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七章 周边局势

沙州,又称瓜州,所辖范围广泛,郡所就是敦煌郡,只不过州与郡的范围几乎重叠,因此世人反而常用沙州来代指敦煌郡了。

吐谷浑之前和大汉协商分割突厥之河西,所占有的就是张掖以西的酒泉和沙州两处,只不过当时的大汉止步武威,张掖自然也就跟着落入吐谷浑的手中。

一州一郡却有好几个名字,这也反应出来南北朝时期州郡划分的混乱。

有的州只有一个郡,却有两套管理班子,有的州却管辖着好几个郡,范围已经不小,再加上各种本来不存在的乔迁州之类的,朝廷任命官员的时候又怎么可能真的弄得清?

这也是为什么李荩忱在建立大汉之后着手进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州郡行政划分,郡就是郡,州就是州,就这么大的一片地方,又是郡,又是州,甚至还得再挂上一个有名无实的乔迁州名号,此地的一切事务,到底应该听谁的?

三套领导班子管理一个地方,也不嫌麻烦么?

因此朝廷虽然还没有拿下河西,但是瓜州的行政体系已经构建起来,新的瓜州下设敦煌、酒泉和张掖三处,并将伏俟城划入未来的瓜州领域之中,如此,瓜州向东有武威牵制,向南却有牵制着大汉势在必得的吐谷浑之地,自然形成典型的犬牙交错形势。

瓜州的设立以及其下各郡依次为大汉所有,这也就意味着河西的局面,总算是完全打开了。

不再是之前大汉只能抱着一两处城池死守的时候了。

虽然河西统共算起来也就只有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四郡府,但是奈何所占地域之辽阔,不是中原郡府所能比拟的。只是拿下这四处郡府,就足够让大汉的版图骤然扩张,再加上这又是两汉故土,朝廷的面子上当然也好看。

当然,李荩忱在乎的,可远远不是面子。

河西拿下了之后,朝廷距离凿通西域的目标自然又近了一步。

那条已经消散在风沙和驼铃声中的丝绸之路,又可以复活了。

到时候大汉的军队和商队,将会沿着丝绸之路,向西,再向西!

“左武卫将军现在何处?”李荩忱径直问道。

说起来也已经有很久没有听到萧摩诃的讯息了。

“启禀陛下,武威战事结束之后,萧将军就没有继续沿着洮水北上,而是肃清洮水流域残敌之后,继续沿着湟水深入、清扫羌人残部,半月之前就已经抵达鄯州(今西宁),之前已报之陛下。”张须陀急忙回答道。

“半个月都没有消息了啊。”李荩忱揉了揉眉心。

湟水本来就是羌人最后的盘踞之处,鄯州位于湟水谷地之中,可想而知,羌人肯定会垂死挣扎。而且湟水一路向西直接延伸到青海湖中,青海湖的西岸就是吐谷浑的都城伏俟城,因此吐谷浑会不会派遣兵马沿着湟水前来支援?

虽然在大汉看来,吐谷浑内部趁此机会反对慕容氏的可能性更大,但是也不能排除有一些忠心赤胆的老臣会坚决支持慕容氏,从而得以让慕容氏继续保持对伏俟城以及吐谷浑城等吐谷浑内核心城池的掌握,在这种情况下,出兵接应羌人,在情理之中。

万事万物,也不能只向有利的方向想,总归是要做好最坏打算的。

“陛下还请放心,萧将军并非鲁莽之人,应当是路途遥远,消息不畅,所以才没有来得及禀报。而且现在我军也已经抽调兵马越过祁连山直接进攻伏俟城,吐谷浑人应当没有闲情逸致再阻拦萧将军了。而且羌人也的确并非完全忠诚于吐谷浑的,必然不会真的拼死抵抗。”张须陀缓缓说道。

李荩忱微微颔首。

虽然羌人不会为了吐谷浑拼命,但是不代表羌人就会甘心听从于大汉的调遣。怎么样才能把羌人、把吐谷浑人变成大汉的子民,还是需要好一番安排布置的。

“来人,告知商部,今天下午召集长安各处商铺掌柜觐见。”李荩忱径直说道。

最简单快捷的方式,就是掌控经济。

这些人的衣食住行都被大汉把握在手中,接着就是文化了,把他们彻底融入华夏文化的圈子里,之后将再没有除了血脉意义上之外的羌人和吐谷浑人,有的只是华夏儿女、大汉子民。

张须陀又汇报了一下现在辽东的情况,契丹人到底还是有几分硬骨头的,摆明了就是要抱住大汉的大腿。而幽州汉军已经向北开进,驻扎在碣石之外,颇有接应契丹人的架势在,再加上汉军海军战船沿着海岸线开进,为契丹人撑腰,现在高句丽反倒是不敢贸然前进了。

