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发展

不过依靠尉迟贞,尉迟家也只是能巩固地位罢了,李荩忱不是昏庸之主,女色并不能让他失去理智,甚至他还能够让身边的女人对他死心塌地。

或许和尉迟迥真的切断联系才是尉迟家想要生存延续下去的最好办法。

尉迟顺轻轻叹息一声。

这真的是一个残忍的决定,但是为了生存,大家族可以牺牲一切,尉迟家同样也得做到。

希望母亲不会质疑我今天做出的决定。

————————————-

李荩忱很悠闲。

因为战斗一下子僵持了起来,李荩忱反倒是没有什么事了。

火炮轰了步兵冲,步卒被击退了之后再用火炮轰。

面对高大坚固的城墙,这似乎是唯一的办法。

这样很单调的循环甚至不需要李荩忱临阵指挥,不过李荩忱还是把自己的行辕直接设在了南侧城墙上,他就在一座城门楼中一边批阅奏章一边听着外面的炮声和杀声。

的确和自己一开始的揣测一样,尉迟迥是主动从外郭撤退入内城的,进入内城之后,北周军队的防御一下子变得坚固起来,而且凭借内城更加狭小的地域,北周军队的调动更加灵活,好几次汉军都已经冲上城头,结果被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周人预备队击退,否则的话这城早不知道被攻破几次了。

李荩忱翻阅着奏章,这些天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大事,随着汉军几支主力合流,大汉各处承受的赋税和物资供应压力自然也就缓了下来,因为各路兵马之间能够相互补充,自然也就让一些原本有缺口亟待补充的地方不再那么急迫。

另外秋收的顺利也让大汉有了将这场战斗一路拖入冬天的底气。

甚至工部已经开始按照李荩忱的要求研制能够保暖保温的新式材料,固然达不到塑料的地步,但是至少能够在比较温暖的南方冬天进行一些蔬菜和粮食的试种,在冰河期,南方的天气虽然也很寒冷,但是至少要比北方来得好。

如果冬天也能够批量的生产能够供人食用的蔬菜和粮食,那么自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军队粮食消耗的压力,另外也不至于让农人们在农闲的时候无所事事,平白浪费劳动力。

之前农闲的时候,大汉征服都抓住机会积极进行基础设施的完善,包括道路的修缮以及城池的加固等等,不少桥梁和水利工程也都是趁着这个时候修筑起来的,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大汉工部作为后勤保障的李荩忱具有充足的信心和热情,地方官员们当然也不介意通过这些方式来给自己怒刷一波政绩。

没办法啊,丰收与否那是得看老天爷给不给脸,但是修缮道路这些却是自己能够掌控的。

随着不少基础设施的完善,现在大汉实际上已经不需要太多的农人临时抽调过来干活,甚至工部还组建了专门一年四季干活的工程队,更加有组织和有经验,以取代数量虽多却时间有限、经验不足的农人。

所以现在大汉如果能够发展出来冬季种植蔬菜和粮食的技术,那么自然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人们农闲时候无所事事的情况。

百姓清闲就会出乱子,这是官府的共识。

人闲着就会出毛病,这是勤奋的华夏人民的共识。

之所以有农闲,并不是因为大家不想种地,而是天气不允许。

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自然就没有什么农闲了。

还有新的一轮书院招生已经有条不紊的展开,不少北方士子陆续南下,更是让朝廷意识到书院教育在北方的缺失,现在金陵书院、成都书院和岳麓书院这大汉南方三大书院牵头,岭南、南中、赣州等地方书院配合,正在组建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北上支援大汉新收复领土上的书院建设。

对于所有书院中的师生来说,这不但是公义,而且也关乎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书院是完全和世家以及世家所代表的九品中正制分隔开来的新式教育体系,可以说所有从书院毕业的学生,本身就已经和世家站在了对立面,现在北方的教育体系虽然还处于世家的掌控之中,但是这种掌控已经非常薄弱,甚至随着大汉军队的向前推进,不少曾经是一方霸主的世家都已经分崩离析,所以正是书院抓紧北上并且抢占人才的好机会。

