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章 这有些反常啊?

“不怕死就好。”罗毅颔首。

柳述虽然年轻,但是能够有这么一群部下,并且经营起来敌后的这么一片小天地,罗毅对他也不由得高看一眼。

白袍出妖孽啊,到底都是层层遴选的精英,就像金子一样,丢在哪里都会熠熠发光。

不过舍得把这样的人才丢在诸如幽州、诸如安南这些在中原和江南人看来不啻于鸟不拉屎的地方,只为了未来有一天能够快速地实现对这些地方的占领,罗毅只能说白袍,或者最终做出决定的陛下,的确在下一盘好大的棋。

他扪心自问,是没有这样的眼界和胆量的。

柳述此时也赶了过来:“罗将军,某先行一步。潞口位于潞水入?水的河口处,也是距离这里最近的镇子,某建议你们还是绕开比较好,若有任何消息,某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注意到了河边的扁舟一叶,罗毅当然知道柳述这个时候前往潞口镇,其实也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一旦自己这边行踪暴露,那么柳述作为这些村子的头儿,就是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

罗毅一拱手:“保重!”

柳述也是回礼:“保重!”

他们不知道下一次相见会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只能期盼大家都还活着。

————————

昌平郡。

北周幽州行军总管独孤永业在府衙中徘徊。

昌平位于燕郡的西北侧,居庸关的背后,是连接燕郡和居庸关的必经之地。

独孤永业并没有选择屯兵燕郡,而是亲自率领主力在昌平屯田,就是因为这个位置,既可以南下增援燕郡,又可以北上支援居庸关,同时他这个幽州行军总管名义上虽然肩负着幽州的民政军事双重事务,但是他并不想过分高调,因此作为幽州政治和经济中心的燕郡,自己还是不要驻扎在里面比较好。

独孤永业之前在平城之战中按兵不动、最终没有帮上宇文纯,甚至间接导致宇文纯不得不一路向南退兵到雁门。他的这个举动从军事角度来说自然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从政治角度来说,未免有见死不救的嫌疑。

尤其是平城之战需要找一个替罪羊,大家总不能指着陈王的鼻子说他的不对吧?毕竟晋阳还指望着陈王去守呢,所以这个罪名自然就落在了独孤永业的见死不救上,不过宇文宪也知道这样未免太冤枉独孤永业了,因此一力把这件事压了下来。

现在更是用人之际,独孤永业这样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宇文宪当然不会真的把他怎么样。

不过独孤永业也不傻,陛下没有把自己怎么样,那是陛下给自己面子,自己也不能太张扬了,所以他把幽州刺史崔彦睦和儿子独孤须达留下坐镇燕郡,自己则亲自屯兵昌平,倒是颇有几分当年曹魏老将邓艾屯田待变的意思。

就在今天,独孤永业接到了居庸关外出现汉军斥候的消息。

平城的汉军总算还是坐不住了。

对于平城到底有多少汉军,实际上独孤永业自己都拿捏不准,尤其是当时的白狼堆一战,不但把宇文纯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连独孤永业也有些自乱方寸。后来虽然斥候探明白狼堆之战不过只是汉军的几千步骑罢了,但是宇文纯和独孤永业也怀疑平城的汉军数量很有可能会更多,至少应该在三四万以上。

这些兵马无论是放在雁门关外还是放在居庸关外,都足够对关城形成威胁了,这也让独孤永业一直不敢大意。但是汉军前锋推进到涿鹿之后,又迟迟没有动静,独孤永业也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这说明至少汉军还不具有直接攻城的实力,虽然不知道汉军的虚实,但是可以肯定汉军的兵马肯定不会非常多。

不过独孤永业一直以来也没有打算出居庸关,一来是幽州贫瘠,出了居庸关,无论是推进到涿鹿还是干脆直接推进到代郡,这一路都意味着大量的钱粮消耗,对不起,现在的独孤永业真的没有那么多,二来独孤永业也不得不考虑,汉军的主力是不是南下雁门关了,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随时都可以再回来,到时候自己跑到了代郡甚至平城城外,迎头撞上汉军的主力,又该如何是好?

