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八章 泰山书院

李荩忱笑了笑:“那就好。”

“更何况,”尉迟贞轻轻咬了咬唇,径直说道,“陛下能够让臣妾做这件事,就是对臣妾的信任,臣妾就算是不愿,也不会辜负陛下的信任。所以陛下说这句话,可就寒了臣妾的心。”

李荩忱一本正经的看着她。

尉迟贞心里一阵发慌:“陛下?”

李荩忱探出手,环着尉迟贞的腰就往上走:“寒了心?那快让朕看看,是哪里变冷了,快来让朕暖一暖。”

尉迟贞低呼一声,一把抓住李荩忱就要不老实的手。

陛下一言不合就没正形,这是众所周知的。

现在好歹还是在御书房,尉迟贞就算是心里并不拒绝李荩忱对她做什么,在这里也不能真的让他做出来。

万一被人看到了,多丢人啊。

陛下不要面子,自己还想要呢。

尉迟贞不想成为今天后宫的笑闻。

她还做不到和日常成为笑闻的陈宣华那样“厚颜无耻”。

李荩忱倒也没有打算真的就在这里白日宣那啥,不然的话他和诸如陈叔宝这样的昏君还有什么区别?

也就是和尉迟贞开个玩笑罢了,小丫头脸皮薄,逗一下正好玩,若是换做乐昌或者尉迟炽繁,肯定会给李荩忱讲一通陛下要有德行的话,而换做陈宣华或者杨妙在这里,可能就真的顺势而为之了。

“好啦,让朕看看,内府最近有什么事,”李荩忱随手翻阅奏章,内府的各项事宜到底还是要比外廷简单。

随着大汉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在青州、中原等地的统治,医院和书院等等的建设也都是按部就班向前推进,内府已经开始准备出资建设泰山书院。

泰山书院并不是内府投资兴建的小型书院,或者说为大书院培养预备人才的小一级别的书院。这是一个对标于金陵书院、成都书院和岳麓书院等等的大型高等级书院。

现在大汉境内已经有很多大型书院,除了金陵、成都和岳麓三个老牌书院之外,还有长安、襄阳等已经组建起来的书院。另外洛阳的龙门书院也在筹备之中,不过龙门书院是直接隶属于太学的,背后虽然和内府也有脱不开的关系,但是负责各项事务的并不是内府,而是礼部。

李荩忱已经流露出想要迁都洛阳的意思,那么龙门书院就注定是未来的国子监所在地。

而今太学作为国家最高的教育部门虽然已经组建起来,却一直都是一个空架子,原因无他,李荩忱并没有明确的将某个书院确定为大汉的国子监,金陵书院也好,成都书院也罢,背后虽然是礼部和内府在管理,但是并没有正式划归太学名下。

一个国家到底不能没有国子监。

内府当然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礼部逐渐获得各大书院的控制权,所以内府出面组建泰山书院,自然就是想要抓住青州一带书院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空窗,组建一个到时候就算不能和龙门书院分庭抗礼,至少也能够维持内府在文教方面地位的存在。

泰山在华夏文化之中的地位,终究还是不容小觑的。

对内府的这点小心思,李荩忱并不介意。

书院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为大汉培养更多的人才,各个书院之间如果能够形成良性竞争,那么自然能够带着大汉向更好的方向前进。而如果书院一家独大的话,思想、科技和理论就有可能因为因循守旧而难以有所发展,最终让整个时代故步自封。

“泰山书院可以组建,岳麓书院以儒学为宗,泰山书院既然是在齐鲁故土上,那也可以向这方面靠拢,”李荩忱一边写着批注一边说道,“朕会下旨意让岳麓书院那边配合,抽调一些优秀的先生和学生过来支援。”

尉迟贞喜滋滋的说道:“多谢陛下!”

原本打算做这件事的时候,徐素和陈宣华她们都觉得陛下不见得就会同意,说到底书院教育这种事还是以礼部为主,内府在背后更多地扮演的是金主的身份,一般不会走到台前。

除了专门为医院开设的护理学院之外,内府之前也从来没有独自组建书院的经验,而护理学院所传授的知识和普通书院自然有所不同,因此这方面的经验不能称之为经验。

没想到陛下竟然会这么爽快的答应了,而且还愿意相助一臂之力,自然让尉迟贞感到高兴。

内府发展到今天,已经远远不是当初的那个后宫小金库了,而是一个谁都不能忽略的庞然大物。对于后宫妃嫔们来说,内府就是她们共同抚育长大的孩子。能够看着这个孩子一点一点的成长到今天,自然值得高兴。

