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都中知我刘文静

大汉新元九年的春。

洛阳城的大街上,报童的叫卖声清脆悦耳,沿途茶楼、酒楼之中,唱曲儿的声音和说评书的声音又混杂在一起,构成一曲交响。

路上有身穿别国衣衫样式的使臣,左看看、右看看,分外的新奇,显然在他们的眼中,这就是之前都没有敢想过的风景。

而今洛阳城作为天下之中、大汉之都、天子所在,发展和繁荣,可谓日新月异,道路两侧各式各样的商铺售卖着来自于五湖四海各个角落的商品,只是这些,就足够让人流连忘返。

殊不知周围亦是一道道目光落在他们身上。

当今盛世,大汉天威传达四方,外国使臣自然也是越来越多。朝廷攻灭东瀛之后,东瀛甚至还煞有其事的派出了上千人的使团,前来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反正那几个岛也已经是自家的地盘了,中原各大书院对此自然也是表示欢迎。

正愁不知道应该怎么响应朝廷的号召、进行文化输出呢,结果就有人送上门儿来了,岂不是好事?

不过东瀛人除了个子矮一些之外,倒也没有和汉人区别很大的地方,因此大街上还是那些肤色都不一样的才更引人注目。

所以在无数汉人们的眼中,这些之前见也没见过的家伙,又何尝不是一番景致?

至少现在在大汉,除了沿海或者边境几个重要城镇之外,也就只有洛阳能够见到这番景致了。

今日因是寒食节前一天,千家万户加倍的准备伙食,一来是今天得吃好一点儿,明天就没有热乎饭吃了,二来自然也要准备明天的食物和清明节的祭品。

好在天气已经回暖,不然的话这吃一天凉的,药房里还不知道有多少抓药的。

原来有病看医生、抓药,这是富贵人家才能有的享受,而现在大汉的药房已经遍地都是,这一条街上几乎每隔一个路口就能看到一个,不管大小,总归是有的,只要是在这洛阳城中能混上一口饭吃的,总归是能看得起病的。

更何况朝廷已经推行医疗改革多年,看医生可能还贵一点儿,但是按照方子抓个药之类的,却已经很便宜。

“看这天,阴沉沉的,怕又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啊。”路边茶楼中,一名中年男子一手捧着凉茶,一手拈着点心,摇头晃脑,那叫一个舒坦。

寒食节和清明节,是朝廷在去年制定的节假日之中的一个,从朝廷政府部门到民间工坊、商铺等等,都享受这个假期,假期持续三天,完全符合陛下照抄后世的恶趣味。

当然了,诸如酒楼、茶铺这些,都采取高薪鼓励或者轮班的制度,来保证能够开门运营。

毕竟这些节日里,趁着清闲上街逛一逛、吃点儿喝点儿的,也不在少数,尤其是清明节多数都得回家祭祖,所以出门前也得出来吃饱喝足了,再享受享受这个喝着茶、听着评书的过程。

“陛下的诗,时时吟诵,时时觉得应景。”旁边一名年轻士子忍不住感慨道。

“还有二十天就是今年春闱,来考试的?”旁边一个本地中年大叔问道。

年轻士子连连点头。

“客自何方来?”

“成都书院!”士子傲然昂起头。

成都府,龙兴之地;成都书院,大汉历史上组建的第一个书院,第一任山长孝穆公徐陵,更是曾经执掌天下士林牛耳的存在,陛下以师礼待之。

“潜龙之地来的,牛气的很呐!”本地大叔哈哈大笑。

旁边的茶客们亦是都露出笑容。

洛阳都中,汇聚八方来客,各式各样的人,他们见的可多了,即使是陛下御驾,也常常看到,大汉的陛下,也就是个威严的中年人罢了,再多看两眼,大家保不齐都能给陛下画个像。

成都士子不由得冷声说道:“此次春闱,当让诸位听闻吾名!”

“小兄弟还不知道龙门书院辩论之事呢吧?”大叔笑着说道,“何不过两天再开的时候去试一试,现在龙门书院高小兄弟,年不及加冠,其见识就已经远胜于他人,偏生还有江南来的萧小兄弟,到底是金陵书院出身,对上高小兄弟,犹自胜过一筹呢!若是小兄弟想要扬名,不妨先去试一试?”

士子登时眼前一亮:“敢问这两位高姓大名?”

“高小兄弟,是当今河西长孙巡抚之小舅,年纪轻轻便有其姊夫单骑平金城之风,文韬武略,各个在行。”旁边一名茶客自然是如数家珍,“而萧小兄弟,则是金陵书院萧山长之弟,性情文雅却才识过人,纵论天下大势,颇有几分道理,谁人不称赞?”

又有一茶客解释道:“现在龙门书院正借着春闱之前、天下士子汇聚都中之时机,设下擂台,广邀士子比试高低,据说最终比试结果还会告知陛下,作为陛下评定试卷之参考。”

成都士子登时眼前一亮,那高小兄弟高士廉自然是代表长安书院来的,萧小兄弟萧瑀当然是代表金陵书院来的,这些都是新一届毕业的士子中的佼佼者,姓名简历早就通过报纸传于天下,也被其余书院看作大敌,他又如何不知?

既然这两个书院都大放异彩,那他成都书院自然不能落于人后!

