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五章 巡视陪都,名正言顺

西北战火延烧,甚至波及关中的话,那就意味着刚刚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社会民生的各地州府,都得再提起一口气来支援西北甚至可能会波及关中的战事。而一旦战火烧到了关中,也就是烧到洛阳门口了,对于大汉的威望也是很大的打击。

这是现在刚刚成立的大汉最不想看到,但是事情一旦发生,就不可避免的。

到时候可想而知,肯定会有人表示,你们大伙儿都看看,这大汉陛下在国内征战、镇压四方确实是威风凛凛,可是西北随便窜出来一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国家就能把大汉吊着打,甚至一路打到了都城不远的地方,这样的陛下、这样的王朝,难道真的值得我们信任并且安心为之劳作么?

李荩忱还没有自大到以为在自己的治理之下,所有人都会乖乖听命并且忠心耿耿。

大汉上下这么多人,不冒出来几个脑子有问题的,难道还真以为自己生活在天堂么?

只不过对于这些少数人,李荩忱完全可以用武力威胁着他们不敢贸然开口——大不了偶尔来一次文字狱也是可以的,有的时候李荩忱看着那些添油加醋都不知道传成什么样子的谣言,真的有想要把这些造谣者斩尽杀绝的冲动,当然就算是真的要来文字狱,那也得是证据确凿才可以。

假如一个人真的对朝廷的时政方针之类的有异议,那李荩忱还是很虚心接受批评的。但是假如其不了解实情,甚至在了解实情的情况下仍然还要坚持颠倒是非,那就别怪李荩忱手下不留情面了。

大汉提倡广开言路,甚至李荩忱还鼓励民间创办自己的报纸,和大汉的官方报纸并存,可以照顾到官方报纸所涉及不到的一些边边角角,同时实际上也是在为有想法、哪怕是反对意见的人提供一个能够表达想法、甚至直接上达天听的渠道。

可是这个渠道也不是让你随便利用甚至以此为宣泄不满、煽动民间情绪的工具。

但是不管怎样,只要事情走到了这个地步,就必然会有人跳出来抹黑大汉、贬低汉军将士浴血拼杀的努力,企图从中煽动民意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所以能够从根源上防止这一切,自然是最好的。

大汉军队高奏凯歌,你们还有什么能够抹黑的地方么?

要是再强词夺理的话,恐怕老百姓第一个要不愿意了。随着这些年大汉注重宣传和教育,民智渐开,再加上国家与民族的概念逐渐落实下去,百姓也不是没有任何一点儿辨别是非的能力的,同时广大的百姓自然也都期望这个国家能够发展的更好。

除了要面对战争成败的舆论压力之外,李荩忱实际上还有一个担心的地方。

大汉迁都洛阳本来就在南方惹起很大的非议了,只不过朝廷一直在努力疏导舆论,并且一步一步“温水煮青蛙”一样让南方的官员和百姓能够接受这个既成事实,但是一旦洛阳城外受到战火的威胁,就算朝廷再说什么恐怕也是白搭,到时候反对迁都并且要求把都城重新挪到建康府的声音必然甚嚣尘上。

届时内外矛盾四起,谁知道还会不会闹出来别的什么乱子。

因此李荩忱还是倾向于御驾亲征。

这个御驾亲征肯定和之前的进攻北周不一样,李荩忱顶多也就是向西抵达长安罢了。不过这样做当然也是有负面影响的,陛下刚刚返回洛阳不久便直接前往长安,这说明西北战局已经趋向于恶化,使得陛下不得不亲自前往坐镇,当然也会引起国内的民心动荡。

只不过李荩忱现在显然还并不清楚文武们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此时询问杨素,自然也是在先试探杨素的态度。要是太尉府这边都表示反对的话,那就没有必要再讨论这件事了,因为文官那边必然会反对的更加彻底。

李荩忱现在也找不到一个堂而皇之、能够说服所有人的理由,坚持向西去。

杨素沉默了良久,方才开口说道:“启禀陛下,西北战局迟迟不能打破僵持,让车骑将军前往安定、稳定军心,亦是好事。毕竟随着援军陆续抵达,西北徐巡抚和宇文将军等人不见得能够稳住局势,而曹将军又已经前往河套,保护粮草并和薛延陀部对峙,现在西北的确缺少一员大将,臣以为善也。”