不过根据斥候来报,现在高句丽国内同样是厉兵秣马,显然对辽东势在必得,因此东北必然会有一战。

李荩忱有些无奈。

看来自己在长安也待不了太久了。

高句丽战事一起,自己必然需要御驾亲征。

历史上隋炀帝加上唐太宗两代帝王御驾亲征才搞定的对手,李荩忱自然也要给予足够的尊重。

只希望现在的高句丽还不敢太过嚣张,给大汉一点儿时间,至少让大汉从西北的泥淖中先拔出来腿。

不过大汉没有做好准备,不代表大汉没有任何一点儿手段。

至少现在是可以先震慑一下高句丽的。

大汉海军,也不是吃干饭的。

“尽快把南方战船向北调动吧,明年开春或者入夏之后,难免会有一战。至于今年冬天,先忍一忍。”李荩忱缓缓说道。

海面冰封,到底是阻碍了海军在辽东逞威风。

张须陀应诺一声,躬身退下。

而尉迟贞打了一个哈欠,翻了一个身,抱住李荩忱的腰,迷迷糊糊的又要睡过去。

李荩忱拽住她的耳朵:“懒虫,起床了!”

“不要!”

“都已经睡到什么时候了也不看看,吃了早饭就睡回笼觉,小心朕去找你姊姊告状。”李荩忱无奈说道。

“陛下才不舍的让姊姊惩罚妾身呢。”尉迟贞笑嘻嘻的说道。

“看来朕是太仁慈了。”李荩忱哼了一声。

尉迟贞急忙坐起身,一本正经的说道:“陛下需要妾身干什么?”

李荩忱瞥了一眼旁边的奏章。

你心里没数么?

第三百三十八章 池上鸳鸯啄翠羽(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越来越看不懂了第一九二九章 乐昌的家书第五十二章 生天第二零八七章 邺城在望第一六七二章 混账第六百三十七章 皇族第一五五八章 火炮的诞生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发展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进攻第一五三一章 白袍的努力第八百三十五章 纳入名单第一二二三章 淮南二三事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一二六三章 猪队友第一百零六章 血夜第九百四十九章 偷懒的士兵第二二一八章 跑还是战第一六三九章 大定第九百三十八章 监军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二三六二章 亲眼所见方为真第八百四十六章 收获第四百八十六章 还打得起第一五五三章 陛下很疲惫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第一一三四章 两脚羊的担忧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内府第二二一五章 激战城东南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儿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难第一六七四章 病急乱投医可不行第八百七十三章 两个老贼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二三三七章 安抚江南第一千九十七章 船厂规划第七十章 冲杀第一七零一章 捷报频传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来越近了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书院第一七零零章 单骑第六百八十章 该信任谁?第一四九八章 镇定自若的巡抚第四十八章 探幽第二一二九章 为什么要送入书院第五百三十五章 蜀郡捷报第一三四五章 皇帝,是真正的皇帝第一五三八章 战,在细雨中第一四九三章 水陆夹攻第一一三七章 这是各取所需第五百一十七章 越来越看不懂了第一二六三章 猪队友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气运,佑我华夏第三百二十章 前路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心第二一二一章 你这样让我很难做啊第一千一十五章 忠与仁第九百五十章 徐陵到来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个聪明人第一九三七章 从内府到内廷第三百一十二章 惊马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业大问题也大第两千章 西北风第五百一十四章 难以为继第一九二六章 稳定西北,当步步为营第一千三十六章 玉树后庭花第五百四十二章 星火第二二四一章 其实已到尾声第二三二六章 插手西域第一六五四章 万里狼烟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二百零二章 征用第一七零九章 最无奈的选择第四百三十章 濮人之困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九百八十四章 业火第二二五七章 被迫参与的决战第二一九三章 金城薛举在此!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鱼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一百七十一章 变天(下)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个第一五二九章 战卢容,火枪对大象第一三二三章 你的忠义不对第一九八零章 火炮的威风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第六百零六章 吏员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三百零三章 看在后辈面子上第七百六十九章 战争的目的第四百九十章 动向第二三三九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二二零六章 有人知道答案第一二七零章 类似的开局第七百一十九章 各凭本事第二一八九章 军事学院存在的意义第二三四一章 陛下会做傻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犊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第一八六四章 强权大汉与分权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