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

独孤永业很清楚,现在自己所能做的唯一,就是尽快收复燕郡。

昌平不过只是从燕郡到居庸路上的一座小城,没有了居庸关的屏障,昌平甚至都算不上一座军事要塞,当初独孤永业在此屯田,也只是为了能够就近支援居庸关罢了。

所以放弃昌平若能换来重新拿下燕郡,那么就是值得的。

主帅的斗志昂扬,让下面这些追随他多年的将领们也都打起精神。

至少现在敌人还没有兵临城下,他们并非没有回天之力,所以跟着主帅搏上一搏,保不齐还能换回力挽狂澜的大功劳!

独孤永业简单吩咐了一下任务,实际上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军开拔,前往燕郡,昌平郡中丁壮、兵刃和粮食一个不剩,全部都打包带走。甲骑之前就已经派往燕郡,现在昌平郡中已经没有甲骑,但是剩下的几套铠甲也不能给敌人留下。

剩下一座空荡荡只有老弱妇孺的昌平郡,你们南蛮愿意就拿走。

独孤永业看着再次忙碌的将士们,又转而向东看。

天色昏暗,看不清前路。

但是破釜沉舟,现在的自己也没得选择。

——————————————

攻守易位来的这么快,即使是罗毅也有些手忙脚乱的感觉。

就在昨天他还在为攻下燕郡而高兴,今天城外就已经出现了北周的轻骑斥候,无疑是在告诉罗毅,很快他就要依靠燕郡进行防守了。

不过好在之前柳述派给他的这个小伙子马填比较靠谱,进入燕郡之后带着白袍接连拜访城中好几个豪门大户,这些豪门大户之前的时候在暗中就和白袍有所往来,属于柳述所说的“上下关节”之中一部分,不然的话白袍缩在?水下游那穷乡僻野之中,是不可能获得那么多有用情报的。

南侧城墙上被火炮粗暴撕开的缺口正在填补,罗毅就站在城门楼下看着汉军将士布设火炮。

渔阳郡那边已经传来消息,柳述成功拿下了渔阳郡。实际上渔阳郡的北周守军也不在少数,只不过独孤须达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把原本渔阳郡中流砥柱一样的八百轻骑给带走了,给剩下军队的任务就是倾巢而出、尽快赶往燕郡,结果本来这些步骑就群龙无首,渔阳郡又被和他们几乎可以说“擦肩而过”的柳述轻松拿下。

结果这一下子哪边都去不了的步骑,自然直接作鸟兽散,他们之中大多数人都是临时被拉来的丁壮,现在主帅和主将一个都不在,不跑又能怎样?

剩下的还有七八百士卒被偏将和校尉勉强收拢住,也不敢前往渔阳郡,也不敢前往燕郡,只能从燕郡的北侧匆匆掠过,意图前往昌平郡和独孤永业会合。

对此罗毅也是有心无力了,这些家伙没有来捣乱就算不错的。

同时柳述在渔阳郡外也发现了大量的冶铁作坊,在这之前,这一带都是在北周军队的封锁中,白袍几次尝试想要一探虚实,结果非但没有成功,还差点儿暴露,导致后来柳述不得不低调了很多。

结果谁曾想到现在这些冶铁作坊就直接摆在眼前,任由汉军如何摆布。

而海军也传来好消息,王昌带着战船沿着海岸线北上抵达碣石。碣石是从辽东进入幽州的要冲,高耸的山势和辽阔的大海之间只留下了狭窄的通道,同时这里也是无数枭雄豪杰曾经登临远望的地方,秦始皇、魏武帝都曾经登临此处。

历史上隋炀帝讨伐高丽路过此地,修筑榆关作为后勤粮草中转之地,再后来榆关变成了明长城的东部终点,更名山海关,更是有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英雄事迹围绕着这座雄关发生。

秦汉长城并不是到这里,而是折向东北一直抵达辽东,这也是因为秦汉对辽东的掌控更在后来朝代之上,隋唐尚且还有安东都护府,宋代燕云十六州都没拿下暂且不说,明代也是把核心防线控制在了山海关,深入辽东,基本就不在朝廷的实际掌握之中了。