徐德言毕竟从军日短,之后虽一直担任封疆大吏,却是不折不扣的文职,在军中威望并不高。而曹忠作为实际上掌管西北军事的主将,此时则已经前往河套,没办法,嗅到血腥味的薛延陀人又开始在草原上蠢蠢欲动,平城的奋武军此时还有半数在幽州,剩下的兵力保卫平城或许绰绰有余,但是属实是顾及不上河套这边了。

也就是说现在西北兵马非但不能全力对付吐谷浑的进攻,还得抽调出来一部分保卫河套这个后方粮草重地。这也是为什么宇文忻等人三番五次的送来告急文书,属实是艰难啊。

等到援军抵达之后,西北汉军面对的压力或许并没有那么大了,但是新的问题自然随之而来。前来的援军都是从大汉休整各部之中临时抽调出来的,除了编制较为完整的巩汉军和镇林军两路兵马之外,其余的各军几乎都是你出点、我出点,东拼西凑出来的。

曹忠虽是从龙元戎,但是久镇西北,在整个大汉军中威名不盛。徐德言这个文官就不说了。而长孙晟是搞外交和民政的,也不必说。

宇文忻等人则是曾经的北周降将,本来就因为不愿意和北周正面为敌而主动要求前往西北,其余各军对他们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好感,甚至不厌恶就算不错的了。

到时候援军抵达,如何安排分配,必然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所以裴子烈断不可只坐镇长安。

这也是李荩忱本来就想好的。

李荩忱打量着杨素。

这个问题只是为了抛砖引玉,朕的重点在于隐藏的意思。

李荩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杨素应该明白,只是现在多少有种装傻充愣的感觉。

杨素深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陛下当年入关中,于长安接受宇文赟的投降而全有关中,之后立长安为陪都。若是陛下以巡视陪都之名前往长安,倒也名正言顺。”

第三百零九章 致命第一八六四章 强权大汉与分权北周第一四八六章 校阅三军第六百一十四章 秘密第六十一章 哨骑第一七三六章 杀人先诛心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二一六六章 安定城外,十里长亭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区划第二二三四章 集市第二零五零章 此间诚意,贵使放心第一二七一章 某相信某的士兵第一七七七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一五二六章 小姑娘长大了第一一五三章 骑兵冲击第一九八四章 甲骑的哀鸣第一四五一章 不是巧合第一六二九章 杜淹的三条建议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将明第二一三九章 朕不过是向前看了一眼第一六六七章 朕与你们同在第一六七九章 得亏咱们快第二零一三章 没有失误是最大的失误第六百七十六章 风雨愈急第二零一一章 枭雄梦碎第一千三十章 总攻第一二五二章 晨戏第二二八零章 吐谷浑的价值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二一三四章 天子门生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二零九九章 祸起萧墙,我自有理第一三一八章 死国之心第二一六一章 授印挂剑第二百四十六章 将战第一三八三章 宇文忻的建议第八百八十章 于氏之困第一百四十二章 哪里来的小萝莉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过分第一二一六章 枢密院第六百六十二章 风卷衣袍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见第二二四三章 兰陵萧氏和陛下胸怀第二一七四章 浴血武威第一二九七章 他想要的和平第一五零七章 没有来源啊第一九七三章 白袍传出的六个字第八百二十四章 黑暗和恐惧第四百四十六章 主将之选第二一七一章 马革裹尸,犹然不悔第五百二十一章 寒夜中的暖意第一千七十六章 违令者斩第三百一十六章 鱼第一二八七章 士气浮动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城第七百六十七章 随风云而动第一七二七章 整好以暇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有此意第二三三六章 天道昭昭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烦第一百一十五章 猎物已定第三百四十六章 落子何处第八百二十六章 没有资格第一六七一章 援军就在后第一九七六章 巡营第二百九十章 星暗淡第一二七六章 为大汉之崛起而读书第一九八二章 绝望的进攻第二零六八章 趁夜色,奋短兵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过一山拦第二零三六章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虑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月第十二章 接枪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个懒第四百七十五章 杀上去真的对吗第一四零八章 误会,都是误会第七百五十二章 看不穿第一四五九章 背叛与信任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第八百三十三章 差不多了第一五一一章 海陆军登场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态第一千零九章 灵前第一百二十五章 怒火第一九九零章 溯流而上,满盘皆活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第二二四三章 兰陵萧氏和陛下胸怀第一千四十七章 南方局势第三百八十九章 卖儿鬻女第五百三十七章 背水第七百六十一章 善于将将第九百三十八章 监军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一九八二章 绝望的进攻第一千三十六章 玉树后庭花第五十八章 夕阳(加第二更)序章 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