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满

襄阳城外,岘山。

“世忠这是想要干什么?”萧摩诃看着李荩忱从巴蜀送过来的战报,眉头紧锁。

李荩忱在巴蜀的所作所为,萧摩诃都是保持支持和默许的态度的,毕竟李荩忱至少还是打着南陈的旗号在拼杀,至少李荩忱的矛头还是对着北周这个南陈的敌人,

而且萧摩诃心中也清楚,南陈朝廷和陈顼对李荩忱不利在先,李荩忱没有直接倒打一耙已经对南陈很忠诚了,自然不能有太多的要求。萧摩诃能够做的也就只有尽量帮着李荩忱阻挡从建康府而来的鄙夷和不满,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帮助李荩忱在巴蜀站稳脚跟,至少是把眼前的这一战挨过去。

可以说李荩忱做的已经很完美了,至少出乎萧摩诃的意料。可是现在的事实是李荩忱似乎并不打算按照所有人想象的那样一条路走到底,他要和韦孝宽谈判,他要用这种办法来拿到本来通过战争就可以解决的。

在萧摩诃的手中,战争虽然残酷,却至始至终都是最简单了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李荩忱此时向北周提出谈判,虽然在现在没有损害南陈的利益,但是也是在向北周示好。

明明一战就可以解决的事情,萧摩诃不知道李荩忱在担心和怀疑什么······当然或许可以换一句话说,他知道李荩忱的担心,也知道李荩忱这样的担心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但是这毕竟是萧摩诃不想接受的现实。

至少在他看来现在朝廷和李荩忱之间的关系还远远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李荩忱如此做等于在把这本来还有挽回余地的关系向着深渊中推。

萧摩诃当了一辈子的臣子,也不是没有经受过委屈和挫折,在它看来朝廷的误解是很正常的,毕竟谁都没有办法保证陛下没有偏听偏信的时候,谁都没有办法确定朝廷中就没有小人进谗言,更没有办法保证陛下在得知了一些片面的情况之后会不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

但是在萧摩诃看来,这些本来就是身为臣子应该预料到并且忍受的,天下是百姓的天下,更是陛下的天下,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有的时候难免陛下会为了国家的稳定和江山的传承而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只要能够理解陛下的苦心就好。

可是现在李荩忱表现出来的却是对朝廷的不满、叛逆甚至还有对北周的妥协和示好。对于南陈来说,如果继续这样的话,最终不会再有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而会多出来一个甚至比北周还要强势和难以抵挡的敌人出来。

相比于北周,李荩忱更年轻,也更了解南陈的弊端和缺漏,他知道南陈的军队到底都是什么样子的,更清楚的知道,南陈整个朝堂体制实际上已经积重难返。

甚至李荩忱还知道,南陈的下一代君主陈叔宝,注定了不可能是什么圣明的君主。

李荩忱知道得太多了,而如果他站在了南陈的对立面、甚至借助这一次谈判和北周达成了妥协,那么未来必然是南陈最难对付的敌人。

这是萧摩诃不想看到的,他无法想象自己为了南陈拼杀一辈子,到头来竟然给南陈树立起来这么一个强大的敌人。萧摩诃当然知道这不能完全怪他,但是他却做不到问心无愧。

淳于量快步走到萧摩诃的身边,显然刚刚收到的消息让这个似乎对眼前的战局都已经看的通透的老将军都有些不淡定了。看到萧摩诃独自站在岘山山顶上的身影,淳于量就清楚萧摩诃肯定在和自己担心同一件事情。

这些天的共处已经让萧摩诃和淳于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消失的差不多,至少萧摩诃和淳于量这一新一老两代南陈将领在对付北周的战略和战术上达成了一致。

南陈想要更进一步,襄阳和淮北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沔水北岸有敌人的铁骑来往徘徊。而淮北更不用说,现在更是经营的铜墙铁壁一般,即使是吴明彻这对淮北战局了如指掌的人,率军冲上去也只有撞得头破血流这一种可能。

因此巴蜀是南陈最难以力及的地方,却也是最好的突破点,而李荩忱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并且巴蜀一战时至今日,李荩忱已经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有这个资格和本事。

按照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南陈军队最终可以同时出襄阳和巴蜀,夺取汉中、进取关中。归根结底这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最初给刘备制定的计划,只不过相比于那时候的刘备,江南和淮南等要地也掌握在南陈的手中,所以根本不用担心敌人会不会包抄侧翼。