不过尉迟贞还是有些迟疑,儒学在这个时代实际上已经并不被重视了。三百年乱世,让佛道儒轮流打转。

佛教昌盛的时候曾经做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导致从南到北曾经掀起了多次灭佛运动,而道教里的太平道也曾经一度威胁到南方的政权安危。反倒是儒学,这些年一直默默无闻,几乎都让人忘了儒学实际上是从汉代一脉相传下来的治国根基。

大汉成立之后,朝廷推行法律,不管这和法家有什么关系,至少从名字上就让大家觉得,陛下推行的实际上是法家之术,和儒家更是已经没有什么关系。

即使是身在朝堂上的人,也清楚大汉的治国方略,实际上是儒家和法家相融合的,换而言之就是以法律为骨,再以道德约束法律所涉及不到的地方。想要维持社会的稳定,这两者缺一不可。

但是除此之外,大汉的工商业发展迅速,让现在的学院已经不再倾向于传授简单的儒学或者法学,工坊需要大量实干型的人才,而不是只知道摇头晃脑、之乎者也的人才,甚至就连朝廷也需要有更多通晓和工商有关系知识的人才居中主持大局,因此,学院之中单纯的教授儒学,显然已经和时代的需求格格不入。

不说别的,作为三个书院之中本来处于中心位置,又有颜家大儒坐镇的岳麓书院,按理说应该是书院之中最受欢迎的,可是事实却是岳麓书院的报考学生人数甚至还比不上远在巴蜀的成都书院,更是只到金陵书院的零头。

第二零二六章 韩果常善,难兄难弟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坊第六百七十六章 风雨愈急第六百七十章 开拓的精神第七百三十三章 别后第二三一四章 王世充?第六百九十二章 历史终究改变第二百三十三章 带她走第一五七一章 十里郊迎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阵仗第二零一一章 枭雄梦碎第二百九十五章 镇定第四百零四章 喜事第一六六七章 朕与你们同在第二二零四章 逃跑属狗,打仗就怂第六百九十章 朝堂上第七百三十章 后患无穷第一七三五章 怎么对付尉迟迥第一七三九章 朕又不是豺狼虎豹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农杨氏第一七二一章 狂澜难力挽第二一三零章 内府要改制第七百二十九章 识时务者第一三四四章 大汉虎将第一七六五章 尉迟兄,某尽力了第一七九一章 突然有动作的宇文招第一八八七章 太尉府的计划第一七三三章 匹马还第二百八十章 名胜第一四七四章 颍川世家的害怕第一四二七章 秋后的蚂蚱第六百零七章 两条计策第二一三三章 题名第一七七一章 尉迟老夫人的信第二零八八章 他很镇定第一百零七章 警告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一一五六章 祸水西引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礼第八百三十九章 鸣金第二一四一章 不是你和我们,是我们第一五零八章 人生轨迹的改变第九百九十七章 负了将军第九百章 农夫的战斗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三百五十九章 战如风第五百一十七章 越来越看不懂了第一八三八章 劳逸结合第七百五十一章 抗旨第二零九五章 乱起雁门内第二二五零章 未晚第五百零五章 天宫院里的重逢第九百六十五章 该来的总会来第一六零六章 白大褂第一四八七章 震慑宵小第一千三十一章 诅咒第八百五十七章 酒宴第七百一十三章 不惜抗旨第一千零一章 落幕第一千一十九章 颠倒第二十三章 生变第一二零零章 华夏的文艺复兴第一九七四章 甲骑对甲骑第八百五十六章 乱世中的百姓第一七三九章 朕又不是豺狼虎豹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陷阱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第六百三十章 异动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一一六一章 几分真几分假第一四二四章 韩擒虎的犹豫第九十八章 习武第一五八八章 目光当向北第二一四六章 从制定者到维护者第一一二七章 这是运气好第二百八十七章 步履维艰第一一七五章 开垦淮南第一七三零章 打断了脊梁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关外几人回第一二六六章 李穆的人情第一百六十章 聚宝斋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东第七十五章 隔阂第一一一二章 江陵初雪第六百三十章 异动第三百七十一章 剑指何处第一二五四章 万事开头难第一三五三章 关中的土地第一三四一章 耕种的意义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二零三八章 水师格外积极第九百三十一章 钱不能堆着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一四七零章 南中的茶第二一五七章 各部门的划拨第二百三十章 分兵两路(传错章节了,这是今天的第一更!)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婵娟第八百一十六章 岳父可能是假的第七百七十一章 威风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