这种书院的自发性行动,李荩忱当然是欢迎的。

这实际上也是教育领域的一场大战,科举制所带来的好处即使是世家们也得承认,所以对这一战李荩忱同样是势在必得。

这些消息最让李荩忱欣慰的,其实并不是消息的内容,而是消息本身。这说明现在的大汉百姓们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北方发生的战争而被完全扰乱,甚至已经变得有条不紊,即使是北方的战争能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科技和贸易的发展,已经尽可能的让大汉各地的生活水平保持一致,前方州府面临的物资上的压力自然而然被从后方运送上来的物资缓解掉,后方州府也不会因为物资过于充盈而导致经济过于发达,最终导致物价不稳定以及整个大汉的经济失衡。

有商部居中调节,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出现物价波动的问题,物价毕竟也关乎到民心和民气,大汉全力北伐的底气就来自于朝野上下的鼎力支持,无论是朝廷文武百官还是无数的百姓但凡有意见,北伐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对面的北周就是再好不过的例子。

李荩忱很欣慰,自己这些年做出的努力至少让大汉不会因为这么一场举国而动的战争受到太多的影响,当前线陷入僵持的时候,后方依旧可以平稳的发展。这也让李荩忱为曾经一个个抵达过滚滚大河边的豪杰们感到惋惜。

刘裕也好,桓温也罢,陈庆之也好,祖逖也罢,浪花淘尽英雄,他们的丰功伟绩因为后方的支援不及时甚至内讧而变得充满瑕疵甚至远远不能说是大获全胜。

而现在的李荩忱,相信这一次自己一定会胜利。

凭借的不仅仅是外面隆隆的炮声,更是后方的安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啊。

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烦第一四三二章 汉骑出击第一九一六章 大汉的戏剧第二三一七章 辽东有国名勿吉第一九二七章 做好眼前事第一三六九章 怕死,又不怕死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个聪明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杯水车薪也算给第二一六一章 授印挂剑第一千九十九章 约定?不值钱第二二六四章 插翅难逃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战云急第一五六七章 户部的小心思第一二四三章 来之不易第一二零四章 臣坚持所请第一九四二章 步云楼第六百三十三章 选择哪一边第一五一二章 登陆地点第一三八七章 把长安融入大汉第六十六章 突袭第九百二十七章 欢迎回家第两千零九章 陆战队的强大第三百八十一章 妻管严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远第一二六一章 枭雄末路第一三六七章 一屋之朕第一百七十五章 雨夜第一三九八章 雷公下凡第八百七十二章 来者不善第一八四九章 白狼堆第一三六一章 捉杨坚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犊第一百七十四章 弃子第七百零四章 原谅我的任性第一六三六章 战争的前奏第二二一三章 防御薄如纸第一九三三章 安民开垦第一八零零章 李荩忱入城第七百零二章 孔范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国事第八百六十八章 蜀中变化第六百二十一章 守好底线第一四六四章 建康府外有田舍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一四二零章 你是要行刺小皇帝啊第一九零三章 汾水边的清晨第一四七九章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第一千六十七章 斗志昂扬第四百九十三章 心有惴惴第四十九章 乱战第七百三十九章 离开的时候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枪第九百六十五章 该来的总会来第二百三十三章 带她走第七百一十五章 红裳第二一七零章 廉颇未老,尚能饭否?第一千五十八章 给个“关公”拜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与火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见略同第一三七六章 收拾旧山河第二零一二章 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第六十八章 裴子烈第二三四五章 杨坚:我亏了呀!第四百四十三章 攻与守第九十一章 陈叔陵第二一五五章 或许这就是幸福第一一三零章 知足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请示第一二二零章 一江春水向东流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样的宇文亮父子第九百零六章 明知道第二一三四章 天子门生第五百六十四章 想的简单第一一三六章 入洛阳第九百二十六章 未来的起点第五百一十三章 埋下的种子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帜第七百一十一章 走为上计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种第九百五十一章 温水煮青蛙第一六一二章 天下粮仓第一六三八章 丢掉的要拿回来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一四二六章 梁睿之死第二零五六章 邺城?燕郡?都不可以第一三八九章 岳父大人还没死第两千零一章 “如数”,“足额”第一一六五章 总要改变什么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别第一七二零章 不能制造内部矛盾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第五百一十六章 有些事情必须做第二一三八章 潜移默化,由缓至极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来客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难处第一五五五章 大决心第四百三十二章 诗书教化第二零九六章 孤军转战,将军乃人杰第九百七十四章 夷陵外第二一四六章 从制定者到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