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六七章 夜色下的风陵渡

“非是今夜,便是明朝。”黄玩急忙说道,“长史入营,动静虽然不大,但是难免对面哨探也会有所察觉,再等下去可能会生变故,所以尽快而为。”

杨素点了点头:“可以带某走一走军营么?某既携带皇命而来,当激励将士、奋勇杀敌。”

“这是自然。”黄玩笑道,“不过还是等天黑之后,大军将行之时,长史意下如何?”

杨素没有再说什么,他实际上也是在试探一下黄玩,黄玩比想象之中的要谨慎,现在正是需要安静、保持一切如常的时候,犒赏激励将士这种事情,还是放在战斗即将开始的时候吧。

北面一直没有察觉,应该也不只是大汉找出来的理由合情合理,也因为黄玩一直以来的小心谨慎。

这杨素就放心了。

此次孤军北上,若是打得好了,保不齐能够一路向北杀向晋阳,可是如果打得不好了,有可能河东再没有汉军立锥之地。尤其是他们要一直坚持到明年开春才能获得水师的支援,更是一切需要慎重。

若是黄玩连这点儿谨慎之意都没有,那杨素心里可得盘算盘算了。

黄玩倒是没有意识到杨素是在试探自己,见杨素并没有强求,心中更是对这位上官满意,毕竟杨素在军旅指挥方面的确没有多少经验,之前黄玩最害怕的就是杨素会不会纸上谈兵、胡乱指挥,最后导致汉军功败垂成。

————————

天色昏暗,雷首山下寒风阵阵。

北周平虏校尉、领河北郡太守王隆下意识的裹紧了衣服。

雷首山是中条山脉直抵大河的最后一座山,也是中条山脉最南端的一座山。雷首壶口,天下奇险,壶口之所以险要,除了本身水流湍急之外,还因为背靠着雷首山。

雷首山并不算高,却是蒲坂和风陵渡这河东两个重要渡口之间的主要联系纽带,道路从山谷之中穿行而过,将这两个渡口连在一起。现在自然也是北周军队重要的屯扎防御之处。

河北郡的郡治并不在雷首山,还要向东,只不过对岸汉军的动作让河北郡太守王隆心中惴惴,所以专门跑到这雷首山南麓来看看情况,以求能够尽快摸排清楚敌情。

王隆,从姓氏就知道,出身太原王氏,即使是这个时代太原王氏已经不能算是河东一等一的名门望族,但是王隆这个家中嫡长也依然足够代表整个家族,没有人敢小觑。

当然了,王隆在历史上留名,实际上还是拜他那个一手开创“河汾门下”、隋唐名臣非友即徒的儿子王通所赐,只不过现在王通还在牙牙学语,王隆当然从儿子那里讨不到什么好。

实际上王隆这个河北郡太守也很憋屈,他手上基本没有多少实权,尤其是宇文宪现在开始对冀州世家下手,不管是真是假,冀州世家已经叫苦不迭,而河东世家和北周朝廷之间也早就已经貌合神离,因此宇文宪接下来对河东世家出手也是情理之中,如此一来,身为太原王氏的核心人物,王隆自然就变成了空头太守,真正的兵权都掌握在驻扎河北郡的韩果手中,甚至就连民政也都被韩果接手了大半。

正是因为孤身在河北郡城中没有了安全感,所以王隆干脆以劳军之名跑到了风陵渡来。风陵渡这里的五千守军,其中大半都是河东世家的部曲,当然听从于他的命令。

不过这种安全感也只是暂时的,因为对岸阌乡汉军的聚集已经引起了王隆的警惕。

汉军想干什么,他作为一个半吊子武将并不清楚,而且就算是汉军真的要进攻风陵渡,那也应该是佯攻,因为已经听说蒲坂那边的汉军有异动,在王隆看来,风陵渡的背后是一片荒野,要向东至少百里才能抵达河北郡,向北则要越过雷首山才能抵达蒲州,而东北方向的正平郡更远。

怎么看进攻风陵渡都不划算。

几名偏将和校尉跟在王隆身边,他们多数都是河东世家出身,对于这位王氏的未来掌门人自然是客客气气。现在这种情况下,河东世家内部自然是先丢掉矛盾、抱团取暖,更何况大多数家族之间本来就是世交姻亲。

