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二章 吐谷浑的情况不同

李荩忱真正想问的,则是“步步为营”又应该到什么地步。

缓慢进军、一点点推进,这是步步为营。

建设城寨,开垦和放牧,这也是步步为营。

这中间差距可大了去了。

慕容孝隽显然对此早就已经有预料:“臣以为,当多设立城寨,开榷场,引导各部落在此交易,劝动各部落送子弟前来入学,为各部落病人诊病,自然能够让各部落知有大汉并倾心归附。”

李荩忱微微颔首。

医疗、教育和商贸甚至工业,这些是大汉的长处,也是这些部落中人之前都没有概念的。如果能够拿出来这些,的确可以让这些部落感受到大汉的发达和强大,并且愿意为大汉效劳。

尤其是教育,掌控下一代,实际上才是掌控这些部落的最好办法。

这一套流程,对于大汉来说倒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些年大汉在开发巴蜀、南中和岭南的过程中,实际上都是这么做的。效果当然是很好的,现在且去看看那些巴人还有岭南各部,哪个不是以大汉子民自居?毕竟双方本身在文化上就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源头,再加上语言也不是完全不通畅,总是能够交流并且相互理解的。

能够交流,能够理解对方的想法,那么自然就有了合作的基础。再加上大汉通过开发矿产和建设工坊直接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实打实的好处摆在眼前,这些在穷山恶水之中已经吃尽了苦头的蛮夷部落,当然屁颠屁颠的来为大汉效劳,更何况就算是你不入工坊,也能够分到土地,大家在山上东躲西藏这么多代人,归根结底不就是因为在抢土地的时候抢不过汉人么?

现在汉人主动把多余的土地拿出来,自然最深刻、最基础的矛盾也就消弭掉了。

大汉再把医疗、教育等等全面铺开,这些人为大汉效死的心都有了。

然而吐谷浑这边的情况显然又不一样。

汉人倒是不会和他们争夺土地,因为他们那一片地上真的是没有什么好争夺的。

因此这就意味着最基本的一切,朝廷是给不了这些游牧部落的。无论是慕容氏在位,还是吐谷浑归入大汉的版图,这些部落需要游牧的自然继续游牧,等到哪天高原上没有足够的食物了,那自然就会反过来进攻周围的村寨以抢夺资源。

换句话说,时至今日,这些人秉持的实际上还是草原上各自割据、强者为王的那一套。

他们并不在乎统治这一方土地的人是谁,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能不能吃饱肚子。

因此慕容孝隽说的很简单,李荩忱却清楚,这背后也需要朝廷大量的投入以及一代一代人的耐心教导。

短时间内显然是很难见到成效的。

张须陀和阎毗等人已经开始窃窃私语,时不时的冒出来一些“怕是十年之功也难以实现”,“陛下常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怎么也得好几代人呢”的话语。

户部侍郎于德的脸色看上去就很是不对。

说得好听,你们看到的是时间,而我看到的是钱。

此次陛下西巡,户部尚书陈叔慎是亲自随驾的,现在朝廷拿下河西,打通丝绸之路势在必得,陈叔慎代表李荩忱起身前往西北,针对已经转好的局面,重新规划西北的经济发展。

户部是朝廷的钱财大管家,当然也要肩负着全国各处经济的发展。

西北长年以来都因为战乱以及处于路网、贸易网等各种意义上的末梢,所以说一句发展的不温不火似乎都觉得有点儿违心。身为西北巡抚的徐德言也清楚,出身军旅的他,平衡民政和军事或许是一把好手,但是论发展经济,那的确让人头疼,所以也虚心请让李荩忱派遣能臣前来攘助。

这个任务交给户部尚书陈叔慎自然再合适不过。

这位陛下的小舅子成名甚早,主持户部事宜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可是到底还是因为久在朝堂之上,缺了一些对下面实际情况的了解,李荩忱也算是给他一次机会历练一下。

不入红尘,又焉知红尘之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所谓的发展经济,不就是为了带动红尘之中的普罗大众都能够生活富裕起来么?

陈叔慎一走,户部的诸多事宜自然就落在了于德的肩膀上。

所以此时你们一群人已经开始构想未来如何把海量的钱投入到吐谷浑的发展建设之中,户部焉能没有意见?

