安融入大汉第一六一九章 不可空谈第二二零一章 想揍自己人第一千七十四章 狐狸精的味道第一百九十三章 敌我第一九三七章 从内府到内廷第一六三四章 市场的胃口第二二零零章 身手矫健第三百六十二章 一个模子第二二七九章 心服口服第一三二零章 天平倾斜第二二一六章 角门第一八九三章 陈宣华又欠揍了?第二一四零章 也不是好欺负的主儿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杂交的初步成功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二百八十九章 忧虑第一四三三章 且战且走第二三三二章 是空中楼阁么?第八百四十一章 潜入第九百四十一章 加班不一定有成效第二百零八章 动手(第三更)第二一二七章 孩子的教育第九百零六章 明知道第二零二七章 鲁班桥头,三军争渡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第二二二二章 虚晃一枪第二零六六章 秦爱第二零一八章 城墙上,各怀心思第二三六九章 一条咸鱼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门第一三五五章 战斗的节奏第二一零五章 宽心第二一四八章 御史台的都不好惹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六百零九章 来信第一千四十九章 后宫规矩第一八七六章 汇合白袍,夜袭之计第一六二六章 朕要解释第一一四九章 血偿第二二八五章 军垦第一八七九章 当为将军擒此獠第二二五七章 被迫参与的决战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袭第二零一四章 破城不难,安民难第一千九十九章 约定?不值钱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