“对面没有什么动静?”王隆问道。

他虽然很笃定敌人不会选择风陵渡作为突破口,但是心中总觉得惴惴不安,这种惴惴和在河北郡之中的惴惴几乎相同。

总有刁民想害我的感觉。

“没有,一切如常。”一名校尉微笑道。

他们都觉得王隆是不是在河北郡被韩果给吓破胆子了,对面兵马人数不过数千人,而且只是拉练经过阌乡罢了,能够掀起来什么风浪。当然了这些将领们并不知道,汉军实际上人数已经上万,还有很多兵马屯驻在阌乡以西的潼关,只不过他们的斥候根本没有胆量靠近潼关这要冲关城,因此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情报罢了。

甚至北周斥候渡过大河,白袍和汉军斥候已经完全掌握了他们的动态,他们能够看到什么,都是汉军给他们安排好的。

这些河东世家部曲之中选拔出来的斥候,对上汉军斥候,连叫爷爷的机会都没有,双方的战场经验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汉军完全可以轻松的将他们耍的团团转,甚至还能把各种假情报通过他们之手交给对岸的周军。

当然了,在河东部曲将领们看来,敌人显然只是正常的调动和拉练,虽然不知道他们要搞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但是的确和他们没有多大关系。

而且他们也有着和王隆相同的想法,要打也是在蒲坂开打,他们这鸟不拉屎的地方,都成了王隆避难之处了,怎么会开战?

而不等几名将领准备引着王隆去军营之中小坐,顺便喝点酒暖暖身子,对岸的黑暗之中突然光芒一闪。

王隆的心中咯噔一声。

“怎么回事?”

“咚咚咚!”鼓声骤然炸响,打破了黑夜的宁静。

从山坡上向下看去,黑漆漆的河面上,突然一点光芒亮起,紧接着是两点、三点、千万点。

这是火把的光芒,把整个河面都照亮!

这个时候,王隆才惊诧的发现,敌人,河面上都是敌人,而且他们最快的已经行进到了距离河北岸不过十数丈的距离。

第二一一二章 来生还是兄弟第八百五十四章 是时候休整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二零三二章 跟着陈宣华不学好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二二二二章 虚晃一枪第一九零五章 达奚惎的挣扎第六百八十七章 相逢犹似在梦中第四百四十三章 攻与守第二一六五章 巡视陪都,名正言顺第八百一十一章 间隙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离心”完本感言第一一二七章 这是运气好第一二三一章 动脉第二三六二章 亲眼所见方为真第二十七章 寂静第一五五九章 比技术更重要的第二百九十三章 北天崩第一八三五章 后勤保障第二百一十九章 纪南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第一三九零章 惺惺相惜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罗地网第七十六章 淮口第一千七十一章 郁林动乱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八百七十六章 乱世的主题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围第一百一十六章 诗会第二二八九章 先汉因何亡?第一八六八章 大军渡河第二三五四章 宿命?天敌?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迂回战术第九百六十七章 乐昌的请求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战略思想第二二零八章 憋屈的精锐第一百六十九章 各怀心思第一百七十七章 诏书第六百八十六章 还有私事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态第二百零八章 动手(第三更)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戏诸侯”第三百二十八章 信与不信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轻第二三三八章 陈宣华:感觉绿绿的第二三五九章 忽闻河东狮子吼第四百八十七章 置之死地第一七三五章 怎么对付尉迟迥第一二二五章 修仙党第一八二零章 无事献殷勤第九百六十一章 春耕第四百六十九章 要命的时间第七百九十八章 与其慢慢凋零第六百九十八章 对着喝毒药第二百三十八章 隐约雷鸣第八百九十二章 惨叫声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流激战第一九九一章 手下人太能干的好处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总是短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决战方案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别第一九四七章 乐昌就是定心丸第四百七十四章 夜袭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一六九九章 骑兵的肉搏战第二三零八章 大汉的江南第一八五三章 回去罚他请自己吃酒第一千六十一章 乐昌和张丽华第一七五三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荩忱的战争第二一零三章 亲守此地共存亡第一六六二章 昆阳和滍水第一三三一章 困兽犹斗第一六八零章 为了赢得这场战争第一一五八章 是谈判不是求和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石二鸟第一四七三章 两相权衡第三百七十九章 竟全功第二二五一章 黎明前第一七三九章 朕又不是豺狼虎豹第一千零三章 国事家事第一八五三章 回去罚他请自己吃酒第七十四章 相送第一六零零章 谁能同去第一三八九章 岳父大人还没死第一九三一章 只惩首恶,不及家人第一七七九章 大汉的家底第九百六十六章 激战,狼尾滩!第一一一二章 江陵初雪第一六二九章 杜淹的三条建议第两千零七章 说好的轻兵呢?第一二三九章 如荒草疯长第一八二九章 着急的崔世济第五百六十章 不占便宜就是吃亏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别第八百四十一章 潜入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门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