士子一挥衣袖,放下些铜钱,转身就走。

“哎哎,今日假期,应当没有比试!”一名大叔好心说道。

“龙门书院,心向往之久矣,今日正当先去一探究竟!”那士子朗声说道,没入街上人群,不过他的声音隐约还是能够听见,“当让都中豪杰知我刘文静!”

(作者按:刘文静,其父刘韶,在本书中,战死于萧世廉攻潼关之战(第一六五四章),文静为烈士遗孤,送入成都义学,后考入成都书院,算是当时留下后来又觉得没什么用的小伏笔。)

茶楼中的大叔们显然并没有把刘文静这件事放在心上。

洛阳都中这么多人,中二病患者并不是稀有物种。

“看报看报,栖霞散人最新文章,朝廷征伐天竺不可取!”报童已经窜入茶楼,顿时引起轰动。

“快给我一份儿!”

“来来来,让我看看这栖霞散人又说了什么。”

“大放厥词,大放厥词!”一名性情暴躁的老哥已经拍着桌子说道,“朝廷平定西南,自全有西南和西北,护卫海上航路之必须,他栖霞散人所说之劳民伤财,还不是为了之后?”

“归根结底是值得还是不值得,而且我觉得散人说的也没错,朝廷兵马征伐有穷时,天下那么大,难道咱们汉家儿郎就必须要一代一代人打过去么?这路上荒郊野岭,难道真的地下都有矿产么,不然要这些荒蛮之地有何用?”

这是有冷静的在发表自己的看法。

“据说这栖霞散人正是前朝的杨坚。”

这是八卦之魂熊熊燃烧的,总能找到和别人不一样的切入点。

“为何杨坚这等前朝逆贼,还有如此胆量发表这样的文章,原来我还以为是陛下自己写来提点群臣的呢!”

“杨坚身为陛下岳父,隐居于栖霞山,如何不能写这等文章?”

“说的也是啊。”大家恍然。

不过大家的关注点到底不在八卦上,很快注意力就重新回到这件事本身。

眼见得茶楼中要吵起来了,外面突然想起马车和“避让”的声音。

一支车队粼粼行过,皇家的赤色金龙旗迎风飘扬。

“这是······尉迟修容回京了吧?”有人不确定的说道。

“算算时日,正是今天!”

“咱们都已经等了七八天了,总算是来了。”

一个个脑袋从报纸后面抬起来,接着一个又一个人起身。

大街上,肃穆无声。

所有人都注视着车队,神色出奇的恭敬。

第二二六四章 插翅难逃第五百零四章 滑稽而残酷第一三零二章 你们要觉得丢人第五百五十九章 见面第一四七六章 冬风正冷第一八三四章 初雪第六百章 画中人第一五六五章 解燃眉之急第一百八十六章 知足第四百五十九章 喋血渡口第六百五十四章 多多益善第一二六一章 枭雄末路第二零五六章 邺城?燕郡?都不可以第一三九七章 静水之下第一章 千年第五百一十五章 这才是弱点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一七七八章 教科书式的攻防战第二一四五章 杜齐想打自己一巴掌第一八六五章 朕给你这个机会第九百三十五章 进退维谷第一六二一章 殿试三题第一五三九章 宣华夫人第一四一七章 老帅的反应第七百七十九章 难缠的在后面第一百八十八章 无人第一三六九章 怕死,又不怕死第七百一十九章 各凭本事第九十章 袁英第七百八十四章 军屯第一七一零章 不当三姓家奴第一一四七章 血夜第五百五十四章 愿者上钩第三百三十五章 下马威第八百七十六章 乱世的主题第二零八四章 巡抚之信第一千四十七章 南方局势第二百三十七章 扑城第一六一零章 陛下有几个老丈人?第二零七六章 冀州民心,献于陛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翻不起风浪第一二一一章 新元大朝第二一六六章 安定城外,十里长亭第一五六零章 新式战船第一八八四章 只有树会一直在山上第六百八十七章 相逢犹似在梦中第一七一五章 打脸,很疼的那种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战第一六九七章 命中注定的对决第二一三七章 你来我往,针锋相对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一一三五章 使节第三百二十七章 杨树枝纹饰第一六七七章 进英烈堂,咱们不一起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处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内府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第六百五十一章 爽快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一一五四章 绝人之路第二百八十四章 江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呼应第七十九章 等待第二百六十五章 会师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一千六十章 再向河梁把琅琊越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万世基业第一八一三章 开窍的薛延陀第二一七零章 廉颇未老,尚能饭否?第二零三七章 大汉,前进!第四百零四章 喜事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标第一一三一章 忍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犊第四百三十二章 诗书教化第二一一六章 编排朕的八卦第二二四七章 地道内外第二一五二章 地上和地下第一六零一章 看护队和萧湘的眼色第一六六四章 歧途第一八八七章 太尉府的计划第一七六零章 陛下的绯闻满天飞第一六七六章 扬武军,死战不退!第二一四五章 杜齐想打自己一巴掌第一五三六章 各司其职第二一七五章 低级的错误第一二七一章 某相信某的士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到底打谁第一四四二章 阴阳差错第一二零八章 部分合作第八百九十一章 扎营云田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盘山下第一七八七章 不可阻挡的力量第一四二四章 韩擒虎的犹豫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第一七四九章 神医也要嫁人第十二章 接枪第二二三零章 不一样的世家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