只是可惜现在的局势却让萧摩诃和淳于量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有些太天真和单纯了。显然李荩忱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忠诚,而朝廷到现在都没有认可巴蜀之战的意思,有所不满可以说是可想而知的。

萧摩诃沉声说道:“朝廷现在一点儿动静都没有,世忠这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啊。”

“如果单纯是这样就好了,”淳于量不由得低声说道,“老夫现在担心的是李世忠甚至已经不仅仅是表达不满了······”

萧摩诃瞥了淳于量一眼,这个老狐狸虽然话只说了一半,但也是点到为止,萧摩诃听懂了他的意思。

李荩忱主动和北周谈判,并且还这样以公开战报的形式将消息传递出来,说明李荩忱已经不再将朝廷放在眼里,毕竟一方主将在朝廷没有同意的情况下是没有直接和敌人谈判的资格的,就算是真的是事发突然,也应该先和敌人初步接触,等候朝廷使者,而不应该是现在这样一副全部都由李荩忱来负责的样子。

本来这就是两个朝廷之间应该打的官司,而不是现在这样李荩忱和韦孝宽直接来决断。

李荩忱这样做很张扬,如果单纯只是表示不满的话,根本不需要这种极端的方式。这说明李荩忱很着急想要解决其他的事情,而能让李荩忱如此的,恐怕也就只有他和南陈朝廷,或者准确说是他和南陈的皇帝陈顼之间的矛盾了。

李荩忱不介意将这矛盾公开出来。

他表示了自己的不满,更是在夸耀自己的功绩、在反击陈顼长久以来对他的不信任和打压!

第一八一八章 矛盾要让陛下知道第一四一零章 陛下的愿意和不愿意第七百一十九章 各凭本事第二一一六章 编排朕的八卦第一三五三章 关中的土地第一九六四章 战争,近在咫尺第四百九十三章 心有惴惴第一二九二章 没得选第一一一三章 战线第二二九零章 五,五个?第三百八十三章 投靠第一三二三章 你的忠义不对第二零九六章 孤军转战,将军乃人杰第一五零一章 求死不得第二一六一章 授印挂剑第十二章 接枪第二零五六章 邺城?燕郡?都不可以第八百六十三章 襄阳守将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一九一九章 乐昌的爱第四百零八章 清晨第一五一四章 李询聚将第一八三三章 来者不拒第一八五二章 惊回首第六百五十二章 家书第一一五五章 鸣金第一千二十二章 采石矶第九十四章 过吴府第二三一四章 王世充?第二零一四章 破城不难,安民难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纯,逃!第一一一四章 侵蚀第一一四八章 复仇之火第五百零二章 破胆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东第二一七二章 非一代之功第四十章 惊现第六百九十九章 将军的心意第二一六九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一百七十三章 风雨如晦第二一五一章 以后有他们好看第一百五十三章 上钩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发展第二三零三章 内府新的财政来源第一百九十五章 将令第一四二九章 今日于郎,今日汉将第三百五十九章 战如风第八百五十九章 抬起头第一四三九章 老将军的谢幕之战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犊第一五二八章 战卢容,大象来袭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关外几人回第一二零八章 部分合作第一九一七章 你想拧朕,还找借口?第五百七十八章 质疑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一八八七章 太尉府的计划第一一四八章 复仇之火第一三四三章 没完没了第一二四五章 从江南到塞北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国事第一七三七章 陛下春秋鼎盛第二零七八章 用其人,不用其家第二二三零章 不一样的世家第一一三四章 两脚羊的担忧第八百九十二章 惨叫声第一一三零章 知足第六百二十三章 科技兴国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儿至此(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没有真的桃源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七百八十九章 淳于家的抉择第一二八零章 内府第一八七二章 关中男儿耐苦战第一百五十一章 家徽第八百六十四章 最佳人选第一千二十四章 后尘第一千二十三章 两路进军第一六五六章 万众一心第八百零五章 诱饵第八百六十八章 蜀中变化第一六二三章 起边衅第一九二七章 做好眼前事第三百八十四章 人、钱、粮第八百零三章 主动撤退?第五百七十六章 透重阵第四百五十八章 西河渡第一一四五章 青石嶙峋第二零一八章 城墙上,各怀心思第一一九三章 醉生梦死第一八零六章 洛阳皇宫第七百二十三章 惊起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石二鸟第二二七四章 吾道不孤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识,以后是朋友第一四七二章 从南阳向洛阳第一三九三章 杨丽华的梦第一一八一章 北人侍卫第一九零零章 玉壁城