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二章 超前

民族星散、文明林立,这不是李荩忱想要看到的。

盛唐因何而盛?

不外乎把周围一圈都打服了之后,再敞开胸襟广纳八方来客。

但是盛唐因何而败?

所谓的八方来客,终究只是客人。主人家一旦起火,他们跑的比谁都快。更何况在主人家放火的,实际上也是一个客人。

因此李荩忱认可大唐的胸襟和气度,但是也认为大唐把这些来客的忠心之类的看的太浓厚了。

人家和你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甚至不同语言,又何必为保卫大唐而战?

所以李荩忱既要能够招徕八方,又要把他们的文化杂糅进华夏文化之中,用华夏的文明去吞并他们的文明,尤其是李荩忱还可以通过波斯人以及未来注定会登场的阿拉伯人等等对外传播华夏文化,注意,这里的传播并不是让西方人知道,远方有一个遍地是黄金和丝绸的国度,而是让他们感受到华夏文明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仅仅是体现在物产上、体现在语言上,更体现在华夏更加先进的社会制度和科技水平上,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向华夏学习甚至直接成为华夏的一部分。

茶,谁都可以种。

黄金,谁都可以开采。

但是先进的制度,制定了就注定会比别人领先;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发出来了就注定能够为自家百姓带来远胜过其余文明的生活水平。这些才是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并且倾心于维护现在这种制度的底气所在,也是让其余文明和华夏文明碰撞之后能够心甘情愿的成为华夏文明一部分的底气所在。

简而言之其实就是两个字,超前。

在思想上、在生产上、在制度上实现完全的碾压。

无论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让你们连想都不敢想,看到了又怎能不惊讶?

正在紧张整理奏章的阎毗以及其余秘书监官吏、正围绕着沙盘争执不下的张须陀和太尉府参谋们、正在开列发展纲要的各部官员,或许没有人想过,此时正坐在龙椅上,看上去似乎已经快要睡着的陛下,实际上心中又是怎样的一番盘算。

若是知道的话,他们或许也只是一笑了之。

毕竟现在西北之战还未尘埃落定,陛下的思绪就已经飘过了西域、一直到遥远的西方,对于他们来说,这属实是难以理解,毕竟那是过于陌生的一片天地,要不是大汉最近在南洋的航海探索已经有些进展,要不是在当年那个大汉还在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多多少少知道西边还有一个大秦的话,恐怕大家更是会对陛下的想法感到奇怪。

不过好在至少现在大汉内部已经逐渐没有了华夏为中央之国、周边届时荒芜之地的想法,不然的话李荩忱的这些想法想要推行似乎都不太现实。

——————————

陛下视察长安工坊,这是好几天前秘书监就已经通知了的。

不过奇怪的是陛下并没有通知说自己具体什么时候来,也没有说自己会带着什么人来。

而现在西北战事紧张,工部一开始还着手准备了一下,后来发现陛下似乎一直没有驾临的意思,所以大家索性就继续各忙各的。西北那边那么大的器械需求量,这些当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西北工坊的生产能力不敢恭维,因此压力实际上都落在长安工坊上。

如果不是萧摩诃打通洮水,让巴蜀工坊的各种器械能够通过汉中、武都直接抵达前线,长安这边要面临的压力可能更大。

还好,还好,北伐已然结束,不然整个工坊上下真的要炸毛了。

工坊的运转方式实际上也很简单,在农闲的时候大量雇佣农民充当工坊之中的临时工,而农忙的时候,工坊依旧可以凭借原本固定的人手保持一定的生产能力。尤其是陛下劝导女性出门就业之后,很多轻工业生产的工坊中实际上就只剩下女性了,因此这些以冶炼、铸造为主,应该算是重工业的工坊也能够保持固定数量的丁壮可以不用从事农业生产等等。

毕竟工坊打造出来的农耕器械逐渐普及,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农耕需要的人手,这些人手再进入工坊从事生产,自然让更多的器械被生产出来,然后逐渐向更远的地方推广、以解放出来更多的人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不说别的,至少现在大汉军队很少再需要和当初那样时不时的从事农耕了。