而现在,辽东也是在契丹、高丽等国家或者部落的掌控中,双方之间虽然冲突不断,但是至少还都保持着对中原王朝的尊重,中原王朝的强大暂时不是他们能够招惹的,不过过了碣石之后的广阔辽东大地,也是中原王朝鞭长莫及之处。

在沿着海岸线北上的过程中,王昌发现了从辽东前往幽州的商队,运送的正是北周采买的铁矿石和煤炭等等,这家伙当然也不傻,直接带着船队在碣石这个地方一横,把这些货物全部都阻拦了下来,并且明确提出了要和北方各个部落首领会晤的意思。

说什么也得让他们知道,现在的幽州,已经是大汉的天下了。

要做生意可以,那得和大汉做。要知道大汉国内可是有很多商贾摩拳擦掌打算和你们这些土包子做生意呢。

“这些家伙,情理之中。”罗毅冷笑一声。

大汉的政策对世家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好事,甚至科举制可以称之为“釜底抽薪”之策,世家们,除非是那些曾经被宇文宪用刀剑架在脖子上的冀州世家,恐怕没有几个真心想要归顺大汉的,诸如河东世家那些,还不是因为局势变化已经容不得他们再做犹豫,此时做一个顺民总要比做阶下囚来得好。

但是燕郡这边局势到底不一样,这些世家们显然也充分的意识到,汉军的兵马并不多,能够拿下燕郡主要也是依靠的出奇制胜,现在已经回过神来的独孤永业还有南方范阳等地的守军肯定会抓紧北上夹攻,除非邺城以南的汉军能够快速向北推进,不然的话,短期内幽州这边汉军势弱的局面根本不会有所变化。

第一四二七章 秋后的蚂蚱第三百三十一章 身后名第三百七十二章 忽东忽西第一千三十二章 建康在望第一六七八章 血色晨曦第四百六十九章 要命的时间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七开第六百零八章 小心为上第一二三二章 鸡汤第二百七十五章 莺啼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艺第九百六十章 如何服从第一五七八章 港口的选择第七百九十九章 江南士族第一四五八章 每个人都在努力第五章 山路第二二二二章 虚晃一枪第六百零六章 吏员第一三六五章 喋血宫门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国事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开花,中路突破第七百二十五章 请愿第一八二零章 无事献殷勤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七百八十九章 淳于家的抉择第一五零七章 没有来源啊第一百六十一章 捧场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情无情第七百八十九章 淳于家的抉择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迂回战术第一一九零章 选秀第二十六章 穿云第一五二四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二五四章 收复四门第一二二三章 淮南二三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知足第五百九十四章 有志挽山河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发展第二三七一章 岁岁有今朝(本卷最后一章)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有目的第七百一十章 我要见姊夫第一四七九章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第五章 山路第三十七章 心思第五百五十八章 猛攻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儿第二二一一章 难得的赌第八百三十章 稍显既逝的笑容第二零八四章 巡抚之信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茧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满第一千一十三章 江州之变第八百零七章 黑暗中的危险第二二七零章 牵手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一一三七章 这是各取所需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个聪明人第八百零三章 主动撤退?第四百八十九章 切断第五十四章 篝火第一七九零章 父命难违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内府第一二零零章 华夏的文艺复兴第一三八八章 抠门的陛下第二三三四章 万岁第二百六十九章 飞将军第一九四六章 打扫干净好请客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远第一三八七章 把长安融入大汉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辙第二二五九章 挽救三千青丝第一三四零章 杨坚的骑兵第五百七十四章 废物第一八七六章 汇合白袍,夜袭之计第一七一九章 胶着第一八三零章 咱们得主动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第八百六十五章 自请第一千八十四章 打突厥?第一五一零章 十月的岭南第五百七十五章 垂死挣扎第四百零三章 沙盘第九百二十九章 汉王妃第二一一六章 编排朕的八卦第二一七三章 男儿至死是少年第一六八八章 王轨的去向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传第二百七十八章 明主第一百九十章 合适人选第一五六六章 预算和预案第一百五十二章 礼物第一百九十五章 将令第五十四章 篝火第一七零九章 最无奈的选择第一九九二章 遥远的战场第一八零五章 掌控舆论第一三六二章 又近了一步第一六一零章 陛下有几个老丈人?第二零三零章 世上安得双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