要么被教做人,要么干脆连人都做不成了。

就当独孤永业纠结的时候,汉军斥候的出现打破了他的纠结。

汉军斥候出现,意味着汉军应该会在短期内对居庸关发动进攻。

幽州这个大后方多年的安宁,终于要被打破了。

可是独孤永业想不明白的是,汉军难道真的就那么有信心能够拿下居庸关?并不是独孤永业小看汉军的攻坚能力,相反,利用火枪压制城头守军、再利用火炮拆迁,汉军绝对拥有着强大的攻坚能力,但是难道汉军真的以为凭借这些就能够在短期内打破居庸关?

居庸关可不单纯的是一道关口,加上周围盘旋曲折的长城以及山谷中的层层营寨,这是一个就连独孤永业自己都不想面对的立体防御体系。汉军就算是有火器,独孤永业也有信心能够阻拦他们超过一个月。而这么长途跋涉从平城赶过来,粮草甚至还要从更加遥远的河套、关中等地层层转运,汉军能够支撑那么长时间么?

恐怕不见得吧。

除非······

独孤永业的目光定格在舆图上。

除非他们是佯攻······

可是真正的敌人又会从哪里来的?至少现在邺城和晋阳都还在北周军队的手中,幽州是不折不扣的大后方。

这帮南蛮子,莫非还能插上翅膀飞过来不成?

这有些反常,不,这很反常,但是独孤永业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反常,只是多年征战的第六感在不断的向他发出警报。

独孤永业攥紧了拳头,他有一种即将落入陷阱的感觉。

可是完全不知道敌人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设下的陷阱,就这样被牵着鼻子走。

外面传来了些许声响,独孤永业心烦意乱的推开门,想要让亲卫们小点声,却发现他们是在搬动院子里的莲花缸。

火?

第五百六十八章 冲中军第九十八章 习武第一九七九章 夹攻齐子岭第一九一二章 早晚会有那么一代人(如约加更!)第一二一九章 东宫的“女主人”第一七七一章 尉迟老夫人的信第四百二十一章 唇亡齿寒第一三九零章 惺惺相惜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对眼时第一千零二章 应变第二一八三章 遗书都写好了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三十二章 身份第一百八十九章 孤家寡人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会师灵武第一二九五章 叔父要小心此人第一四三零章 证明自己的机会第一一三零章 知足第一四四八章 元乐尚的目的第一二六零章 后院火起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戏诸侯”第一九九二章 遥远的战场第一二七四章 登上历史舞台的李靖第一九一三章 给他拜个年?第一二八七章 士气浮动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一九二三章 提上日程第二零五零章 此间诚意,贵使放心第一六六二章 昆阳和滍水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第一六七四章 病急乱投医可不行第一八一零章 皇后会做人第一五五二章 胜了也有头大的事第二零八零章 何为重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一九五三章 未来,当在他们手中第一八三一章 坐看风起云涌第三百九十四章 功还是过第一六五六章 万众一心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一千七十二章 功过分开第一四四一章 元家的鸡蛋第九百七十一章 两线作战第二零七四章 黄金的分配第一一九六章 从夫还是从父第二零四六章 鸡肋,鸡肋第二一八九章 军事学院存在的意义第四百一十四章 气运第三百六十八章 涪陵已定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一一四八章 复仇之火第二一五零章 唇亡齿寒还是虚与委蛇第一五四三章 一身轻第七百三十六章 每个男儿的梦想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第一五六一章 男人的浪漫第五百五十六章 早知今日第一百一十六章 诗会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杂交的初步成功第一三五九章 变得真快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一三八四章 杨丽华的请求第一千九十章 怀璧其罪第一二八九章 先登,先登!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二一一八章 陛下之寿三千霜第二二五七章 被迫参与的决战第九百四十七章 大用处第七十二章 受教第五百三十八章 唯一的希望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修改版)第二二三四章 集市第一百一十二章 面君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第一七零二章 粮食的难题第二百零五章 堆积如山第一千三十二章 建康在望第一二四三章 来之不易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一四二七章 秋后的蚂蚱第五百三十七章 背水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子连狗都不如?第二二五一章 黎明前第四百三十章 濮人之困第一八一四章 调动第六百八十二章 登城吕梁之战——隋唐盛世的滥觞第五百一十二章 更为艰难第二二六四章 插翅难逃第二零八二章 佯攻晋阳,实攻雁门第一六八九章 有结束,有开始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见第二二八五章 军垦第二百四十二章 效死而已第一五七九章 更广阔的世界第八百零二章 将计就计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尽第九十四章 过吴府第三百四十八章 过三峡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盘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