北伐战事结束之后,李荩忱在各军之中抽掉了部分精锐以及断后的部队率先进入西北,而对剩下休整中的军队,李荩忱已经开始着手推动裁军。

多年征战,军中也已经开始出现老龄化的问题,一些上了年纪的士卒以及低层官员,显然一来战力已经比不上年轻人,二来随着各式各样的火器逐渐进入军中,一辈子征战、思想更倾向于保守的他们显然也发现自己已经逐渐跟不上时代,因此让他们退役也是必然的,不然等到火器逐渐列装全军之后,这些人很有可能反而变成拖后腿的。

除此之外,从朝廷本身的角度来说,国内已经没有什么战事,南方的开拓又有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代劳,因此陆师的主要任务实际上就只剩下东北、西北两处,至少在这两个方向上征战是用不到数十万大军的,该退役的自然都抓紧退役。

汉军将士平日里以训练为主,很少从事农耕,因此这也就意味着每多一名将士,后方就会少一个青壮劳力,长此以往,朝廷必然会不堪重负,尤其是农业和工坊在人的争夺上的矛盾已经逐渐显露出来,农部天天在朝堂上和工部吵个不停,因此只有把军队的人放回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裁军也不是直接就把这些人赶回家。

朝廷根据每个人的意向进行安置,家中还有人的,自然可以回家;家中要是已经没有人了的——这在乱世之中并非什么不常见的事,甚至很多人本身就是因为家破人亡、只能从军——那么朝廷会根据其个人意愿,看其是愿意服从朝廷安排和其余退役的袍泽们一起耕耘,还是返回家乡。

第一二三五章 脸谱化的历史第二一五二章 地上和地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风雨如晦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万世基业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二零七二章 劫后余生第三十三章 对策第五百二十三章 祸起萧墙为大患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洞第一六三四章 市场的胃口第二零七二章 劫后余生第九百一十六章 缺钱第一三二二章 杨坚真的值得吗?第二百四十三章 八百里加急第一五四二章 海军上岸?陆军下海?第一四零八章 误会,都是误会第五百九十六章 议论汹汹第一一九六章 从夫还是从父第一五七五章 战争服务于政治第二零四三章 袍泽俱在,绝不言退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进攻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第一七六九章 将将之才第二三四三章 猪鼻子插大葱第一七六五章 尉迟兄,某尽力了第九百二十四章 密使第一五二五章 磨合和融合第三百零一章 无须担心第一五二九章 战卢容,火枪对大象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二一七五章 低级的错误第一九六八章 某尚未动,尔倒是先来第一百九十五章 将令第一四六五章 天冷了第四百六十章 陷阵第六百零二章 惊喜第六百九十八章 对着喝毒药第一六一五章 演练制度第一一九七章 楚囚第一四二二章 寻求合作第一六零六章 白大褂第六百四十四章 难得的破绽第九百六十四章 烽烟起第一九一六章 大汉的戏剧第一八七二章 关中男儿耐苦战第十七章 弱点第一五七零章 增进姊妹感情第二一五五章 或许这就是幸福第一七四四章 万户侯的诱惑力第二百二十二章 绫罗之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难处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茧第三百六十四章 更进一步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风浪急第二百四十八章 兵锋第二一一八章 陛下之寿三千霜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关那畔行第一七八三章 内城第一三五八章 人老心老第一千九十章 怀璧其罪第二零七三章 兴祖老弟,兴祖老兄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靠禀报打仗?第一四二四章 韩擒虎的犹豫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五百三十七章 背水第九百三十四章 来自荆州的试探第二百六十一章 但使龙城飞将在第一八四二章 风箱里的老鼠第二三六零章 上山采蘼芜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没有真的桃源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满第七章 求死第一千三十章 总攻第二百七十三章 藏娇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过一山拦第一七零五章 都在看着我们第一四八九章 几代人的努力第二一七三章 男儿至死是少年第一七三四章 移驾北上第一三三五章 反攻的勇气第一二五二章 晨戏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年第一天第二二九五章 海军的任务第二零六六章 秦爱第七百一十五章 红裳第一六零七章 医疗发展第五百七十五章 垂死挣扎第一二七二章 李靖第二二九零章 五,五个?第一一四三章 带路党第五百八十七章 谈判代表第五十三章 止啼第一八五三章 回去罚他请自己吃酒第八百六十一章 共浴第一六一六章 水师演练第一七二零章 不能制造内部矛盾第一一四六章 血肉磨坊第一四六八章 听雪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