于德轻轻咳嗽一声,站出来说道:

“启禀陛下,而今朝廷财政同样紧张,臣以为征服吐谷浑固然需要步步为营,却也不好设下太多的城寨。尤其是大汉进入高原,亦是初来乍到,若是摊子铺开的太大,恐怕难免会有疏漏之处。臣认为很有可能会有人届时狐假虎威、欺压百姓,反而毁坏我大汉声名,当然也可能会有心怀不轨之徒,索性直接纠集其余部落不惜与大汉正面冲突,到时候各军零散,恐怕难以相互照应。”

“爱卿言之有理。”李荩忱点了点头。

摊子铺开的太大,不见得就能帮助大汉占有吐谷浑,反而有可能为一些想要称王称霸的家伙送上一个机会。

李荩忱想要的是吐谷浑的土地和矿产,但是假如获得这些需要汉军去疲于奔命,那还不如不要。

朝廷的财政根本支撑不了汉军常年在高原上往来征战。

张须陀的脸色微微一变,咬牙看向于德。

于德没有退缩,挺直腰杆。

纵然你是天子近臣,我现在手握道理,也不会怕了你。

你个将门叛徒!

张须陀腹诽一句,也不知道你哥于玺知道了会不会打你。

不过张须陀不得不承认,于德到底出身将门,一语中的,说中了军方现在的难处。

虽然现在的大汉还没有到四面开战的地步,南方还是相对比较安稳的,可是刚刚结束的北伐大战,的确已经让汉军各部都亟待休整和补充兵员,这一次西北之战的接踵而至,更是已经让汉军疲于奔命。

这个疲于奔命并不是说将士们有多劳累——毕竟西北之战上阵的是当初留下的预备队,大家反倒是斗志高昂着呢。

真正有问题的,是大汉的后勤体系。

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开始第一六八四章 某不是懦夫第三百三十六章 陆之武第一一二九章 一夜披甲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与丝绸之路第一四三七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九百六十九章 朕的命令第一七六四章 王谦的准备第二二八六章 汉羌一家亲第八十一章 承远斋第三百四十三章 后路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四百九十三章 心有惴惴第一八四一章 军议不是儿戏第八百九十六章 塬上的风第一五零七章 没有来源啊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帜第二零三零章 世上安得双全法第三十章 谈判第一七八一章 朕都不着急你急啥第一百八十八章 无人第一九七零章 甲骑登场第五百二十八章 进还是退第一五二一章 林邑贵族的末日第一九七八章 先连成一片第九百零八章 不为我用第六十九章 王轨第七百七十七章 鹅卵石和统筹第一七七五章 父与子第一千一十五章 忠与仁第一四七八章 垂帘第一五六零章 新式战船吕梁之战——隋唐盛世的滥觞第二百六十五章 会师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六十四章 力争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总是短第七百五十四章 真正意图尾声 江山如画第七百一十章 我要见姊夫第一九四七章 乐昌就是定心丸第四百四十章 孤家寡人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绸缪第一三五六章 北周骑兵的突进第一五二五章 磨合和融合第二一九五章 洮水捷报第八十二章 女儿红第一五三六章 各司其职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风起第二二八四章 西宁第二三五七章 广告第一五七九章 更广阔的世界第五十九章 始兴枪王第二二七零章 牵手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报第八十二章 女儿红第七百九十一章 隆中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蕴第三百九十一章 可有意见第六十六章 突袭第二三零零章 内府的橄榄枝第七百九十三章 有埋伏第九百九十二章 陈氏的江山第二二三七章 工部右侍郎第九百四十九章 偷懒的士兵第九百零三章 不是好汉第九百一十七章 名义第一五五七章 拐杖第一千零七章 你们第四百三十一章 条件第二二一六章 角门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标第七百五十三章 棋逢对手第一八三四章 初雪第一四六三章 班师回朝第一千五十八章 给个“关公”拜第二二七五章 外战则内安第一四一三章 心境不同第四百四十二章 济济一堂第一一七二章 毁灭的力量第一二四三章 来之不易第一一一九章 你们的名字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流激战第一二零八章 部分合作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一二三二章 鸡汤第两千零九章 陆战队的强大第五百九十二章 背负罪名第三十二章 身份第一千三十章 总攻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部郡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里光第八百八十七章 暗藏的刀第三十章 谈判第二一五零章 唇亡齿寒还是虚与委蛇第一九四零章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第一八二八章 不消停第二百零一章 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